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個人養老保險賬戶里的金額為啥跟實際繳費不一樣
社保養老個人賬戶中的混亂數據是存在的,社會保險網上服務平台全面建立後才會徹底改變這一現象。
目前體現出來的問題:
1、個人養老金賬戶記錄顯示金額遠遠低於實際繳費金額。
2、未向個人養老金賬戶足額劃轉應從企業劃轉的金額。
3、數據不完整,計算不準確。
4、未按規定計息,賬目亂,核對困難。
建議還是到當地或企業主管部門及時查對為好,及時截斷錯誤。
(1)為什麼醫社保的養老金不一樣擴展閱讀:
個人賬戶記入的資金包括三部分:
(1)當年繳費本金,含個人全部繳費以及用人單位繳費中劃入個人賬戶的部分(從2006年1月1日起,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
(2)當年本金生成的利息;
(3)歷年累計儲存額生成的利息。
當職工辦理退休時,用其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即是該職工退休當月的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改革模式中的基本養老金的重要組成部分。個人賬戶養老金與基礎養老金以及過渡性養老金、調節金一起,共同構成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
建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體現了社會保險費用共同負擔的原則,增加了養老保險費的來源,同時也有利於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調動職工關心和支持養老保險的積極性。是我國具有特色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成果的具體體現。
按國發(1997)26號文件規定,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記賬基數為職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記賬比例全國統一為11%。職工個人繳費比例為 5%左右。
其餘部分由單位繳費劃入,隨著個人繳費比例的提高(最終到8%),單位劃入部分逐漸降低。職工退休時,其個人賬戶的累計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即為該職工退休時的個人賬戶養老金。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成果的具體體現。
Ⅱ 養老金為什麼每個月發的不一樣
為什麼養老金三個月不一樣的,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Ⅲ 五險和三險退休金是一樣的嗎
法律分析:交五險和三險退休後養老金都一樣。
1、社保五險是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
2、社保三險是養老,醫療,工傷保險,交社保三險是少交了失業及生育保險,其中養老,醫療及工傷保險交費是一樣的,交社保者其享受的待遇也是一模一樣的「五險」方面,單位和個人的承擔比例一般是:養老保險單位承擔20%,個人承擔8%;醫療保險單位承擔6%,個人2%;失業保險單位承擔2%,個人1%;生育保險1%全由單位承擔;工傷保險0.8%也是全由單位承擔,職工個人不承擔生育和工傷保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三條 社會保險制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Ⅳ 為什麼社保醫保退休時年限相差這么大這是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全國職工養老保險的累計繳費年限是15年,而醫療保險的累計繳費年限是20至30年,相差好幾年的差距,其實是因為根據社保法規定,養老保險是有最低繳費標準的,到了法定退休年齡同時還要滿足繳費15年才可以領取到養老金。而醫療保險沒有年齡限制,它的時效性決定了享受相關待遇的時間。
正是因為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在繳納時間、繳納金額、領取時效方面的差異,才導致二者在同一退休年限時有如此大的差距,如果想要在退休時同時享受到醫保待遇和養老金,就需要按照規定交夠應有年限才行。
Ⅳ 養老保險每月領的退休金為什麼不一樣
退休金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因為我國養老保險目前是實行的地市級統籌,逐漸向省級統籌發展。
因為各地的社平工資不一樣,自然繳納的養老保險基數不一樣,養老金也就不一樣。
下面為您詳細分析。
為什麼退休金全國各地不一樣呢?
首先了解一下退休金的影響因素。我們都知道養老金的高低,是由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和退休時當地社平工資決定的。
我國養老保險現在實行的是地級市統籌,部分地區是省級統籌。
所以,地區不同,那麼社平工資就不一樣。社平工資不一樣,那麼繳納社保的基數就不一樣,繳費基數不一樣,社平工資不一樣,自然養老金的多少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