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0歲叫「花甲」,70歲叫「古稀」,還有其他年齡的又叫什麼
10歲以下黃口;10歲幼學;20歲弱冠;30歲而立;40歲不惑;50知天命;80、90歲耄耋,100歲期頤
2. 60歲的古文是花甲,那70歲的古文是什麼
七十至八十歲在古代稱分別為:
古稀:指10歲,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出處:唐代·杜甫《曲江二首》
原文: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釋義: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耄[mao]耋[die]:均指八九十歲。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2)60歲花甲擴展閱讀稱謂
垂髫之年:泛指兒童。因為古代小孩頭發下垂,由此引申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指十歲以下的兒童。
幼學:指十歲的兒童。
金釵之年:指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指女孩十三歲。
及笄之年:指女子年滿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指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指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指女子二十四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年齡稱謂
3. 表示人年齡的詞語 例:60歲 花甲 70歲 古稀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4. 請問花甲為什麼是60歲
60年是一甲子
就是第一年是甲子年
六十年後一個輪回
又是甲子年~等人60了就是老人了
也就是花甲~
5. 我國俗稱:60歲為花甲,70歲為古稀,85歲稱呼為什麼謝謝
不滿周歲來——襁褓;自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6. 60歲叫花甲,那30、40、50、70、80以上叫什麼
30:而立。人在30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40:不惑。人到了40歲就沒有什麼可以顧慮、疑惑的了。
50:知天命。到50歲才懂得天命。
70:古稀。人生七十古來稀(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80:耄耋。耄,年紀約八、九十歲。耋,年紀為七十歲。耄耋指年紀很大的人。
(6)60歲花甲擴展閱讀:
古代各年齡段的稱謂:
1、度:小兒初生之時。
2、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3、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4、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5、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6、黃口:十歲以下。
7、指數之年:兒童九歲。
8、幼學:十歲。
9、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10、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11、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歲。
12、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13、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14、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15、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16、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7. 60歲的老人稱為花甲,哪70-100又叫什麼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乾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8. 60歲的人稱花甲,8、90歲的人呢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9. 為什麼60歲的人叫花甲
花甲:指60歲。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為一循環。因干支名號錯綜參互,故稱花甲子。後稱年滿六十為花甲。花甲也指年月,時代,年紀,年歲。
10. 20歲是什麼(如60歲是花甲)
自古以來,我國對嬰、幼、少、青、壯、中、老各個年齡的稱謂,真可說是名目繁多,雅緻有趣。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