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0歲活埋是哪個朝代的事
據說是元朝。這也成為元朝虐待漢人的一個證據。其中,另外一個暴政是,元朝派到各地的達魯花赤享受當地女子出嫁之後的初夜權。所謂,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是也。因此,元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民族矛盾最激烈的一個朝代。所謂「胡無百年之運」,從忽必烈1271年建立大元,到1368年元順帝退居大漠,享國98年。
2.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活埋的真相是什麼
“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真相早已不得知,畢竟這種殘忍的埋葬方式並不見於正史,只是在少數野史傳聞中有零星記載。
總之以上三個版本是流傳最廣的關於“六十活埋”的說法,但都是口頭相傳並無正史記載,而且不僅在我國,在日本,韓國這些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也有關於這方面的傳說,也許歷史上曾經真的有過“瓦罐墳”的存在,但這與我們傳統文化的“孝道”以及歷朝歷代統治者提倡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完全背道而馳,甚至太過殘忍,所以這種“瓦罐墳”才會逐漸被人們所摒棄最終消失於史書之中吧!
3.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人到60歲被活埋的真相是什麼呢
在我印象中,中國人最注重孝順,有句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在古代,有因為不孝順被凌遲的先例,就是崇禎年間的鄭鄤,就是以“杖母奸妹”的罪名被凌遲處死,至於是否是冤案,這里不做詳解。可見,不孝的罪名是很大的。不過,凡是有例外,在中國的歷史中,有兩個朝代卻有一個很殘酷的法令,那就是老人到60歲的時候,要被活埋!
其實這種情況的發生也是社會發展中被逼無奈的一種表現,畢竟人類要繁衍生存下去,其實這樣的殘酷的手段我國古代不是孤例,在日本和韓國的棄老山,也有棄老習俗留下的痕跡,那些痕跡向後人昭示著它們曾經真實的存在著。
秦朝
在秦朝,棄老政策曾經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實施過,我在上文已經將棄老的具體操作和背景環境簡述了一下,大家也都了解了,現在我把我知道的關於棄老的故事給大家講講。
在秦朝的時候,秦始皇是一個急於謀求發展的人,他開創了中國大一統王朝的先河,他兩眼一抹黑,摸著石頭過河,他急需要發展壯大,來緩解舊六國貴族的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道詔書辦法出來:“花甲老人棄之。”詔令一下,天下莫敢不從,為了提高生產力,秦始皇想了這個法子,也確實有一定作用,只不過太殘忍罷了。
有一年,秦始皇的皇宮里鬧了鼠災,皇宮里有很多老鼠,讓秦始皇不勝其煩,卻沒有好辦法,於是有大臣建議用貓捉鼠,結果這些老鼠特別神,貓都抓不住。被逼無奈,只好貼出皇榜,求民間高人來解決這個問題。
4. 60歲活埋是哪個朝代的事
這個多見於野史、傳聞,正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這種事也稱,「瓦罐墳」、「花甲葬」、「六十還倉」、「棄老風俗」。
1、「瓦罐墳」據傳是史前游牧部落在遷移時的風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滿60歲的父親安置在村外的預先建好的瓦罐墳中,每天送一次飯並加上一塊磚,待360天後磚把墳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親;
2、「花甲葬」、「六十還倉」指老人過60歲不死就活埋的政策(野史多見於秦朝秦始皇統治時期);
3、日本歷史書《楢山節考》也記載了「棄老風俗」: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歲時,為了節約糧食,養育幼童,家裡長子就會把他們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讓其自生自滅。
這種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發生過,也只能存在在不發達歷史階段(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隨著社會進步、糧食的豐富、禮儀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4)60歲活埋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道德教育
秦朝採用法家的學說治理國家,認為所有國內臣民不需要接受任何道德教育,也不需要任何宗教、信仰及價值觀,他們一生只需保持人出生時的本性、並詳細知曉跟他有關的國家法令,知道做哪些事會受到獎勵、做哪些事會受到懲罰就可以了。這是商鞅變法的基本主張之一。
所以秦朝嚴禁書籍在國內的傳播、嚴禁從事說教之人在國境內活動,連歌舞、雜耍、說唱之類的藝人都被認為會是蠱惑人心的,以上各類人等凡被舉報發現的一律處以極刑。
這種國家價值觀在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事實也造成了秦朝的短命,在秦國統一中國之前,荀子就曾指出過商鞅這種治國理論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解決在漢武帝時期,王室通過與儒家哲學家聯盟,推出官方「儒教」,但它是被董仲舒修正過的儒家思想,如「三綱五常」、「天人感應」等提法都是董仲舒自己的發明,最終被列作為儒家的核心價值觀,這明顯違背了孔孟的民本思想。
秦朝皇帝每年都會去祭天,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並且這是皇帝的特權。成文的宗教系統是不存在的。秦官似乎相信類似萬物有靈、神秘主義、巫術之類的上古鬼神之說。[95]可確認為秦代的文物十分有限,最為人知的是臨潼出土的秦始皇兵馬俑。
秦國吞並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其統治,其中包括著名的「書同文」,即將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有所不同的書寫體一律統一為後世所稱的小篆,相傳該字體為秦國丞相李斯發明。秦朝文字的用途是:只記錄歷史事件、律法、生產工藝。
5.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人到60歲被活埋的真相是什麼呢
在我印象中,中國人最注重孝順,有句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在古代,有因為不孝順被凌遲的先例,就是崇禎年間的鄭鄤,就是以“杖母奸妹”的罪名被凌遲處死,至於是否是冤案,這里不做詳解。可見,不孝的罪名是很大的。不過,凡是有例外,在中國的歷史中,有兩個朝代卻有一個很殘酷的法令,那就是老人到60歲的時候,要被活埋!
6. 60歲活埋是什麼年代
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
這個風俗多見於野史、傳聞,正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這種事也稱,「瓦罐墳」、「花甲葬」、「六十還倉」、「棄老風俗」。
「瓦罐墳」據傳是史前游牧部落在遷移時的風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滿60歲的父親安置在村外的預先建好的瓦罐墳中,每天送一次飯並加上一塊磚,待360天後磚把墳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親;
「花甲葬」、「六十還倉」指老人過60歲不死就活埋的政策(野史多見於秦朝秦始皇統治時期);
日本歷史書《楢山節考》也記載了「棄老風俗」: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歲時,為了節約糧食,養育幼童,家裡長子就會把他們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讓其自生自滅。
這種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發生過,也只能存在在不發達歷史階段(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隨著社會進步、糧食的豐富、禮儀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這只是個傳說,中國人幾乎很少有人不知60不死活埋這個故事的由來,但傳說和觀點也都不盡相同。
傳說秦始皇獨裁統治,又嫉賢妒能,怕人有本事和造反,因為人到60歲以上更有經驗,便頒布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逼得百姓把60歲以上的老人紛紛想法躲藏起來。
話說某年夏季,咸陽被洪水淹了,幾天後才消退下去,這時在城門附近,發現了一隻如牛大的怪獸,樣子有點像老鼠,便稟報到了皇上那裡,皇上下令貼出告示:誰能認出這是什麼野獸,就賞賜給他多少地畝和銀兩。
再說這城裡有一家人,父親已60多歲,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兒子便將他壘在了牆的里邊,留出一個洞每天送飯和水給他吃喝。
城門那裡發現了怪獸和官府貼出告示後,兒子告訴了壘在牆里的父親,父親讓他於袍袖內藏一隻狸貓,暗地裡到怪獸眼前露一下,如果那怪獸看見貓全身顫抖,那就是一隻老鼠,
老鼠在某種情況下也會長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貓,這就是證明,你就揭告示,要賞你地畝銀兩時,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
兒子照著父親說的去一試驗,果然那怪獸顫抖,便揭告示去領賞,官府里問他是誰指教的這個辦法,他如實說了一遍,並提出不要一切獎賞,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咸陽官府稟報朝廷,結果皇上採納了這個建議,
從此廢除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眾歡呼「萬歲」。 但是史料就連「活埋」的事也沒查到,更沒廢除「活埋」的事了。
7. 到60歲就活埋的是哪個朝代,是否是真事
60歲不死就活埋的傳說流傳於東亞整個地區,但是任何古籍、正史、野史都沒有詳細記載,皆是民間傳說。不管是北方南方,還是國內國外,此傳說都很雷同。
傳說某個時代,皇帝認為人到了六十歲就沒用了,只是消耗資源,於是下令:人活到六十歲不死就要活埋。
有個孝子,父親馬上就六十歲了,可是他不忍心就這樣讓父親死去,於是挖了一座墳讓父親住進去,自己每天偷偷為父親送食物。
8.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人到60歲被活埋的真相是什麼
人活到60歲被活埋具體到哪個朝代是無據正可查,因為中國文化歷史幾千載,注重禮、孝,即便哪個朝代有這60歲活埋先例也不敢記載,這可是要背負千古罵名的,每個人從出生,由長輩養育而大,在至老後均無法免於一死,生老病死,乃是自然法則,不可怠慢養育之人,乃是孝悌之禮,豈敢有記載。
這裡面要說傳得最神的,當屬鄂西北,鄂西北是鄂與豫陝渝的毗鄰地區,斜倚於大巴山的余脈,該山脈上遍地都是寄死窯,由於地形偏深山老林,這個習俗從古至今都流傳著,據說明朝時期,六十花甲子,不死也要被活埋。
而這些老人一經背負上去,就永久沉眠於此,也幸得這些風俗沒有被傳承到當今,當今人人溫飽,即便老了還有養老院,可謂幸福滿滿。
9. 人到60歲被活埋出現在哪個朝代,歷史真相是什麼
據民間相傳,人到60歲被活埋出現在秦朝嬴政期間,而嬴政頒布如此命令是為了恐嚇年輕人逃避勞力。
放棄孝道,60歲活埋,那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當時有的時期社會動盪,生產力低下,人們沒有多餘的食物,於是將60歲以上老人活埋以將糧食留給年輕人。
10.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
出現在秦朝時期,那個時候嬴政為了抵禦外敵,要修建長城,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修長城是個苦力活,百姓為了逃避苦役,紛紛謊稱自己60歲了,嬴政得知後,便制定了滿60歲活埋的政策,嚇唬百姓,防止他們逃避勞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