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找到組通字[2010]24號文件
關於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離退休幹部服務工作的意見(組通字〔2010〕24號)
發布時間:2010-08-31 點擊次數:101次 列印本頁
近期,中共中央組織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部、衛生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老齡工作委員辦公室等九部門聯合下發文件(組通字〔2010〕24號),對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離退休幹部工部服務工作提出具體意見。
關於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離退休幹部服務工作的意見
離退休幹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關心照顧好離退休幹部,發揮好他們的作用,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職責。當前,離休幹部普遍進入高年齡期、高發病期,退休幹部人數逐年增多,服務管理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為適應離退休幹部高齡養老和服務管理的需要,更好地落實離退休幹部的各項待遇,更好地加強和改進離退休幹部黨組織建設,更好地發揮離退休幹部的積極作用,現就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離退休幹部服務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離退休幹部服務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離退休幹部服務工作,是離退休幹部服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做好新形勢下離退休幹部工作的有效途徑。做好這項工作,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保持原有服務關系、管理關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社區的作用,方便離退休幹部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就近發揮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家庭、單位、社區、黨委和政府工作部門相結合的服務管理體系,為離退休幹部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創造更好的條件。
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離退休幹部服務工作,要區別機關、事業、企業單位離退休幹部中的不同情況,堅持原單位服務與社區服務相結合,在不削弱原單位服務的基礎上,通過社區為離退休幹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按規定移交到街道、社區的,主要由所在社區負責);堅持面向全體與突出重點相結合,對離休幹部和參加工作時間早、年齡大、身體條件差、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難的退休幹部,要給予更多照顧;堅持服務與管理相結合,寓管理於服務之中,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強化服務措施,逐步推進服務工作的多樣化、制度化、科學化。
二、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離退休幹部服務工作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內容
1、組織離退休幹部就近開展學習和活動。要充分利用社區現有教育教學資源,通過建立社區老幹部學習小組、開辦「老幹部社區課堂」、舉辦報告會等形式,使離退休幹部及時學習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國際國內形勢以及本地區的重要情況,加強離退休幹部思想政治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社區設立閱文室,為離退休幹部學習提供方便。充分利用轄區內的公益性活動場所和設施,因地制宜組織開展適合離退休幹部特點的文體活動,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社區基層服務點要積極為離退休幹部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務,各級群藝館、文化館、圖書館要加強對社區老年文化活動的指導,積極開展適合離退休幹部的文化活動,配送文化資源,不斷豐富離退休幹部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社區公益性活動場所加掛「社區老幹部活動中心(站、室)」匾牌。對行動不便的離退休幹部,可採取「送學上門」、「送活動上門」。各地各部門老幹部活動中心(站、室)和老幹部大學(老年大學)要積極創造條件,向周邊的離退休幹部開放,努力實現資源共享。
2、加強離退休幹部黨員服務管理。社區黨組織要與離退休幹部黨員原工作單位加強聯系,對按規定應當或自願將組織關系轉入居住地的離退休幹部黨員,要及時予以接收;對尚未轉入的,要允許他們參加社區離退休幹部黨組織生活;探索在離退休幹部居住相對集中的小區、樓宇和老幹部活動學習場所設立離退休幹部黨支部,為他們就近參加組織活動創造條件。要及時向本區域內的離退休幹部黨員通報有關情況,採取適當方式組織他們開展適宜的活動。對那些體弱多病、行動不便和生活困難的離退休幹部黨員,要主動關心,努力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要注意培養本區域內離退休幹部中的入黨積極分子,對符合條件的要及時吸納進黨組織。
3、就近為離退休幹部提供生活照顧。要充分發揮社區服務中心(站、點)、社區志願者的作用,全面了解掌握轄區內離退休幹部的基本情況和特殊需求,通過編發服務指南、設立熱線電話等方式,為他們得到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方便。對「空巢」、獨居和長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等有特殊困難的離退休幹部,可通過走訪慰問、談心交流等方式,為他們提供愛心幫扶和精神慰藉服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結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轄區內離退休幹部建立健康檔案,有計劃地開展健康教育,指導離退休幹部進行疾病預防控制和自我保健,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服務;為離退休幹部提供方便的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簡化就診流程,對行動不便的離退休幹部,可送醫送葯上門。要充分利用社區緊急救助網路,為突發意外情況的離退休幹部提供緊急救助服務。
4、為離退休幹部就近發揮作用搭建平台。要從工作需要出發,適時、適度地組織離退休幹部參與志願服務和承諾服務等活動,鼓勵和引導他們運用自身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和威望優勢,在社區建設、社區黨建、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和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等方面建言獻策、幫智出力、作出貢獻,在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開展健康文娛活動和搞好家庭教育等方面作出表率。對表現突出的,要給予表彰和宣傳。
三、加強對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離退休幹部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
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離退休幹部服務工作,對於加強社區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將這項工作納入社區建設和社區黨建的重要內容,與推進社區黨組織「三有一化」(社區黨組織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構建區域化黨建格局)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夯實社區服務基礎,提供必要服務支撐,定期進行部署和考核。街道、社區要將這項工作納入職責范圍,明確人員負責,主動聽取離退休幹部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工作。組織部門要加強街道和社區黨建工作,指導街道、社區開展經常性的組織活動,加強對社區離退休幹部黨員的教育、管理。老幹部工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要加強調查研究,及時向黨委和政府匯報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認真履行具體指導和督促檢查的職責。民政部門要加強社區老年人服務設施和服務網路建設,更好地向離退休幹部提供公益性養老服務。財政部門要結合離退休人員服務管理工作經費安排情況,統籌考慮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離退休幹部服務工作的實際,合理安排相關支出。衛生部門要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建設,為包括離退休幹部在內的社區老年人就醫提供方便。文化、體育部門組織開展社區文化體育健身活動時,要充分考慮離退休幹部的特點和需要。共青團、老齡辦等組織和機構要充分利用各自服務網路,組織和指導社會志願組織、老年群眾組織、各類公益組織等為社區離退休幹部特別是有特殊困難的離退休幹部提供志願服務,幫助他們維護合法權益。各有關部門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離退休幹部原單位要主動向社區提供離退休幹部的有關情況,為社區服務離退休幹部提供必要的經費和活動場所等方面的支持。要加強對這項工作的宣傳引導,及時總結推廣實踐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努力推動這項工作深入發展。
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本意見精神,結合實際,制定貫徹執行的具體措施。
中共中央組織部辦公廳
2010年4月8日
Ⅱ 農村老人如何居家養老
受各種因素影響,農村老人養老,還是以家庭式養老為主,由子女輪流或者固定一家照養,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情況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1、空心村。
如果換在以前,很難想像,一個村子裡面,基本90%的家庭都生了兩個左右的孩子,到現在居然是冷冷清清,沒幾個人的樣子。
換做以前,村裡的小孩早就圍在一起研究著去哪裡抓魚了,而現在,農村的田地大多都租出去了,小孩也沒幾個了,年輕人基本看不到,剩下的大多都是50多歲以上的人,以60歲70歲的老人居多。
這個也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農村人大量的外出打工,一直到現在,很多人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過了,這樣的家庭,子女都不回來了,老人去找什麼子女養老呢?
無非就是自我養老罷了,這也是農村孤寡老人被迫選擇的結果,如果可以,誰不想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
2、子女經濟壓力大。
相對於那些空心村,那種靠近縣城的村子情況會好一點,但也存在著自己的問題。
雖然老人的子女沒有因為打工的事情離家太遠,老人還是可以依靠子女進行養老的,但在農村裡面,大多數家庭,都只能局限於解決老人基本的吃穿住行的問題,其他方面的問題,只是有心無力了。
3、老人與子女不和。
誰都想家庭和睦,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去為這個家努力奮斗,但總有各種問題,讓家裡面的老人與子女與兒媳婦等相處不和睦。
對於老人來說,自己需要靠子女養老,但他們心裡大多都認為這是子女應該做的,子女一句有意無意的話語、一個無意的動作,總會讓這些老人去揣摩其中的意圖,到最後讓自己內心很難受,也讓子女很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