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生的五大風險是什麼
人生的五大風險:
1、五大風險之傳統風險
——無法預料且難以避免的風險:意外、疾病;
據公安部統計,每年全國意外死亡約100萬人,平均每1分鍾意外死亡2人,其中交通事故死亡8.76萬人,平均每6分零4秒死亡1人,意外重傷每分鍾1人,輕傷每分鍾3.2人。
人一生患重大疾病的概率高達72.18%(來源: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更嚴重的是重大疾病的發病率仍在持續上升!上海市疾控中心發布消息稱,根據最新統計的癌情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平均每100個上海人中就有1.79人是癌症患者,上海平均每天新增癌症患者150人,每天有100人死於癌症,上海的癌症發病、死亡和現患數均居全國較高水平。
——保險並不能阻止風險的發生,但是可以避免風險發生時對家庭財富的二次傷害;
——補償、大止損是保險最原始的功能!
2、五大風險之人性風險
——沖動、貪婪、虛榮,這就是人性風險;
人都有消費沖動,別人買車你也想買,有了車後看別人的是進口車你又想換;女性更是商家的上帝,買了LV還盯著愛馬仕,很多中國人(特別是中國女人)每年拿著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收入消費著全球四分之一的奢侈品;
貪婪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人性。因為貪婪,很多人面對06年07年的股市會不顧一切得投身其中,年輕人把唯一一套房子拿去抵押貸款、60、70歲的老人會把一生的積蓄拿出來炒股得現象屢屢發生,但經歷了2007年10月的6124點的「股市巔峰」之後,股市近7年來一蹶不振,時至今日,僅在2000點左右徘徊;因為貪婪,面對現在號稱收益15%甚至20%以上的P2P產品,同樣很多人把「救命錢」和「養命錢」投入其中,到頭來血本無歸連跳樓的心都有;
虛榮通俗講就是愛面子,親戚朋友借錢時咬緊牙借,是虛榮;借了錢不好意思討,也是虛榮;
——人性的風險讓我們雖然把「養命錢」放在銀行,卻不一定留得住;
——人性的風險可能對家庭財富的侵蝕程度更大;
——保險是一種強制儲蓄,是最有計劃的儲蓄,比儲蓄還儲蓄,是真正意義上的最儲蓄。
3、五大風險之長壽風險
——養老金的缺口就是長壽風險
根據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的數據2007年,養老保險的基金缺口為49.55億元;2008年,缺口就上升至88.63億元;2009年,這一數字是91.86億元;測算結果顯示,在所有政策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到2020年,上海會面臨831億元的養老金缺口!
但是相對應的,上海人的平均壽命卻在逐年增加,1984年上海人平均壽命為73.9歲,1994年為76歲,2004年為80.9歲,而現如今上海人的平均壽命已經接近85歲。
——兩個因素將造成養老金的缺口:1、通貨膨脹;2、活的太久;
——養老金是保命錢,不允許有絲毫差錯!保險的強制儲蓄及長期穩健增值兩個特性,保證了保險成為與生命等長的、解決養老金的最好金融方案;
——「養老保險」是養老的最好工具,它和銀行儲蓄是不一樣的,其實購買養老保險就是挖了一口井,有源源不斷的活水喝,而銀行儲蓄是一缸水,舀完就沒有了。
4、五大風險之職業/事業風險
——人的事業或者職業都是依託於某個行業的,而行業會因為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有周期性,所以我們的事業(職業)也會起起伏伏,無論是在職場還是自己創業都不可能一帆風順!
《商界》雜志統計
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9年;
每隔3年,100家企業中就有近68家死亡;
每隔5年,北京中關村100家企業就有近92家消失;
每隔20年,中國80%的企業將會被淘汰!
——當我們秋天碩果累累的時候,要懂得為自己和家庭留出過冬的糧食;
——保險是一種與生命等長的現金流,是能夠長期穩健、復利增值的財富規劃;
——有了保險,您盡可以在職場、商場打拚而無後顧之憂,可謂「保險相伴,事業無憂」。
5、五大風險之財富持有/傳承風險
——分家是如何資產保全?欠債是如何東山再起?凍結時如何維系生活?一個人真正有錢,不是現在擁有多少財富,而是看未來能長期擁有和留住多少財富;
——按自己意願?保值增值傳承?節約稅費成本?對後代影響?保密性?時效性?你真的能把財富完全留給子女嗎?你留的財富真的會幫到他嗎?
——分家不分產、父債子不還、出事不凍結,這些保險可以做到;
——保險是一種法律契約,是以契約的形式鎖定財富,保證財富的保值、長期穩健復利增值。
風險無法預知,但人生可以規劃!
❷ 人口老齡化對金融風險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經濟和金融
人口老齡化,以及如何監管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應對由此引致的問題對於全球而言將越來越重要。確切而言,這些問題與金融服務(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所有金融部門)的根本屬性深度關聯。
事實上,我已數次警告過,在我們的經濟決策中,忽視人口因素會造成不利甚至嚴重後果,尤其會涉及資產價格泡沫、貨幣需求與通貨膨脹。我曾指出,資產價格泡沫最有可能發生在「人口紅利」末期。在該階段,一個國家受益於勞動人口的增長。與之相反,在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後,由「人口負擔」所導致的增長潛力下降,很可能造成經濟長期停滯。這一現象,在日本、美國和外圍歐元區國家都曾出現。當前歐元區所遭受的不幸,根源其實在於人口變遷或老齡化所引致的結構變化。
人口老齡化可能對金融服務產生重大影響,這就需要新的政策予以應對。在這里,我想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跨業乃至跨境調整的必要性,另一個是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根本不確定性。
跨業和跨境協調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逐漸老年化,老年公民成為金融資產的主要持有人。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基於人之本能,很多人可能在管理金融資產時成為風險規避者。因此,在一個成熟經濟體,老齡化致使其增長潛力較低,在如何向經濟體系中的潛力部門提供風險資金以鼓勵企業家穩健承擔風險和提高價值生產方面,就面臨著嚴峻問題。
更具體一點,金融產品和服務應使得老年公民能夠維系生活品質,並推動形成「長壽是福不是禍」的社會環境。除了公民的「養老錢」,這些金融產品,也被期望發揮不同功用。考慮到在許多國家,老年人的平均健康程度在改善,這些金融產品和服務在幫助老年人口保持活力並力所能及地為社會作貢獻,同時降低與年齡增長有關的風險(如疾病)方面,重要性與日俱增。為提供這些產品,金融機構必須與其他行業合作,充分利用其先進技術和經驗。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作為一個聯系富裕老年公民階層與潛力企業家階層之間的中介,也應利用自身經驗去度量、分散和管理各種各樣的風險。所有這些嘗試,都不可避免地涉及「跨業」元素。
進一步地,隨著發展中經濟體轉變為成熟經濟體,在一個老年化經濟體中,人們會將其儲蓄投資於海外的發展中經濟體,以獲取更高回報,這是人之本性。因此,對一個成熟經濟體而言,充分利用跨境交易的好處並管理好伴生風險,也很重要。
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跨業及跨境擴張趨勢即將來臨,它將對當前的金融監管架構帶來嚴重挑戰。毫無疑問,這需要建立一個全面綜合的監管架構。只專注於一個特定部門的監管很可能會導致「水床效應」——問題只是被簡單地轉移到其他部門,而不是被有效地解決。
預期壽命和生育能力的根本不確定性
首先,我要點出與之相關的兩類風險:一類涉及預期壽命或者長壽,另一類涉及出生率或者生育能力。接下來,我將闡述衡量整個經濟體中這兩類風險的根本不確定性,以及其對監管可能造成的後果。
現實世界中,我們面臨形形色色的風險,長壽風險便是其中最根本的一個。一個人會生存多久,除了神仙,沒有人能夠未卜先知,給出精確答案。雖然經濟學教科書一般性地指出,如果沒有不確定性,則資源的有效配置將更容易實現,然而,即便人們精確知道自己哪天出生,卻鮮有人知道自己何時將駕鶴西去。我們是人類,不是神仙,我們需要接受這種不可避免的不確定性,金融服務在幫助我們管理這種固有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進而確保我們能夠喜樂融融地度完一生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口的老齡化,為應對長壽風險,社會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出現增長。
應對長壽風險需要有必要的工具,工具提供方必須能夠管理整個經濟體中的伴生風險。為此,諸如保險機構等金融服務提供方等傳統上都會利用「大數定律」。該定律假設,隨著樣本數的增加,所有樣本的平均值,比如平均預期壽命,將更具可預測性。就生育能力而言,也被認為是遵循「大數定律」。盡管一對特定夫婦生育孩子的確切數字我們無從知曉,但每對夫婦的平均生育率卻很大程度上是能夠預測的。主流觀點認為,在大數定律基礎上,人口結構的變化基本上是可預見的。
不幸的是,這種觀點卻並非總能站得住腳,或者更直白一點,很多事例表明它是不正確的。以日本為例,在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初,對總生育率的預測出現錯誤已是家常便飯,由此使得生育率不斷被向下修正。政府一再公開發表預測,宣稱生育率的下降只是暫時的,人口出生率預計很快將再次上升。同樣,預期壽命的預測結果也顯示,實際壽命一直超過預測數值。
這些失誤連連的預測揭示了老齡化進程的根本不確定性。如果實際結果偏離了對經濟體中全部人口預期壽命的預測結果,則所有的金融服務提供方都將受到影響。例如,對長壽風險產品而言,即使是細微的偏差,也可能顯著增加提供方的風險敞口。
避免「打補丁」和「一團糟」問題
一旦這種偏差導致意想不到的虧損積聚,就需要進行監管方面的改革。然而,這種藉由損失引致和推動的監管改革,往往只會導致對監管架構「打補丁」,這反過來又將導致進一步的損失和更多的「補丁」,形成惡性循環。這種對監管框架的臨時性調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可能會引起計算機編程人員稱之為「義大利面條式代碼」(也稱「一團糟」)的問題。這種情況下,監管框架變得過於復雜、彼此糾纏,就像義大利面條一樣,而人們對此毫無頭緒、束手無策。
因此,我們必須謹慎行事,預測不能過於樂觀,尤其是當這些預測關乎總體監管架構時,任何預測錯誤都可能會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當觀察到預測出現錯誤時,尤其在處理諸如「一團糟」等風險時,對於如何做出恰當的政策反應,事先設定一個明確的戰略,也是非常重要的。應持續地對監管架構的性能進行修訂,且任何時候都要有俯拾即來、隨時可用的必要手段。伴隨著這些措施的施行和發揮功用,就有可能防止一個單純的預測誤差最終演變為整個體系「不可逆性」的紊亂。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將一個次優的「故障解決」機制納入我們一貫沿用的整體架構,這比起自詡預測結果總是合理且客觀的、進而去一味追求最優方法的做法,能更好地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結 語
對金融機構和監管主體而言,新近的金融危機已徹頭徹尾地顛覆了金融服務的圖景。在雷曼危機之前,人們往往只看到金融新產品(如證券化產品、衍生產品和跨境交易產品)「光明的一面」,堅信我們已「背靠大樹」,得到了這些先進的、創新性的風險管理和投資工具的有力支持。然而,危機的爆發暴露了伴隨它們的風險和相關問題,現在人們的眼中盡是這些金融服務「黑暗的一面」。
不管怎樣,金融產品和服務仍具有必然需求,因為它可以幫助個人和企業管理各自風險方面。只有私人實體實現了穩健的風險承擔,才能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面臨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金融機構理應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這尤其是出於長壽風險管理和應對出生率下降問題的需要。由此一來,金融機構如何充分利用其技術和資源,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金融服務提供方應當為人們提供應對生命中的各類風險和嚴重不確定性的工具,確保人們能夠享受生活、安度晚年,藉此推動經濟社會的進步。
在這方面,我認為,監管機構應考慮以下兩件事:其一,監管機構應具有跨業以及某些情形下跨境的視角,尤其是在人口老齡化階段,為確保經濟能夠分散風險,進而實現持續發展,監管機構應該要有一個宏大的設計。其二,監管機構應該意識到,一個理想的監管架構需要不斷演進,推動其演進的一個原因便是人口老齡化以及伴生的經濟和金融服務方面的結構性變化。
❸ 對於長壽風險個人和家庭可以在退休或年老前做好充分的財務准備
買保險要趁早,不管壽險還是養老險、健康險早買早准備。
❹ 年齡偏大的人群,買什麼樣的養老保險好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變,大眾對於保險越來越能夠接受了,不像前幾年談到保險就覺得是推銷的。那麼,對於年齡偏大的人想要購買保險,合適的推薦險種是重疾保障、意外保障、理財保障。
1、重疾保障,保護自己生病有錢可看病
年輕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免疫力方面還比較強大,一些小毛小病的,自己抗一抗就過去了。如果實在是受不了,就買點兒葯吃一下,或者醫院掛個號,輸點液也能過去。所以,很多人對身體健康不是很看重。
年紀大了,身體的抵抗力下降了,各種小毛病就變成了大毛病,甚至是重疾。這個時候去醫院看病,花銷就比較多了。而對於老年人的重疾,擺在最前面的莫過於癌症,所需要花費也很大。如果有重疾險保障,就可以在治療前獲得這筆錢,讓治療更安心。
所以,對於中老年人購買保險,要以自身的合適性為前提購買。比如說,自己平日基本就待在鄉下,很少出門。那麼就沒有必要去購買旅遊險。而是把錢花在刀刃上,買到更合適的險種。
❺ 第三套生命周期表 保監
2016年9月6日,中國保監會正式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通知」回號稱史上最嚴答精算規定,第三套生命周期表的啟用我們會發現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加長,這將意味著年金產品預期領取時間增長,導致新產品的費率將提升,本表從精算上再次證明,未來人均壽命將持續提高(長壽風險)勢必給年金產品及養老類產品帶來更大的給付壓力,另外,壽命提高了但現在重疾的發生率也年輕化、大眾化了,4月份各大保險公司受政策影響將會停售不少產品,以後再出的新產品個人認為費率有可能會提高,但不會都是消費型險種,希望能幫到您。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❻ 簡述常見的人身風險有哪些
中國有句俗語:」人有旦夕祝福,月有陰晴圓缺」。任何一個人在他的一生都會面臨生老病死殘的風險。
1.生活風險
我們生活於世上,都會有衣、食、住、行的費用支出,所以我們努力工作,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來補充這部分生活支出。
從出生到獨立生活之前,我們的生活費用主要來源於父母,一旦父母因任何原因導致收入中斷,無法承擔自己的家庭責任時,孩子的生活就會陷入困境。在過去,社會主要是以家長為核心的大家庭生活模式,在這種大家庭中,兄弟姐妹的眾多小家庭在一起共同生活,大家能起到互助的作用,從而防範這種「生活費用中斷」的風險。而目前,我們的社會中主要家庭模式是以三口為主的小家庭,人們的思想觀念了更加獨立和現實,我們必須靠自己的力量獨立地生活,親戚之間的互助力量非常薄弱。現在這種社會和家庭的主要模式使生活的風險暴露出來,而且變得更大了。所以,如果為人父母沒有給自己構築充足的保障,就難以完全保證孩子的幸福生活了。
2.長壽風險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奇怪,長壽是福,怎麼就成為了風險了呢?殊不知「長壽」是在社會保障養老費用不充分時所潛在的一個巨大風險,它實際上也是一種「生活費用」的風險。當你年老退休之後,所有的收入只能依靠從社會保障那裡得到養老金,以及自己的積蓄。如果富有,你能享受舒適的生活。如果貧窮,你的晚年生活將會比較窘迫。例如現在的八零後一代,有很多是獨生子女的,以後成立家庭,就是兩個人養四個老人,壓力巨大。或許有部分父母會慶幸自己的兒女比較多的,但是,在這個貧富越來越懸殊的年代,再不像以前了,窮人佔有的社會物質資源更加稀少,自然父母提供給兒女教育與成長的條件也更欠缺,如果以後孩子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應付自己的生活都非常大壓力了,又如何來負擔老人的生活呢?按照我們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我們能夠得到的養老金並不高,養老金的增長速度也是比較緩慢,根據數據統計顯示,我國養老金的增長速度低於通貨膨脹,微薄的養老金已經無法抵禦通貨膨脹的影響了。而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已越來越長,人的壽命越長,生活費用就越不夠,所以我們必須在年輕的時候計劃好自己的養老風險,為兒女分憂,不要讓自己成為孩子的負擔。
3.死亡風險
死亡風險也就是短壽風險,與前面所說的長壽風險相對應。盡管長期來看,每個人最終都會死亡,但每個都不知道自己究竟什麼時候會死亡,同時也希望死亡的時刻能盡量晚一些,也就是說,由於人們不確定自己具體死亡的時間,無法事先做好安排,所以會因為事發突然而措手不及。當今社會在高速發展,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化,人們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但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或意外因素,短壽風險威協著每一個人。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少年喪父,中年喪夫,老年喪子」,「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人間慘劇是每個人最不願意看到的了。在這些人間慘劇中,不但親屬失去了至親的親人,感情上受到了嚴重創傷,更重要的是,活著的人有可能失去了唯一的生活來源,生活急劇下降,產生了生活風險。如果做好了保險規劃,死亡風險雖然不可避免,但死亡給仍然活著的人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卻可避免或降到最低。那麼保險能在人間慘劇的陰暗中送去一抹光亮。
4.健康風險
每個人一生都會面臨著無數疾病的固執。年經的時候可能因為身強力壯,沒有警覺到健康風險。到了年老的時候,如果疾病纏身而感受到健康風險時,則為時已晚。人都是吃五穀雜糧的,呼吸的是日益污染的空氣,再加上生活上各種壓力和不良習慣,使現代人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並且逐漸年輕化。
在一份由國家癌症中心專家發表在國外媒體的研究報告《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中顯示,預測2015年全國癌症發病人數中,在30歲前,女性甲狀腺癌發生率大概是宮頸癌的4倍,比乳腺癌(女性第一高發癌症)還要高。
另外,不斷上漲的醫療費用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看不起病,吃不起葯,無力承擔昂貴的醫療費用,特別是對一些長期的慢性疾病而言更是如此。常言「不求金銀富貴,但求健康平安。」人們患病後的結果一般有三種:痊癒、死亡、長期患病而喪失工作能力。其中,痊癒是大家都所期望的最好結果,但是如果因為疾病死亡了,就引發了前面所談及的死亡短壽風險。如果人們因為長期患病而喪失工作能力,則會由於收入中斷而引發了生活上的經濟風險。所以,疾病對人的折磨也是雙重的,不但精神上痛苦,而且經濟上更是雪上加霜。如果做好了保險規劃,病症本身雖然不可避免,卻能在患病時有保險公司雪中送炭。
5.殘疾風險
即「意外傷害風險」。「意外」時時刻刻都在威協著每一個人,與健康風險比較而言,意外傷害是由於外來的、突然的、非主觀意志能控制的所導致的災難,同樣會讓人在精神上異常痛苦,而且還會發生巨額醫療費用。如果一個人在遭受意外之後,慢慢地恢復並痊癒了,那當然是最好了,而如果災難和意外傷害的後果比較嚴重,將使人永遠地殘疾,以後都無法工作,沒有了收入來源,卻必須不斷地支出各項費用。相對於「死亡」,殘疾對人的精神和經濟影響更大。
❼ 第三套生命周期表 保監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2016年9月6日,中國保監會正式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通知」號稱史上最嚴精算規定,第三套生命周期表的啟用我們會發現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加長,這將意味著年金產品預期領取時間增長,導致新產品的費率將提升,本表從精算上再次證明,未來人均壽命將持續提高(長壽風險)勢必給年金產品及養老類產品帶來更大的給付壓力,另外,壽命提高了但現在重疾的發生率也年輕化、大眾化了,4月份各大保險公司受政策影響將會停售不少產品,以後再出的新產品個人認為費率有可能會提高,但不會都是消費型險種,希望能幫到您。
❽ 年輕人沒有準備養老儲蓄,未來養老全部依靠政府有哪些風險
在我看來還是給自己准備一些養老金比較好,畢竟全靠政府也不是那麼的可靠,做什麼事情都要以防萬一。
我國老年人口基數龐大。截至2016年底,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31億,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中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的階段。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非常快。口老齡化發展程度地區失衡。東北、西部、西南這些人口流出的主要區域,老齡化的趨勢是逐步惡化的。個別省份出現了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的虧空,當年收不抵支。
規劃退休養老,不能僅僅依靠政府發放養老金。購買足額的商業保險作補充才是未來養老解決之道!
❾ 第三套生命表保費降低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今天起,哪些保險產品要停售
「4月1日前搶到了『利贏』,就是搶到了財富,搶不到相當於錯過了2003年的樓市與2007年的牛市!」「生命表更換後,同樣保額產品,每個月多了幾百塊保費,幾十年算下來多交了好幾萬塊錢呢,還是趕快投保劃算啊!」這是近期常見的以「4月1日停售」或「生命表更換產品大幅漲價」等為口號的保險營銷。
實際上,這是不少不少保險中介代理人等,根據去年9月保監會下發的76號文件中提到的「要求不符合監管的產品在2017年4月1日前全部停售」這則消息,把產品「停售」說成是產品「升級」,同時在「生命表更換後產品更新」的促銷搶購說辭下,將產品包裝成性價比高的產品,引導客戶打時間差進行搶購。
哪些產品真的要停售?
去年9月份,保監會下發的76號文件,對保險產品的設計提出了幾個新的要求,然後從今年4月1號開始正式實行。
這份《通知》中除了提要求,也明確說明了幾種不符合保監會要求的保險產品,也將在今年4月1號前停售。
1.保障水平不達標的,要停售
要提高保險金額與保費的比例下限,相當於提高保障程度,提高杠桿比,這本質上來講是有利於受益人的。因此未達到這個標準的保險產品必須在4月1日前停售,而不是所有類型的產品都停售。
2.萬能險責任准備金評估利率高於年復利3%,不滿足條件的要停售
投資者在銀行買的銀保產品,很多都是這種萬能險包裝的。這類產品給出的收益率都不低,動不動就6%+,甚至還承諾保底利率3.5%。收益高,背後的風險也高,所以保監會為了提高客戶資金安全性,防範金融風險,76號文件限制了萬能險的利率上限,所以4月1號前不符合要求的,停售。
3.提供保單貸款的保險,貸款比例過高的要停售
而對於已經購買了要停售的保險產品,投保人也可以放心,保險公司會根據合同約定的內容履行條款。也就是說,投保人的權益,不會因為產品的停售而受到影響
生命表更新對價格影響有限
至於今年元旦起就使用的第三套生命表,保險人士表示,第三套生命表的確會導致產品價格發生變化,但上漲的只是一部分。
據悉,在第三套生命表中,男性和女性平均壽命分別為79.5歲和84.6歲,較此前的第二套生命表數據分別提高了2.8歲和3.7歲。因此,死亡率的改善使得預期余命增加,養老金給付也會隨之增加。
所以,在同等給付條件下,養老保險產品的定價應該會相對上升。「投保人的平均壽命提升後,險企承擔的保障期間也相應拉長。」保險人士測算發現,30歲的女性而言,同一份養老保險,在第三套生命表下,總保費支出會上漲9.6%。
另一方面,非養老產品的價格會趨於下降。同等年齡條件下死亡概率的降低,使得非養老金類產品保費有降低的可能性。其中包括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健康險及不包含生存金給付責任的兩全保險、長壽風險較低的年金保險等。但是,有市場人士指出,作為傳統壽險業務的利潤來源,「死差、費差和利差」中的利差對產品定價影響最大,而對於風險保障業務佔比較低的險種,生命表的更新對價格帶來的影響也有限。
4月1號起保險業會有什麼變化?
1.保險公司萬能險業務規模將會縮小,同時萬能險產品的最低保障利率將會下調至3%,過高的萬能險結算利率將不復存在。此外,保險公司不得將終身壽險、年金保險、護理保險設計成中短存續期產品。
2.可貸款比例下調。4月1號之後,利用壽險保單向保險公司貸款的,保單貸款比例不得高於保單現金價值或賬戶價值的80%。
3.各險企也在謀劃著後續新產品的開發與補充。盡管目前對新產品具體形態還不得知,但回歸傳統保障將是主流。
事實上,保監會早就進行了辟謠:保險公司不得借用自查整改時機,虛假宣傳,採取產品「炒停」等營銷策略違規開展保險業務,違背保險最大誠實信用原則。同時,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時,應仔細閱讀保險條款,根據自身需求理性選擇購買,不要輕信網路傳言,相關政策信息應以保監會官方渠道發布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