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古代多少歲開始養老

古代多少歲開始養老

發布時間:2024-10-06 12:17:20

A. 中國古代如何養老

其實,如何養老並不是現代才有的問題。在中國古代,除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理念,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先秦時期的《禮記·王制》記載:50歲以上的老人可供給細糧;漢代的《王杖詔令冊》規定:70歲以上老人即使觸犯刑律「雖有罪不加刑焉」;唐代《唐大詔令集》規定老人可安排護工,「凡庶人年八十及篤疾給侍丁一人」;宋代已出現「福田院」「居養院」「養濟院」「孤老院」各種養老機構……周代規定家有90歲老人全家都可不服徭役早在上古三代,「老人」的概念和標准已被明確。《禮記·曲禮上》記載:「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大概意思是,人到了60歲,就算老年人,可以指使人幹活;70歲身體各項機能進一步衰弱,應該交代家事,把該安排的都安排好;80歲、90歲,已算髦耋老人……先秦時期如何養老?首先是關注老年人的飲食。《禮記·王制》曾詳細記載:從50歲起,就應該給細糧吃;到了60歲,還要准備隔宿的肉食;到了70歲,則要增加副食;到了80歲,要經常供奉珍饈美食。至於90歲的老人,因行動不便,飲食消費已沒規律,可能隨時要吃要喝,要在老人的床前伺候,如果老人出遊,最好是帶著食物跟著他……在夏、商兩代,朝廷還會在仲春和孟冬兩季給鰥、寡、孤、獨者發放糧食等生活必需品。

為讓子孫更好地贍養老人,周代實行給有老人的家庭減免徭役的政策。如果家中有80歲以上的老人,兒孫中可以有一人不服徭役;如果有90歲老人,則全家都可以不服徭役,此即「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一說。

上述主要是對「家庭養老」模式所做出的規定,先秦時期還提出了「國家養老」概念。能享受國家養老待遇的主要是四類老人:一是相當於公民道德楷模的「三老五更」;二是相當於烈士家屬的「家中之老」;三是相當於離休老幹部的「致仕之老」;四是相當於五保戶的「庶人之老」。

先秦時期的「免費醫療」尤其「實惠」,此即周代起實施的「養疾之政」。當時,在官府編制中專設「掌病」一職,負責給老人「問病」。據《管子·入國》所述,掌病要定期看望老人,定期進行檢查:有公職者,70歲以上3天一問;80歲以上2天一問;90歲以上每天問一次;對民間老人,每5 天問一次。

對於患重病老人,掌病要及時向國君匯報,國君會安排出時間,親自前去看望老人。但是,這項制度在後來名存實亡,成了老人的一種願望。

漢代出現中國最早的「老年人保護法」

漢代是中國古代養老制度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推出了一套相對完備的制度,特別是對「家庭養老」,有著極嚴的規定和要求,對父母、祖父母等長輩不敬不養,在漢朝算重罪。

為保證家庭養老的落實,漢律規定,不贍養老人者或被「棄市」。漢朝人的平均壽命僅30歲,能活到六七十歲很不容易,「人生七十古來稀」,用在漢朝更貼切。因此,漢朝將「老人」的標准提前了4歲,即到了56歲就算老人。《漢舊儀》中所說的「未二十三為弱,過五十六為老」,就是這個意思。

56歲以上的人,可以享有相應的老人保障權益,如免除稅賦。漢朝規定,13歲~56歲的成年男女,每年要繳120錢人頭稅,到了56歲,就可免繳這筆錢。對於90歲的老人,甚至連家屬都可以享受免除徭役的待遇。

除了減負免稅,朝廷每年還會直接給民間老人(庶老)發放食物。如漢文帝劉恆即位當年即下詔:80 歲以上的老人,每月賜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 歲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

漢朝最讓老人有尊嚴、覺得幸福的地方,應該是發放「老年證」。當然,這種老年證不是今天這樣的小本子,而是一種叫「鳩杖」的實用物。

鳩杖,又叫「王杖」,顧名思義是帝王賜予老人使用的拐棍,它是一種特殊權力的象徵。從史料和考古發現來看,給老人「賜杖」的制度在漢朝被正式確立,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曾做鳩杖贈送高齡老人,開了漢朝賜杖的先河。漢宣帝劉詢則使之成為一種制度,規定凡是80 歲以上的老人,皆由朝廷授以王杖。但從張家山漢簡中的相關律令來看,漢代較早時曾是「七十賜杖」。

為了保證鳩杖的權威性,漢朝出台了相應的法規。1959年~1981年,從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中先後出土了8根王杖(鳩杖),還隨之出土了《王杖十簡》和《王杖詔令冊》木簡。

《王杖詔令冊》全文近 600字,規定了70 歲以上老人應該享受的生活和政治待遇,有學者稱之為中國最早的「老年人保護法」。其中有一項規定:70歲以上老人即使觸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就可以免予起訴,繼承了先秦時期老人「雖有罪,不加刑焉」的制度。

唐代已關注老年人精神健康

魏晉南北朝時期,養老制度又出現了新的突破。如北魏,首創了「存留養親」制度,此制度一直影響到晚清。

存留養親,就是一種司法緩刑制度:如果死囚、流刑犯的家中有直系血親需要照顧,准許死囚在家「侍親緩刑」、流刑犯在家「權留養親」,等家裡老人去世後再服刑。

在唐朝,養老制度備受皇帝重視。據《冊府元龜》上所列資料統計,唐朝各位皇帝下發有關養老詔令的次數多達73次,其中以唐太宗為最,在位23年下「養老詔」28次。而《冊府元龜》所記並不全,實際不止73次。

唐代繼承了漢代給老人「賜杖」、「免稅」等諸多做法。據《唐大詔令集》,唐太宗在「即位赦」中特別提出,「八十以上各賜米二石,綿帛五段;百歲以上各賜米四石,綿帛十段;仍加版授,以旌尚齒。」所謂「尚齒」,就是尊老的意思。

唐朝還曾有過一項「補給侍丁」制度,官府免費給民間老人安排護工(侍丁)。開元七年(公元719年)戶令規定的配給標準是:「凡庶人年八十及篤疾,給侍丁一人,九十給二人,百歲三人。」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給百歲老人的護工增至5名。

唐代甚至還有「精神養老」一說。當時,流行一個名詞叫「色養」。所謂「色養」,說得通俗簡單一點,就是奉養父母時要和顏悅色,不能讓老人不開心。一代名相、時任司空的房玄齡,不只為臣稱職,贍養老人方面也是「道德楷模」,當年房玄齡「色養」老人極為到位,《貞觀政要·孝友》稱,房玄齡「事繼娘,能以色養,恭謹過人」。

在古代,子女給老人臉色看、不孝順,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或許有鑒於此,唐律規定:「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意思是,如果家中有老人,子孫不能遠走他鄉,要呆在老人的身邊,否則要被治罪,此項規定較好解決了「空巢」現象。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曾建養老院「孤獨園」

古代歷朝在重視養老的同時,也都會根據本朝的實際情況,出台了一些具體的敬老養老措施。在免稅賦方面,宋仁宗嘉佑四年的詔令規定:80歲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一子的稅賦;明、清兩朝的養老規定差不多,但年齡提前到了70歲。而且,從宋代開始,還出現了養老院等慈善機構。

建「養老院」起源於南北朝時期,高壽皇帝梁武帝蕭衍曾於普通二年(公元521年),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創辦了「孤獨園」。到唐朝,這樣的養老機構被推廣,在武則天時代,唐朝即開設主收貧、病、孤、疾者的「悲田養病院」。

但真正讓「養老院」這種養老方式流行起來的是宋朝。北宋初年即開設名為「福田院」的養老機構,後有「居養院」,南宋則叫「養濟院」等。雖然名字不同,但都是慈善性質的養老院;入院老人的年齡,也放寬到了50歲以上。同時,民間養老院也普遍興起。如洪邁《夷堅甲志》「劉廂使妻」條,在與南宋對峙的金國興中府,有位叫劉廂使的漢族人,遣散家中奴婢,拿出全部財產興建「孤老院」。

元朝同樣重視養老,元世祖忽必烈曾採納漢臣劉秉忠的建議,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元朝的收養救助制度,當時各路均設立養濟院1所,救助、收養「諸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窮而無告者」。

明、清兩朝的養老院仍如南宋、元朝一樣,稱為「養濟院」,朝廷繼續發展官辦、民辦等各種形式的社會養老機構。明代朱元璋還恢復了漢朝制度化的「賜杖」與「賜爵」制度,在物質救濟上,明太祖朱元璋曾先後兩次頒發詔令,實行孤貧老人終身養老。

清朝則重視古老的「賜食」制度,多次請全國老人到紫禁城內去吃大餐,並取名曰「千叟宴」,其中以乾隆年間最盛。

(作者:倪方六)

B. 中國古代老人家是怎麼養老的

實在,怎樣養老並非古代才有的麻煩。在中國古代,除去「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理念,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先秦期間的《禮記·王制》紀錄:50歲以上的白叟可供應粗糧;漢代的《王杖詔令冊》規則:70歲以上白叟即便冒犯刑律「雖有罪不加刑焉」;唐代《唐大詔令集》規則白叟可布置護工,「凡庶人年八十及篤疾給侍丁一人」;宋代已呈現「福田院」「居養院」「養濟院」「孤老院」各類養老機構??

周朝規則家有90歲白叟百口都可不平徭役

早在上古三代,「白叟」的觀點和規范已被明白。《禮記·曲禮上》紀錄:「六十曰耆,教唆;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大約意義是,人到了60歲,就算老年人,能夠指令人幹活;70歲身材各項性能進一步健康,該當交接家事,把該布置的都布置好;80歲、90歲,已算髦耋白叟??

?1?

先秦期間怎樣養老?首先是存眷老年人的飲食。《禮記·王制》曾具體紀錄:從50歲起,就該當給粗糧吃;到了60歲,還要預備隔宿的肉食;到了70歲,則要添加副食;到了80歲,要常常供奉珍羞美食。至於90歲的白叟,因舉動方便,飲食消耗已沒紀律,大概隨時要吃要喝,要在白叟的床前服侍,假如白叟出遊,最好是帶著食品隨著他??在夏、商兩代,朝廷還會在二月和孟冬兩季給鰥、寡、孤、獨者發放食糧等生存必需品。

為讓子孫更好地奉養白叟,周朝實施給有白叟的家庭減免徭役的政策。假如家中有80歲以上的白叟,兒孫中能夠有一人不平徭役;假如有90歲白叟,則百口都能夠不平徭役,此即「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一說。

上述次如果對「家庭養老」形式所做出的規則,先秦期間還提出了「國度養老」觀點。能享用國度養老報酬的次如果四類白叟:一是相當於百姓品德榜樣的「三老五更」;二是相當於義士家眷的「家中之老」;三是相當於離休老幹部的「致仕之老」;四是相當於五保戶的「庶人之老」。

先秦期間的「收費醫療」出格「實惠」,此即周朝起施行的「養疾之政」。事先,在官府體例中專設「掌病」一職,擔任給白叟「問病」。據《管子·入國》所述,掌病要活期探望白叟,活期進行檢查:有公職者,70歲以上3天一問;80歲以上2天一問;90歲以上每天問一次;對官方白叟,每5天問一次。

關於患沉?白叟,掌病要實時向國君報告請示,國君會布置出時光,親身前往探望白叟。可是,這項軌制在厥後名不副實,成了白叟的一種希望。

漢代呈現中國最早的「老年人保護法」

漢代是中國古代養老軌制構成和開展的主要期間,推出了一套絕對齊備的軌制,出格是對「家庭養老」,有著極嚴的規則和請求,對怙恃、祖怙恃等晚輩不敬不養,在漢代算重罪。

為包管家庭養老的落實,漢律規則,不奉養白叟者或被「棄市」。漢代人的平均壽命僅30歲,能活到六七十歲很不容易,「人生七十古來稀」,用在漢代更貼切。因而,漢代將「白叟」的規范提早了4歲,即到了56歲就算白叟。《漢舊儀》中所說的「未二十三為弱,過五十六為老」,就是這個意義。

56歲以上的人,能夠享有響應的白叟保證權益,如免去稅賦。漢代規則,13歲?56歲的成年男女,每一年要繳120錢人頭稅,到了56歲,便可免繳這筆錢。關於90歲的白叟,以至連家眷都能夠享用免去徭役的報酬。

除去減負免稅,朝廷每一年還會間接給官方白叟(庶老)發放食品。如漢文帝劉恆即位昔時即下詔:80歲以上的白叟,每個月賜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歲以上的白叟,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

漢代最讓白叟有威嚴、以為幸運的處所,該當是發放「老年證」。固然,這類老年證不是今日這么的小簿本,而是一種叫「鳩杖」的適用物。

鳩杖,又叫「王杖」,望文生義是帝王賜賚白叟使用的拐棍,它是一種特別權利的意味。從史料和考古發明來看,給白叟「賜杖」的軌制在漢代被正式建立,建國天子、漢高祖劉邦曾做鳩杖贈予高齡白叟,開了漢代賜杖的先河。漢宣帝劉詢則使之成為一種軌制,規則但凡80歲以上的白叟,皆由朝廷授以王杖。但從張家山漢簡中的相干律令來看,漢代較早時曾是「七十賜杖」。

?1?

鳩杖首

為了包管鳩杖的權威性,漢代出台了響應的法例。1959年?1981年,從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中前後出土了8根王杖(鳩杖),還隨之出土了《王杖十簡》和《王杖詔令冊》木簡。

《王杖詔令冊》全文近600字,規則了70歲以上白叟該當享用的生存和政治報酬,有學者稱之為中國最早的「老年人保護法」。此中有一項規則:70歲以上白叟即便冒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就能夠免予告狀,承繼了先秦期間白叟「雖有罪,不加刑焉」的軌制。

唐代已存眷老年人肉體健壯

魏晉南北朝期間,養老軌制又呈現了新的打破。如北魏,初創了「存留養親」軌制,此軌制不斷影響到晚清。

存留養親,就是一種司法緩刑軌制:假如死囚、流刑犯的家中有直系血親需求賜顧幫襯,答應死囚在家「侍親緩刑」、流刑犯在家「權留養親」,等家裡白叟逝世後再服刑。

在唐代,養老軌制備受天子注重。據《冊府元龜》上所列資料統計,唐代列位天子下發有關養老詔令的次數多達73次,此中以唐太宗為最,在位23年下「養老詔」28次。而《冊府元龜》所記並不全,實踐不止73次。

唐代承繼了漢代給白叟「賜杖」、「免稅」等諸多做法。據《唐大詔令集》,唐太宗在「即位赦」中出格提出,「八十以上各賜米二石,綿帛五段;百歲以上各賜米四石,綿帛十段;仍加版授,以旌尚齒。」所謂「尚齒」,就是尊老的意義。

唐代還曾有過一項「補給侍丁」軌制,官府收費給官方白叟布置護工(侍丁)。開元七年(公元719年)戶令規則的配給規范是:「凡庶人年八十及篤疾,給侍丁一人,九十給二人,百歲三人。」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給百歲白叟的護工增至5名。

唐代以至另有「肉體養老」一說。事先,盛行一個名詞叫「色養」。所謂「色養」,說得淺顯復雜一點,就是奉養怙恃時要和藹可親,不克不及讓白叟不高興。一代名相、時任司空的房玄齡,不只為臣稱職,奉養白叟方面也是「品德榜樣」,昔時房玄齡「色養」白叟極其到位,《貞觀政要·孝友》稱,房玄齡「事繼娘,能以色養,恭謹過人」。

?1?

在古代,後代給白叟神色看、不孝敬,都是離經叛道的工作。大概有鑒於此,唐律規則:「諸祖怙恃、怙恃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意義是,假如家中有白叟,子孫不克不及遠走家鄉,要呆在白叟的身旁,不然要被定罪,此項規則較好處理了「空巢」景象。

南北朝期間梁武帝蕭衍曾建養老院「孤獨園」

古代歷朝在注重養老的同時,也全都依據本朝的實踐情況,出台了一些具體的敬老養老辦法。在免稅賦方面,宋仁宗嘉?四年的詔令規則:80歲以上的白叟,免去其一子的稅賦;明、清兩朝的養老規則差不多,但年齒提早到了70歲。並且,從宋代開端,還呈現了養老院等慈悲機構。

建「養老院」起源於南北朝期間,遐齡天子梁武帝蕭衍曾於一般二年(公元521年),在國都建康(今南京)興辦了「孤獨園」。到唐代,這么的養老機構被推行,在武則天期間,唐代即開設主收貧、病、孤、疾者的「悲田養病院」。

但真正讓「養老院」這類養老方法盛行起來的是宋代。北宋初年即開設名為「福田院」的養老機構,後有「居養院」,南宋則叫「養濟院」等。固然名字差別,但都是慈悲性質的養老院;出院白叟的年齒,也放寬到了50歲以上。同時,官方養老院也遍及衰亡。如洪邁《夷堅甲志》「劉廂使妻」條,在與南宋僵持的金國興中府,有位叫劉廂使的漢族人,解散家中奴僕,拿出全盤財富興修「孤老院」。

?1?

元代異樣注重養老,元世祖忽必烈曾採用漢臣劉秉忠的倡議,逐漸樹立和完美了元代的收養救援軌制,事先各路均設立養濟院1所,救援、收養「諸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窮而無告者」。

明、清兩朝的養老院仍如南宋、元代一樣,稱為「養濟院」,朝廷持續開展官辦、民辦等各類方法的社會養老機構。明朝朱元璋還規復了漢代軌制化的「賜杖」與「賜爵」軌制,在物資救援上,明太祖朱元璋曾前後兩次頒布詔令,實施孤貧白叟畢生養老。

清代則注重古老的「賜食」軌制,屢次請天下白叟到紫禁城內去吃大餐,並取名曰「千叟宴」,此中以乾隆年間最盛。

C. 中國古代如何養老

漢代是中國古代養老制度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推出了一套相對完備的制度,特專別是對「屬家庭養老」,有著極嚴的規定和要求,對父母、祖父母等長輩不敬不養,在漢朝系重罪。

為保證家庭養老的落實,漢律規定,不贍養老人者或被「棄市」。漢朝人的平均壽命僅30歲,能活到六七十歲很不容易,「人生七十古來稀」,用在漢朝更貼切。因此,漢朝將「老人」的標准提前了4歲,即到了56歲就算老人。

56歲以上的人,可以享有相應的老人保障權益,如免除賦稅。漢朝規定,13歲至56歲的成年男女,每年要繳120錢人頭稅,到了56歲,就可免繳這筆錢。對於90歲的老人,甚至連家屬都可以享受免除徭役的待遇。

除了減免賦稅,朝廷每年還會直接給民間老人(庶老)發放食物。如漢文帝劉恆即位當年就下詔:8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賜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

漢朝最讓老人有尊嚴、覺得幸福的地方,應該是發放「老年證」。當然,這種老年證不是今天這樣的小本子,而是一種叫「鳩杖」的實用物。

D. 古代沒退休金,那麼古人是如何解決養老問題的,晚年能得以安度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嚴重,養老問題愈發的被關注與提及,養老已經成為了一個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我國歷史源遠流長,而敬老尊賢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與傳統。尊老一直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古代的尊老思想與制度已經相對完善,是否可以參考歷史,為現在的養老問題提供參考。古代是沒有退休金的,古人又是如何解決養老問題,晚年能夠得以安度的呢?

三. 養老制度的意義

鞏固與強化養老制度,是統治者利用倫理道德觀念來維持社會的穩定。首先,統治者通過祈禱鬼神,祭祀祖先等手段,使每個成員明確自己的身份地位。後來儒家思想的盛行,形成了鍾總約束人們生活的規范,在活動中遵守這種規范,那麼社會秩序就不會紊亂。

養老制度就被推上了前台,成為了教化和維持政治的工具,染上了一定的政治色彩。真正的尊老愛賢,不僅是解決溫飽,更是給予他們尊重,發揮他們的作用。因為老者有更多的經驗,更具有教化萬民的實際意義。尊老制是仁政的部分體現,通過這種手段,收獲民心,加強中央集權,維持統治者的地位。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美德傳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國歷代的養老制度對於今天依然有很強的借鑒指導意義,值得我們細細研究,取其精華,讓現代的養老制度更加完善,盡力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交、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修、老有所思、老有所為。

參考文獻:

五花八門的古代養老政策

中國古代傳統社會保障事業述論

淺析中國古代養老思想與制度

閱讀全文

與古代多少歲開始養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阜新市海州區愛民老年公寓招護工嗎 瀏覽:336
濱州市二月份養老金什麼時間發放 瀏覽:561
09年重陽節生的男孩命好嗎 瀏覽:995
孝敬父母之聲有吃喝有健康 瀏覽:205
重陽節孝敬長輩的文章的標題 瀏覽:26
江陰市周庄鎮長壽最新招聘 瀏覽:939
老年人養老錢是哪個單位發的 瀏覽:334
重慶長壽到黔江 瀏覽:476
江蘇達到退休年齡工傷賠償 瀏覽:179
如何修復與父母的關系讀後感 瀏覽:910
巢湖周邊養老院一個月多少錢 瀏覽:731
老人的正常血壓應該是多少 瀏覽:883
孝順父親的經典句子 瀏覽:149
日本養老機構排名2015 瀏覽:860
劍網三重陽節任務成都 瀏覽:842
冬天長壽花是什麼肥比較好 瀏覽:926
怎麼從一頓飯知道對方父母 瀏覽:300
養老機構的遠程醫療試點 瀏覽:963
哪種玉長壽 瀏覽:654
養老保險網上怎麼給家人代繳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