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編不在編退休後區別
在編不在編退休後區別如下:
1、首先是歸屬差異。制度上的退休,並沒有推進社會化管理,實際上這些退休的幹部基本上還是本單位的老職工。特別是有些困難和問題可以向原單位求助。在體制外的話,訴求一般只能到社區、公安部門甚至民政局去;
2、其次是關於社會地位。級瞎滲別越高,退休後仍然享有一定的地位。制度內退休人員按其退休前的職務、職級享受相應的社會地位;編制外的企業單位沒有行政級別,不能享受職級待遇,退休後的養老金較低,除退休金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待遇。
編制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確定,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根據編制調配人員,財政部門據此撥款。編制通常分為行政編制、事業編制。 一般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大體分為在編和非在編人員,在編人員指取得機構編制碰賀管理部門的人員編制手續人員,非在編人員就是無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的人員編制手續的人員,如:本單位自行外聘的人員,就象企業聘用一樣,由單位自行規定其待遇,付給其工資,與地方財政沒有關系,這些工作人員通常稱為臨時工。
編制的概念如下:
1、廣義的編制是指各種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定額、結構和職務配置;
2、狹義的編制即人員編制,是指為完成組織的功能,經過被授權的機關或部門批準的機關或單位內部人員的定額、人員結構比例及對職位(崗位)的分配。
【法律依據】:
《中磨吵脊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2. 沒有編制的老師退休後有退休金嗎
法律分析:
退休金是企業或事業單位職工或工作人員退休後一次或分次支付給職工的服務酬勞的一部分。企業制訂的退休辦法,應有利於提高職工的勞動積極性,使其老有所依,對社會的安定和提高企業效益均有益處。無編老師參加的是企業養老保險,是企業社保的制度范疇,和企業退休人員一樣的計算標准,領取的是養老金,由社保部門發放的。而在編老師參加的是機關事業養老保險或者暫未參加保險,其退休後的工資根據其退休前的工資和工齡來計算的,領取的是退休金,其退休金一般由財政支付或者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和財政共同支付。養老保險最低交納年限為180個月即15年時間,能夠多交,到時就能夠多領取。同時,養老保險能夠累計計量交納年限,即斷斷續續交納是應予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三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衍生問題:
退休教師工資?
事業單位的退休費按照本人退休前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在此基礎上,中小學教師有10%的比例提高作為獎勵。另外,還有一項優惠政策,教齡滿30年的教師,都是100%計發。
3. 在編老師教齡20年,如果辭職不幹了,等老了有沒有退休工資啊
如果你把你的養老保險交到了15年的話,等老了也會有退休工資的,但是應該是不像別的教師那樣退休工資那麼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