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我國古代稱70歲的人為「古稀」,那80,90歲的人又稱為什麼呢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再補充一下 108歲 茶壽 99歲 白壽 88歲米壽
Ⅱ 古代60歲的男人應該叫什麼(70歲是古稀,80歲是耄耋。。。)
六十歲,別稱為花甲之年或耳順之年。
「花甲之年」來源:
由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為一循環。因干支名號錯綜參互,故稱花甲。
男職工退休年齡:
根據1978年6月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規定,下列幾種情況可以辦理退休:
(1)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2)80歲古代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稱謂來歷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知識。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
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Ⅲ 八十歲的老人在古代稱什麼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Ⅳ 80歲古代稱什麼
耄耋 maodie
Ⅳ 古時候稱80歲老人叫什麼
被稱作耄耋。出處:《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意思時,八十九十歲可以成為為耋。在《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意思是說八十歲成為耄。綜上所述可以知道八九十歲都可以稱作耄耋老人。
Ⅵ 八十歲的老人在古代稱什麼
不滿周歲——復襁褓;
2-3歲——制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Ⅶ 古時稱80歲人什麼
這個年歲的稱謂為杖朝之年、中壽。歲,是年齡的計量名詞。語出《漢·曹操·對酒歌》。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
「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
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後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中壽:指80歲以上。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7)80歲古代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未滿周歲:男女相同——襁褓,襁指背負嬰兒用的寬頻,褓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在古代泛指1歲以下幼童,現在以此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3歲:男女相同——孩提,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
3~6歲:男女相同——總角,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發型,頭發梳成兩個發髻,如頭頂兩角。
7~11歲:男子——齠年,值兒童換牙的時期;女子——髻年,指盤在頭頂或腦後的發結。
12~15歲:男子——15歲稱為志學之年;女子——12歲稱金釵之年,13歲稱豆蔻年華,15歲稱及笄之年。
16~20歲:男子——20歲稱弱冠;16歲稱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
20~40歲:男子——30歲稱而立之年,,40歲稱不惑之年;女子——24歲稱花信年華,至出嫁稱梅之年,30歲稱半老徐娘。
50~60歲:男女相同——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70歲:男女相同——花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乾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70~80歲:男女相同——古稀、杖國之年(謂八十歲可拄杖出入朝廷)、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80~90歲:男女相同——耄耋之年,指年紀很大的人。
90歲~100歲:男女相同——鮐背之年,鮐背上的花紋特別像90歲老人臉上的皺紋。
100歲:男女相同——期頤,又可稱為「人瑞」,「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頤」是贍養的意思,「期頤人瑞」指由於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兒孫贍養他。
120歲:男女相同——花甲重開,花甲是60歲,花甲重開,就是兩個60歲。
140歲:男女相同——古稀雙慶,古稀是70歲,古稀雙慶,就是兩個70歲。
Ⅷ 古代的80歲叫什麼
叫:耄
耄,形聲字,上形下聲,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
在雲南羅平富樂下菜園村有一塊古匾「期頤人瑞」,說的是該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經活到一百多歲,所以有這個稱呼。
在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頤」是贍養的意思,「期頤人瑞」指由於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兒孫贍養他。
出自:
則大耋之嗟。——《易·離》。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綏焉。——《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壽稱具體如下:
襁褓:初生
孩提、總角、垂髫:童年
金釵之年:女子12歲
豆蔻之年:女子13歲
及笄之年:女子15歲
碧玉年華:女子16歲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花信年華:女子24歲
弱冠之年:男子20歲
而立之年:男子30 歲
不惑之年:男子40 歲
知命之年:男子50 歲
花甲之年:男子60 歲
古稀之年:男子70 歲
喜壽:男子77歲
杖朝:80歲
耄耋之年:80~90歲
米壽:男子88歲
鮐背之年:90 歲
白壽:男子99歲(取百去「一」之意)
期頤之年:男子100
茶壽:男子108歲
Ⅸ 七十至八十歲在古代稱為什麼
七十至八十歲在古代稱分別為:
古稀:指10歲,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出處:唐代·杜甫《曲江二首》
原文: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釋義: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耄[mao]耋[die]:均指八九十歲。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稱謂
垂髫之年:泛指兒童。因為古代小孩頭發下垂,由此引申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指十歲以下的兒童。
幼學:指十歲的兒童。
金釵之年:指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指女孩十三歲。
及笄之年:指女子年滿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指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指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指女子二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