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文 二蕊 義約以少長一卜 是什麼意思
黔北名人輩出,黔北差不多就包括遵義和銅仁兩個地區吧!~
出自遵義的有:
鄭珍、莫友芝並稱西南儒宗,名重晚清儒林;
鄭珍(1806—1864),字子尹,晚號柴翁,遵義沙灘人(今遵義縣境),有《巢經巢詩集》、《儀禮私箋》等著作。當代國學大師錢仲聯《論近代詩四十家》中寫道:「清詩三百年,王氣在夜郎,經訓一菑畲,破此南天荒。」意在稱譽鄭珍詩才和經學。鄭珍和夜郎確有情結。首者,鄭珍與是縣著名詩人趙旭深交。鄭延趙為《遵義府志》之「采訪」。爾後,清咸豐庚申(1860)古二月二十七日,鄭為避兵禍,舉家遷到桐梓魁岩站楊家河畔,租劉氏宅居住,與趙旭家毗鄰四月之久。其間,鄭、趙及劉希向(字照書,疑為宅主)臨水登山,訪勝弔古,唱和遺響。尤有,鄭著《巢經巢》中載詠及桐梓達40餘首。
二月十七度婁山關
山勢西來萬馬奔,大樓一勒九旗屯。天隨路入藤蘿峽,人共雲爭虎豹門。舊日劉兵此飛過,六年黔國任翻傾。黃心無復將軍樹,空逐流移泫石根。
清史稿 列傳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
鄭珍,字子尹,遵義人。道光五年拔貢生。十七年舉人,以大挑二等選荔波縣訓導。咸豐五年,叛苗犯荔波,知縣蔣嘉穀病,珍率兵拒戰,卒完其城。苗退,告歸。同治二年,大學士祁俊藻薦於朝,特旨以知縣分發江蘇補用,卒不出。三年,卒,年五十九。
珍初受知於歙縣程恩澤,乃益進求諸聲音文字之原,與古宮室冠服之制。方是時,海內之士。崇尚考據,珍師承其說,實事求是,不立異,不苟同。復從莫與儔游,益得與聞國朝六七鉅儒宗旨。於經最深三禮,謂:「小學有三:曰形,曰聲,曰義。形則三代文體之正,具在說文。若歷代鍾鼎款識及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奇字,既不盡可識,亦多偽造,不合六書,不可以為常也。聲則崑山顧氏音學五書, 推證古音,信而有徵,昭若發蒙,誠百世不祧之祖。義則凡字書、韻書、訓詁之書,浩如煙海,而欲通經訓,莫詳於段玉裁說文注,邵晉涵、郝懿行爾雅疏及王念孫廣雅疏證。貫串博衍,超越前古,是皆小學全體大用。」
其讀禮經,恆苦乾、嘉以還積漸生弊,號宗高密,又多出新義,未見有勝,說愈繁而事愈蕪。故言三禮,墨守司農,不敢苟有出入。至於諸經,率依古注為多。 又以餘力旁通子史,類能提要鉤玄。儀禮十七篇皆有發明,半未脫稿,所成儀禮私 箋,僅有士昏、公食、大夫喪服、士喪四篇,凡八卷;而喪服一篇,反覆尋繹,用 力尤深。又以周禮考工記輪輿,鄭注精微,自賈疏以來,不得正解,說者日益支蔓, 成輪輿私箋三卷。尤長說文之學,所著說文逸字二卷、附錄一卷,說文新附考六卷,皆見稱於時。他著有鳧氏圖說、深衣考、汗簡箋正、說隸等書。又有巢經巢經說、詩鈔、文鈔,明鹿忠節公無欲齋詩注。
莫友芝
莫友芝 (1811—1871)字子偲,自號郘亭,晚又稱*[雙『耳』]臾,貴州獨山人。 父庶吉士與儔,官遵義府學教授,日倡導朴學。先生為人默然湛深,篤治許、鄭之學。當其時,鄭珍亦從教授游,同志相友善,歷五六年,業益進,黔中士林官師舉交口推鄭、莫,而兩人遂名冠西南。 家貧嗜古,喜聚珍本書。積既久,讀之恆徹旦暮不息,寢食並廢。爰通蒼雅故訓,六經名物制度,旁及金石目錄家言,率究及其奧頤。疏導源流,辨析正偽,鮮銖寸差失。復工詩善書,求者沓至。居常好游覽,喜談論,遇人無貴賤賢惠,一接以和。暇日相與商較古今,評騭術業高下,娓娓忘倦。顧外雖樂易,而中實介然有以自守。 自道光辛卯舉於鄉,其後連歲走京師,朝貴爭欲羅致,必慎擇其可,否即婉謝之。會試報罷,簽取知縣,且選官,意不所樂,輒棄去。往從胡文忠於太湖,為校刻《讀史兵略》。既又從曾文正安慶、金陵。凡客文正所者逾十年,江南底定,寓妻子於白下,通走江淮吳越間,盡識其魁儒碩彥。同治四年,蘇撫李鴻章請州縣吏於朝,有詔徵用,卒不出。十年以往,求文宗、文匯兩閣書,赴揚州,抵興化,病卒,年六十一。 先生生平志存文獻,思為《黔志》一書,潤色邊裔。道光中,偕鄭珍同撰《遵義府志》,博採漢唐以來圖書地誌,荒經野史,援證精確,體例謹核,成書四十八卷。時論以配《水經注》《華陽國志》。又輯明代黔人詩歌,因事存人,因人考事,為《黔詩紀略》三十二卷。貴州文獻始爛然可述。 居金陵,得唐寫本《說文》木部殘卷,自謂「此吾西州漆書也」。以舉正段、嚴二家校注,撰《籌異》一卷。至句容山中,搜討《梁碑》,躬自監拓,惟恐一字見遺,撰《梁石記》一卷。 其餘有《聲韻考略》四卷,《過庭碎錄》十二卷,《宋元舊本書經眼錄》三卷,《附錄》一卷,《樗萌譜注》一卷,《郘亭詩抄》六卷,《郘亭遺文》八卷,遺詩人卷。編訂未竟者,則《郘亭經說》、《書典經眼錄》、《舊本未見書經眼錄》、《影山詞》各若干卷。
莫友芝著述甚多,豐富了祖國的歷史文化寶庫。他的《宋元舊本書經眼錄》及附錄、《知見傳本書目》、《恃靜齋藏紀要》,為目錄版本學者所重視;《韻學源流》、《唐寫本說文木部箋異》一卷等,為聲韻、訓詁研究作出了貢獻;他的文學作品格調高,產量多,反映了當時社會各方面的現實生活。他的《郘亭遺詩》八卷,收集詩作546首,《郘亭詩抄》六卷,收401首,《影山詞》二卷,外集一卷,收集詞作百餘闋,另有《素陰雜記》一卷,《樗繭譜注》一卷(按:《樗繭譜》一卷,鄭珍著。),《資治通鑒索隱》等。此外,他還收集了貴州266家詩人的詩2290餘首,編成《黔詩紀略》三十三卷。這些著作,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
莫友芝的書法四體皆工,小篆和隸完全脫出了古人窠臼,骨氣朴茂,自成一格。他旅居京都有期間,公卿貴族,學士大夫,武弁小吏,上下九流請他書屏題畫之人絡繹不絕,他都一應如願。據說,唯有權臣□順託人向他求字,遭到婉言謝絕。
黎庶昌兩度出使日本,至今飲譽扶桑;
黎庶昌
黎庶昌(1837—1896),男,字蒓齋,貴州遵義人,是我國晚清時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
黎庶昌六歲喪父,家貧多疾,但卻刻苦攻讀,寒署不懈。十四、五歲時賦詩作文,犁然成誦,在府、縣考試屢獲第一。二十一歲即成為府學廩貢生。一八六一年,黎庶昌離遵義赴北京參加順天府鄉試,兩試不中。一八六二年,因應詔上萬言書論說時事,受到朝廷重視,被賞為知縣,派往安慶聽候曾國藩調遣。於是,黎庶昌便與張裕釗、吳汝綸、薛福成同為「曾門四弟子」,踏上了仕途。曾署理江蘇吳江、青浦知縣。一八七六至一八八○年,黎庶昌以參贊身份先後隨郭嵩燾、陳蘭彬出使英、法、西班牙等國,開始其一生的外交活動。一八八一至一八八四年和一八八七至一八八九年,黎庶昌兩次以道員身份出任中國駐日本國大臣,為促進中日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貢獻。離任時,日本送行的人塞巷盈途,餞行至數百里外。西方各國使臣嘖嘖稱贊,說這是使臣返國從來沒有過的現象。
黎庶昌在文化方面的貢獻,主要是編印了《古逸叢書》。這部書共二十六種計二百卷,系黎庶昌在日本利用外交事務之餘,將我國早已散佚而流存日本的唐、宋、元、明珍貴古籍,以高級紙張影印編輯而成。其中包含了唐本《玉篇》零本三卷半、《文館詞林》十三卷半、宋本《史略》六卷、《太平寰宇記補闕》五卷半等。這對我國古漢語、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都是極為有用的。
另外,黎庶昌的著作還有《拙尊園叢稿》六卷、《續古文辭類纂》二十八卷、《入都紀程》二卷、《西洋雜志》八卷、《曾文正公年譜》十二卷、《曾太傅毅勇侯傳略》一卷、以及《黎氏家譜》、《全黔國故考》、《牂牁故事》、《使東文牘》、《拙尊園畫存錄》、《孔詩》、《蒓齋筆記》等。
一八九六年八月,黎庶昌因病由川東道任上返遵義。十二月二十日卒。
早期從鄭珍學習,講求經世之學。同治元年(1862),上書論時政,以廩貢生得授知縣,入曾國藩幕,深得信任,名列「曾門四弟子」。曾署理吳江、青浦等縣知縣。光緒二年(1876),隨郭嵩燾出使歐洲,任駐英、法、德、西班牙四國參贊,游歷了比、瑞、葡、奧等國,寫成《西洋雜志》一書,晉升為道員。光緒七年,任出使日本大臣;十年,丁憂返國;十三年服闋,復職使日。光緒十六年,任滿歸國後,曾任川東兵備道等職。黎庶昌志在用世,自稱「雅不欲以文士自期」(《青萍軒遺稿序》)。所以他論學為文,力主「因文見道」(《答趙仲瑩書》)。他的文章多經世之言,其出使外國紀游之作,尤寄深意。羅文彬說「其言多經世意,主實用」(《拙尊園叢稿》跋)。黎庶昌為文長於敘事,宗法桐城派,嘗編《續古文辭類纂》,闡發桐城義法,推演《經史百家雜鈔》的宗旨。但他晚年所作紀游之文,自由抒寫,明潔動人,並不全受桐城義法束縛。除《西洋雜志》外,《卜來敦記》、《巴黎賽會紀略》、《游日光山記》、《游鹽原記》、《訪徐福墓記》等,都有一定成就。羅文彬評其文:「特有奇氣。雖大旨遠祖桐城,近宗湘鄉,而不規規一格。」頗為中肯。黎庶昌使日期間,曾搜羅典籍,刻《古逸叢書》26種共200卷;為家鄉購南藏本佛經全帙6771卷;又與日本友人以詩文唱和,刻《日東文讌集》3編,於保存典籍和中日文化交流頗有貢獻。著作主要有《拙尊園叢稿》6卷,《丁亥入都記程》2卷,《西洋雜志》8卷,《黎氏文集》12種36卷(附4種6卷)等。
殿試探花楊兆麟,可惜未展英才而卒;活躍於30年代文壇的才女盧葆華,雖英年早逝,卻才華橫溢;
楊兆麟
(1878-1919),字次典,清貴州遵義人。與康熙年間武狀元曹維城、光緒年間文狀元青岩人趙以炯、麻江人夏同和稱為清代貴州「三狀元一探花」。早年就讀於黎氏,為黎懷汝女婿,受沙灘文化熏陶,是黎氏姻親中的後起之秀。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舉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赴北京會試,參加了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公車上書」。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以一甲第三名賜進士及第,人稱「楊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浙江嘉興府知府等。1906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時獲法學博士學位。歸國後參加辛亥革命。後歸故里,倡議篡修《續遵義府志》,並主持初篡工作。繼又到廣州,任國民政府參議員,1919年病逝於廣州,年僅41歲。著有《守拙齋詩集》、《守拙齋文稿》。
國內近代文壇前輩,著名文學家蹇先艾等都是出自遵義。
蹇先艾(1906-1994),遵義老城人。出生清末名門,自曾祖父始,累代皆有功名。祖父官至道員,清同治八年 (1869年)奉辦「遵義教案」有功,加賞布政使銜。父蹇念恆,舉人,曾任今越西等縣知縣。
光緒三十二年〔1906 年)9月12日,蹇先艾出生於縣署,辛亥革命時隨父母返回遵義。蹇先艾敏捷好學,童年喜愛觀賞鳥語花香的故鄉景色,亦好聽家中老僕人講《三國演義》故事。稍長,入私塾,且於其父指導下讀古文,聯句作詩,十來歲能作古體詩。以後發表舊體詩,多用筆名蕭然。 民國8年(1919年)冬,蹇先艾至北京讀書,先後就讀北京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北京師范大學附中。
民國20年畢業於北平大學法學院經濟系,獲法學學士學位。時值五四運動之後,《新青年》、《每周評論》等新文化刊物相繼發行。蹇先艾於孤寂生活之中,以讀書寫作為樂,逐漸走上文學創作道路。民國11年,於師大附中與朱大南、李健吾創辦 「曦社」文學團體,辦《爝火》文學刊物。次年,發表新詩《二閘舟中》和小說處女作《人力車夫》。
民國15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常與朱自清、王統照、徐志摩、沈從文等名家交往。此後,在《晨報副刊》、《小說月報》和《文學》等多家報刊上發表作品。任北平松坡圖書館編纂主任時,兼授弘文學院《文學概念》和女子中學《國文》課。賽先艾自感所寫作品題材狹窄,描寫瑣碎,於是利用學術交流機會至山東農村考察民情。民國25 年,於魯迅發起的《中國文學工作者宣言》上簽字。由於連續發表反映貴州民間疾苦的小說《水葬》、《到家》等,被魯迅譽為鄉土文學家。蹇先艾還翻譯出版《美國短篇小說集》。抗日戰爭爆發後,蹇先艾由北平攜眷返黔。
民國27年(1938年)春,因不滿貴陽文壇沉悶的氣氛,與謝六逸等發起成立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當選為理事,於《貴州晨報》編《每周文藝》副刊,以雜文、詩歌、短評等形式喚醒民眾,鼓舞抗日救亡鬥志。次年2月,日本飛機轟炸貴陽,《貴州晨報》社被毀,《每周文藝》停刊。民國31年起,歷任貴陽省立高中教員,遵義師范學校校長,貴州大學和貴陽師范學院副教授、教授等職。民國34年3月,主編《貴州日報》《新壘》副刊,團結省內外作家,繼續以文學藝術作品,鼓舞民眾。蹇先艾為人清廉、正直。任遵師校長時,月薪難以維持家計。當時,師范學生享受公費待遇,一般校長吃學生空缺多達十數人(其中要以一部分到貴陽送禮),會計勸其吃空缺,蹇先艾堅持不肯。為維持生計,只得將北平運回的《魯迅全集》出售,補助家庭生活。抗戰勝利後,目睹當局鼓吹「一個政黨,一個領袖,一個主義」,實行獨裁統治的現狀,蹇先艾加入「教授會」,任幹事,支持學生「爭和平、爭民主,反內戰、反獨裁」和「反飢餓、反迫害」等政治斗爭,並以《新壘》為陣地,巧妙地發表揭露國統區黑暗、爭取民主權利內容的作品,公開為革命作家茅盾撰寫50壽辰祝賀文章,推薦英國作家約翰·雷特描寫十月革命的著作。當局予以注意,不是令其更換標題,就是強令抹去作家署名。蹇先艾抗議無效,於民國37年辭職,停辦《新壘》。 解放後,貴州省成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籌備委員會,蹇先艾任副主席,主持《貴州文藝》出版。
1953年蹇先艾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貴州省文化局局長、民盟中央委員、民盟貴州省委副主任委員、中國文聯委員、貴州省文聯主席、政協貴州省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顧問和貴州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83年、 1986年曾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加拿大和印度。寫作之餘,常對青年作者的作品進行評閱,為之作序,鼓勵上進;對貴州地方誌的編纂工作亦予熱情關注。 蹇先艾的短篇小說集有《朝霧》、《一位英雄》、《酒家》、《還鄉集》、一《躊躇集》、《鄉間的悲劇》、《鹽的故事》、《幸福》、《倔強的女人》,散文集有《城下集》、《離散集》、《鄉談集》、《新芽集》、《苗嶺集》,約350萬字,新詩近70首。文風簡朴,鄉土氣息濃郁,被稱為我國五四運動以來於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卓越的短篇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 1994年 10月26日病逝貴陽,時年88歲。
梁宗魯
梁宗魯,字誠一,婁里瓮生台人(現遵義市桐梓縣獅溪鎮境)道光辛巳(1821)舉人,延至道光己酉(1849)截至知縣,忿不赴任,終老84歲。鄉間稱「誠一先生」。咸豐己未(1859)應知縣江炳琳唆請招降鼻孔山農軍梁三同等,「與之盟誓,絕不加害,誠一亦與賊盟乃出,江宦解省百餘人盡殲。」惜哉「誠一」之譽。梁著有《淡淡歌》、《恬退齋詩文集》、《臘梅詩鈔》二卷。民國《縣志》載10首評曰「大抵撫時感事,自抒胸臆,真朴處取法少陵,可稱詩史」。《耆舊詩》收入30首。《詩集成》於《談談歌》302首中選錄165首,《詩鈔》30首,加檔案館雜錄,共載238首。《詩選》選評《樂捐》等5首。
望 雲
望雨雲翻白,望晴雲堆墨;
似此豈無心,不妨用反測;
為問雲中君,胡為空作色。
這是一首借詠物,寓諷刺的古體詩。引農諺反其意而用之,直刺其「當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以痛斥江炳琳殺降冒功,「樂捐」中飽等丑惡行徑。其《談談歌》白話入詩可取,可有的似直成「勸世文」了。
申佑
申佑(1425~1449年),字天錫,遵義市務川縣火炭埡人。申佑天資聰穎,有膽識。少時隨父至田間,一隻猛虎突然從林中竄出來,向其父撲去,欲銜走,申佑機智勇敢,持棒猛擊其虎,虎被擊痛而放口驚逃,其父倖免一死。申佑勤奮好學,前往思南府城參加童試,補郡弟子員。明正統七年(1442年),申佑去昆明參加鄉試,中庚申舉人。遂進京入太學肄業。在就讀期間,祭酒李時勉,因諫政事遭奸臣王振讒言陷害入獄,帶枷示眾於國子監門。申佑義憤填膺,倡議六館諸生,上疏以拯師難。六館諸生雖認為是冤,但畏懼王振勢大,怕遭株連,惟申佑與石大用槌鼓稱冤,伏闕不起,願以身代師死。明英宗深受感動,特赦李時勉,讓其官還在職。申佑拯救師難的義舉,蜚聲於京師。正統九年,申佑參加京試中甲子科進士,官拜四川道監察御史,時年19歲。在任期間,剛正不阿,膽識才略為群僚敬佩。申佑學識淵博,重視培養人才,每次出巡州府,都要召集當地諸生,講授經史,答疑解惑,提高地方人才素質。
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軍大舉入侵,邊關吃緊,告急文書紛紛來到北京,朝廷一片慌亂。英宗在權宦王振挾持下「御駕親征」。申佑以名御史身份,奉詔從征。明軍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縣境)被瓦剌軍圍擊,潰亡過半,走投無路。在這危急關頭,申佑從大局出發,為保皇上安全,穿龍衣,乘輿出陣誘敵。瓦剌軍認為是英宗出逃,緊追不舍,申佑遇害殉難,年僅24歲,史稱「土木堡之變」。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表彰忠烈,為申佑殉國褒顯,謚忠節敕曰:「人孰無死,惟死於國事者為至榮也。特追贈其為文林郎。」並下敕命五道,推恩及其父、母、妻、子。明嘉靖十年(1531年),貴州巡按使郭弘化令思南府及務川縣立祠祭祀。
申佑一生的事跡,在《明史》、嘉靖《思南府志》、道光《思南府續志》均有記載,近代出版的《中國名人大辭典》列有專條。
羅忠福,男,現年49歲,貴州遵義人。出生於經商世家,其祖父羅俊才曾是貴州最成功的商人,父親羅民生曾擔任遵義商會會長,不過,到羅忠福這一代時,已家道破落。 羅忠福曾下鄉插隊,那時就曾因倒騰小買賣受到責難。以後從做沙發起家,以做沙發所賺10萬元完成自己的原始積累。1979年,國家落實政策,羅忠福父輩、祖父輩留下的幾十萬財產連同羅家的「天府別墅」被一起歸還。羅家收回財產,退還別墅。1983年,羅忠福被貴陽市一家公司招聘為總經理,僅半年,就為這家公司賺進90萬元,這使他進一步認識了自己在商業上的才華。羅忠福離開這家公司,辦起了一家傢俱廠,一家服裝店。為支持丈夫的經營,其妻楊秀榮丟掉自己的「金飯碗」,辭去在銀行的工作,成為羅忠福最好的搭檔。 1986年,珠海成為經濟特區,羅忠福再一次感覺到機會在向自己招手,於是毅然賣掉在遵義的工廠、店鋪,舉家遷往珠海。羅忠福到珠海後,倒賣家用電器,獲利數十萬。但他認為此非長久之計,便招舊部,重操舊業,在珠海辦起制衣廠、工藝家私廠和綜合電器公司。羅忠福將自己的公司注冊為黔海工貿實業公司。黔是貴州,海是珠海,以此表示自己的不忘本。 羅忠福事業真正的飛躍發生在1988年。1988年初,珠海公開拍賣國有土地使用權催發了羅忠福的地產意識,他用自己全部的資金,包括從已遷居美國的妹妹那裡借來的資金,一口氣吃進規劃中的拱北海關邊上、拱北邊防檢查站邊上、吉大珠海賓館邊上、香州百貨商店邊上的四塊地皮,這些地皮後來為他帶來了逾千萬元計的利潤。 1988年9月,羅忠福秉承自己「借天下之財發天下之財」的思想,注冊了自己的黔海典當商行,這也是新中國第一家公開掛牌的當鋪。黔海典當商行為他解決了購買地皮後建樓啟動資金的問題。 1989年夏,羅忠福抓住外商大批撤資,珠海地價降到最低的時機,用每平米百元左右的價格買下珠海西區白藤湖的一塊地皮,到1992年5月,這塊地皮大幅升值,為他帶來了幾億元的收益。 1991年9月,經珠海市體改委批准,羅忠福的黔海公司更名為福海集團公司。1994至1996年,羅忠福連續3年被選入美國《福布斯》雜志中國大陸富豪排行榜,其中,1994和1995年,更被列為中國首富。 1996年,羅忠福以500萬美元購進美國「蒂芬尼」模擬大理石技術,隨後,又與義大利排名第二的傢俱大王摩爾斯·尼克斯建立合作關系,聯手開拓中國傢俱市場。 作為亞洲最大的養老院,羅忠福的福海頤樂園原是准備搞房地產的。羅說,「在接觸老人院這個項目以前,已經賣了90多棟,大部分本錢已經收回來了。當時我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把餘下房產賣出去回籠資金;二是搞老人社區。但是按照國外老人社區的標准,我們還需要再修兩萬多平方米的房子以及配套設施,還要再投入幾千萬元。此外,已經賣掉的別墅如何處理也非常棘手。在確定搞頤樂園項目後,因為缺資金,那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1999年我所承受的壓力,是我經商20多年裡最大的。為了來保頤樂園這個項目,在澳門的土地都低價轉讓了。」 2000年,羅忠福再次入選《福布斯》中國大陸50富豪排行榜,名列第28位,名下資產約7000萬美元。
銅仁地區的有:
革命家周逸群先生. 周逸群(1896~1931) 中國湘鄂西紅軍和蘇區創建人。原名周立鳳。1896 年6月25 日生於貴州銅仁。 1919 年赴日本留學。曾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北洋軍閥的愛國活動。1923 年回國,在上海參加創辦《貴州青年》旬刊,宣傳反帝反封建思想。1924年10月在廣州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習,積極從事青年軍人運動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北伐戰爭中,率宣傳隊到國民革命軍賀龍部 ,先後任師、軍政治部主任,建立政治工作制度,發展中共組織。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南下後任起義軍第20軍第3師師長,率部參加瑞金、會昌等戰斗。1928年1月,任中共湘西北特委書記 ,參與領導荊江兩岸年關暴動。3 月上旬組織工農革命軍, 發動湘鄂邊武裝起義,佔領桑植縣城 。後轉往石首 , 重建中共鄂西特委 ,任書記,統一鄂西地區黨的領導和軍事指揮,深入農村發動群眾,組織游擊隊、赤衛隊,在洪湖、白露湖和華容東山一帶開辟了若干小塊游擊根據地。1929年春,把江陵、監利等縣游擊武裝編成鄂西遊擊大隊 ,後擴 編 為鄂西遊擊總隊 ,兼總隊長。領導鄂西地區軍民,運用「敵來我飛,敵去我歸,人多則跑,人少則搞 」 等游擊戰術 ,挫 敗國民黨軍和地方武裝的多次「清剿」。1930 年 2月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兼政治委員,與軍長曠繼勛率部連克潛江、郝穴和調 弦口等城鎮,4月主持召開鄂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創建洪湖蘇區。同年7月,第六軍與第四軍組成第二軍團,他任軍團政治委員、中共前委書記,與賀龍領導創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9月,調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書記兼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主席。 1930年9月,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書記兼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主席。在二軍團主力南下、國民黨軍重兵「圍剿」的極端困難情況下,組建江左、江右軍和獨立團,與段德昌指揮部隊相繼取得第一、第二次反「圍剿」斗爭的勝利,保衛了洪湖革命根據地,壯大了紅軍和地方武裝力量。1931年5月在湖南省岳陽縣賈家涼亭附近遭國民黨軍伏擊,英勇犧牲,時年35歲. 現代音樂演唱家: 野馬先生 野馬:原名許藝舟,貴州思南縣許家壩鎮人。巍峨的大山,清淳的山泉、孕育了他得天獨厚的音樂天賦。他的主要作品有:《梵凈山》、《山妹子》、《土家漢子》、《貴州人》、《夜郎花》、《花燈姑娘》、《請到土家來》等。這些作品在貴州、廣東、湖南、湖北演唱後,震驚中國歌壇。被譽為「中國土家族歌王」。 2002年野馬先生率自己組建的牧馬人樂隊應中共銅仁地委邀請,參加了梵凈山首屆國際旅遊節開幕式 ,被中共銅仁地委受於:"梵凈山旅遊形象大史"2003年野馬先生在深圳舉辦了「情系羅湖,夢回梵凈」個人演唱會主打歌《山妹子》,深得觀眾好評 2004年野馬先生簽約於湖南長沙「紅太陽」演藝中心,同年與歌後韓紅在深圳寶安舉辦了天王星大型演唱會 2005年野馬先生回貴州參加了「黃果樹杯」多彩貴州,直接進入復賽,同年7月回家鄉自己出資拍攝原創MTV作品《山妹子》、《請到土家來》、《梵凈山》 2006年參加了中央三台星光大道3月份月冠軍擂台賽,5月3日代表家鄉思南參加多彩貴州銅仁地區決賽 獲"最佳創作獎" 同年原創歌曲--山妹子--入圍2006原創中國十大新人原創候選名單.10月受央視邀請參加2006世紀網路推廣會,現簽約於現簽約於「北京世紀經典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原創中國)」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值得擁有。
⑵ 黔北名人
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