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養老保險制度起源國家
在工人階級斗爭的強大壓力下,德國於1889年頒布《老年和傷殘保險法》,標志著現代社會養老保險的誕生。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歐洲各國先後都建立了強制性的養老保險制度。20世紀30年代,美國爆發了空前的經濟危機,許多退休者無法維持基本生活。為此,美國於1935年制定《社會保障法》,建立起一整套老年及孤寡人員保險制度,目的在於保證所有台法勞動者都能享受到最低水平的退休收入。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就開始著手建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政務院於1951年公布、1953年修訂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該條例對國有企業職工的養老等項社會保險作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企業按月繳納相當於企業職工工資總額3%的保險費,其中30%上繳全國總工會,作為勞動保險總基金,70%存於各企業工會。當時規定的養老金為職工本人工資的50%-70%。1955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辦法。1958年,又統一了企業、事業、國家機關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這樣,中國城鎮勞動者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基本上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⑵ 民政部「9073」養老模式是什麼
法律分析:9073(9064)養老格局是指:90%的老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料(居家)養老,7%(6%)的老年人通過購買社區照顧服務(日間照料)養老,3%(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六條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一條 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⑶ 養老院屬於國家機構嗎
養老來院有私立的也有公源立的,跟醫院性質有點像,公立私立都有。
有些醫院也開設有養老服務,這種是醫養結合養老機構。
一般敬老院也叫養老院,但大多數敬老院屬於公立那種,任何人都可以進(也收養五保戶),但這個就需要看床位是否緊俏了。
還有的公立養老院一床難求,很久都等不到一個床位。所以有經濟條件的有些會選擇去找一些私立養老院,私立養老院如今國家也是大力支持的,因為公立的畢竟資源有限。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國家要大力發展民辦養老機構,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支持社會資本投資興辦養老機構。
⑷ 養老院屬於國家機構嗎
一般來說,養老院不屬於國家機構,而是社會福利事業中的一種非營利組織形式,目的是為老年人提侍茄判供生活和護理服務。養老院通常老改由政府、社會團體或個人出資建設和管理,以提供提供居納亮住、飲食、醫療、康復、文娛和社交等方面的服務,幫助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雖然養老院不屬於國家機構,但政府在相關政策上也會給予支持和監管,確保養老院提供的服務符合相關法律法規,並且能夠落實好相關的服務標准和監管要求,維護老年人權益。
⑸ 養老院是國家的還是私人的
養老院不屬於國家機構。
敬老院(geracomium),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又稱養老院。西方國家的養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機構與企業合作開辦,能接收有各種各樣需求的老人。中國的敬老院是在農村實行「五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敬老院的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條件的敬老院,還接收享受退休金的自費老人,堅持入院自願、出院自由的原則。敬老院經常組織一些老人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適合老人特點的文娛體育活動。
中國農村鄉鎮普遍辦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有興辦敬老院的。敬老院的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條件的敬老院還接收享受退休金待遇的自費老人。堅持入院自願、出院自由的原則。
許多地區還為優撫對象的孤老興辦光榮院,吸收符合條件的對象入院。敬老院貫徹集體事業集體辦的原則,入院老人的生活費、醫療費喪葬費等的供給,均由集體承擔,統籌解決。
貧困地區的敬老院,集體組織供給有困難的,由國家給予補助。敬老院的宗旨是敬老養老,把安排好老人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
敬老院經常組織老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適合老人特點的文娛體育活動。有的鄉鎮把敬老院辦成老年人的活動中心,為鄉、鎮社區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務。
養老院將由官辦轉為大家辦,政府機關、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等都可以申辦養老院。養老院的稅收、繳費將給予相應的減免。開辦養老院將享受煤水電費的優惠,非營業性的一些養老院將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房產稅、車輛使用稅等。通過有關部門向養老院捐蹭的東西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前准予全額扣除。養老院向老年人提供服務免徵營業稅,參加備醫保的養老院可以按醫保規定結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四十九條 國家鼓勵養老機構投保責任保險,鼓勵保險公司承保責任保險。
⑹ 世界上第一個建立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是哪一個
德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廣泛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已經形成體系完備、運行良好的養老保險制度。
德國的社會保障的核心為社會保險。社會保險是法律規定的義務性保險,包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事故保險四個項目。
丹麥和德國同一年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所不同的是德國針對職工,丹麥針對全部人口,丹麥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以政府發布法令的方式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即1601的《伊麗莎白濟貧法》。
我國社會保險制度建立於20世紀五十年代初。1951年2月政務院公布了《勞動保險條例》,標志著新中國的社會保險體系的建立,其保障對象是企業職工,保險項目包括疾病、負傷、生育、醫療、退休、死亡和待業等。
1984年,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進入到改革階段。我國社會保險制度改革首先是從項目開始的,當以企業為單位的公費醫療制度日益成為企業的負擔時,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了對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嘗試。
經過30年的努力,建立起了以全體國民為保障對象的社會保險制度體系。主要項目有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制度相結合的社會養老保險、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制度相結合的社會醫療保險以及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資料來源: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