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兩會有沒有通過農民養老金問題
法律分析:兩會沒有通過了關於農民退休金的新政。兩會討論的問題或提案,都是討論階段,並不是立刻通過的。所以,今年兩會並沒有通過關於農民退休金的新政。其實,按照以往的規定,農民需要買養老保險才能領取退休金。
法律依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第三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養老基金結余額,可按照本辦法規定,預留一定支付費用後,確定具體投資額度,委託給國務院授權的機構進行投資運營。委託投資的資金額度、劃出和劃回等事項,要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報告。
B. 中央對65歲以上老人有什麼新政策
農民是活到老乾到老,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勞作,但是這樣也朝不保夕,無法安度晚年。面對這樣的現實,政協委員王學坤提議建立農民退休制度,讓65歲農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兩會農村65歲以上老人養老新政策引熱議,來看看詳細內容吧。
王學坤認為,將推行農民退休制度作為全面建設小康 社會 的顯著標志,讓65周歲以上的農民能夠「洗腳上田,老有所養」,充分享受全面建設小康 社會 帶來的成果。該提案提出之後,在 社會 上引起巨大反響,還有很多農村老人老無所依。
那農村退休制度實施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有網友作出分析,我們可以參考一下。目前,中國還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農村,農村老人的數量也是巨大的,如果建立農民退休制度,那對國家財政、現有養老金體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此外,該提案有一個優點,那就是65歲以上的農村老人可以退休領取相應養老金,比城鄉居民養老金領取年齡60歲推遲了5年,這也大大縮小了領取人群的范圍,減輕了政府財政負擔。綜上所述,農民退休制度實施的可能性有,但是可能要等待很長一段時間。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實行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特別是65歲以上的老人享受了很多優惠待遇!
休閑遊玩方面:
1、免費進入公園、動物園、植物園。
2、到劇院看電影、進入風景名勝區和 旅遊 區實行半價優惠。
3、免費參觀展覽館、紀念館、文化館、博物館、陳列館和紀念性陵園。
學習鍛煉方面:
1、免費辦理公共圖書館借閱證。
2、免費進入公共 體育 場所進行健身和其它 體育 鍛煉活動。
安全出行方面:
免費乘坐市內公共 汽車 。
生活醫療方面:
1、免收普通門診掛號費。
2、6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領取一定數量的養老金,80歲以上的老人除了享受60歲以上的養老金外,還可以每月領取80—100元不等的養老補貼。90—99歲可以享受200元的養老補貼,100歲以上每月三百元。
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王學坤關於農民的「洗腳上田,老有所養」的提案備受國家和全國人民的關注,如果這一提案能夠實施,65歲的農民就可以領取退休金,那麼,就可以極大地改善老年農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條件,縮小城鄉差距,有利於 社會 和諧穩定發展,同時,老年農民的子女可以安心地出去工作,對 社會 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衷心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富強,衷心祝願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能夠安度晚年!
好消息!有新政策!剛剛過去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王學坤再次對農民養老問題給出議案,他提出:
也就是說,以後65歲以上的農民,也可以像工人一樣退休,並且也有退休金了。這個提議一出來,就引發了無數農村人的熱議。
一直以來,農民養老的方式是「積蓄養老」和「養兒防老」。但是,由於現在生活水平和物價的不斷攀升,這種方式的弊端越來越凸顯了。
首先農民本來攢不了幾個錢,積蓄不會多,靠積蓄養老越來越雞肋;其次,子女們的生活壓力也在不斷增大,尤其是結婚、生子、買房、教育、醫療等等代價的不斷攀升,讓他們難以拿出余錢來給父母養老。
所以,很多農民老人的真實養老情況是,七八十歲了還要在地里幹活,來維持生計。遇到大病時,明明可以治好,但是因為怕花錢多或者沒錢,只好主動放棄。兩個字形容:很苦。
現在,農村年滿60歲的老人,沒有城市職工養老保險的,不管之前是否有繳納養老金,都可以領取一定的養老補貼,但是其子女符合參保條件的必須參保繳費。 目前這筆養老金金額還比較低,每月大概100元左右。
而現在,如果新退休政策落實下來後,就意味著, 以後年滿65歲的農村老人,在領養老金的同時,額外還能領取一筆退休金。這將大大改善農村老人的生計問題。
這項新提議像一股暖流溫暖了廣大農民的心,我彷彿看到,有不少老人在村頭圍著談論,眼神中充滿著憧憬和希望,就像當年免除農業稅那樣激動。
關於「農民退休政策」的文件目前還沒有正式下發,但如果能真正落實下來,不得不說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因為這項政策,不僅能使農民的晚年生活有保障,還減輕了當代農民子女的生活壓力。
而這才是真正的「全面建成小康 社會 」,也才是國強民富的標准。雖然,目前這項政策在實行的過程中還有一些阻力和困難,但我相信,在國家的努力下,用不了多久,這一天就會真正到來。
隨著我國逐步邁入老齡化 社會 ,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 截止到2018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億人,占總人口的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658億人,占總人口的11.9%。
也就是說在我國100人中就有12個人是65歲以上的老人 ,對於這部分人群,國家應給予充分的照顧和政策傾斜,以保障他們的晚年生活。
我國對65歲以上老人有哪些照顧和傾斜政策?【1】65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一次。 其實這個政策已經不是什麼新政策了,多年前很多地方的社區醫院就已經普及了,65歲以上老人拿著有效身份信息可以根據當地發布的通知到就近的社區醫院每年免費體檢一次,以預防老年病的發生。
【2】65歲老人養老金每月可以多拿幾十塊錢。 城鎮職工養老金調整一直以來都施行「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傾斜調整」三步走的政策,其中傾斜調整的一方面就是向年齡較大的退休人員進行傾斜,當然各省份調整政策都不一樣,但是很多省份都是以65歲或者70歲為基點,對於年滿65歲或者70歲的老人,養老金每月可以多領取20元或者其他數額。
【3】「兩會」上政協委員王學坤提議65歲以上老人「洗腳上田」。 我國農民群體數量龐大,65歲以上農民老人的養老問題一直受到國家的關注。2020年「兩會」上就有委員提議65歲以上老人「洗腳上田」,當然這還僅僅是一個提案,尚未通過,但是該提案一旦獲得通過意味著65歲以上農民將獲得更大的養老保障。
除了上文我們提到的幾項針對65歲以上老人的傾斜政策以外, 其他針對60歲或者65歲以上老人的優惠政策還包括獨 生子女費、景點免門票、公共出行免費 等等 ,各省份各地相關政策也不盡統一,有需要的老年朋友可以多關注下當地相關政策。
結語:65歲以上老人都是建國後為祖國建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人群,國家對於這部分人是不會忘記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 社會 的不斷進步,相信未來對於這部分人群的優惠政策傾斜力度會越來越大。
一個66歲老人親身體驗:社區有個診所到處撒單說65歲以上老人可以免費檢查身體,去了以後免費量個血壓,測個血糖,最後一項說交80元抽血化驗,看到診所的衛生環境太差,就放棄了這項優惠政策。
公交公司憑老年證辦免費乘車卡,去了一問,辦一個卡需要交工本費保險金23元,我有一個老年電動三輪很方便,從來沒有擠占乘公交車,這項優惠政策也放棄了。
唯一享受了福利是憑老年證免費到公立景點 旅遊 ,曾經享受了二次。
最近到處傳說65歲農民可以辦退休,我認為這叫望梅止渴。
安慰老年人的話!農村人由於生活艱辛,現七十以上老人從事農業,擔當農村勞動力的主力軍,農村老人不但要勞動,兒女外出打工後,還要帶孫子,接送上學,生活起居等一系列家務事!現農村老人確實很幸苦,他們的辛酸又有誰能知!
農民實行退休制度不太可行,城市裡的人退休可以拿錢導致農村老人很羨慕。但是,城裡人參加工作起就交養老保險,他們老了拿退休工資是拿自己的錢!農民要拿退休工資就要在18歲後就繳養老保險,那有多少人能按時足額繳呢?
樓主你好,對65歲以上老人,有什麼新政策呢?65歲以上老人也好,還是剛剛退休的60歲老人也好,那麼享受到的待遇和政策幾乎是一樣的,因為都屬於老年人口,比方說你可以享受到老年人正常的這個免票政策,或者說一些優惠政策,那麼基本上都是沒有太大的區別。
就算是作為養老金的增長,那麼對於養老金的增長來講也是針對於高齡退休老人,那麼70歲以上有著傾斜調整待遇,也就是說65歲這樣的一個年齡階段還不具備傾斜調整的條件,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那麼我們65歲的老人和60歲的老人實際上是完全一致的,二者之間幾乎是沒有太大的區別。除了上海以外,認定65歲的年齡為高齡退休老人可以獲得傾斜調整之外,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那麼都只能夠獲得和正常退休老人,相同的這個增長待遇。
而且高齡補貼政策也是針對於70歲以上老人,或者說80歲以上的老人,最起碼要達到70歲以上的門檻,才符合高齡補貼的條件,所以說65歲的老人沒有專項的政策,那麼我們要說的這個公交卡,或者說是門票的免費政策,基本上很多地區直接針對於60歲老人,而不需要等到65歲,所以說65歲老人和60歲老人幾乎是一樣的。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第一,現在社保制度並未排斥農民,城市人打工上班開始就交社保費,交到他退休時,從社保那兒領養老金,農民也可以從18歲開始就交養老金,到60歲後辦退休領養老金,法律規定是中國居民就可以參加社保
第二,鼓吹農民要有養老金的人不要忘了,只要農民交社保金,將來他就可以有養老金,不存在農民無養老金的問題,當然你上半輩子不交社保金,還要下半輩給你發養老金那是不可能的事了
第三,國家在調整養老金上漲時,各地都有超過65歲的人多漲二三十元錢的慣例,很多地方景區規定65歲以上人免門票或門票減半,這都是針對65歲以上人的優惠,至於65歲以上人應還有特權似乎不可能
第四,治安法規定毆打60歲以上人,加重處罰毆豬,還有超過70歲人如有行政違法一般應拘留處罰的,保留拘留處罰,但一般不實際實施拘留本人
C. 農民退休制度引爭議,兩會建議發放養老金,農民退休後誰來種地
養老金問題一直是國家關注的方向,一旦有新的消息出現,相關的養老金制度就會引起廣泛關注。在兩會期間,一些政協委員提出建立農民退休制度。不過,2020年兩會農民退休制度引發國民激烈討論,農民該不該領取退休金已是個爭議話題。引起了人們的熱議。
當然目前,讓中國所有的退休農民都繳納養老金還是一個不現實的想法。然而,提議已經提出,剩下的工作是艱巨的。一旦農民退休金制度建立起來,整個社會就會更加繁榮和諧。農民作為最底層的勞動人民,應該得到應有的待遇。目前,這項建議仍處於初級階段。畢竟,中國有大量的農民。根據人大代表的建議,65歲以上的農民都要領到養老金,這對於國家財政來說,也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近年來,國家也為農民做了很多努力,不僅免收農業稅,而且還實施了農村醫療保險,老年人每月還有百十元左右的生活費。有些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養老制度的提案已經有了,我們需要的就是耐心等待。
D. 黑龍江省農村老人退休後可以拿工資嗎兩會是怎麼訣的
退休之後是可以領取養老金的 。
兩會討論60歲以上農民退休金方面的相關問題是非常多人關注的。其實,中央也非常關心這個問題,所以每年想方設法來提高農民的收入。按照規定,如果農民退休之前買夠15年的養老保險,退休之後是可以領取養老金的。
農民的養老問題一直都是國家重點關注的事情之一,現如今農民的養老政策也在不斷的完善中。在這幾屆兩會,都有一些代表提出關於農村六十歲以上農民免費領取養老金的提案,只是每個農民都免費領取養老金,國家負擔是非常大的。
E. 給農村60歲以上老人每月發1000元生活費可行嗎
在2023之前的兩會期間,代錶王學坤提出的關於為農村65歲以上老人建立退休金制度的提案,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一提案提出了讓老農民「洗腳上田,老有所養」的願景,並將農民的養老問題提上了國家議程,認可了他們對國家的貢獻。盡管這一提案的實施尚需時日,但它標志著農民養老問題受到了重視。
經濟學家王福重曾對農民的貢獻提出質疑,認為農民的勞動是懶惰的象徵,並主張取消農民以實現國家富強。這種觀點受到了全國農民的強烈反對,特別是因為王福重自己也是農民出身。事實上,農民的勞動是支撐國家從建國前到現在繁榮的基礎。城市的每一座建築、每一條街道都凝聚了農民的辛勤汗水。
關於給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放1000元生活費的問題,從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這一舉措是可行的。然而,我國的財政狀況是收入高、支出也高,去年財政支出已超過20萬億,導致入不敷出。我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需要全面考慮各個方面的問題。因此,目前向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每月發放1000元還不可行,需要在國家財政更為雄厚時才能實現。
對於農民而言,他們為國家的成立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農民的勞動不僅在過去支撐了國家的發展,現在城市的建設也離不開他們的辛勤工作。因此,為老農民提供每月1000元以上的養老金是合理的。
自90年代初,我國開始實行農村養老金制度,2017年以後,農民可以通過繳納社會養老金來保障自己的退休生活。但對於老一輩農民,他們應該享有更高的養老金待遇,或許可以從目前每月平均100多元提高到四五百元,以體現對他們過去貢獻的認可。
有人可能會質疑給老農民發放高額養老金的合理性。但是,城市裡的同齡老人,在90年代之前並沒有繳納社會養老保險,卻能領取較高的退休金。這種情況下,為什麼不能同樣照顧到老一輩農民呢?因此,提高老農民養老金的標准,增加到每月1000元是可行的,也是應該的。
F. 李宏塔的兩會提案
2013年3月,在京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李宏塔將目光瞄準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李宏塔介紹,截至2012年12月,安徽省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350.6萬,接近安徽省人口的50%,其中802.6萬人領取養老金,累計基金結餘84.5億元。
李宏塔認為,中央財政對60周歲以上的城鄉老年居民每人每月補助55元的基礎養老金,不僅低於國家最新的農村扶貧標准,更是遠遠低於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假設參保居民按每年300元標准繳費,地方政府每年補助30元,連繳15年,個人帳戶累積總額為4950元,個人帳戶養老金為每月只有36元,加上中央財政補助55元的基礎養老金,總的養老金標准為每月91元。這一養老金水平低於國家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的最新扶貧標准,更是遠遠低於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
李宏塔建議從2014年起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進行大幅調整,至少每人每月達到100元,力爭到2020年,達到每人每月200元以上。他還建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建立基礎養老金與物價上漲、城鄉居民最低生活標准、農村最新扶貧標准掛鉤聯動的長效增長機制,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逐年適當調整增加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金標准,同時進一步健全繳費激勵機制,引導城鄉居民多繳費、長繳費,提高養老金水平,從而真正實現老有所養的目標。
G. 2022年國家養老新政策有哪些
備受矚目的「兩會」正式拉開帷幕,來看看今年與會的代表委員們又有哪些養老相關的提案。
01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
發揮基本保障功能 建議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正式啟動。
根據人社部的消息,從今年1月開始,已在全國范圍內對地區間養老保險基金當期餘缺進行調劑,用於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隨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作的逐步推進,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是否調整也引起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在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表示:
全國城鎮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幾乎是每年調整一次。
而全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上次調整時間是2020年7月1日,從每月88元漲到了93元,至今已快接近2年。
因此我們呼籲國家要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
「根據我們的調研,目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保障水平和統籌層次均低,還達不到『保基本』的要求,因此今年兩會我提交了相關建議,希望國家把該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