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使人健康長壽
快樂作為人健康長壽的一個必備條件,其實是無處不在的。
林肯曾對人們說:「據我看來,人們都是自己想要怎麼快樂,就能怎麼快樂。」
是的,想怎麼快樂就怎麼快樂。只要你能以積極的態度處世,看待世上的一切變化,那麼,快樂將永遠伴隨你。
有一首流行歌曲這樣唱道:「我要快樂,但是除非能使你快樂,不然我就不會快樂。」
「快樂是從別人眼中得到的。」你使別人感到快樂的同時,你自己也就享受了快樂。
柯萊兒·鍾斯是奧克荷馬市立大學宗教系一位教授的夫人。她曾有過這樣的經歷。那時他們剛剛結婚,住在一個小鎮里。他們是一對老夫婦的鄰居。他們的鄰居沒有親人,也沒有兒女。老太太身體不好,老頭子照顧她。有一年聖誕節,柯萊兒·鍾斯太太跟丈夫一起裝飾聖誕樹。對每個人來說聖誕節應該是快樂和熱鬧的。然而他們能感覺到,他們的鄰家卻十分冷清和凄涼。她心血來潮,也替那對老夫婦裝飾了一棵。當他們把那棵聖誕樹送到鄰家,老太太哭了,老淚縱橫。
老太太是喜極而泣,他們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聖誕樹了。
從老太太的眼淚里,柯萊兒·鍾斯感受到了快樂。他們的快樂在於使別人得到了快樂。
當然,如果你能不奢求,不苛求,平平淡淡、從從容容地生活,你也會從中感受到無限快樂。這便是一種「知足者常樂」的心境。即使你什麼也沒得到,但是如果你對自己說,可我什麼也沒失去呀!你同樣能體會到快樂。因為生活雖不偏愛你,卻也不會拋棄你。
我們有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家庭中,有時會因為某個家庭成員的苛求而使整個家庭失去和諧。
有一次我問我們「PMA,成功之道」班級的一個大約20歲的青年:「你有什麼問題嗎?」
他如實跟我說了。他說這星期他打算離家了,因為他和他母親鬧僵了。
其實這樣的事情是很好理解的。因為母親和兒子屬於兩代人,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成長起來,對待生活的諸般問題,難免會產生分歧甚至對抗。
我對他說:「首先你的態度是不對的。因為她畢竟是你的母親,你應該學會尊敬她。」我首先對他提出批評。
「而且,你的母親肯定不會像你們年青人,整天都有新鮮的想法。你做每一件事情之前,應該設身處地地為她想一想。把你們的位置顛倒一下,想一想假如你是母親,又會怎麼做。假如你能堅持這樣做下來,你的母親難道不會快樂嗎?」
「另外,假如你努力這樣做了,我想你母親也不會像以前那樣苛求你。她對你發表意見,你應該高興地接受下來。說不定她會受你的感染,這樣你們的僵局就會一步一步、一點一點地消解。」
「我必須每天這樣做?」學生問,「可我心裡還是沒底。」
「你必須這樣,這是你的功課。」我告訴他:「別擔心,只要你努力就行了。」
一星期以後,那個青年高興地答復了我。
「我決定不走啦!」他高興地說。
我知道這一個星期以來他是怎麼做的。我高興地看到在他身上發生的變化。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習慣於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去衡量別人,這樣做是很沒道理的。
其實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是非觀和對事物善惡的評定標准,我們評價一個人或者事物時,心中早有了自己的尺子。然而人與人是有區別的,有時甚至會截然不同。我們都有自己的看法,沒有必要用自己的標准苛求他人。
問題是許多人都認識不到這一點。特別是大多數家長同子女之間。
一個大機構的總裁在電話中約好同拿破崙·希爾見面。他向拿破崙·希爾傾訴他的苦惱。
「我在工作上一帆風順,事業有成。」他說,「在公司里我經常得到上司的嘉獎和下屬的尊敬。人人都羨慕我,他們把我當成一個事業和家庭都成功的人。」
「然而沒有人理解我,甚至我的孩子。他們看不到我成功背後的苦惱。」
「我把工作之餘的絕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孩子身上。我把所能給予的東西全部給了他們。我總是小心地保護他們,對他們的關懷無微不至。他們從來不知道缺錢是什麼滋味,他們的物質生活極為豐富。」
「我也希望他們長大後能成為像我這樣的人,希望他們年輕有為、飛黃騰達。我試著要求他們,卻都脫離了我的設想。」
其實這位先生根本用不著這么苦惱。假如他在給予自己孩子物質財富的同時,同樣也給予他們精神財富,多與他們心理溝通,使他們感覺到他為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使他們在依賴他的同時信賴他,他們的關系就會好多了。
我想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一定很多。人們之間關系的冷漠在於缺乏經常而有效的溝通,很多人做事時只考慮自己滿不滿足,快不快樂,而不能為他人著想。他們缺乏從別人的快樂中獲取快樂的能力。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往往如此:他們總是想方設法使別人得到快樂,作為回報,他們也得到了快樂。因此,這些人每時每刻都被快樂包圍著,他們生活在快樂之海。他們的富有在於擁有永恆的快樂,同時也擁有了永恆的價值。他們生活於快樂之海,並且永遠也不會將它們失去。
他們懂得怎麼去得到快樂和享受快樂。難道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嗎?
他們從來都很知足,因為他們擁有快樂。永恆的愛使他們正直、善良、得人
他們從不憎恨生活,因為他們心中有愛。尊敬。
他們願意付出,從不奢求回報。
他們只渴望那些於人於己有意義的東西,並且視此為自己最寶貴的財富。
所以他們健康、快樂,多能成功。
② 人類可以健康長壽嗎
目前,關於克服衰老的理論大約有30多種,但還沒有一種得到完全證實或完全可以操作運用。但是,因此而感到絕望還為時過早。我們有充分的根據宣布,21世紀完全有可能實現人類長壽的夢想。
在激素葯物研究領域頗有名氣的法國科學院博洛教授,30多年來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求解人類衰老之謎,以期實現人類長生不老的夢想。他發現,人的腎上腺能夠製造脫氫表雄酮激素。他認為,後者同人的衰老有直接關系。博洛在研究中發現,脫氫表雄酮具有一個極其不同的特點:它在血液中的含量是其他類固醇激素含量的10~100倍並以硫酸鹽的形式循環。當人長到7歲時,體內首次出現這種激素,此後這種激素含量不斷增加,到25歲時達到高峰。然後開始減少,到75歲時,機體中脫氫表雄酮的含量總共只剩下10%。
因此,正是這種激素減少的程度標志著每個人衰老的程度。這一觀察結果使博洛產生這樣一種思想:補充脫氫表雄酮的不足,利用專門的葯物使機體返老還童。他在這一發現的基礎上研製出「青春永駐丸」。在自願者身上所作的葯物測試取得了令人震驚的結果;幾乎80%的受試者明顯地變年輕了。
美國內華達州的桑迪·肖和達克·皮爾遜夫婦在美國相當有名。妻子桑迪是生物化學家,丈夫達克是物理學家。他們發現,長壽秘訣在於食用大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E、A、C、B,以及礦物質。這一論點與美國醫學協會的看法不同,該機構認為,每天攝取的維生素量應該是幾十毫克,而桑迪和達克把這一標准提高了50倍。他們不僅著書立說,向世人推廣自己發現的長壽秘訣,而且還研製出「返老還童丸」,葯丸中每種維生素都是超大劑量。這種神奇的葯丸創造了奇跡:使煙和酒這些令人折壽的東西變得對人體無害,減肥效果顯著,提高了機體對癌、細菌和病毒感染以及心臟病發作的抵抗能力,促進免疫系統,使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降低40%,甚至還能化解煙霧的污染。但主要一點是,這種神奇的葯丸能阻止細胞的毀壞。
莫斯科土壤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化學家弗羅洛夫打算至少活到400歲,他認為,到21世紀末,這一年齡將成為地球人的平均年齡,因為他發明了「返老還童箱」。
弗羅洛夫經這25年的探索後發現,導致衰老的主要物質是通過食物和飲水進入人體的重金屬。在人過了25歲停止發育後,骨頭里積累的重金屬開始可怕地增加。
起初在軟組織里積累,然後是神經組織。於是,人們開始衰老。弗羅洛夫研製了利用淋巴系統通過皮膚把促老物質重金屬排出體外的「返老還童箱」。具體的作法是:躺在箱內,頭探箱外,在氣壓略有降低的情況下,皮膚的汗孔張開,二氧化碳氣、硫化氫氣和水氣通過毛孔進入體內,與重金屬發生反應,形成的殘余物通過淋巴系統排出體外。
這樣做幾次之後,最先從皮膚看出變化,皮膚變得年輕了。通過每周在箱內呆20分鍾,機體就會逐漸變得年輕。
③ 健康長壽的方法有那些
一、樂―有追求。事實證明,如果一個人終日無所事事,就會使人變得頹廢,而有追求時,生活就變得有動力。
二、樂―易滿足。知足常樂是人生最好的狀態,要懂得人無完人,不必每件事都要追求完美。知足常樂者不會因為自己的不完美而自尋煩惱,反而越活越開心。
三、樂一笑口常開。笑是最能感染人的面部表情,俗話說得好,笑一笑,十年少。當我們遇到壓力,或者困擾時,必要時一笑而過,畢竟,退一步海闊天空。
四、樂一助人。常言道,助人者,天助之。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助人帶來的快樂是自私者體會不到的。
④ 健康長壽的秘訣
⑤ 健康長壽,後面是 什麼
健康長壽中的「健康」指的是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長壽就是指壽命長。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⑥ 健康長壽的成語有哪些
1、壽比南山:意思是祝人長壽時的習慣用語,意為壽命像終南山一樣長久,用於對老年人的祝頌。
2、福多壽高:意思是指福多壽高。出自《忍字記》第一折。
3、福壽齊天:意思是福壽與天一樣高;是祝頌之詞。出自《賀元宵》。
4、福壽無疆:意思是福分與年壽都無止境。是祝頌之詞。出自《雲笈七簽》。
5、人壽年豐:意思是人長壽,年成也好;形容太平興旺的景象。出自《文選·潘岳》。
6、萬壽無疆:指萬年長壽,沒有止境。出自《詩經·小雅·天保》。
拓展資料:
健康長壽的詩句:
1,《獨坐閑詠》宋代:陸游
殘年所幸身猶健,閑事惟求耳不聞。
2,《洗兒》宋代: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