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手太陽小腸經的手太陽小腸經
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小腸經。出《靈樞·經水》。即手太陽小腸經,《靈樞·經脈》:「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以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出頁),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
該經循行路線起自手小指尺側端,沿手掌尺側緣上行,出尺骨莖突,沿前臂後邊尺側直上,從尺骨鷹嘴和肱骨內上髁之間向上,沿上臂後內側出行到肩關節後,繞肩胛,在大椎穴處(後頸部椎骨隆起處)與督脈相會。 又向前進入鎖骨上窩,深入體腔,聯絡心臟,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屬小腸。其分支從鎖骨上窩沿頸上面頰到外眼角,又折回進入耳中。另一支脈從面頰部分出,經眶下,達鼻根部的內眼角,然後斜行到顴部。脈氣由此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
該經脈腧穴有少澤 、前谷、後溪、腕骨、陽谷、養老、支正、小海、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髎、聽宮,共19穴,左右合38穴。 本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咽痛、下頜腫、耳聾、中耳炎、眼痛、頭痛、扁桃體、失眠、落枕、肩痛、腰扭傷,目黃和肩部、上肢後邊內側本經脈過處疼痛等。
小腸經從小指的外側的少澤穴開始,到耳旁的聽宮穴。小腸經這條經根據它的循行走向可以看到,它主要是治療肩背、頸椎、臉部、耳朵,它的循行走向就是它所主的病症。從第一個穴位開始是少澤穴,凡是在指端末梢的這些穴位都是一些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這個穴位開始是從井裡而發,這種穴位治療熱症,所以通常是用刺血的方法效果最好。比如像少澤穴,咽喉痛,發燒了,牙腫了,用三棱針點刺一點少澤穴出一滴血,這些問題就可以當時緩解,但是來講,這些穴位不適合按摩,按摩的效果不是很明顯。
養老穴:顧名思義,養老穴就是跟老年人關系比較密切。治療眼睛昏花,耳鳴,耳聾這些問題,所以養老穴對於老年人來講是尤其重要的一個穴位,所以一定要把養老穴找准。養老穴很好找,怎麼去找養老穴,把手放平,手心向下,用手指肚摸到這個高骨頭,這骨頭名詞叫尺骨莖突,開始摸到骨頭上這么一轉,手就凹陷下去了,摸到里邊的一個凹陷的位置,這個位置就是養老穴。養老穴是獻給父母的一個穴位,可以防止眼花耳聾不有老年人的高血壓。這個穴位有很好的輔助的療效。
支正穴:「支」是旁支的支,「正」是正統的正,這個五臟當中誰為正?都把心臟作為君主之官,它作為正。支正主是小腸經通到心臟的穴位,所以它叫支正。另外一方面,心臟和小腸是相表裡的,(它倆是可以相互通的),所以這個小腸經與心臟之間的一個絡穴。絡穴是聯絡的意思,它是一個絡穴。支正穴有一個特殊的功效,它可以治療人體的贅生物。長了一個瘊子,有了扁平疣,只要按摩支正穴就可以解決。有人說了想把這個醫理搞得更明白一點,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贅生物,這些贅生物在中攻里邊講就叫痰結,就是濕氣結在一起結成這些東西了,叫痰濕所結。另外一方面有氣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氣,然後體內的痰濕凝結成這些贅生物。還有脂肪瘤也是這些東西,都是人體的痰結。通過按摩支正穴,為什麼會有這個效果呢?因為支正穴呢可以從心臟那裡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後沖擊小腸經,人體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濕就會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腸的功能增強了,痰濕能夠被及時的化解掉,就不會產生這些贅生物,所以支正它就可以化解體內痰濕的贅生物。
小海穴:在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用手一撥動,手指就會發麻就找著這個穴(小海)了。手指怎麼撥動也不發麻,證明這條經絡有點虛弱了,氣血不通了,心臟供血能力差,所以小腸經也是心臟的一個晴雨表,小腸經傳導差就證明心臟供血能力弱了。按摩這個小海,撥動它,增加它的傳導力也可以增強心臟的力量。小海穴是這條經絡的合穴,中醫講合治臟腑,就是說,合穴可以治療本經的臟腑,它可以治療小腸本身的臟腑的問題,所以按摩小海穴可以調節小腸的功能。消化能力弱了,吃完飯以後不消化,堵在里邊了,揉小海穴可以增強人體的消化能力。另外一方面,小海穴是合穴屬土,本身小腸經是屬火的,火能生土,它是把本經上的火氣散到脾經上去了,所以它可以增強脾經的力量。另外方面呢,通過揉這條穴可以去人體的躁火,人體的火症都可以通過這條經散掉。
天宗穴:天宗這個穴是一個大穴,因為在後背肩胛骨的凹陷處,用手一點很痛而且會感測到整個肩膀,酸脹的感覺很明顯,這個穴位可以防治婦女的乳腺問題。而且防治肩膀酸痛,防治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防治肺部方面的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
聽宮穴:這個穴位就在耳平前邊一厘米的位置,這個穴位怎麼找?我們張口的時候它是凹陷的,一張嘴它凹陷就是這個穴位,聽是聽到聲音,宮是中國文化中五音的首音叫宮,聽宮這個穴位可以聽到聲音,隱意就是可以告訴你這個穴位可以治療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聾、耳鳴、聽力下降,都可以點揉聽宮得到改善。 1. 少澤井穴,屬金。
【 位置】:在手小指末節尺側,距甲根角0.1寸。
【別名】:小吉,少吉。
【穴義】:小腸經體內經脈的高熱水氣由此外輸體表。
【名解】:
1)少澤。少,陰也,濁也。澤,沼澤也。少澤名意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濕熱水氣。本穴因有地部孔隙連通小腸經體內經脈,穴內物質為小腸經體內經脈外輸的經水,經水出體表後氣化為天部的水濕之氣,如熱帶沼澤氣化之氣一般,故名少澤。
2)小吉、少吉。小、少,陰也、濁也。吉,吉祥也。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氣化之氣為無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濕之氣。本穴物質雖為小腸經體內經脈的外輸濕熱水氣,但因其從體內出體表後水液氣化散去了較多熱量,成為天部的水濕之氣後其溫度並不算高,無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對於天部中的金性之氣來說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腸經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屬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為小腸經井穴。
4)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的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小腸經體內經脈外輸體表的水濕之氣,其運行變化為散熱冷疑縮合,表現出肺金的秋涼特性,故其屬金。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溫熱的水濕之氣。
【 運行規律】:水濕之氣不斷地散熱液化,所散之熱上傳天部,液化之液歸於地部。
【 功能作用】:生發金氣。
【治 法】:寒則點刺出血或通之,熱則瀉之。
2. 前谷滎穴,屬水
【 位置】:在手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五掌指關節)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
【 穴義】:小腸經氣血物質在此冷降。
【名解】:
1)前谷。前,與後相對,指本穴氣血作用於人體的前面也。谷,兩山的中空部位也。前谷名意指小腸經經氣在此散熱冷降。本穴物質少澤穴傳來的天部濕熱水氣,至本穴後其變化為散熱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體部位為胸腹前部,故名前谷。
2)小腸經滎穴。滎,極小的水流也。本穴氣血物質的變化為水濕之氣從天部散熱冷降歸於地部,冷降之雨如極細小的水流,故為小腸經滎穴。
3)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氣血物質的運行變化為水濕之氣從天部冷降地部,表現出水的潤下特性,故其屬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由天部冷降後歸於地部。
【功能作用】:降濁升清。
【治 法】:寒則點刺出血或補之,熱則瀉之。
3. 後溪督脈手太陽之會,俞穴,屬木。
【 位置】: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五掌骨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穴義】:小腸經氣血由此上行督脈。
【名解】:
1)後溪。後,與前相對,指穴內氣血運行的人體部位為後背督脈之部。溪,穴內氣血流行的道路。後溪名意指穴內氣血外行於腰背的督脈之部。本穴物質為前谷穴傳來的天部濕熱之氣,至本穴後其外散的清陽之氣上行督脈,運行的部位為督脈所屬之部,故名後溪。
2)督脈手太陽之會。因本穴有清陽之氣上行督脈,故為督脈手太陽之會。
3)小腸經俞穴。俞,輸也。本穴氣血由前谷穴傳來,在本穴的運行變化為進一步的散熱縮合,熱散後的部分清陽之氣上走督脈,縮合後的水濕之氣則循經上行腕骨穴,本穴無氣血物質的收藏轉變,單純為小腸經氣血物質的傳輸之處,故為小腸經俞穴。
4)本穴屬木。屬木,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的氣血物質除別走督脈的氣血為上行外,循小腸經傳輸的氣血則為橫向下行腕骨穴,表現出風木的橫行特徵,故本穴屬木。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純陽之氣和水濕風氣。
【運行規律】:純陽之氣循天之上部外走督脈,水濕風氣橫走腕骨穴。
【功能作用】:強化督脈陽氣。
【治 法】: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後溪穴:人體的一個大穴,別看在一個很小的位置,但它是人體的一個大穴,它是八脈交會穴。所謂八脈交會穴就可以和人體的其它血脈溝通的。它是跟後背的督脈相通,所以來講,後背上的督脈上的一些疾病,都可以通過按摩這個後溪穴來治療。督脈有腰椎間盤突出、腰痛病,督脈連著大腦,所以有一些神志方面的病,就是經常恐懼、憂慮,神志不清或者記憶力很差,都可以通過調節後溪穴來得到解決,所以後溪穴這個穴位非常重要。另外後溪穴對於治療落枕、肩膀痛都有非常明顯的效果。這個穴位非常深,需要把指甲剪平,然後使勁往裡一按往上一推,一定要推進那個骨縫當中去才有效果。
4. 腕骨手太陽經原穴。
【 位置】:在手掌尺側,當第五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
【穴義】:小腸經經氣在此冷降。
【名解】:
1)腕骨。腕,穴所在部位為手腕部也。骨,水也。腕骨名意指小腸經經氣行在此冷降為地部水液。本穴物質為後溪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行至本穴後散熱冷降為地部的水液,故名腕骨。
2)手太陽經原穴。因本穴位處南方炎熱之地,小腸經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傳之熱復又氣化,氣化之氣性濕熱,同合於小腸經氣血特性,為小腸經氣血的重要來源,故本穴為小腸經原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天部的濕熱水氣。
【運行規律】:經水循地部內注地之地部,濕熱水氣則循小腸經上行。
【功能作用】:生發小腸經氣。
【治法】:寒則通之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5. 陽谷經穴,屬火。
【 位置】:在手腕尺側,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
【穴義】:小腸經經氣在此吸熱脹散上炎天部。
【名解】:
1)陽谷。陽,陽氣也。谷,兩山所夾空虛之處也。陽谷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天部的陽熱之氣。本穴物質為腕骨穴傳來的濕熱水氣,至本穴後水氣進一步吸熱氣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層次,本穴如同陽氣的生發之谷,故名陽谷。
2)小腸經經穴。經,動而不居也。氣血物質在本穴的變化是吸熱脹散循經傳輸,為動而不居,故本穴為經穴。
3)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腕骨穴傳來的濕熱水氣,至本穴後為進一步的吸熱脹散,脹散之氣上炎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屬火。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上部的陽氣。
【運行規律】: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生發陽氣。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6. 養老手太陽郄穴。
【 位置】:在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
【穴義】:小腸經經氣在此化為純陽之氣。
【名解】:
1)養老。養,生養、養護也。老,與少、小相對,為長為尊也。養老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同合於頭之天部的純陽之氣。本穴物質為陽谷穴傳來的炎熱之氣,出本穴後脹散並化為水濕成份更少的純陽之氣,與天部頭之陽氣性同,故名養老。
2)手太陽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的氣血運行通道狹窄,如孔隙一般,故為手太陽經郄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純陽之氣。
【運行規律】:由本穴循皮部上行頭頸的天部。
【功能作用】:充養陽氣。
【治法】: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
7. 支正手太陽絡穴。
【 位置】:在前臂背面尺側,當陽谷與小海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
【穴義】:小腸經氣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運行。
【名解】:
1)支正。支,樹之分枝也。正,氣血運行的道路正也。支正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大部分循小腸經本經流行。本穴物質本由養老穴提供,但因養老穴的陽氣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腸經本穴處的氣血物質處於空虛之狀,因此經穴外部的氣血匯入本穴並循小腸經而行,氣血運行的通道為小腸正經,故名支正。
2)手太陽絡穴。絡,聯絡也。因本穴氣血為空虛之狀,與小腸經相表裡的心經之氣隨之匯入本穴,本穴有聯絡小腸經與心經氣血的作用,故為手太陽絡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
【運行規律】:由小腸經外部匯入本穴(以心經提供的氣血為多)。
【功能作用】:溝通心經與小腸經氣血。
【治法】: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
8. 小海合穴,屬土。
【 位置】:在肘外側,當尺骨鷹突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
【穴義】:小腸經氣血在此匯合。
【名解】:
1)小海。小,與大相對,為小、為陰也。海,穴內氣血場覆蓋的范圍廣闊如海也。小海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此匯合,氣血場范圍巨大。本穴物質為支正穴傳來的天部之氣,至本穴後為聚集之狀,聚集的天部之氣以雲氣的方式而存在,覆蓋的范圍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濕,故名為小海。
2)小腸經合穴。本穴為小腸經氣血的匯合之處,故為小腸經合穴。
3)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為小腸經經氣的匯合之處,氣血物質的運行緩慢,有土的不動之義,故其屬土。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性溫熱。
【運行規律】:緩慢地蒸散並循小腸經上行。
【功能作用】:生發小腸之氣。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瀉之。
9. 肩貞
【 位置】:在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指寸)。
【穴義】:小腸經氣血由此上行陽氣所在的天部層次。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肩部也。貞,古指貞卜問卦之意。肩貞名意指小腸經氣血由此上行陽氣所在的天部層次。本穴物質為小海穴蒸散上行的天部之氣,上行到本穴後此氣冷縮而量少勢弱,氣血物質的火熱之性對天部層次氣血的影響作用不確定,如需問卜一般,故名肩貞。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性溫。
【運行規律】:分散於肩之各部。
【功能作用】:散化小腸之熱。
【治法】:寒則補之或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10. 臑俞手太陽陽維蹺脈之會。
【 位置】:在肩部,當腋後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
【穴義】:天部中的水濕在此聚集。
【名解】:
1)臑俞。臑,動物的前肢。俞,輸也。臑俞名意指手臂下部上行的陽氣在此聚集。因肩貞穴無氣血傳至本穴,穴內氣血是來自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陽氣聚集而成,故名臑俞。
2)手太陽陽維蹺脈之會。本穴的氣血物質中,既有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陽氣,又有陽維脈、蹺脈傳來的陽氣,故其為手太陽陽維蹺脈之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陽氣。
【運行規律】:散熱冷降並下行天宗穴。
【功能作用】:冷降小腸經天部濁氣。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11. 天宗
【 位置】:在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
【穴義】:小腸經地部經水在此氣化上行天部。
【名解】:天,穴內氣血運行的部位為天部也。宗,祖廟,宗仰、朝見之意。天宗名意指小腸經氣血由此氣化上行於天。本穴物質為臑俞穴傳來的冷降地部經水,至本穴後經水復又氣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見之狀,故名天宗。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經水氣化的天部之氣。
【運行規律】:由本穴循天部層次上行頭頸。
【功能作用】:生發陽氣。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12. 秉風手陽明太陽足少陽之會。
【 位置】:在肩胛部,岡上窩中央,天宗直上,舉臂有凹陷處。
【穴義】:小腸經經氣在此形成水濕風氣。
【名解】:
1)秉風。秉,執掌之意。風,穴內氣血物質為運動著的風氣。秉風名意指小腸經的氣化之氣在此形成風氣。本穴物質為天宗穴傳來的天部之氣,上行至此後,因吸熱脹散而化為風氣,風氣循小腸經而運行,如被執掌指使一般,故名秉風。
2)手陽明太陽足少陽之會。本穴物質為受熱脹散的水濕之氣,因其氣血強盛,且在同一個天部層次傳行,同合於陽明經多氣多血的濕熱之性及表現出足少陽膽經的風木之性,故為手陽明太陽足少陽之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風氣。
【運行規律】:散熱下行於曲垣穴。
【功能作用】:吸附水濕,冷降小腸經陰濁。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灸,熱則瀉之。
13. 曲垣
【 位置】:在肩胛部,岡上窩內側端,當臑俞與第二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
【穴義】:小腸經經氣中的脾土塵埃在此沉降。
【名解】:曲,隱秘也。坦,矮牆也。曲垣名意指小腸經經氣中的脾土塵埃在此沉降。本穴物質為秉風穴傳來的風氣,風氣在運行至本穴的過程中是吸濕下行,至本穴後天部氣態物中的脾土塵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質堆積如丘,如矮牆之狀,故名曲坦。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富含水濕的脾土微粒。
【運行規律】:由天部歸降地部並堆積穴周內外。
【功能作用】:沉降小腸經之濁。
【治法】:寒則灸之補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14. 肩外俞
【 位置】:在背部,當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穴義】:胸內部的高溫水濕之氣由此外輸。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為肩胛部也。外,肩脊外部也。俞,輸也。肩外俞名意指胸內部的高溫水濕之氣由本穴外輸小腸經。本穴位處肩胛上部,故名肩外俞。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濕熱水氣。
【運行規律】:由胸腔內部外輸體表。
【功能作用】:卸減胸腔溫壓。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15. 肩中俞
【 位置】:在背部,當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
【穴義】:胸內部的高溫水濕之氣由此外輸。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為肩胛部也。中,肩脊中部也。俞,輸也。肩中俞名意指胸內部的高溫水濕之氣由本穴外輸小腸經。本穴位處肩脊中部,故名肩中俞。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濕熱水氣。
【運行規律】:由胸腔內部外輸體表。
【功能作用】:卸減胸腔溫壓。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或水針。
16. 天窗
【 位置】:在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的後緣,扶突後,與喉結平。
【別名】:窗籠,窗聾,窗簧,天籠。
【穴義】:頸部上炎之熱由此外傳體表。
【名解】:
1)天窗。天,天部也。窗,房屋通風透氣之通孔也。天窗名意指頸部上炎之熱由此外傳體表。本穴物質來自二個方面,一是肩中俞穴的上行熱氣由本穴上行頭面天部,二是循頸項上行的炎熱之氣由里部外傳本穴的表部,穴名之意即在強調由里部外傳本穴表部的這部分氣血,本穴的散熱作用如同打開了天窗一般,故名天窗。窗籠、窗簧、天籠名意與天窗同,籠、簧為開闔的機關,指本穴的地部孔隙有開閉的特徵。
2)窗聾。窗,窗戶,開闔的機關也。聾,耳之閉塞不通也。窗聾名意指本穴無地部孔隙與內部相通。本穴為頸項內熱的外散之處,之所以頸項的內熱會由本穴外散,它非為有地部孔隙與內部相通,而是本穴位處頸項局部重力場的高地勢,與內部的高溫氣血位置最為接近,因此頸項內部的高溫熱氣會由本穴外滲而出,故名窗聾。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高溫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循小腸經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疏散內熱。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17. 天容
【 位置】:在頸外側部,當下頜角的後方,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凹陷中。
【穴義】:小腸經氣血在此雲集匯合。
【名解】:天,天部也。容,容納、包容也。天容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本穴雲集匯合。本穴物質為天窗穴傳來的天部濕熱之氣,至本穴後,濕熱之氣散熱冷卻化為天部的雲狀氣態物並聚集於穴內,如被本穴包容一般,故名天容。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雲氣。
【運行規律】:循小腸經散熱冷降交於顴髎穴。
【功能作用】:傳遞水濕。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灸,熱則瀉之。
18. 顴髎手少陽太陽之會。
【 位置】:在面部,當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
【別名】:兌骨,兌端,椎髎,權髎。
【穴義】:小腸經氣血在此冷降。
【名解】:
1)顴髎。顴,顴骨也,指穴所在的部位。髎,孔隙也。顴髎名意指小腸經氣血在此冷降歸地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內走小腸經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天容穴傳來的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水濕雲氣冷降於地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內走小腸經體內經脈,故名顴髎。
2)兌骨、兌端。兌,八卦中屬金也。骨,水也。兌骨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濕水氣。理同顴髎名解。
3)兌端。兌,八卦中屬金也。端,終點也。兌端名意指本穴氣血性涼,運行到了小腸經的最高點。本穴物質為天容穴傳來的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散熱而化為涼性之氣,且位處小腸經氣血上行的最高點,故名兌端。
4)椎髎、權髎。椎,捶擊之器。權,秤錘也。髎,孔隙也。椎、權名意指本穴的水濕雲氣化雨歸降地部,所降之雨如小椎或秤錘一般,故名椎髎、權髎。
5)手少陽太陽之會。本穴的水濕雲氣,除一部分化雨冷降外,其餘部分則進一步吸濕並以雲的形式橫向下行聽宮穴,外輸水濕雲氣的橫行特徵同合於手少陽經氣血特性,故為手少陽太陽之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雲氣,性涼。
【運行規律】:橫向下行聽宮穴。
【功能作用】:冷降天部濁氣。
【治法】:寒則通之或先瀉後補,熱則瀉之。
19. 聽宮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
【 位置】: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別名】:多所聞,多聞。
【穴義】:小腸經氣血由此回歸小腸經體內經脈。
【名解】:
1)聽宮。聽,聞聲也。宮,宮殿也。聽宮名意指小腸經體表經脈的氣血由本穴內走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顴髎穴傳來的冷降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水濕雲氣化雨降地,雨降強度比顴髎大,如可聞聲,而注入地之地部經水又如流入水液所處的地部宮殿,故名聽宮。
2)多所聞、多聞。多,大也。所,修飾詞。聞,聞聲也。穴名之意指本穴氣血所流入的地之地部為空洞之處,產生的回聲既響又長。理同聽宮名解。
3)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本穴中的氣血物質既有手少陽經耳門穴地部流來的經水又有足少陽經瞳子髎穴流來的地部經水,故本穴為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回收地部經水導入體內。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熱則瀉之。
❷ 經絡秘密
原穴,經氣匯聚的位置,長在手三陰,手三陽的手腕附近,足三陰,足三陽在踝關節附近。
一、肺經(從中府到太淵)
原穴:太淵(脈之會)會是匯聚的意思,八大會穴除了調本經,還可以隨症取穴,調肺部問題,脈搏心率出現問題同樣找太淵。
無論原穴寒熱虛實,都可以找原穴。
中府穴:府是房子,肺住在這里。久咳找中府,可以拔罐。和後背對應的天宗同時拔罐,可治療久咳。
二、大腸經(從商陽到迎香)
原穴:合谷,止痛萬能穴,唯一不能的是孕婦禁用,孕婦三大穴位禁用:合谷、肩井、三陰交。
面口合谷收,左病右治。
曲池:瀉熱大穴,美容大穴。瀉刮曲池再艾灸,面部長痘的人,刮肺經和大腸經,艾灸脾胃,祛濕化痰。痰都向上走,一般長在面部後背,所以要刮上肢,艾灸下肢。
迎香:迎接香味的地方,鼻部出現的問題都可以找迎香。
慢性鼻炎:印堂、上迎香、迎香。
眼鼻灸可以先灸印堂,再將上迎香和迎香一起灸。
慢性鼻炎,有的人灸好了,後來又發作了,還有大量流清鼻涕,這說明有濕寒,中脘,足三里、沖陽,合谷、太白再灸,效果很好。
三、胃經(從承泣到厲兌)
原穴:沖陽,沖向陽光,得胃氣者得生。
內庭:減肥大穴,瀉熱大穴。減能吃能喝的實胖的人、胃火上炎的人,治上牙痛。
豐隆:減肥穴,減虛胖的人,特別是脾胃虛的人,白白胖胖,肌肉鬆弛走不動路,什麼不吃也胖。脾虛運化能力弱,喝水都胖。
條口:上病下治的穴位,治肩周炎,條口也叫肩凝穴。
梁丘+足三里:治急性胃痛,遇到任何重大疾病都會用足三里,調動氣血,增強體質非常快。
歸來:不孕閉經用歸來。
水道:水液的通道,去眼袋效果好。肝腹水病人可以用水道,水分,中脘,太沖,可以減輕腹腔壓力,病人感覺舒服。
四、脾經(從隱白到大包)
原穴:太白
隱白:止血,出血和脾有關,崩漏說明脾不統血,對腸道出血,長期溶血便,灸了以後出現大量溶血便,慢性結腸炎慢慢止血效果好。艾灸的過程中,推動氣血的運行,把腸道垃圾排出去,繼續灸,補氣血,腸道內潰爛的地方癒合了。
大都:補鈣穴,用腳灸儀歪著灸。
地機:地下有生機,不孕不育,降糖穴,經常揉地機然後再灸,能刮痧就刮,不能刮就點按揉,然後才能灸進去。
陰陵泉:祛濕大穴,下肢浮腫可見效
今天開始一定重點關注下肢,脾經和胃經也主要在下肢,三高病人都是下肢堵。
五、心經(從極泉到少沖)
原穴:神門。心主神志,神門就是神出入的地方。失眠,心血管出現問題都可找它。
極泉:腋窩的中點,這個穴位點到時會從腋下一直麻到小指。極泉可直接把血液打到心臟的一個穴位,當我們出現胸悶氣短,心慌胸痛時,趕快找極泉。
六、小腸經(從少澤到聽宮)
原穴:腕骨
養老穴:隨身灸多灸養老穴,和眼鼻灸結合起來,可以明目,調肝腎,延緩衰老。
天宗穴:和中府一起調理久咳。天宗可調理肩周炎,還可調理乳腺增生的疼痛。包塊不痛不癢,要趕快去醫院檢查。乳腺癌的區別就是包塊不痛。
女性要查找肝氣郁結的原因,遇到乳腺就是增生,遇到子宮就是肌瘤。
七、膀胱經(從睛明到至陰)
原穴:京骨
兩排:內膀胱經和外膀胱經,背部有背俞穴,五臟六腑之氣輸注於背部的內膀胱經(督脈旁開1.5寸),調五臟六腑的疾病,可以用背俞穴。
大杼:骨之會
風門: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在骨頭縫隙里。
肺俞:肺熱時不用肺俞,用腎俞,湧泉,太淵。發熱要先艾餅泡腳,刮大椎肺俞,灸太淵、腎俞。腎水足時,肺熱有了水源可去燥。
膈俞:血之會,氣血不足,血瘀,血液問題都可以找膈俞,加上血海穴對氣滯血瘀調理很好。情志不暢的人再加合谷、太沖可調理。
八髎+三陰交:調理男女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很好。
第八胸椎棘突下是經外奇穴——胃脘下俞,調理糖尿病。
委中:可用刮痧神器拍打出痧,高血壓病人有腰部疾病,灸腰陽關、腎俞、腰眼,腰疼的特別厲害,用抽氣管在委中拔罐。腰背委中求。用罐打開關節的穴位,艾灸就能解決深層的問題,所有關節都是排毒的關口,每個關節、先拍痧再拔罐,然後再灸效果更好,特別是腰疼的厲害,灸腰上面,用罐拔委中把寒濕向下引。
八、腎經(從湧泉到俞府)
原穴:太溪
湧泉:雙向調節,對失眠和嗜睡都有效。老年人嗜睡不醒的人,隨著年齡增長,皮膚乾燥長皺紋,說明氣血不足,血液中70%是水,常灸湧泉穴。
揉腹對痛經有效,痛經先揉腹再艾灸,效果更好。
九、心包經
原穴:大陵
為心臟遮擋風雨,對心血管疾病有效
勞宮:對女性更年期綜合征,五心煩熱,出汗失眠都要用勞宮穴。
內關:腕橫紋上2寸,雙向調節,對高血壓和低血壓,心動過速和心動過緩雙向調節,胃疼、嘔吐、暈車,急救穴,對心絞痛,胸悶氣短都可用內關,重症心肌梗死時間比較長,並伴有大汗淋漓的要趕快到醫院去。和心絞痛不一樣,心絞痛來去都快。出現大汗淋漓一定要先撥打120,再揉內關,向腋下推,讓病人大聲咳嗽,減緩心肌壞死的速度,等待120來救助。
十、三焦經
原穴:陽池(陽氣特別足),三焦是最大的腑,陽氣最足,手腳不熱可用陽池艾灸。
支溝:調理便秘,三焦主津液,腸道沒有津液,大便就無法排出,支溝是給腸道輸送津液的。便秘分實秘和虛秘。實秘用支溝,虛秘用氣海,長期慢性病如老人、孕婦等氣血不足的人一般為虛秘。
虛秘醫院用瀉葯不行,越瀉氣越虛,我們用揉腹再艾灸。
十一、膽經
原穴:丘墟
懸鍾:癲癇,帕金森
光明:用眼鼻灸之前,先要用眼部按摩儀點按揉,然後再灸效果更好,灸完再加光明穴。
陽陵泉:筋之會,肩關節和膝關節都要用陽陵泉,為筋之腑
風市穴:祛風去寒的穴,與風有關的問題都用風市穴。
帶脈:帶脈出現問題免疫力會下降,帶狀皰疹病毒侵蝕了帶脈,現在帶狀皰疹會長在全身。帶脈這里會出現游泳圈,皮鬆弛,不是因為胖,說明脾虛形成的肌肉鬆弛,脾主肌肉,說明身體機能下降。
帶狀皰疹是身體在警告我們免疫力下降,首先要調理脾胃,後患會引起神經痛,我們用氣罐把毒水吸干,敷上雲南白葯,用360對著局部艾灸,不停的灸,可以止痛,加合谷,中脘,氣海,關元,足三里。帶狀皰疹的毒都在水中,濕疹也是,把水濕拔罐去掉。案例帶狀皰疹用朱老師方式15天治好,其他病人在醫院吊了35天的水還沒好,然後幫這個人也治好了。
肩井穴:抗疲勞穴,用眼鼻灸灸1-2小時,如果膽經通暢,灸上面,下面也會熱。
風池:治療頭痛的要穴,月子病後遺症,風池上的包塊都能灸沒了,要重灸風池。
十二、肝經
原穴:太沖
章門:臟之會,五臟精氣匯聚的地方。
期門:疏肝理氣的穴位,胸腹部脹滿,從中間向兩邊刮,刮完後再灸期門,胸腹部脹滿的感覺立馬舒暢。
十三、任脈
任脈和督脈是身體上最大的河流,打個比方就像是長江,黃河。
膻中:氣之匯,多刮刮,再灸。與氣有關的問題,乳腺增生、脾胃肝膽問題,心肺問題都可找它。
中脘:腑之匯,胃的募穴。中脘可調理脾胃,增強免疫力。但是長期慢性病,特別中焦有問題的人,因為下肢不通,有可能一灸出現濁氣向上走的情況,會出現胸悶氣短,嘔吐,惡心,頭痛,失眠等現象。灸解溪、內關可改善氣逆、濁氣向上的情形,達到理氣,濁氣下行的目的,從四肢末梢排出去。
中極:與三陰交、八髎,這3個穴位一定要放在一起,記住記牢。調理男女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十四、督脈
百會:雙向調節,百會是天,為陽,湧泉是地,為陰。百會作用凝心安神,醒腦開竅,對嗜睡不醒也有作用,扶陽舉陷,中氣下陷都可以找百會。
大椎:雙向調節,既驅寒又瀉熱,容易長富貴包,其實是毒包,垃圾堆積在這里,用刮痧從包中心位置放射性刮,再重灸。發燒灸大椎,排毒效果好,出汗就可以退燒。
身柱:小兒身體免疫力,身高,調脾胃:身柱,中脘,沖陽。
至陽:調脾胃調肝膽,調心血管疾病,出現心絞痛,點按至陽。
筋縮:與筋有關的都可以找筋縮,脊柱側彎可能也會和筋有關,要想恢復側彎,治骨先治肉。出現背部莫名疼痛,可以用筋縮穴。股骨頭壞死,強制性脊柱炎都和筋有關,筋得不到氣血的濡養,一定要把血液供養上來,問題才能解決。
命門:生命的大門,增強免疫力,調理體質。
腰陽關:腰部疾病都要找腰陽關。
❸ 關於各條經絡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簡介(附經絡圖)
肺經:3-5點
天府:鼻尖觸手臂處。治療過敏性鼻炎。
尺澤:肘橫紋外側。補腎。治高血壓、哮喘。
孔最:腕橫紋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瘡的要穴,對感冒汗不出可起到發汗的作用。治急性咳嗽、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對食指下的凹陷處。治療小兒遺尿,偏頭痛,外感風寒引起的偏頭痛。頭項尋列缺
經渠:鐃骨頭叫鐃骨莖突,頂著它往外推。治療咳嗽的要穴,不管是虛寒引起的還是肺熱引起的。
太淵:用大指關節往下咯它,或者來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經的原穴,大補穴,補氣。脈之會穴,可治靜脈曲張。
魚際:治療咳嗽,喘促,心中煩熱,小兒疳積。
少商:大拇指甲外側,治療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針輕輕點刺擠出一滴血來,就會感到嗓子輕鬆了。
大腸經 :5-7點
功效:1.有效防止皮膚病,刮痧大腸經可治痘疹和濕疹。
2.可幫助人體增強陽氣或把多餘火氣去掉。
3.有很強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間到商陽通便。
商陽:食指指甲內側,調節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強壯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溫溜:在合谷之上。有補陽氣的作用,體質虛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時肘橫紋的端點處。降血壓,治皮膚病,通便。是一個排毒的穴位,要經常揉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處。是人體最容易受風寒的穴位,防止進風寒,睡覺時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竅的功效,治鼻炎,聞不到氣味,鼻出血。經常按摩點揉。
胃經:7-9點
胃為後天之本,主納。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給眼供血。敲打胃經可美容。
天樞:肚臍旁開兩寸,治療大腸功能不好,腹瀉便秘雙向調節。
梁丘:膝蓋上兩寸最敏感的位置。點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開一橫指。是一個非常好的強壯穴,長壽穴。治療慢性胃痛,增強免疫力,補益人體虛弱。也是一個胃腸的消氣穴。
小貼士:腸胃先揉左腿,肝膽經先從右邊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橫指。治療大腸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橫指。治療小腸疾患,小腹痛。
豐隆:外踝尖上八寸旁開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膽經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濕。
脾經 :9-11點。
脾主運化,幫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統血。
隱白:大腳趾內側,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療肺氣不足,鼻出血月經不調,痛經。有止血的療效。
太白:大腳趾往上貼著骨頭揉。通過脾來補肺,健脾的功能相當於山葯薏米粥。要經常揉。
公孫:用大姆指從太白穴往上捋,有個磕頭。促進腸子蠕動,對治療消化不良,肚脹效果非常明顯。沿小腿內側揉脾經可治療痛風。
血海:掌心扶著人的膝蓋大拇指的位置,找一個敏感的痛點點按,可治療出血症,血瘀症,貧血。緩解脾胃不調。
心經 :11-13點
解決情志方面的問題,心理,思慮,神智,睡眠,感情糾葛。是調解心理,安定神智的經絡。
極泉:腋窩中點。調節心率,治療兩肋痛。探知心血管功能的要穴,用撥動。
少海:肘橫紋邊沿處(靠里)。調解心臟,交通心腎,減緩心率降低血壓。
靈道:腕橫紋上1.5寸,貼著骨頭邊沿揉。防治心臟早搏,慢性心臟病,減緩心率,平靜心神。
陰郗:腕橫紋上0.5寸。防治五心煩熱,小便頻數。
神門:掌橫紋凹陷處。安定心神,增強睡眠,泄心火。可增強胃動力。防止老年痴呆。治療暈車。增強通便能力。
少府:手握拳小指對著的位置。主治先天性心臟病。輕揉按摩可增強心臟功能。治女性陰道瘙癢,男子的陰囊濕疹。降心火,防治暴喑,中風說不出話。
少沖:小指內側指甲旁。防治急症,癲狂,昏厥。
小腸經 :13-15點
功效:治療肩背,頸錐等關節肌肉痛,臉部耳朵等五官病。
少澤:治療熱症,用刺血的方法最好
後溪:掌橫紋的末端,貼著末端往下一按有一個凹陷處,緊接著往上一推,推到骨縫。這是一個大穴,八脈交匯處。可治療後背督脈上的病,如腰錐尖盤突出,腰痛病,恐懼憂慮。可治落枕,肩痛。
養老:手臂在胸前平放,手心向下,食指肚摸到這個高骨頭然後一轉,摸到一個凹陷的位置,這個位置就是養老穴。可治療老眼昏花,耳聾,耳鳴。高血壓
支正:腕橫紋上5寸,小腸經與心臟的一個絡穴。治療人體的贅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
小海: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果觡之間,用手一撥動指尖就會發麻,這就找到這個穴位了。經常撥動小海穴可增強它的傳導力也可增加心臟的力量。小海穴也是這條經絡的合穴。合穴治這條經絡的臟腑,可增強消化能力,可去人體的燥火,強脾。
天宗:在後背肩胛骨的凹陷處。防治婦女的乳腺問題,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
聽宮:耳平前面一厘米,張口凹陷處。治療耳部方面的疾患,耳聾,耳鳴,聽力下降。都可以點揉聽宮得到改善。
少澤穴:井穴(源頭)治療熱症,通常刺血方法比較好。咽喉痛、發燒、牙腫點刺,滴一滴血就可緩解。不適合按摩。
後溪穴:掌紋末端凹陷處,往上推,推到骨縫。穴位深。是八脈交會的大穴。一治療後背督脈上的病。二可治療落枕、肩膀疼。
養老穴:手放平手心朝下,食指肚頂著最高點,往外轉凹陷下去的位置。治療眼睛昏花、耳聾、耳鳴、高血壓。
支正穴:腕橫紋上5寸,在側面。是小腸經通到心臟的穴位。有個特殊的功效治人體的贅生物猴子、扁平疣、脂肪瘤(痰濕凝結、氣淤症引起)小腸功能增強了就不會有瘤子
膀胱經:15-17點
膀胱經是最大的排毒通道。督脈旁開1.5到3寸都是膀胱經。下午這時候多敲敲後背有助於身體排毒的說~~~~
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勞。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頭,利用中指奔手按的頭的方向按穴位。也可以兩邊同時按。
肺俞、厥陰俞、心腧:用點按,哪個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個穴位。按摩,拔罐,針灸,刮痧均可。
厥陰俞:治療胸悶,預防心梗,心絞痛,冠心病。
腎俞:治療腰痛的要穴。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經相交的位置。
委中:膝蓋彎曲的中間。右手用大拇指點按,左手拽住腳脖子,往上彎,這樣穴位才敏感。腰背委中求,治療腰背酸痛,腰肌勞損還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療法排除毒素。
承山:腿肚子邊沿的位置。可治療腰腿痛,痔疾。
飛揚:承山穴往外旁開三指再往下倆指。治療慢性腰痛。
昆侖:外踝後側有個凹陷,經常撥動可以降低血壓,增強大腸的蠕動,治療便秘。對治療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脈:外踝邊沿。治療胯骨兩邊腰痛效果顯著。
金門:治療急性腰扭傷和急性頭痛的要穴。
至陰:小腳趾外側指甲旁。艾灸可轉胎。
腎經 :17-19點
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治療人體骨骼方面的疾病。腎開竅於耳,腎之府為腰。
湧泉:腳底前掌凹陷處,每晚按摩100次可引血下行。可調節高血壓。
一.按摩時無彈性,體質虛寒的人可用艾灸的方法。
二.腎火旺,腎陰不足,可多揉湧泉穴。
太溪:腳內踝後側貼著內踝。腎經的原穴,補腎的大穴。拔罐、按摩都行,什麼體質都可以按。對人體非常有補益作用。
大鍾:太溪穴下面一點。腎經的絡穴。治療慢性疾患,本臟以外循經走向聯絡到的其他經上的問題都可治療。可治咽喉痛,失音症。
復溜:大溪穴之上緊挨著。貼著骨頭方向去按。治療淤血症,要防止靜脈曲張一定要多按摩復溜穴。可以通月經,揉復溜可幫助傷口癒合,特別是在脾經上的。滋腎陰,治療乾咳,哮喘。
陰谷:緊挨著委中的一個窩邊沿。腎經合穴。治臟腑及腎經的主要疾病。通膀胱,利尿,治療女士的陰道搔癢,不孕症。男士的陰囊濕疹。
俞府:胸口中線旁開三指。調動腎經的氣血。上邊氣血不足,即腎不納氣,如飢不欲食,女士的梅核氣等。按摩俞府穴可得到緩解。同時按摩太溪、復溜。把整個氣血都運轉起來。
心包經:19-21點
心包經始於天池,終於中沖,由胸走手。刺激左側效果最佳。
天泉:腋下橫紋兩寸。治療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澤:肘橫紋中點。治療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調節心血的供應。
郗門:從腕橫紋到肘橫紋是12寸,郗門穴在離腕橫紋5寸處。急救穴,治療突發性的心絞痛。按這個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後手腕轉動,才能揉到。
內關:治療因心理壓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狀等,可調節心率。
大凌:在腕橫紋的中間。可治壓力引起的頭痛,預防由於心血管淤阻產生的口臭等。
勞宮:是一個大補穴。揉這個穴可使心情放鬆。
中沖:中指甲內側。可用指甲掐或用指節咯。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瘡
小貼士 :推天河水,從腕橫紋到肘橫紋的中點(推時從勞宮起,推300次),對內熱性小孩發燒,不出汗等症狀有緩解作用。成年人心裡煩躁也可以推。虛寒體質的小孩不能用。
三焦經:21-23點
三焦經主內分泌失調,主情志,主氣郁。多按摩右側效果會更好。
關沖:在無名指外側指甲旁。要用食指的指節來咯它。防止暈車。
液門:小指無名指交界處無名指這一側骨縫當中。治療口乾舌燥,夜裡口渴的症狀
陽池:腕關節的中點。刺激陽池能激發人體陽氣,對身體虛寒怕冷有緩解作用。也可艾灸。
支溝:腕關節上3寸。治療肋間神經痛,氣郁不舒等症狀,按摩支溝穴還有通便的作用。
翳風:在耳後根。治療急性耳聾、耳鳴。尤其是急性耳聾、耳鳴有很好的效果。
絲竹空:防治黃褐斑、魚尾紋的產生。
膽經:膽主決斷,幫人決斷謀慮,使人心情舒暢。
童子繚:在魚尾紋旁邊。主治眼疾,對青光眼,眼壓過高,眼睛脹痛有治療作用。
率谷: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治偏頭痛。
風池:在發際邊凹陷處。對眼睛酸澀,頭部眩暈有治療作用。把眼睛閉上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一起按揉風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肩井:大拇指貼在脖子然後把手彎成弓型中指點的肌肉的位置有一個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對頭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緩解作用。
京門:肋骨邊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點一點就會有一個特別痛的點,這個點就是京門穴。是腎經的發源地。刺激京門穴起到調節腎氣的功效。對腎虛、腰痛有緩解作用。
帶脈:手貼臉部,肘尖下3寸。治療婦女肥胖,預防乳腺增生等婦科疾病。
風市:站立起來中指點的地方。用拳頭的指節來敲打它。是一個很敏感的穴位。是治療一切皮膚急症的要穴。對風症(如吃海鮮引起的疹子),痙攣有緩解作用。治療一切斑疹,疔瘡,皮膚搔癢等皮膚病。
陽凌泉:膝蓋外下方有個骨頭,貼著骨頭邊沿。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撥動它。對中風,腦血管後遺症等筋病有治療作用。能預防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間盤突出,小兒多動症。
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經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貼著外踝。可治療和預防腿抽筋、經常崴腳的症狀。對治療肢體和腑臟的各種炎症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發炎,中耳炎)膽經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節來敲。從上往下敲。
膽經:23-1點
膽主決斷,幫人決斷謀慮,使人心情舒暢。
童子繚:在魚尾紋旁邊。主治眼疾,對青光眼,眼壓過高,眼睛脹痛有治療作用。
率谷:耳尖上3至5厘米略微凹陷的地方。治偏頭痛。
風池:在發際邊凹陷處。對眼睛酸澀,頭部眩暈有治療作用。把眼睛閉上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一起按揉風池穴,按的方向是奔鼻子的位置。
肩井:大拇指貼在脖子然後把手彎成弓型中指點的肌肉的位置有一個凹陷就是肩井穴。主治痛症。對頭痛、眼痛、肩膀痛、乳腺痛、牙痛等上半身痛均有緩解作用。
京門:肋骨邊沿,肋骨和肉交界的地方,用手點一點就會有一個特別痛的點,這個點就是京門穴。是腎經的發源地。刺激京門穴起到調節腎氣的功效。對腎虛、腰痛有緩解作用。
帶脈:手貼臉部,肘尖下3寸。治療婦女肥胖,預防乳腺增生等婦科疾病。
風市:站立起來中指點的地方。用拳頭的指節來敲打它。是一個很敏感的穴位。是治療一切皮膚急症的要穴。對風症(如吃海鮮引起的疹子),痙攣有緩解作用。治療一切斑疹,疔瘡,皮膚搔癢等皮膚病。
陽凌泉:膝蓋外下方有個骨頭,貼著骨頭邊沿。光揉效果不好,一定要撥動它。對中風,腦血管後遺症等筋病有治療作用。能預防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間盤突出,小兒多動症。
光明:外踝上5寸。防治眼疾,經常按摩可使眼睛明亮。
丘墟:貼著外踝。可治療和預防腿抽筋、經常崴腳的症狀。對治療肢體和腑臟的各種炎症有很好的效果。(如眼睛發炎,中耳炎)膽經的穴位不太好找,可用指節來敲。從上往下敲。
肝經:1-3點
肝經三大功能:一,肝主疏泄,抒發宣洩情志。二,肝主藏血,儲藏不用的血。三,肝主宗筋,男性生殖問題。
太沖:大腳趾和二腳趾指縫之間上面1寸。揉太沖穴可以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有宣洩作用。是肝經的原穴。和行間一起按效果最好。
行間:大腳趾和二腳趾指縫之間。配合太沖穴向行間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臟郁積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斷地供到心臟。
蠡溝:內踝上5寸。一,治療女性陰道搔癢。二,月經不調,白帶不調,月經濕疹。
章門:八大要穴之一。肋骨的邊沿,把手貼在臉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門的位置。調節五臟協調,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婦科病,減肥。
❹ 如何找養老穴
在尺骨小頭的橈側緣,於尺骨小頭最高點水平的骨縫中取穴。或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在尺骨小頭的最高點側邊骨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