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母親目前65歲,買的農村養老保險最低檔,想補辦成最高檔,請問應補
養老金補繳抄
可以在到達退休年齡後繼續繳費,直到繳滿15年,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了。
全國各省市結合當地情況都出台了相關補繳的規定,可以找當地人社局咨詢,結合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相關規定,補齊滿15年的養老保險費率,即可享受退休養老保險待遇。
補繳或一次性補齊養老金是最優選擇,畢竟已經繳了13年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結合當地情況補繳,按月繳費,繳滿15年後,就可按照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按月領取養老金了。
城鎮職工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半年全省平均工資+個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繳費年限*1%
❷ 退休時一次性補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選擇最高檔次還是最低檔次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的基本原則,實際上是以國家福利為保底,參保個人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首先國家對於實施新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已經年滿60歲的老人可以不用繳費,可以直接領取基礎養老金待遇,這是其福利性的特點。當然基礎養老金標准不是很高,目前國家最低標準是93元每月,各個地方可以進行額外的補貼,比如山東省是142元,青島市是192元,北京市是820元,上海市是1100元。基礎養老金一般還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和繳費年限15年以上的人群進行額外傾斜照顧。
退休前一次性補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選擇高檔次還是低檔次?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第2部分待遇,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領取養老保險待遇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139。
個人賬戶的余額實際上是個人繳費、國家補貼和集體補助以及產生的利息。集體補助一般是有條件的集體才給予的,比如說失地農民。國家補貼一般是按時繳費才能夠享受得到。利息也是繳費以後進行長時間積累的。如果退休前一次性補齊,一般相當於自己給個人賬戶的余額充值。
這種時候,如果按照最高檔次補齊,產生的個人賬戶養老待遇自然更高。雖然說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當於自己給自己積累的養老待遇,但是如果壽命長,個人賬戶余額領取完以後,國家會補貼等額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確保我們退休待遇不降低。未來人均預期壽命越來越長,還是相當劃算的。
如果說參保人去世得早,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還有餘額的話,這一部分錢會由繼承人全部繼承,因此對於參保的家庭來說是不會虧本的。
退休前一次性補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選擇高檔次還是低檔次?
當然,參加養老保險可能還要考慮到家庭積蓄的多少、應對意外風險的情況等等。所以,一般來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在領取待遇以前,如果一次性補齊的話,建議根據自己的負擔能力,繳費檔次選擇越高越好。
❸ 養老保險繳費檔次怎麼選
首先,個人繳費分為補繳和預交,應該很好理解吧,預交的部分可以退費重內交,補繳的部分如果容已經到賬,就不能退回了,只能在下次再交時選擇合適的基數。至於退休金的演算法相對比較復雜,總的原則是多交多得,每年的繳費會生成一個「點工資」,即每年的平均點數。因此你也不必著急。舉例說明,15年按高的交,16年按低的交。退休金就會高於兩年都按低的交的,低於兩年都按高的交的。而在一年之中也是如此,前六個月交的高後六個月交的低。退休金就會高於全年交低的,低於全年交高的。
是不是有點暈了哈哈,咱來個通俗的說法,甲乙丙三人
甲,每年基數逐漸遞減
乙,每年基數一樣
丙,每年基數遞增
退休金甲最少,丙最高。
但你也不要擔心,差不了太多,因為每年的基數都是和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對比得出相應系數,算入養老金公式,因此你只要在以後繳納時不要過低就可以,如果只是其中一年比較低是沒有關系的,退休金差不了多少。
❹ 職工補繳養老保險一次性可以補多少錢呢
這三個年齡一次性補繳15年的養老保險,確實是有可能的,但是是有條件的,而不是無條件的。
國家對於補繳養老保險有很嚴格的限制。按照人社部2016年《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確:
一、各地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採取一次性繳費的方式,將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等不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范圍。
不符合條件的人員是什麼呢?社會保險法僅僅是規定了符合條件的參保人員,主要包括企業職工、靈活就業人員、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和未在單位參加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其他類型的人員都屬於不符合條件的參保人員。
二、對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不得以事後追補繳費的方式增加繳費年限。
三、對符合國家規定補繳養老保險的,應按社會保險法規定繳納滯納金。
其實,可以補繳養老保險的情況,主要指的是因為單位的違法行為,導致職工社會保險沒有按時繳納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盡管需要承擔滯納金,但是按照關於實施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滯納金應當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得轉嫁給勞動者承擔。
對於單位欠繳社會保險費的行為,人社部在對人大代表2017年的答復中認為,企業欠繳社會保險費行為,侵害參保人員權益,直接削弱基金支撐能力,加重了中央和財政負擔,影響社會穩定。……對於能夠提供佐證材料的,盡量滿足參保者要求,予以解決。
一般來說,只要能夠證明雙方勞動關系,或者用人單位能夠提供出就業手續或者工資表、原始會計憑證等證明材料,不管是多少年的社會保險都可以補繳。偽造工資表騙取參保資格的行為,會直接導致騙保行為,是禁止的行為,可能會面臨到刑事處罰。
除了有勞動關系可以補繳以外,還有這樣幾種特殊情況:
第一,2011年7月1日《社會保險法》實施以前已經建立了個人賬戶的特殊人群。根據《關於實施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保、延長繳費五年後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繳費至滿十五年。
比如說女性職工原定於50周歲或者55周歲退休,可以繼續連續繳費五年後,55周歲或者60周歲一次性補齊15年。男性則是65周歲可以一次性補齊15年。
前提條件需要連續繳費不能中斷,如果中斷一個月,需要再延長一個月退休。
第二,轉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轉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是60周歲。山東等很多地區,都是到達60周歲時不足15年的一次性補齊,然後就可以領取養老金了。
由於我國的退休年齡在全世界都屬於比較早的水平,退休後職工養老保險的養老金還會年年增長,而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卻在不斷增加,因此養老壓力越來越大。
養老保險一次性補繳政策,一方面不利於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另一方面加大了我國未來養老保險基金的壓力。因此,會是越來越嚴格的。對於年輕人來說,一定要提前籌劃,不要等到老了之後後悔莫及。
❺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補繳新政策2023
答;
一、居民養老保險補繳新政策2023
2023年居民養老保險的補繳政策還未出台,根據以往的政策變動來看明年變化應該不會很大。
現在大部分地區都是支持居民養老保險一次性補繳至15年的,前提條件是參保人有參加居民養老保險,年滿60周歲,還未交滿15年的人群才可申請補繳。
年滿60周歲的時候申請補交,當月補交完,辦理完養老金領取手續,次月即可開始按月領取養老金。
二、居民養老保險補繳費用如何計算
居民養老保險補繳費用只能按照同一檔次進行補交。
養老保險補繳政策可分為一次性提檔補差補繳、一次性補齊15年、一次性中斷補繳等補繳形式;大部分地區還保留了一次性中斷補繳和一次性補齊15年。
一次性提檔補繳的話很多地方都不支持,提檔補繳就是覺得過去繳費檔次太低,想要提升繳費檔次,可以把原先200的檔次提到400或者600或者更高,只需要一次性補差價即可。
三、居民養老保險如何補繳
居民養老保險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辦理補繳手續:
1、帶上身份證件和戶口本到戶口所在地的鄉鎮社保機構辦理補繳手續。
2、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填寫好《補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神清保險費申請表》。
慎瞎念 3、最後將補繳費用直接交給工作人員進行操作,或者將補繳費用存入寬困社保卡或銀行存摺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補繳費用申請表必須由本人簽字按指紋,如果參保人本人無法填表的話,可以由親屬或者工作人員代填。
❻ 退休時一次性補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選擇最高檔次還是最低檔次
退休時一次性補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選擇最高檔次還是最低檔次? 退休時一次性補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選擇最高檔次還是選擇最低檔次,最主要的是要看你自己的經濟能力。退休時一次性補繳,只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才可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不可以。
所以根據個人的經濟條件,補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好是選擇最高檔次繳費標准補繳。目前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是不讓補繳的,只有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繳政策較為寬松,有些省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年最高檔次繳費標准已基本與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相銜接。
以上就是一次性補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次選擇。以上是屬於我個人的一些建議和想法 ,僅供參考, 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如果你們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評論在文章的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