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60歲稱為________70歲稱為________之年八九十歲高齡則稱為________之傘
1襁褓 未滿周歲的抄嬰兒
2孩提 2—3歲的兒襲童
3垂髫 幼年(又叫總角)
4豆蔻 女子13歲
5及笄 女子15歲
6加冠 男子20歲(又叫弱冠)
7而立之年 30歲
8不惑之年 40歲
9知命之年 50歲
10花甲之年 60歲
11古稀之年 70歲
12耄耋之年 80,90 歲
13期頤之年 100歲
② 年齡稱謂:古人為什麼將60歲稱為「花甲之年」
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歷法,舊時用天乾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
一甲子
,又因干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故60歲稱花甲之年。
③ 60歲稱為什麼70歲稱為什麼之年8090稱為什麼之年
首先,60歲是稱花甲之年 而70歲稱之古稀之年 接著 80歲稱杖朝之年 然後90歲稱耄耄之年 最後我再擴展一下100歲的,100歲稱之為樂期頤 這些是我小學時老師要求背誦的 現在記得迷迷糊糊 但還是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望採納
④ 年齡的雅稱:古人為什麼將60歲稱為花甲之年
有關這個名稱的來歷有兩種說法,分別解釋如下:
1、花甲,指60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歷法,回以答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2、又一種說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跡,到了六十歲,隨著身體的愈加衰老,這道白痕就會消失不見,故而稱作"花甲"。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體好的人超過六十歲,白痕還在,而有的人身體衰弱,未到六十歲也有可能沒有白痕。
⑤ 古人稱男子60歲為[ ]之年,70歲為[ ]之年,100歲為[ ]之年。
20歲弱冠之年
30歲而立之年
40歲不惑之年
50歲知命之年
60歲花甲之年
70歲古稀之年
100歲期頤之年
⑥ 知命之年是指50歲,耳順之年稱為60歲,那麼八九十歲高齡被稱為什麼之年
嬰兒:人初生襁褓:周歲以下 孩提:2至3歲、垂髫:童年 髫年:女孩7歲 齠年:男孩7歲 黃口:10歲以下 舞勺:13歲至15歲 舞象:15歲至20歲 豆蔻:女子13歲 及笄:女子15歲 弱冠:男子20歲 而立:30 不惑:40 知天命:50 花甲,耳順:60 古稀:70 仗朝:80 耄耋:90 期頤:100 花甲重開:120歲 古稀雙慶:140歲 部分農村地區在人死亡時稱呼年齡 0——20歲為夭折 21——30歲為短壽 31——40歲為強壽 41——50歲為艾壽 51——60歲為周壽 61——70歲為稀壽 71——80歲為耋壽 81——90歲為耄壽 91——100歲為期頤
⑦ 耳順之年稱為60歲,那麼八九十歲高齡被稱為什麼之
耄(mào)耋(dié)、上壽指八九十歲。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初度(小兒初生之時);
襁褓(本義指嬰兒的被子,後來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周晬(zuì,嬰兒周歲);
孩提(2-3歲的兒童);
齠齔(tiáochèn,指小孩七八歲換牙期);
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 (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幼學(小孩10歲);
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束發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及笄是女子十五歲(笄:jī,古代盤頭發用的簪子,表示成年了);
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知命、半百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下壽、耳順之年是六十歲;
古稀、中壽是七十歲;
耄(mào)耋(dié)、上壽指八九十歲;
期頤指一百歲。
(7)60歲稱為什麼之年擴展閱讀:
耄耋之年其實就是指的這個人已經八九十歲了,如今的中國耄耋之年的老人還是非常多的。
除了耄耋之外還有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這些對年齡的稱呼,這些都是祖輩用來稱呼一個人的年紀。
耄:年老。七十曰耄。亦說八十、九十日耄。
耋:年老。六十至八十的高齡。指很高年壽。
李大釗《青春》:「斯則人類之壽,雖在耄耋之年,而吾人苟奮自我之欲能,又何不可返於無盡青春之域?」
⑧ 60歲叫什麼之年
六十歲稱為花甲之年或耳順之年。
⑨ 古人稱男子20歲為什麼之年,30歲為什麼之年,50歲為什麼之年,60歲為什麼之年,100歲為什麼之年。
20歲:弱冠之年、30歲:而立之年、50歲:知命之年、60歲:花甲之年、100歲:期頤之年
出處:《論語·為政篇》:
原文: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9)60歲稱為什麼之年擴展閱讀
其他年齡稱謂:
1、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2、還歷壽:61歲的壽辰。
3、從心之年:70歲。
4、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5、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6、耄[mào]:古稱八十歲至九十歲的年紀,形容年老,引申為昏亂之義。
7、耋[dié] :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8、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9、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10、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11、中壽:指80歲以上。
12、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13、上壽:90歲為上壽。
14、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5、期頤:指百歲高壽。
16、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17、雙稀、雙慶:140歲。
⑩ 古人稱男子二十歲為什麼之年三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一百歲
1、二十歲:
(1)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稱「弱冠」。
(2)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
2、三十歲:
而立,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3、五十歲: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4、六十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5、七十歲:
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6、一百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
(10)60歲稱為什麼之年擴展閱讀:
相關年齡稱謂引證介紹:
1、而立:指30歲。
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注釋是:朋友中有人到他的家鄉,敬造的,見到那人沉默誠實,年僅三十。
2、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注釋是: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年齡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