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70歲和二十幾歲

70歲和二十幾歲

發布時間:2020-11-26 16:54:41

① 20歲稱為什麼之年 50歲稱為什麼之年 70歲稱為什麼之年

20加冠
50知天命
70古稀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② 七十多歲的老人 與 二十歲的女孩 的差距

不要心煩,別和老奶奶計較那麼多,她已經是一個在夕陽邊上的人了,她的思想是很難改變的。讓她說去吧。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足夠了。

③ 古代分別稱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八九十歲各稱什麼

20歲:加冠

30歲:而立

40歲:不惑

50歲: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歲: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歲:鮐背

(3)70歲和二十幾歲擴展閱讀:

兒童稱謂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發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束發:是指青少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稱謂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金聲夙振」(《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有室,女子生命而願為有家。」朱熹集註:「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④ 古代以稱謂代替年齡{求稱謂}告訴我20.30.40.50.60.70歲的稱謂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發,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發等等
古代年齡稱謂小集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乾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男女統稱:男稱須眉、女稱巾幗。
夫妻五方去世稱:喪偶。
老師稱:恩師、夫子。
學生稱:門生、受業。
相關詞句:
庭院深深深幾許,
心神憂憂憂十分.
弱冠初識百般愁,
縱是情深難攜手.

⑤ 20歲到70歲間包括(20和70)的特殊稱謂

關注
1. 襁褓。「襁褓」本意是嬰兒的被子。如《論語·子路》:「則四方之民襁褓負其子而至矣。」後來以此來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 孩提,指2~3歲的兒童。《孟子·盡心上》:「防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註:「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孩提抱者也。」
3. 齒齔,又稱為齠齔(tiáo chèn),指兒童換牙。
4. 總角、垂髫,指幼年兒童。「這院門上也有四五個才總角的小廝,都垂手侍立。」(《林黛玉進賈府》)
5. 豆蔻年華,指女子13歲。杜牧的《贈別》中這樣寫道:「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6. 笄(jī),指女子15歲,笄,女子成年之禮猶冠男也。《禮記》:「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7. 冠、加冠、弱冠,指男子20歲。例如:「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論語·先進》)
8. 而立之年,30歲。《論語》:「三十而立。」
9. 不惑之年,40歲。《論語》:「四十而不惑。」
10.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50歲。例如:「五十而知天命。」(《論語》)
11. 花甲、平頭甲子,60歲。天乾地支順次組合為60組干支,從甲子到癸亥,六十年周而復始,故稱花甲子或花甲。《唐事紀事》:「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12. 耆(qí),60歲。《禮記·曲禮上》:「六十曰耆。」《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
13. 古稀,70歲。
14. 耋(dié),70~80歲。《左傳·僖公九年》:「以伯擺動耋老,加勞。」
15. 耄(mào),80~90歲。《禮典·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16. 期(jī)頤,100歲。

⑥ 誰知道20歲稱作什麼,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80和90歲,100歲稱作什麼

漢人戴聖來所輯《禮自記·曲記篇》中說:「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

:「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距。」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⑦ 古人稱男子二十歲為什麼之年三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一百歲

1、二十歲:

(1)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稱「弱冠」。

(2)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

2、三十歲:

而立,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3、五十歲: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4、六十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5、七十歲:

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6、一百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


(7)70歲和二十幾歲擴展閱讀:

相關年齡稱謂引證介紹:

1、而立:指30歲。

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注釋是:朋友中有人到他的家鄉,敬造的,見到那人沉默誠實,年僅三十。

2、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注釋是: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年齡稱謂

⑧ 人到70歲稱為什麼

在1989年、1989年以前的時候,70歲叫古來稀、古稀。
但是現在年滿70歲的人還叫古稀嗎?
大家重新看看1989年和1989年以前的照片、電影、電視劇、電視節目中70歲的人都已經是怎樣的面貌特徵、性格特徵與身體狀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我沒有看錯的話,凡是在1990年的時候年滿18歲、18歲以上的人(即出生於1972年、1972年以前的人),這三十年來都一直沒有變,佔70%以上的人。
這三十年來存在有年齡變化的人最多隻有十歲或不到十歲的變化差距,決不可能會有三十歲的變化差距。
比實際出生顯老的人,也決不會看起和他們現在年滿的歲數等同一致。
舉例,出生於1930年的人,正常情況的人依然看起和三十年前以前看到的年滿58歲的人是等同一致的年齡狀貌,比實際出生顯老的人看起只有68歲,特別顯老的最多看起只有72歲的極限,決不可能會看起有90歲大壽。
如果不清楚,請大家看看三十多年前、五十年前、七十年前以及更早時期人到了90歲還會跟現在看到的1930年出生的人同歲嗎?
1930年出生的人,現年90歲,但是他們的實際面貌特徵、性格特徵與身體狀態一直是保持在58歲的年齡狀態,和三十多年前、五十年前、七十年前以及更早時期看到的年滿58歲的人是等同一致的面貌特徵、性格特徵與身體狀態,從1990年的時候到現在三十年來情況都一直是這樣。
因此,1930年出生的人真實年齡依然是58、59歲,90歲只是他們的自然年齡而已。
現在,誰才真正是70歲古稀的人?
依然是三十年前年滿70歲的人,也就是現在年滿101歲的人,即出生於1919年的人,才真正是70歲古稀的老年人。
1950年出生的人雖然現在年滿70歲,事實上,從他們的實際面貌特徵性格特徵與身體狀態可以充分鑒定,和70歲還相差三十歲以上的距離。
人的年齡生理因素:
面貌生理特徵,主要表現在人的五官眉目的輪廓深淺。而不僅僅是表現在頭發是否變白脫落、有無皺紋眼袋老年斑、肌肉鬆緊、皮膚粗細與干潤。
外貌生理特徵,主要是表現在人的身材結構。而不僅僅是表現在人的身體胖瘦、身高、五體大小。
身體生理特徵,主要表現在人的日常言行舉止、眼神、說話語音的輕重這三大特徵。而不僅僅是表現在人的感官神經、內部器官組織、體重。
人的五官眉目、身材結構、言行舉止、眼神、說話語音這五個特徵才是人的年齡生理因素的主要特徵表現。不同年齡的人之間的差距就表現在這五個特徵。

李靖飛,男,1957年10月13日出生,這是他在1990年的時候演的電視劇《三國演義》角色張飛,當時才33歲。


現在所謂的「老年人」哪一個不是中年人?

出生於1930年至1949年的人,現在年滿71~90歲,他們的真實年齡依然是40~59歲。

⑨ 20歲到70歲是什麼之年

10歲是幼學,
男子20歲弱冠,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七十曰耄八十九十曰耋。
九十為上壽。百歲高壽期頤

⑩ 古人稱20歲男子為30歲為40歲為50歲為60歲為70歲為100多歲為

古代年齡稱謂大全
古人創制了各式各樣的年齡稱謂,很多今天還在繼續使用。

0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發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在這里,「總」就是聚攏束結的意思。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9歲
九齡:為9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十三:為13歲。

15歲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為15歲。

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發: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發束起來盤在頭頂。束發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16歲
二八:為16歲。

20歲
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乾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花甲之年:指60歲。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61歲
還歷壽:61歲的壽辰。由於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正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
從心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壽:指70歲壽辰。源於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圍之年:指70歲。

中壽:七十為中壽。

懸車之年:指70歲。

77歲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後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中壽:指80歲以上。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88歲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90歲
上壽:九十為上壽。

99歲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00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期頤指一百歲。「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期頤之年:指百歲。

108歲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閱讀全文

與70歲和二十幾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牙掉完了做什麼牙最好 瀏覽:446
換地方睡不著覺怎麼辦養生堂 瀏覽:694
退休工資5000 瀏覽:606
甘肅2018年退休工資咋漲 瀏覽:10
父母打扮成語有哪些 瀏覽:263
老人多少歲會心梗 瀏覽:188
明家養老院 瀏覽:932
農村養老保險可以報銷醫葯費嗎 瀏覽:566
北京和威海領取退休金差多少錢 瀏覽:129
報名參軍體檢後多久去復查 瀏覽:598
論真正的孝順 瀏覽:944
老年人腳腫腳疼怎麼辦 瀏覽:153
又不知道怎麼跟父母開口 瀏覽:860
南開老年大學招生 瀏覽:996
新生寶寶什麼時候體檢 瀏覽:49
天津再次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瀏覽:54
退休人員返聘算工資總額嗎 瀏覽:864
慶祝重陽節的心情說說 瀏覽:12
張廷玉重陽節 瀏覽:540
荊州市養老金平均工資多少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