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獨居老人社區應該如何處理
在人口結構高齡化的浪潮下,強調運用社區志願,提供老人相關社區福利服務的措施,是實踐「在地老化」的重點所在。尤其是針對獨居老人的照顧,由於獨居老人的需求涉及多方面問題,如健康問題、心理問題、社會人際關系、居住問題以及經濟問題等等。因此,針對社區獨居老人的服務,應該經過綜合性評估並提供整合性服務,才能符合其多元需求。
以台灣為例,台灣社區獨居老人的照顧,多由民間慈善團體,或地方政府以公私協力的方式,委由民間非營利組織辦理。台灣以各地方政府為中心,各自獨立發展社區獨居老人的關懷方案,不但是為著福利服務的需求能夠因地制宜,也與社區發展以及民主化後福利分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樣的背景,由於政府在人力和經費的差別,造成獨居老人關懷方案在實施上有著不同的困難。然而,另一方面來說,台灣在社區獨居老人關懷的服務商,在「在地老化」的理念上,獨居老人的社區服務方案內容,多是電話問候、送餐服務、關懷訪視、家務整理、支持陪伴等等。
社區中的獨居老人多數面臨生活上的健康風險,例如:跌倒、脫水、低體溫症狀、感染及外傷等。事實上,相較於生理健康的問題,獨居老人更可能面臨心理及社交方面的問題。社會支持度較低、親人朋友較疏離、社交生活貧乏以及個人社會適應等潛在問題,致使獨居老人可能成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對於社區中的老人而言,社會支持是一項重要的環境因素,影響其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因此,如何在社區中給獨居老人提供適當的資源與支持,有助於他們社會生活的施營和社會參與,也是社會福利服務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與傳統的家庭養老相比,社區養老服務具有專業、便利和成本低廉的獨特優勢。 從專業化來看,由專業人員來照料老人,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服務,保證服務質量,滿足老年人的多種需求。 從便利性來看,社區養老服務具有方便、靈活的特點,大家同在一個社區,彼此熟悉,感覺親切,服務上門,辦事方便。 從成本來看,社區養老服務能夠避免機構養老成本過高的弊端,低成本運作,不需要為新建許多養老設施而增加人力和資金的投入,可以充分整合社區資源。
實行社區管理服務,不僅要考慮到離退休人員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還要考慮他們的精神生活需要,應盡力做到「養、醫、樂、學、為」為一體,可以選擇如下服務模式。
一是家政服務。將一些原來由家庭負擔的事務性工作納入服務范圍,開通服務專線電話,實行上門服務,這一服務體系應包括家庭保姆介紹、代買菜、洗衣、打掃衛生、維修、搬運等內容。
二是社區醫療服務。開展醫療服務「下訪」活動,開設家庭病房,上門送醫送葯,實行巡診制度、義務查體制度,實現從「有病去醫院」到「小病進社區、大病去醫院」的轉變。
三是文體活動服務。圍繞「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積極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如棋類、球類、書法、健身、合唱等,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四是設立社區老年服務機構。城區獨居老人在老年人中的比例越來越高,發展社區老年公寓、日間照料室、托老所等老年人服務機構,對家庭撫養照顧有困難的老人、獨居老人實行集中統一的管理服務。
除了社區服務,對獨居老人的關懷還有「社區照顧」。社區照顧源自於人們對福利機構照顧的批評。社區照顧模式在我國已經開始構建,基本形成規范化的社區照顧流程,並且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也有了專業性的體現。在實踐上, 「機構養老、社區照料、義工援助、鄰里互助、親情慰藉、協會維權」六位一體養老模式已開始發揮其養老功能。社區照顧倡導五種雙向互動:一是服務人員與服務對象之間的互動,二是老人與家人之間的互動,三是鄰里之間的互動,四是老人之間的互動,五是老年群體與其他社會群體之間的互動
② 山東諸城最好的養老院
山東諸城最好的養老院順頤園休閑養老中心。順為孝順,頤為頤養,順頤園休閑養老中心會真誠善待老人,細心服務老人,愛心關懷老人。本著以人為本,孝行天下,服務老人,回報社會的宗旨,全新全意投入到養老事業當中去。
③ 中國古代行政救濟制度
古代中國有著豐富的福利、救濟制度和慣例,這些制度和慣例構成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我看來,中國古代國家管理或行政的主要特徵之一,就是"為民父母行政"。在社會福利方面所體現的國家與百姓的關系或官民關系,就典型地體現了"為民父母行政"的特徵。因此,有必要特別探討中國古代社會福利和救濟制度慣例,以期進一步揭示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本質和精神。
中國古代的福利救濟制度及慣例,一般說來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天災人禍之後的特殊時間對百姓進行救濟,即今日所說的救災減害方面的制度與行政;另一方面是平常時期對人民中鰥寡孤獨、老病殘疾等成員進行福利救助,包括開辦養濟院收養老人、收養和救助孤兒、開辦葯局助民療疾,設廣惠倉等專項福利糧儲,遣使發放救濟物品和慰問貧弱孤寡等等。在本文里我只想探討後一方面的制度慣例及行政活動。關於前一方面即"備荒賑災"方面的制度和行政以後再專文討論。
一、先秦時代的福利救濟制度《周禮•地官司徒》中的"保息"政策,可能是中國最早的社會福利政策。"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這六條政策,前兩條是關於國家扶助人民養老長幼的,第三條是關於國家救濟鰥寡孤獨的(此四者謂之"窮"),第四條是關於國家扶貧濟困的,第五條是關於國家寬惠殘疾人的(免減力役),第六條是關於國家對富民不苛取(不專取其力其財)。這六條,除最後一條外,全部是平常時期經常性的社會福利救濟事務,是國家福利救濟行政的主要方面,至今猶然。另外,《周禮》還有"鄉里之委積,以恤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