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90歲簡稱是什麼啊
三十為而立,四十叫不惑,五十是知天命,六十為甲子,七十是古稀,八十為耋,九十叫耄,一百稱期(極)
② 一般80到90歲的老人統稱什麼
話說80歲;稱謂朝杖之年、耄耋之年。80至90歲自古還泛稱為「耄耋之年」,出自《禮記 · 曲禮》的「八十九十曰耄」。《爾雅 · 釋言》註:「八十為耋。」 《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又稱為傘壽耋[dié];指八九十歲的年紀。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如果一個人健康狀況還過得去,到了90歲也稱「鮐背或台背、駘背之年」,意思是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爾雅·釋詁》;「鮐背,壽也。」也有把80歲以上的老人稱謂「中壽」,把90歲以上的老人稱謂「上壽」。
③ 人10-90歲名稱是什麼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及以上耄耋
④ 10~90歲叫什麼名稱
古代年齡稱謂小集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乾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⑤ 90歲古代人稱什麼
垂髫、總角、黃口:借指幼年兒童。「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這院子上也有四五個才總角的小廝,都垂手侍立。」《紅樓夢》「古之伐國,不殺黃口。」《淮南子》
幼學:指十歲。「人生十年曰幼學。」《禮》
豆蔻年華:女子13歲。「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杜牧《贈別》)
舞勺之年:13~15歲。「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禮》
束發:男子15歲。「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大戴禮》
笄、及笄、笄年、上頭:女子15歲。女子成年許嫁舉行笄禮。「女子成年,十有五而笄。」《禮記》「年初十五最風流,新賜雲鬟便上頭。」《花蕊夫人》
冠、加冠、弱冠:男子20歲。二十體猶未壯,故曰「弱」;男子二十行冠禮,故曰「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論語?先進》)「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王勃《滕王閣序》
而立之年:30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論語》
不惑之年:40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論語》
知命、知天命、知天命之年、知命之年、知非之年、半百、艾服:指50歲。「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論語》「及年愈艾服,任隆台袞。」《王褒》「耆艾修之。」《國語?邵公諫厲王彌謗》
花甲、花甲子、平頭甲子、杖鄉之年、耳順之年、耆:指60歲。「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唐事紀事》「火銷燈盡天明後,便是平頭六十人。」(白居易《五八除夜詩》)「六十杖於鄉。」《禮》「六十曰耆。」《禮記》「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荀子》
下壽:60歲以下。「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莊子》
古稀(希)、致事之年:70歲。「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草堂詩箋》)「大夫七十而致事。」《禮》
杖朝之年:80歲。「八十杖於朝。」《禮》
中壽:80歲。「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莊子》
耋:70~80歲。「以伯擺動耋老,加勞。」《左傳》
耄:80~90歲。「八十九十日耄。」《禮》「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曹操《對酒歌》)
鮐背:90歲。「善養食者,鮐背鶴發成童兒。」《柳先生集》
上壽:90歲以上。「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莊子》
期頤:100歲。「百歲為生人年數之極,故曰『期';此時起居生活待人養護,故曰』頤『。」「百年日期頤。」《禮》
長年、斑白、黃發、蒼顏:指老年人。「景公游於壽宮,睹長年負薪而有飢色。」(劉向《說苑?貴德》)「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陶淵明《桃花源詩》)「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歐陽修《醉翁亭記》)
⑥ 將近90歲叫什麼
年齡稱謂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⑦ 古代90歲老人叫什麼
被稱作耄耋。出處:《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意思時,八十九十歲可以成為為耋。在《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意思是說八十歲成為耄。綜上所述可以知道八九十歲都可以稱作耄耋老人
「九十」也有其他稱謂,比如說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7)90歲叫什麼擴展閱讀:
對老人的其他稱呼: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
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還歷壽:61歲的壽辰。
從心之年:70歲。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指80歲以上。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上壽:90歲為上壽。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140歲。
⑧ 70歲叫古稀,80歲,90歲叫什麼
70歲叫古稀,80歲叫仗朝,90歲叫鮐背,其中80與90又可統稱為耄耋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仗朝又作杖朝:八十歲可拄杖出入朝廷,後用作八十歲的代稱。
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也可稱「凍梨」。
(8)90歲叫什麼擴展閱讀: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⑨ 80-90歲稱謂是什麼
80歲稱「耋」 90歲叫「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