❶ 中國的長壽村在哪裡.
太行山南麓河北省武安市境內,距武安市區56公里,西與山西省左權縣毗鄰,北與邢台市邢台縣相望。
長壽村景區歷史人文、自然資源豐厚,有摩天嶺、峻極關、通天峽、馬刨泉、龍盤樹、長壽園、仁壽洞等眾多景點。長壽村景區背倚的摩天嶺,海拔1747.5米,乃清漳河、沙河、南洺河、北洺河四水之源。
一條連接冀晉兩省的千年古馱道曲折婉蜒,盤行穿過,過太行八大關之一的峻極關達晉。這里峰奇關險,地形復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據史料記載,峻極關最早開辟於唐會昌4年,朝代更跌,國家動盪,多有戰事。
太行山有關必有坪,相傳長壽村原名奈何坪,乃嘆峻極之高也,攀越之難也;又因其地廣生艾蒿,多香氣而少蚊蠅,故又名艾蒿坪。
(1)長壽寺村擴展閱讀
景點
1、百壽台階
台階材料選用武安的青石,高15公分,寬30公分,長度120公分。有一樣東西,我說出來您可能有點不相信,看台階中央奇形怪狀的那些字體,其實都是一個字,那就是「壽」,這些台階上總共有241個壽字,旁邊的那些動物正好映照這個壽字,有龍、鳳、烏龜、大象等等寓意吉祥、長壽。
2、峻極關
峻極關初建於明正統年間。關口居高臨下,難攻易守。關的右側是一處深澗,屬河北省邢台市管轄,關里往西屬山西左權縣管轄,關外為河北省武安市管轄,武安舊屬河南,故此關有「三省要隘」之稱或「雞鳴三省」之地。
關門面對東南方向,青石砌築,長9.5米,寬3米,高4.356米,關門為拱券,劵高3.3米,寬2.58米。關牆石久經風雨剝燭,已變成灰褐色,其左右延伸出去的便是古戰壕(長城)遺址,牆石全坍成堆狀。
3、十八盤古馱道
十八盤是沿龍盤樹向上通往峻極關的大路,因為左拐右拐,山路十八彎,稱為十八盤。這條山路是貫穿太行山,連接山西、河北兩省的主要馱道,又稱古絲綢之路。山道由紅石塊、紅石板人工鋪成,石板上的銹跡斑斑,還留有當年駝隊的馬蹄印跡,那正是昔日古絲綢之路的鑒證。
❷ 中國的長壽村在哪裡.
1、河北省 邯鄲市武安市長壽村 長壽村即武安市西北56公里處摩天嶺腳下的艾蒿坪村,因自建村以來,村民少病絕癌,世代長壽,壽命均在85歲以上,故稱「長壽村」。 沿深褐色石板路進村,在村邊山崖旁,一股清冽甘純的泉水從山岩之中噴涌而出,匯成小溪,汩汩流淌,因泉水富含礦物質和中草葯成分,村民們常年飲用,少病益壽,故稱「長壽泉」。到這里的遊人都要坐在泉邊的茶桌旁石凳上,在欣賞深谷幽林美景的同時,從熱情的山村小姑娘手中接過盛滿泉水的杯子,一飲而盡,品味清涼爽口、回味綿甜的天然甘泉。喝完後再灌上兩瓶,以務上山之用。 摩天嶺最高峰海拔1747.5米。這里層巒疊嶂,峽谷深幽。山上物產豐富,遮天蔽日的原始次生林中長滿了油松、樟子松、漆樹、板栗樹等幾十種珍貴的樹木,有上千畝的野生連翹茶林,有黨參、丹參、黃芪、柴胡、何首烏等200多種中草葯材。因植被茂盛,氣候濕潤,雨水充足,再經山上多種葯材根系過濾,滲入地下,形成股股甘冽之泉。連翹有清肺消炎的功效,村民們採摘嫩葉土法蒸製成茶葉,用泉水沖泡,常年飲用,有養生保健的作用,故稱「長壽茶」。
2、湖北宜昌夷陵區鴉鵲嶺鎮長壽村 長壽村位於鴉鵲嶺鎮西南部,東與枝江市安福寺鎮和平村接壤,南與長湖村交界,西與牧童村毗鄰,北與五龍村相交,地勢屬土丘、沖崗、田園、林地,錯落有致,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雖有梅黃公路沿村而過,但交通不很便利,屬較偏僻山村。 新中國成立前,長壽屬高前鄉第八保管區。新中國成立,初為長壽村,1952年9月撤村改為長壽鄉,1954年3月以長壽鄉為單位成立多個互助組。1956年10月長壽鄉並入新場鄉,成為高九社和高十社(方沖九社,長壽十社)兩個高級合作社。1958年9月人民公社成立,建立長壽、方沖大隊,下設6個生產小隊。1959年3月為長壽管理區九中隊和十中隊,1961年4月後逐步將數名改為地方名,為方沖、長壽兩個大隊。1984年9月在「政社分設」及換屆選舉中,將大隊管委會更名為村民委員會。2003年3月村組調整,長壽與方沖合並為長壽村,下設4個村民小組,13個自然組。村委會駐地於董家新屋,距鎮政府13公里,全村版圖面積1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249畝,村民551戶,1887人。2005年糧食總產2049噸,油料總產312噸,生豬出欄5820頭,柑桔總產1360噸,經濟總收入2019萬元。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按照「畈、窪、平地造高產糧田,榜、旱、坡地建優質果園,輸勞務工增經濟收入,引進外資求環境改變」的總體思路,一步一個腳印的帶領村民往前走,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村民奔小康打下基礎。
3、雲南省楚雄州姚安縣棟川鎮長壽村 該行政村隸屬姚安縣棟川鎮,地處棟川鎮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5 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5 公里。東鄰徐光壩,南鄰北街,西鄰官屯鄉山坡村,北鄰地角。轄25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1511 戶,有鄉村人口6057 人,其中農業人口 5982 人,勞動力 3709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2343 人。 全村國土面積 7.63 平方公里,海拔 1870 米,年平均氣溫 15.9 ℃,年降水量 646.12 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烤煙等農作物。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3527.0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498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烤煙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