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年齡的分段 都怎麼稱呼 比如說60歲是花甲 那麼其他的年齡段怎麼說啊。。。
志學之年---十五歲(男)。
及笄之年---十五歲(女)。
二八年華---十六歲。
花信之年---二十四歲。
春秋鼎盛---壯年時期。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之年---五十歲。
耳順之年---六十歲。
花甲之年---六十歲。
懸車之年---退休之年。
從心之年---七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幼學之年.10歲 舞勺之年.13歲 志學之年.15歲(單髻.及髻.抓髻.)而立.壯室之年.30歲強仕之年.春秋鼎盛.40歲 艾老.服官政.50歲杖鄉之年.耆年.60歲 杖國之年.致仕之年.70歲杖朝之年.80歲 齯齒.鮐背.凍梨.黃發.90歲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華.女子16歲風信之年.花信之年.24歲
在我國傳統醫學文獻裏,關於「天年」(人類自然的年壽)的記載------如黃帝《素問.上古天真論》道:「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靈樞經.天年》三度提到人的天年為「百歲」,還說「人之壽百歲而死」;又如《尚書.洪範篇》以百二十歲為壽-----推算人的自然年齡在一百至一百二十歲間,此與現代科學的測算大致相符,說明人類的自然壽命,是可以活到百餘歲的。
但是遺傳、自然環境、文化教育、天災人禍、疾病、意外事故及個人生活方式和習慣等因素影響,往往使人天年不遂,留下遺憾,故一般祝壽之辭,多以堅定之喻,獻上祈願。通俗者,若「壽比南山」、「壽比松齡」、「日月長明」、「福如東海」等。其實在這些制式外,社交場合中有些長壽的象徵性用語,更富隱喻之雅趣呢!
「喜壽」指七十七歲:草書[喜]字看似七十七,故借指七十七歲。「米壽」是八十八歲:將[米]字拆開彷如八十八的模樣,故借指八十八歲。「白壽」指九十九歲: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白]是借用百字少一橫,以此借指九十九歲。「茶壽」呢,稍稍難解,[茶]字的草頭看似二十,余者可拆成八十八,二者相加得一百零八,故借指一百零八歲。
另外,「六十歲」有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的說法;「七十歲」又稱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國之年;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歲」;期頤之年,則是「百歲」了。
始齔---指剛到換齒的年齡,約七、八歲左右。
㈡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耋之年
這是古時候形容年齡的別稱,從小到大分別為: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老人
拓展資料:
耋dié
(形聲。從老、至聲。本義:年老。古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同本義 [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東漢·許慎《說文》
則大耋之嗟。--《易·離》。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綏焉。--《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禮。--《禮記·射義》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壽);耋壽(指高壽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耄mào
<形>
(形聲。從老,毛聲。本義:年老)
同本義。古稱大約七十至九十歲的年紀
匪我言耄。--《詩·大雅·板》
亦聿既耄。--《詩·大雅·抑》
老夫耄矣,無能為也。--《左傳·隱公四年》
又如:耄兒(老人和兒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學(年耄碩學之士);耄聵(年老糊塗);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歲的年齡;高齡、高壽);耄儒(老儒)。
年老昏亂
耄期倦於勤。--《書·大禹謨》
又如:耄思(思緒紛亂);耄耄(紛亂貌);耄亂(謂年老昏亂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憒);耄聵(年老糊塗);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㈢ 下面詞語分別表示多大歲數。 弱冠之年: 不惑之年: 花甲之年: 耄耋之年: 而立之年: 年過半百:
弱冠之年: 20
不惑之年: 40
花甲之年: 60
耄耋之年: 80至90歲
而立之年: 30
年過半百:50
年逾古稀:70
歲至期頣:100
㈣ 60歲是花甲之年,70歲是古稀之年,30歲呢40歲呢50歲呢(除了知天命和半百之外)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總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回之年
15-20歲-舞像答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致改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耄耋(音maodie)
90歲-背之年
100歲-期頤
㈤ 60歲叫花甲,那30、40、50、70、80以上叫什麼
30:而立。人在30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40:不惑。人到了40歲就沒有什麼可以顧慮、疑惑的了。
50:知天命。到50歲才懂得天命。
70:古稀。人生七十古來稀(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80:耄耋。耄,年紀約八、九十歲。耋,年紀為七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
(5)想花甲之年60歲死還有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各年齡段的稱謂:
1、度:小兒初生之時。
2、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3、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4、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5、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6、黃口:十歲以下。
7、指數之年:兒童九歲。
8、幼學:十歲。
9、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10、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11、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
12、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13、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14、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15、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16、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㈥ 60花甲,70古稀,80歲叫什麼
80歲叫耄耋(mào dié)
40歲叫不惑
50歲叫知命
拓展
襁褓:初生
孩提、總角、垂髫:童年專
金釵之年:女子12歲
豆蔻屬之年:女子13歲
及笄之年:女子15歲
碧玉年華:女子16歲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花信年華:女子24歲
弱冠之年:男子20歲
而立之年:男子30 歲
不惑之年:男子40 歲
知命之年:男子50 歲
花甲之年:男子60 歲
古稀之年:男子70 歲
喜壽:男子77歲
杖朝:80歲
耄耋之年:80~90歲
米壽:男子88歲
鮐背之年:90 歲
白壽:男子99歲(取百去「一」之意)
期頤之年:男子100
茶壽:男子108歲
另外,還有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 。
㈦ 60花甲70古稀80耄耋90是什麼
稱六十歲為「花甲」,稱七十歲為「古稀」,稱八九十歲為「耄耋」。
一、不滿周歲——襁褓。
二、2-3歲——孩提。
三、女孩7歲——髫年。
四、男孩8歲——始齔、齠年。
五、10歲以下——黃口。
六、12歲(女)——金釵之年。
七、13、14歲(女)——豆蔻年華。
八、15歲(女)——及笄之年。
九、15歲(男)——束發、志學。
十、16歲(女)——破瓜之年、碧玉年華。
十一、20歲(女)——桃李年華。
十二、20歲(男)——弱冠。
十三、24歲(女)——花信年華。
十四、30歲(女)——半老徐娘。
十五、30歲(男)——而立之年。
十六、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十七、50歲——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年逾半百。
十八、60歲——花甲之年、平頭甲子、耳順之年。
十九、70歲——古稀之年。
二十、80歲——杖朝之年。
二十一、80-90歲——耄耋之年。
二十二、100歲——期頤、人瑞。
二十三、108歲——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