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要長壽,肚子常空」,這句話有道理嗎想要長壽平時我們該怎麼做呢
如果一句話被人們世代銘記,口口相傳,那麼也證明這句話存在著一定的正確性,所以說「想要長壽,肚子常空」這句話有道理。在現在這個社會環境下,以廋為美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他們常常空著肚子並不是為了長壽,其真正目的是為了減肥瘦身好讓自己變得更漂亮。還有一些人認為空著肚子,讓人體保持飢餓的狀態,加速血液循環,使身體更加健康,能夠延年益壽。以上這些都不是「想要長壽,肚子常空」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只有正確地理解這句話才會有更加健康的人生。
生活越來越好,而延長生命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都無比嚮往。健康的飲食,規律的作息以及堅持不懈的鍛煉身體,肯定是對長壽有著巨大的幫助的。
『貳』 「要長壽,就要帶點兒病」,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有句話叫做小病不斷,大病不犯。其實從醫學角度上講,這一句話是正確的,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就好像一個國家安定了太久了,很容易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如果經常國外有一些小動作,大家的神經時刻緊綳著,那麼這一個國家就會空前團結一致對外,國內反而不容易出問題。
“消災”是佛教用語,意思是平安、健康,消除孽障,保住健康。一病消災的意思是:通過一次生病,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把握,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我們會更加小心,讓自己遠離其他疾病,從而避免更大的、未知的災禍。
所以,不要總覺得自己生病了就是最大的災禍,您不知道,因為這疾病,您避免了多少未知的災難。
因此,心態上更不要抵觸已有的疾病,全國90%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病。其中疾病惡化的、病變的,都是那些心態極差的人。
『叄』 要長壽怎樣養生
現今我國已經走向小康社會,解決了人們吃飽,穿暖以後,就應該注意提高生活質量,講究養生保健,提高身體的健康素質,這樣,人人都可以健康長壽,頤養天年,而且是無疾而終。
我國古代社會動盪,戰爭頻繁,疾病流行,生活困苦,一般人壽命很短,而為什麼古代名醫壽命都很長呢?總結他們的經驗有四條:
(1)起居有常,飲食有度
起居有常,飲食有度。就是說生活一定要合乎生理要求的規律。《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於天年,度百歲乃去。而起居無節,故半百歲而衰也。」人的起卧,是多少代以來養成的白天活動,夜晚睡覺的習慣。定時睡覺,定時醒來,按時起床,形成一套固定的睡眠節律,到時候生物鍾便會起作用,出現想睡、想醒、起床的反映。按照這個習慣和節律起卧、作息,會感到很自然,很舒服。如果經常打亂這個規律,不按時起卧,貪戀夜生活,便會擾亂生物鍾的節律,使身體產生一些反常的病態,如失眠、煩躁不安、乏力睏倦等,導致身體抗病能力下降。早年高濂在《遵生八簽》中說:「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乃自取也。夫寢處不時,飲食不節,勞逸過度者,疾共殺之。」所以說有規律的生活、起卧實為長壽之道。
飲食有度既不是忍飢挨餓,也不是暴飲暴食,而是應該適度。老中醫大多都注意吃飯定時、定量,不強食過飲,懂得「寓醫於食」的營養學說,常常根據自身的需求,用食補的方式選擇食物調理機體,如:原北京中醫學院傷寒論教研室主任張志純老大夫,一年四季經常喝豆汁(是綠豆經過發酵做成的一種北京小吃),年已到八十多歲時,仍耳聰目明,手不抖,每天早起用毛筆寫蠅頭小楷書一篇,後人甚為欽佩。當時我也曾效仿喝過豆汁,果然喝後全身舒服,如有咽喉痛時喝一碗豆汁,即可疼痛消失。我常比喻說,喝豆汁,可以與用青黴素相媲美。
(2)善握七情,心態平靜
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態變化,是機體的精神狀態,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不會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過了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范圍,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才會導致疾病發生。七情是造成內傷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常稱「內傷七情」。
七情致病的特點是直接影響相應的內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是說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以對相應的內臟有影響,使臟腑氣機逆亂,氣血失調。
祖國醫學認為七情致病是使人體生病的「內因」。人的情緒、心態對健康影響很大,因為人在心態平和,心情愉快時,各個系統的生理功能全都正常,當情緒不好,或有各種惡劣的信息傳達到中樞神經系統時,神經系統就會發生調節紊亂,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從而促進人的衰老進程,或導致某些疾病發生,如癌症、冠心病、高血壓等。因為七情是內傷病的重要因素,所以中醫特別強調要謹慎調理、養性強身,以保持身體健康。
(3)講究養生,注意防病
所謂「養生」,就是保養身體、預防疾病的意思。中國養生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通過反復的實踐,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寶貴經驗。它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創造的結晶。養生內容範圍很廣,涉及面也大。但一般人從醫療(治病)注意得多,而從養生(防病)考慮得少。我們的前輩在這方面既有深刻認識,又身體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些年來,愈來愈多的人們開始注意到養生的重要性。國際上也受到高度重視,他們逐漸認識到養生學對人的生命有著延緩衰老和預防疾病的作用,對於許多慢性疾患也有治療的功效。它是提高人體的生命系數,延年益壽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4)不治「已病」,治「未病」
「早識病」「早治療」是我國漢代醫聖張仲景早就提出的主張。古人對「疾病」二字的解釋是不一樣的。他說「疾」是不易察覺的小毛病,也叫「未病」狀態。現在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就是古人說的「疾」的狀態。此時就應該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治療,如果不採取任何防範,就可以發展成為「病」。中醫古籍《內經》也載有「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論述。老中醫很重視身體出現不舒服時候的早期調理,也叫「治未病」。深知「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重要。在生活中,還特別注重調理腸胃功能,他們牢記「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名言。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功能保養好,吃飯香,營養充足,身體就好。這與維多利亞宣言所提倡的健康方式四大基石中強調的,要有全面均衡營養的補充,基本是一致的。其次是重視調理氣血,認為氣與血對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非常有關系。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必先五勝(臟),疏其氣血,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意思是說治病養生的主要關鍵之一是疏通氣血,令其暢達而致於正常。《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又曰:「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陰治,陰病陽治,定其氣血,各守其鄉,血實者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血實者宜決之」意思就是引導疏通,如決江河,是祛瘀之大法。「氣虛宜掣引之」意思就是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老中醫很重視應用益氣養血補虛和行氣活血祛瘀的調理法則保養身體。我曾見到一張用三七為君葯組成的傳統葯方,從每年立冬時節開始服用,對防止老年人冬天關節不利和關節疼痛效果非常之好。
我國名老中醫的防病勝於治病的養生長壽經驗,比1992年世界心臟病學會會議上制定的「維多利亞宣言」中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均衡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和心理平衡)要早上兩千多年,而且比維多利亞宣言更全面,更具體,也更符合實際。老中醫的養生保健經驗,也可以說是我國古老文化中極為寶貴的優秀遺產之一。
『肆』 很多人都想活的久一點,要想長壽需要注意什麼
一個人想要長壽,必須要從以下4個方面來著手:飲食、鍛煉、生活作息、心態,因為身體是一個系統,是一個整體,所以這4個方面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4、心態方面:
一定要讓自己保持一顆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盡量不要讓自己憤怒,因為憤怒不僅會降低一個人的智商的同時,還會讓人的身體免疫力降低,這樣的話就會容易讓病毒侵襲我們的身體,造成 感冒等一些病症。所以說,每一天保持一個快樂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
『伍』 想要長壽肚子常空,這句話有道理嗎真正需要做的是什麼啊
對於「想要長壽肚子常空」這句話來說,我認為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對於有的人來說,其實是很在意自己的身材的,就會導致自己大量的節食,導致自己的身體情況變得越來越差,但是對於那些暴飲暴食的人來說,也是非常不利於自己的身體健康的,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做到7分飽就差不多了。
因此,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食物的選擇
在我們挑選食物的時候,我們盡量應該去杜絕辛辣、油炸、含涼性的食物,這樣才更有利於我們長壽。而且對於我來說,我比較推薦大家去吃綠色蔬菜、水果、人參、燕窩這些有營養的食物,這樣才更便於我們自己保養,尤其是針對於那些老年人。
睡眠質量
以上這幾點,都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但是我認為這些點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會影響到我們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所以希望你們大家都能夠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