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破解養老地產發展痛點
01 養老產業政策特點
利好政策出台密度大,關鍵問題尚未完全破解
2013年以來,養老產業扶持政策頻出,解決實操問題的政策措施尚待進一步落實。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中央和地方陸續出台多項養老產業扶持政策,據中國指數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僅中央及各部委出台的養老產業扶持政策就多達40餘項,涉及土地、資金、人才、醫養、保險等多方面。雖然利好政策頻出,但實際操作中制約養老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尚未完全破解,政策體系尚需進一步完善。(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02 土地
養老產業專屬用地缺失
■ 用地性質:頂層設計有待突破,需「養老產業」專屬用地分類
養老用地規范性質為「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屬「醫衛慈善用地」。近幾年來我國就養老設施用地多次發文,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為2014年國土部出台的《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首次界定了養老服務設施的用地范圍和用地性質,將養老用地明確規范為「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屬於土地用途分類中的「醫衛慈善用地」,其他用地中只能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用房,並分攤相應的土地面積。(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雖然國土資源部及部分省市明確提出養老服務設施用地要納入供應計劃、單列用地指標,但目前出台的土地分類相關法規中,仍未制定「養老產業」的專屬用地分類。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福建等部分省市出台相應政策,並在供地計劃中單列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標,推出相應土地。以北京為例:從首次單獨列項,到混合配建供地模式,可謂超前發展,是近幾年地方對養老用地政策最具推動性和代表意義的城市。(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 供地來源:加大盤活存量用地,減少增量用地
2016年國土部發布的《關於下達〈2016年全國土地利用計劃〉的通知》中明確逐步減少新增建設佔用耕地,加大盤活存量用地和補充耕地。(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目前,直接將存量用地轉為養老用地有四類渠道,如上圖所示,一類是目前應用最多的,其最主要的障礙是改造技術和改造成本過高;二類的關鍵問題在於商品房開發用地取得成本較高,轉為養老用地後重新核定地價及土地差價部分的處理尚未有明確規定;三類如何處理改變土地用途及相應土地差價問題方面尚未有明確規定;四類由於取得成本低、土地供應量大,未來養老地產企業可適當考慮。(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 供地方式:以劃撥、租賃、協議或公開出讓為主
養老設施用地供地方式與機構性質密不可分。根據2014年國土部《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國有建設用地,對於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以採取劃撥方式供地;對於營利性養老機構,以租賃方式為主,可以協議或者公開出讓。集體建設用地,可用於集體經濟組織為其內部成員興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而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亦可以依法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結合地方養老用地的供地方式和企業拿地案例來看,現有的養老用地供地方式優劣勢各有不同:
劃撥方式是各類供地中成本最低、條件最嚴的。此類用地多被政府部門取得,真正的社會服務機構很難獲取,大大的限制了資本的進入。(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租賃方式是國土部重點鼓勵的供地方式。租賃方式雖大幅降低建設成本,但政策對於供地的租期、租金、支付方式等實際問題仍未明確,有待進一步完善。(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出讓方式是當前民辦營利性養老機構獲取土地的主要方式。雖然增加了項目建設成本,但也使住宅或商業用地獲得土地抵押貸款、產權銷售成為可能。從上表中能明顯看出,受2014年國土部出台《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影響,2014年以來出讓的養老設施用地逐漸增多。(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03 資金
地少價高,重養老,回報周期長等因素致企業壓力大
■ 前期土地開發、適老化設計、養老服務運營均需重金投入
前期土地開發:養老地產供地量少且地價高,導致土地開發成本成為企業重金投入領域。外加養老產業專屬用地類別缺失,導致租地做養老存在缺少抵押物等問題,住宅、商業性質用地做養老土地成本非常高。(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項目建設及配套:養老地產由重「地產」轉向重「服務」,服務設施的投入成本在整個項目中所佔比重逐漸加大,而且床位設施的高額成本與政府現有補貼仍存較大差距。(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後期運營:養老設施維護、服務運營相比普通地產資金投入更高。尤其是商業運營,非營利性養老機構雖獲得相關補貼及稅費優惠,但其必須按照民政部規定的低額收費標准執行;營利性養老機構雖收費不受限制,但其享受的補貼少。(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 政府補貼僅為補充,企業需尋多元化融資渠道
多項政策措施為養老產業發展營造良好金融政策環境。繼2013年國務院對養老服務業的金融政策做出重要指引之後,2015年,多項政策引導更為明確,2016年《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加強多層次、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加快保險產品創新等。但從目前落實情況來看,仍需在養老金融政策細則或相關法律和政策方面予以配套支持。(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政府補貼:機構性質和地方經濟發達程度影響補貼方式。政策扶持方面,當前已有多種補貼方式。但機構性質不同和地方經濟發達程度不同,補貼方式差別較大。公辦和民辦非養老機構補貼更多,經濟發達地區補貼力度更大。(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銀行貸款:銀行產品和條件限制,民辦養老機構貸款受限多、難度大。雖然2016年國家出台《開發性金融支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支持國家開發銀行推出針對養老項目的低息貸款,但目前民辦養老機構仍很難獲得低息貸款,政策落地仍需推進。從地方層面,能夠獲取銀行貸款的主體有三個特點:
專業債券:政策紅利助推債券市場快速發展。2015年專門制定《養老產業專項債券發行指引》,在企業債券分類管理、企業債券預審權下放、鼓勵企業債券融資方式創新等方面均存在政策利好,企業債券市場發展迅猛。於企業而言,未來發行養老產業專項債券將是一個解決資金壓力的良好渠道。
上市資金:推動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企業上市融資將有效解決民辦養老融資難問題。2016年,《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推動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企業上市融資。在政策指引下,通過上市籌集項目發展資金或通過被收購獲取上市企業資金支持,目前都是可選之路,但這兩種渠道,對於企業的門檻限制仍然較高。
產業基金:中央、地方、金融機構等積極投入,為投資者精準布局養老產業提供機會。中央層面,2015年,發改委已成立唯一一家針對大健康產業的國有基金,通過申請,能最快和最大額度的進行融資。地方層面,2015年8月,湖南成立全國首隻省級政府引導型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湖南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金融機構層面,2016年《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之後,中歐養老產業基金隨即發行,聚焦於養老產業鏈中的上市公司。
信託投資基金(REITs):國外養老產業資本市場的生力軍,國內正在起步。2016年,《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鼓勵信託公司利用信託制度優勢,積極開發各類附帶養老保障的信託產品。2015年6月,萬達聯手快錢公司發起「穩賺1號」和萬科聯手鵬華基金發起國內公募REITs,使得國內公募基金的投資標的范圍拓寬至房地產。2016年,誠和敬為解決東壩單店養老機構的融資問題,也與信託公司及銀行共同研發消費信託產品。(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PPP模式:政府關系、盈利難是該模式存在的主要風險。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賦予地方政府適度舉債融資許可權。隨後,各部委相繼出台配套政策法規文件,並推出試點項目,PPP模式全面升溫並被引入社會建設與治理的各個領域。第一批PPP項目中,有38個養老服務類項目在列,總投資超200億。PPP模式運用政府及企業各方資金,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養老產業巨大的資金缺口。但民辦養老機構投資如何把握與政府的關系,如何解決盈利難問題,都是PPP模式的風險所在。(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綜上所述,於政策而言,讓養老地產企業真正享受到政策紅利的細化政策有待落實,且政策若能突破區域、經濟等因素限制,縮小執行標准差別,將助於企業對於商業模式的復制。於企業而言,政府補貼僅能緩解部分資金壓力,不能從根本解決資金問題,通過多渠道的融資方式獲得所需資金更為重要,養老機構需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04 趨勢與展望
頂層設計待完善,地方政策先行值得期待
中央政策法規頂層設計尚待完善。
土地方面,制定「養老產業」的專屬用地分類,解除醫衛慈善用地無法貸款抵押等融資限制,地方應逐步將養老設施用地納入供地計劃;可以針對開發商配套公益性養護設施的項目,提供一定的劃撥用地。政策優惠方面,解除對民辦養老機構營利屬性的限制,使營利性養老機構享受更多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政策支持,解決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增強社會資本參與養老企業的信心和積極性。(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地方政策先行值得期待。
從2016年6月京津冀三地民政部簽署《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2016-2020年)》和2016年北京即將出台的《促進養老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來看,分別將政策核心落腳於破除異地醫養結合障礙和解決土地問題。由此可以看出,一些困擾養老產業發展的政策正在嘗試落地,助力企業進入養老產業發展。地方政策先行,一方面對於國內其他區域和城市起到示範和推動作用;另一方面,養老地產企業可以重點布局政策優先推行的地區。(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民辦營利性企業與資本結合,民辦非營利性企業向營利性企業轉型或成趨勢。
原內容來自中國指數研究院
版權歸原作者,僅供交流分享
⑵ 開辦老年公寓前景如何
老齡化社會已然來臨
「那時候,可能公交車上都是白頭發的,誰也不用給誰讓座。那時候,所有的房子可能要帶電梯,很多籃球場改成沙球場。那時候,開車租的是老人,當服務員的也是老人……」,當這樣一幕幕的場景展現在你面前時,你會不會嘴巴驚愕得張成「O」型?想想吧,眼前晃動的是老年人的背影,每天與老年人為伴,未來這樣的生活是不是讓年輕的你感到恐怖?
也許上面描述的場面有些誇張,但是下面的幾組數據的確會讓你感到壓力和緊張:根據聯合國在第二屆老年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到2050年,甚至可能達到40%。到2004年底,我市離退休人員達263335人。這樣龐大的老年人口已成世界之最,同時也在預示著中國正日益進入老齡化社會。
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短短的二十幾年,中國少生了3億多人,獨生子女的家庭越來越多,但是由於出生人口遠遠抵不上老齡人口的遞增速度,導致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的產生:青壯年勞動力的減少、老年撫養比重的上升、退休金制度陷入困境等等,所有這些問題的產生都在向我們預示著一個問題:幾十年後,誰來照顧響應計劃生育只有一個子女的這批老年人?他們又需要一種什麼樣的養老方式?
老年公寓緩慢升溫
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接近1.2億,老年人患各種疾病的比例高達60%-80%,獨生子女夫婦子女少的狀況也會使這些人更多地依賴社區服務和選擇一種新的養老方式,而近幾年老年公寓的出現給老年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養老方式。
老年公寓是指既體現老年人居家養老,又能享受到社會提供的各種服務的老年住宅,屬於機構養老的范疇。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老年公寓已經很普遍,並且出現低、中、高檔分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政策室 曾對北京1600餘名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調查,希望入住老年公寓的人數達1000餘人,一些老年公寓還出現人滿為患的局面,老年公寓正日益獲得老年人的歡迎。
我市最早的老年公寓是1996年社會福利院開辦的,有自理、半護、全護服務,且收費不一。近幾年各個縣的福利院也正積極擴建為綜合福利服務性的老年居住場所,像條件比較好的隆化、寬城、承德縣、營子的老年公寓已經有一些老年人入住,但數量並不多。
除了國家投資興建的帶有公益性質的老年公寓外,近幾年我市也有不少個人投資開辦老年公寓,但由於條件差、資金投入大等原因很多都宣布失敗,目前市區個人投資興建的老年公寓只剩下位於石洞子溝村的乾壽圓老年公寓,裡面大約入住20幾位老人。
老年公寓為何受冷落?
老年公寓在我市從1996年興建到現在近10年的時間發展得速度並不快,除了受地域經濟條件限制的原因外,人們傳統的思想觀念也影響著老年公寓的擴大發展。記者曾問過10位5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否願意去老年公寓居住?只有2位表示願意,其他的8位老人均表示只有等動不了那天才去,只要行動方便就不願去老年公寓。
記者在市社會福利院和乾壽圓老年公寓采訪時,發現入住的老人年齡基本上在70歲以上,且生活不能自理。很多人都需要半護或全護服務,且這些老人大多性情古怪,經常互相發生爭吵,對護理員百般挑剔,彼此之間很難相融。當問到他們來老年公寓的感受時,很多老人都對兒女把他們送來這一舉動表現得憤憤然,一個勁兒地埋怨兒女不孝順。也有的老人面對記者的提問不願表態,也不願透露家庭住址和兒女姓名和工作單位,怕給兒女丟臉。在福利院,記者恰好碰到了送老父親來老年公寓的一對兒女,但這對兒女一聽說有記者采訪時,立刻躲藏起來,且堅決表示不願接受采訪。福利院隨行人員告訴記者,這對兒女都有不錯的工作,可能是怕這件事對他們影響不好。在一些人的印象中,養老院是解決「三無」人員(無子女、無依靠、無經濟實力)的養老問題,如果家中的老人被送到老年公寓定會遭到親戚、朋友的恥笑,也會背上不孝的罪名,而老年人習慣於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寧願與兒女住在一起受些委屈也不願選擇去老年公寓居住。
采訪中,記者發現我市老年公寓條件較差、設施不齊全、硬體跟不上也是造成老年公寓發展緩慢的一個原因。市社會福利院1996年建立起市區最早的老年公寓,到現在近10年的時間,房屋已經顯得陳舊,屋子裡味道難聞,看起來是又臟又亂,由於收費標准還是最初建立老年公寓時制訂的,隨著近幾年物價上漲,每月收來的費用已經抵不上一個老人的花銷,因此許多老人對一日三餐和提供的服務並不滿意。老年公寓的負責人也是滿腹委屈,「一個能自理的老人一個月我們才收他300多元錢,除了一日三餐和住宿費用外,這點錢根本不夠一個老人一個月的花銷,而且我們市的收費標準是全省最低的。」私人開辦的老年公寓受經濟條件制約,大多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提供的飲食和服務,也不能盡如人意。老人的業余娛樂活動很單調,只能在狹小的房間看看電視或打打麻將,這就造成了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精神生活貧乏,很多老人在此以淚洗面,想念親人和朋友,在心裡對老年公寓很排斥。
老年公寓出路何在?
在我國經濟發達的一些大城市,老年公寓正快速發展並且日益完善。老年公寓已不是傳統意義上專門為老人提供的養老場所,而是集休閑、居住、娛樂、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的場所。針對不同層次老年人的收入,一些開發商建立一些中高檔老年公寓。老人交的費用不同,享受的服務也會大大不同,像那些擁有高收入且子女在外地、收入穩定的退休老人,大多會選擇高檔的老年公寓,享受居住、醫療、配套設施等各種周到的服務。
老年公寓70年代始建於北歐,現在在發達國家已經盛行。如新加坡專門建有為老年人提供居住的小區,屋內專門為老人設計,有方便輪椅,特製屋門等等,社會福利團體在公寓內經營社區服務站,有專門人員上門提供服務。日本也有「銀發住宅」,60歲以上的老年夫婦或單身老人可入住,有護士、保安等服務人員,提供細致完善的服務。我國一些開發商和經營者這幾年也愈發重視「銀發市場」,在一些城市建立了專門適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且前景看好,這也為我市的一些經營者開拓「老年市場」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不可避免,老年人這一龐大的群體日益得到政府的關注,如何讓「老者不再憂其屋」,讓更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是我們今後需要解決的問題。老年公寓的出現無異為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解決辦法,只是作為一種新生事物,讓人們在短時間內接受和認同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我們相信時間不會太久,且人們不能拒絕這種趨勢,因為誰都無法拒絕老去!本報記者 王海霞
以下是一個案,可供參考。
項目類別:一般招商項目
咸嘉老年公寓位於全國文明小區示範點、全國物業管理示範小區——咸嘉新村內,距市委、市政府約2公里,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區內及周邊公共配套設施齊全,是老年人修身養性、頤養天年的好處所。
市場前景:全球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得,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是擺在政府及社會面前的一大課題。開辦老年公寓是破解這一課題的良策,為大勢所趨,能替政府分憂,為社會解釋,使老百姓得益,讓經營者獲利,前景廣闊。
公寓地點及條件:
咸嘉老年公寓位於綠色環保、風景優雅的住宅小區——咸嘉新村內,東鄰中南大學河南醫學院及湘雅附三醫院,西傍湖南商學院,北望市委、市政府,南接桐梓坡路,公交109、118、301、603均路經此地。區內有佔地60畝的大型綠化休閑廣場,游泳館、網球館、全民健身設施、社區衛生服務站、郵電、銀行、學校、酒店及其它商業網點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建設規模:
公寓總建築面積3270平方米,綠化率38%,戶型有一室一廳一衛一廚,一室一衛一廚兩種,共59套。其中,第一棟建築面積1533平方米,容32套;第二棟建築面積1737平方米,容27套。公寓內設有餐廳、活動室、屋頂花園等生活、娛樂活動場所。
項目進展情況:項目已建
合作方式:租賃、合資、合作經營
⑶ 養老「第三支柱」如何撐起來
金融機構等積極性高漲,個人養老金行情迅速升溫
養老「第三支柱」如何撐起來?
閱讀提示
截至2022年底,個人養老金繳費人數613萬人,總繳費金額142億元......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後,金融機構等積極性高漲,個人養老金行情迅速升溫。目前,收入較高且接近退休年齡的人群積極性較高。未來,個人養老金制度有待進一步調整優化,進一步提升產品吸引力。
去年12月底,在北京一家國企工作的張華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並「頂格」存入了1.2萬元,為自己的未來養老「支」起了第三支柱。
2022年11月25日,人社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三部門發布通知,明確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北京、天津、上海等36個先行城市和地區啟動實施。銀行金融機構等積極性高漲,個人養老金行情迅速升溫。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1954萬人,繳費人數613萬人,總繳費金額142億元。人們對個人養老金到底是怎麼看的?《工人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金融機構等積極性高漲
2022年12月初,為了幫在銀行工作的高中同學完成年底工作量考核,在天津一家設計院工作的劉偉線上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並存入了1元錢。「過程不復雜,填寫相關信息,進行簡訊驗證,就開戶成功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不少人和劉偉一樣,是被在銀行工作的熟人拉著入局的。
個人養老金制度開始試點後,首批有23家銀行可以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包括6大國有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以及5家城商行。
一場客戶爭奪戰也由此打響。各大銀行紛紛通過返現金、贈送消費券、積分等手段「拉新」。2022年12月29日,詞條「每周60個新開戶指標,個人養老金爭奪戰下的銀行理財經理『喊苦』」一度沖上熱搜。
劉偉在開戶後,獲得了50元現金返現。對於是否繼續往個人養老金賬戶存錢,他仍持觀望態度。
稅優是個人養老金的吸引力之一。按照制度安排,個人養老金開戶後,可以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按照個人養老金的實際繳費金額進行稅前抵扣。劉偉表示,自己的年收入在12萬元左右,本身交稅就不多,因此減稅效果並不明顯,可以再等等看。
個人養老金背後的「兩本賬」
與持觀望態度的劉偉不同,在北京一家國企工作的張華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經過了深思熟慮。
2016年開始,他所在的企業開始為職工繳納企業年金,這為張華的養老支起了第二支柱。這次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張華是想「支」起第三支柱,為自己養老多一份保障。
張華今年35歲,年收入在35萬元左右,他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減稅賬。
除去包括房貸、贍養老人兩項專項附加扣除在內的各項扣除,他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約在18萬元左右,適用於20%的稅率檔位。如果能再扣除1.2萬元的個人養老金,那一年可以少交稅2400元,按60歲退休計算,他可以少交6萬元。
關於投資收益,根據制度安排,在投資環節,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徵收個稅;在領取環節,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並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稅。
張華告訴記者,對於養老產品投資,他更看重的是穩健性,而非高收益。因此,他更傾向於選擇相對保守的儲蓄,「相當於為未來養老多存了一筆錢」。
按照3%的年化收益率計算,張華如果每年持續繳納1.2萬元,繳納25年至退休,繳稅後,他能從個人養老金賬戶中拿到43.71萬元。
在福州一家國有銀行工作人員張歡看來,個人養老金更適合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的人群。在她接觸的開戶客戶中,收入較高且接近退休年齡的人群,積極性普遍較高。
提升個人養老金制度吸引力
由於個人養老金採取市場化運營,不可避免地會存在投資風險。那麼,普通人該如何合理使用存入養老金個人賬戶里的資金購買養老金融產品?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董克用建議,投資者要根據自己的年齡、財務情況和心理承受能力進行投資。比如,年輕人可以選擇購買風險相對高的養老基金和養老理財產品,中年人投資要趨向穩健,接近退休年齡的人,可以選擇相對保守的養老儲蓄產品。
根據規定,個人養老金產品由金融監管部門確定,進入個擾物讓人養老金「白名單」的產品要具備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4個屬性,從而螞凳更好保障退休人員的生活。《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也強調,銷售機構要以「銷售適當性」為原則,做好風險提示,不得主動向參加人推介超出其風險承受能力的個人養老金產品。
下一步,個人養老金制度如何更好地完善、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全國社保基金緩局理事會前理事長戴相龍建議,今後,可以把個人養老金最高限額提高到1.8萬元以上,擴大稅收優惠。同時,對個人養老金的投資收益率實行保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進一步提升大家參與個人養老金的熱情。
「為了適應勞動力市場靈活化趨勢,未來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可以考慮將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和第三支柱(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打通,或者建立兩者之間的銜接辦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秘書長魯全指出,目前,第二支柱是由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共同繳費,如果勞動者換了工作,新單位又沒有企業年金計劃,那麼他的第二支柱就會中斷。他建議,增強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之間的協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