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是好事」!中共中央國務院要求健全服務體系解決養老難題
養老問題,已成為當下中國一個重要社會命題。
11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這一命題劃出重點。
意見提出,要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以居家養老為基礎,通過新建、改造、租賃等方式,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進一步規范發展機構養老,各地要通過直接建設、委託運營、購買服務、鼓勵社會投資等多種方式發展機構養老。加強光榮院建設。研究制定養老機構預收服務費用管理政策,嚴防借養老機構之名圈錢、欺詐等行為。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對健康、失能、經濟困難等不同老年人群體,分類提供養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復照護、社會救助等適宜服務。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逐步實現基本養老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
意見中,「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階梯電價、水價、氣價政策,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贍養義務、承擔照料責任」的部分也引發熱議。
「這也是繼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名印發《積極應該對人口老齡化規劃綱要》後的又一個重要文件。」在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立聯看來,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名發布意見,意在對新時代全國老齡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意見提出了不少突破性措施,明確了之前沒有明確的一些具體解決方案,比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怎麼做、做什麼,對地方政府提出了具體明確要求。」孟立聯表示,不過,兜底性服務、普惠性服務及政府購買服務如何引入市場機制還需要探索。目前,老齡服務供給主體還是太少,雖然有不少機構、資本准備進入老齡服務領域,但由於標准、程序、內容等都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已經進入的由於各方面原因做得好的也還是不多。因此,不要期望一個意見出台就解決全部問題。
在社區養老方面,中國房地產報社、全國政協報社也組成聯合調研小組奔赴主要城市進行了調研,截至11月8日,首批樣本已全部完成問卷回收,調研顯示,90%老人在社區,社區有優養驛站剛性需求,但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硬體設施不均衡,服務內容供給和專業人員支撐不足以及資金等問題仍在阻礙機構的建立,急需改善。
首輪調查覆蓋了北京市、天津市、廣東省、河南省、遼寧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甘肅省、湖北省、重慶市、江蘇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共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下轄的24個城市的41個符合5000人以上老舊小區改造條件的大型社區,被調查對象共計164423個家庭。
「銀發社會」悄然而至
中國自200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持續上升,老齡化發展速度逐漸加快。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數據顯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的平均壽命延長,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的77.3歲。
因此,我國老齡人口數量也在不斷增加,2020年全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約有1.77億,佔全國人口的12.64%,已經超過國際老齡化國家7%的標准;60歲人以上人口約有2.68億,佔全國人口的18.87%。
一個老齡化的時代悄然而至。養老問題,也逐漸成為時代的命題。
在龐大的老齡人口數據背後,是一個個不為人知的養老難題。2019年11月18日,豆瓣上出現了一個叫「獨生子女父母養老交流組織」的小組, 有5萬個獨生子女在這里分享了彼此的焦慮,他們相互吐槽、鼓勵、取暖。小組成員有私企白領、公務員、在校大學生、作家。
他們大多出生在城鎮中產家庭,父母有不低的退休金,即便如此,養老問題還是令他們擔憂:想出國留學,心裡又放不下年紀漸大的父母;工作地點和父母相隔遙遠,不知未來如何取捨?如果父母同時生病,自己分不開時間精力照顧怎麼辦?
他們在愛與責任之間往復,在羈絆中掙扎。
與之相對應的,是目前國內養老服務市場活力尚未充分激發,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給不足、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人民群眾養老服務需求尚未有效滿足。
「如何降低養老壓力、發展老齡事業,激發銀發經濟,就需要全盤考慮新時代老齡工作。」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大多數老人獨居情況下,就應該完善住房和社區功能,補足養老設施和服務的短板,實現老有所養、提高養老的質量。為此,意見提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通過新建、改造、租賃等方式,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過去的小區,在養老功能這方面的的配置比較弱。現在,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都要求補足養老設施和服務,主要就是適老化、無障礙改造,日間照料中心,社康中心建設和老年活動中心等。
在李宇嘉看來,「意見還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這也符合我國居家養老加子女贍養的傳統,在養老壓力增大,養老金結余減少的情況下,子女和父母共同生活或就近生活,這是成本最低的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仍存痛點
養老的挑戰,不僅僅在於物質層面,還有老一代人的消費觀念。
「我們現在的服務對象多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老年人。」怡海優佳養老中心主任張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社區養老來說,最大的痛點實際上是這一代老年人的消費觀念。
「社區養老服務機構人工成本越來越高,但是老人們支付意願並沒有跟著提高。對大多數老年人來說,節儉是一種美德,錢已經省下來給子女。因此,社區養老提供的服務對他們來說不是必要的支出。」張蕾舉例,有老人家屬提前向機構支付了服務費用後,我們每次上門服務時還是遭到了老人的抵觸。老人認為子女在「瞎花錢」。
對此,政府方面也一直在提供相應的扶持。
2019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提出,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區應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後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
「在政府給予的支持和補貼下,我們也做過一些免費活動,想要先建立起用戶習慣。在活動時,老人們都是比較踴躍的,此後,社區老年也有被吸引來接受服務的,不過目前收效仍不是太大。」張蕾表示。
對於此次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意見,張蕾表示,「意見的發布,對我們社區養老服務行業來說當然是好事,我們也非常希望能夠更專業、更完善,最終把社區養老服務最好。」
在社區養老中,從中國房地產報、全國政協報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優養驛站是社區「短板工程」。24個小區中僅有1個小區設有優養驛站且能夠提供部分老年人日間照料的服務;完全沒有規劃的小區數量為10個;7個小區為健康老人設置了活動中心,但無老人日間照料服務;更有甚者,有5個小區雖然規劃建設時已經預留了優養驛站的物業用房,但卻被另作他用。
同時,調查結果顯示:根據目前小區物業用房的實際情況,22%的小區可以將原有的其他物業用房改建為優養驛站,9%的小區希望在原有老年人活動中心的基礎上進行擴建;而69%的小區則需要新建優養驛站。
江蘇張家港永聯村把全村700多名活力及半失能老人進行集中養老,對「一小」問題採取幫扶,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形成了獨特的「一小一老」優養幫扶模式。
被調查的家庭中青年與老人對於建設優養驛站的需求十分迫切。調查結果顯示,所有被調查家庭都願意付費接受優養驛站的各項服務,且每月可支付的費用平均超過1500元。由此可見,在家庭層面上,解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一個嬰兒的照料牽動全家,已成為全社會機制需要的必須有的硬性配套,優養驛站的建設已經迫在眉睫。
據了解,2021年4月,北京市公布了2021年首批老舊小區的改造名單以及改造內容,優養驛站被列入「六治七補三規范」中「菜單式」改造內容的自選項。但面對社區供給和居民需求的嚴重矛盾,是否應該完全定位,將這個自選項調整為公共財務投入的基礎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老舊小區補上「一老一小服務」的短板,才能真正為億萬家庭解決後顧之憂。
目前,為推動中國優養驛站試點先行工作,由人民政協報社、中國房地產報社攜手全國百個城市、百家地方黨媒、百強房企、百強物業、知名醫療及康養機構等聯合發起「中國優養驛站統籌建設推進調研」,旨在推動媒體與政協委員在建言資政、凝聚共識中的聯動作用,推動探索理論實踐創新與制度創新,推動全國涉足「一老一小」服務行業的實體驛站建設落地,為中青年解憂排難,推進國內「一老一小」服務業及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探索新的消費熱點,擴大社會就業面,既能解中青年之憂,又能促進剛需服務經濟的實現,構建國內大循環。因此,將優養驛站建設的自選項調整為公共投入的基礎項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孟立聯也坦言,目前,老齡服務供給主體還是太少,雖然有不少機構、資本准備進入老齡服務領域,但由於標准、程序、內容等都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已經進入的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做得好的也還是不多。因此,這仍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解決問題。
Ⅱ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和養老照料中心有什麼區別
1、級別不同: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是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功能的延伸下沉,作為居家養老服務的基礎,是政府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的重要載體和主要途徑,是社區老年人家門口的「服務管家」。
養老照料中心是街道(鎮鄉)級的為老服務機構。
2、作用不同: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是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就近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護理、心理支持、社會交流等服務,由法人或具有法人資質的專業團隊運營的為老服務機構。
養老照料中心為入住老人提供24小時服務,日常進行口腔清潔、床上擦浴、洗浴、理發剃須、二便清潔、洗衣等生活護理,可為特殊老人提供一對一、二對一服務,讓老人開心、安心、舒心地安享晚年幸福生活,提高晚年生活質量。
(2)北京養老驛站六大功能是什麼擴展閱讀:
根據《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設施設計和服務標准(試行)》第四條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建築、附屬設施設備、服務項目和運行管理應符合國家現行的建築設施、安全、消防、衛生、環境保護、勞動合同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規定和要求。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執業應具備以下資質證明和材料:
(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
(2)與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簽訂的雙方協議。採取「主體服務區+加盟服務點」發展模式的,還應提供加盟簽約協議書或聯盟經營協議書。
(3)房產歸屬證明及第三方機構出具的房屋安全檢測報告。
(4)第三方機構出具的消防安全檢測報告。
(5)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服務事項和流量記錄賬簿或信息系統記錄憑證。
(6)設置醫療衛生機構的,需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Ⅲ 北京首個社區養老驛站建護理站要干什麼
北京5月16日消息,北京市首個社區養老驛站內設的護理站——朝陽區華威西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護理站正式啟用,同時實現「社區護理+居家護理+醫療銜接」三大服務功能。
按摩儀、理療儀、除顫儀、霧化器等各種按照標准配備的專業設施、科技設備一應俱全……這是一個設立在北京市朝陽區潘家園街道華威西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內的護理站,面積30平方米,設有處置室、治療室,可同時為驛站內的老年人和驛站簽約老年人提供服務。
北京市朝陽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養老驛站+護理站」的模式,既能為老人提供養老照護,又能提供護理服務,是朝陽區建立醫養融合服務的新模式和新舉措。2018年年底前共完成3家社區養老驛站開設護理站,為周邊社區老人提供基礎醫療、專科護理門診、居家護理、轉介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等服務。
據悉,截至目前,北京市朝陽區已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數量達到123個,具備醫養結合功能的驛站達12家,基本實現了有需求社區全覆蓋。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年內開工建設20家養老驛站,其中12個年底前正式運營,讓老人在家門口實現「困有所助、難有所幫」。
以上內容來自:中新網
Ⅳ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北京)服務功能配置--養老概念之十一
(1)利用驛站現有設施和資源,為社區內空巢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間托養,實施專業照護。
(2)針對有特殊服務需求的老年人開展短期全托,短期全托時間原則上不得超過15天。
(3)積極主動為有特殊服務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務,包括協助進食、協助排泄及如廁、協助移動、更換衣物、卧位護理,以及洗發、梳頭、口腔清潔、洗臉、剃鬍須、修剪指甲、洗手洗腳、沐浴等內容。
(4)有條件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可接送需要日間照料的居家老人。
(5)對於需長期托養的老年人,統一推介轉送到附近的養老機構(照料中心)接受全托服務。
(1)響應老年人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等網路手段或電話、可視網路等電子設備終端提出的養老服務需求,整合聯系社會專業服務機構、服務資源和社區志願者,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專業化養老服務。
(2)呼叫器、遠紅外感應器、網路終端、可視網路等智能呼叫網路設備應符合國家規定,質量完好,其功能應符合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
(3)驛站應主動公開服務電話,選派熟悉業務、服務能力強的人員接聽電話,收集老年人服務需求。對於政策咨詢類電話,盡可能第一時間給予解答。對於服務需求類電話,應認真做好記錄,及時轉相關部門或負責人辦理。
(4)對於老年人提出的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代辦等服務需求,由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轉介或直接提供服務,按老年人要求排憂解難,做到高效便捷、收費合理。
(5)驛站為老年人推薦的社會專業服務機構必須負責該服務的跟蹤督導。承接服務的服務機構須是經民非或工商注冊、管理規范、服務記錄良好的服務機構。
(1)助餐主要分為集中用餐、分餐和上門送餐。
(2)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食品行業標准。
(3)提供助餐服務應根據營養、衛生的要求、老年人需求、地域特點、民族、宗教習慣制定菜譜,為老年人提供營養豐富、全面合理的均衡飲食,做到葷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細搭配合理,每周有食譜。
(4)實行集中用餐的驛站,應在醒目處公示助餐服務時間、服務須知等,保持內外環境及餐桌整潔,餐具須每餐消毒一次。給予老年人充分的用餐時間,服務過程細致、周到、親切;注意觀察老年人用餐安全,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5)分餐、送餐應及時,飲食應保溫、保鮮、密閉、防止細菌滋生,提供符合保溫、保鮮要求的設備及運輸工具,保證及時、准確、安全地將餐飲送達。
送餐時要注意核對老年人的姓名、菜品及數量,確定無誤後簽收,服務時禮貌、周到、細致。
(6)提供餐飲加工服務應獲得衛生許可證,助餐服務人員應身體健康,助餐服務可轉介有相關資質的第三方提供。
(7)提倡通過中央廚房方式開展助餐服務。
(1)設有護理站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應配備相應醫務人員,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護理站配備的注冊護士、康復治療人員人數應當符合本市護理站審批有關要求。
(2)不具備條件的,依託周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健康服務,可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家庭病床的設置與管理相結合;也可引入社會化專業機構,提供健康服務支持。
(3)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至少依託醫療機構提供量血壓、測血糖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依託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開展慢性病管理、常見病護理、翻身拍背、養生保健、用葯指導等醫療護理服務。
設有護理站的,可按照本市有關規定開展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臨終護理、消毒隔離技術指導、營養指導、社區康復指導、健康宣教等醫療護理服務。
(4)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應定期組織專業人員舉辦健康知識及技能培訓,加強老年健康教育,提供疾病預防、傷害預防、自救及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導。
(5)依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理站或專業醫生、護士為老年人提供定期體檢、上門巡診、家庭病床、社區護理、健康管理等服務。
(1)協助老年人開展各種類型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內容包括組織書法、繪畫、棋牌、唱歌、戲曲、趣味活動、益智游戲以及健身運動等。
(2)驛站應制定相關管理制度規范,明確活動設施場所的開放時段、注意事項、服務保障措施,在不同時段安排適宜的活動方式,確保不影響老年人正常休息和身體健康。
(3)所有活動遵守安全、自願原則,滿足老年人身體和精神健康的條件和需求。
(4)活動場所宜由專人定期打掃清理,確保干凈整潔。
(1)驛站應及時掌握簽約服務老年人的心理變化,滿足老年人心理需要,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
(2)心理慰藉主要以陪同聊天、情緒安撫等形式開展。陪同聊天以老年人感興趣的話題為切入點,多傾聽,引導老年人傾訴,與老年人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幫助消除不良情緒反應及孤獨,滿足老人情感慰藉和心靈交流需求。
(3)心理慰藉服務應注意保護服務對象的隱私權。
(4)心理慰藉服務的人員可由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醫護人員或經驗豐富的養老護理員擔任。
(5)要有危機處理的意識,制定相應的危機處理預案和程序。必要時可提供相關信息尋求專業支持,或轉介專業服務機構提供服務。
在以上服務的基礎上,可根據自身條件拓展開展助潔、助浴、助醫、助行、代辦、康復護理、法律咨詢等服務項目。
(1)助潔主要包括整潔居室(客廳、卧室、廚房、衛生間)和清潔灶具。
(2)門框:無塵土、觸摸光滑、開關盒等表面潔凈,玻璃目視無水痕、無污漬、光亮潔凈。
(3)地面:木地板潔凈,瓷磚無塵土有光澤。
(4)居室:地面無死角、無遺漏,潔具潔凈光亮、無異味。
(5)清潔灶具:無明顯污漬、不銹鋼灶具光亮潔凈,必要的進行定期消毒處理。
(1)助浴主要分為來站助浴和上門助浴。
(2)助浴前應進行健康評估和安全提示,並做好相關安全措施。有條件的驛站,可派車將老年人接到驛站。
(3)助浴過程中應注意觀察老年人身體情況,如遇老年人身體不適,協助採取相應防護措施。
(4)助浴時應根據四季氣候狀況和老年人居住條件,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溫及浴室內通風。
(5)上門助浴應與服務對象簽訂服務協議,並有2名工作人員在場。
(1)協助監護人陪送老年人到醫院就醫或代為取葯。
(2)遵照醫囑,協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管理葯品。
(3)按照監護人要求提供約定內服務,必要時可提供相關信息或轉介服務。
(1)助行服務包括陪同戶外散步、陪同外出。
(2)助行服務一般在老年人住宅小區及周邊區域內。
(3)助行服務應注意途中安全。
(4)使用助行器具時應按助行器具的使用說明進行操作。
(1)根據老年人需求,提供代購、代領物品,代繳費用等服務。
(2)服務范圍包括為老年人代購生活必需品或陪同購物,代領各種物品,代繳水費、電費、煤氣費、電話費等日常費用,服務人員應准確記錄購買的品種,清點錢物,按照約定購物,做到當面清點並簽字。
(3)提供代辦服務時應保護老年人的隱私,不向他人談論老年人的家庭情況或錢物情況。
(1)康復護理醫療服務應依託有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
(2)康復護理應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
(3)康復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老年人的身體適應情況,防止損傷。
(4)根據需要配備相應的康復設施設備。
轉介由法律從業資質的律師或律師事務所提供咨詢服務。
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在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的統籌協調下,加強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對接,在掛號、就診、取葯、綜合診療、轉診等方面為居家老年人就醫提供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