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六七十歲的老人叫什麼
六十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七十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古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六十為一循環,有六個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此一循環,稱周甲,又稱花甲。古以此法紀年,六十年周而復始。後用「花甲」指六十歲。
「古稀」出自唐代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意思是: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後用「古稀」指七十歲。
古代對孩童的稱謂
1、襁褓:原指背負嬰兒用的寬頻和包裹嬰兒的被子,舊說長一尺二寸至二尺,闊八寸左右,後亦指嬰兒包或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孩提:指2-3歲的兒童。
3、總角:借指幼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4、垂髫、髫年:借指幼年。髫,兒童頭上紮起來下垂的短發。古時漢族兒童不束發,頭發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
② 七八十歲的老人叫什麼
七八十歲的老人叫耄耋,形容人年紀很大,七十歲叫古稀,八十歲叫杖朝,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
不同年齡的稱呼:
0-1歲可以稱為襁褓時代;2-3歲可稱為孩提之年;7歲(女子)可稱為髫年;8歲可稱為總角,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困洞稱「總角」;9歲可稱為九齡;10歲可稱為黃口,黃口也是對10歲以下孩子的統稱,我們經常也會聽到黃口小兒一詞,指的就是稚氏尺辯氣未脫的男孩或女孩。
12歲(女子)可稱為金釵之年;13歲(女子)可稱為豆蔻年華,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13-15歲可稱為舞勺之年,年也用作童年的代稱;14歲(女子)可稱為二七之年,取二七一十四之意;15歲(男子)可稱為成童,男子15歲左右稱「束發」或「成童」;15歲(女子)可稱為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到了及笄之年後就意味要出嫁了。
16歲(女子)可稱為碧玉年華,古代二八年華也是指的16歲,也叫破瓜之年;18歲(女子)可稱為二九之年,古代女子18歲可稱「二九」;15-20歲(男子)殲缺可稱為舞象之年。
③ 七八十歲的老人叫什麼
七八十歲的老人叫古稀。
老人70、80歲叫古稀,古稀原有古來稀少,而今也不多含義。但是解作古來稀少,與過去不同了。閱報上都見過百歲老人還侍奉著高堂老母的事,將來這很可能將成為普遍現象。
70歲,從心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出處
1、唐·杜甫《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2、明·李贄《觀音閣》詩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識三伏苦。」
3、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貴,致位宰輔,壽臻古稀。」
4、《當代》1981年第6期:「他後悔自己的魯莽行動,年屆七旬,古稀高齡了,幹麼還這么不知輕重。」
④ 七八十歲的老人叫什麼呢
七八十歲的老人叫杖朝之年。但見到這些老人,如何稱呼這些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稱呼這些老人。自己年齡較小,可以稱呼老爺爺老奶奶或稱呼爺爺、奶奶;自己年齡稍大一些屬中年范疇,可以稱呼他們老爺子,老奶奶,老人家,老大爺。也可以稱呼男性老人為老先生。
杖朝之年出處
出自《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唐韓偓《乙丑歲九月在蕭灘鎮書四十字》詩:若為將朽質,猶擬杖於朝。清趙翼《初用拐杖》詩:我年屆杖朝,卅載林下叟。《禮記·曲禮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偶見杖圍之年的寫法,應為誤寫,正確的是「杖國之年」。
⑤ 60歲 70歲 八九十歲分別稱為是什麼之年
60歲:花甲之年。
70歲: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八九十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拓展資料: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乾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70歲
從心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圍之年:指70歲。
懸車之年:指7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後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⑥ 老人的雅稱叫什麼
古代老人的別稱
1、老蒼:謂頭發蒼白的老人。
2、花甲:指六十歲的老人。
3、古稀:指七十歲的老人。
4、耄:指八十、九十歲的老人。
5、期頤:指一百歲的老人。
6、老宿:年老而在學藝上有造詣的人。如文壇老宿。
7、老先生:年高學博者之稱。
8、老父:對老年人的尊稱。
女性:老身、老婦、老嫗、老媼。
1、老身是早期白話中老年婦人的自稱。
2、老婦是指年長婦女自稱的謙詞。
3、老嫗是古代的老婦人的自稱。例如:杜甫《石壕吏》「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4、老媼拼音為lǎoǎo,是指老年婦,出自《題賀知章故居》。
⑦ 70歲老人的雅稱
70歲老人的雅稱是古稀,也叫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古稀指的是人的年齡到了七十歲,這個詞來源於杜甫詩句中的「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其實古來稀」,進一步的形容人的年齡已經到了一個年齡大而且很稀少的歲數。⑧ 70歲老人尊稱什麼
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從心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古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懸車之年: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古稱70歲為「古稀之年」。
中國傳統上對於老年人的高齡有些褒義的稱謂。
60歲:耳順之年、花甲之年、耆艾: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
61歲:還歷壽。
70歲:從心之年、古稀岩宏寬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中壽:七粗亮十為中壽。耄[mào]:70歲。
77歲:喜壽。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傘壽耋[dié]:指八九十歲的年紀。中絕空壽:指80歲以上。
88歲:米壽
90歲:上壽:九十為上壽。
99歲: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
108歲:茶壽: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