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古代的人是怎麼養老的

古代的人是怎麼養老的

發布時間:2024-09-08 17:15:51

A. 古代沒退休金,那麼古人是如何解決養老問題的,晚年能得以安度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嚴重,養老問題愈發的被關注與提及,養老已經成為了一個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我國歷史源遠流長,而敬老尊賢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與傳統。尊老一直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古代的尊老思想與制度已經相對完善,是否可以參考歷史,為現在的養老問題提供參考。古代是沒有退休金的,古人又是如何解決養老問題,晚年能夠得以安度的呢?

三. 養老制度的意義

鞏固與強化養老制度,是統治者利用倫理道德觀念來維持社會的穩定。首先,統治者通過祈禱鬼神,祭祀祖先等手段,使每個成員明確自己的身份地位。後來儒家思想的盛行,形成了鍾總約束人們生活的規范,在活動中遵守這種規范,那麼社會秩序就不會紊亂。

養老制度就被推上了前台,成為了教化和維持政治的工具,染上了一定的政治色彩。真正的尊老愛賢,不僅是解決溫飽,更是給予他們尊重,發揮他們的作用。因為老者有更多的經驗,更具有教化萬民的實際意義。尊老制是仁政的部分體現,通過這種手段,收獲民心,加強中央集權,維持統治者的地位。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美德傳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國歷代的養老制度對於今天依然有很強的借鑒指導意義,值得我們細細研究,取其精華,讓現代的養老制度更加完善,盡力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交、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修、老有所思、老有所為。

參考文獻:

五花八門的古代養老政策

中國古代傳統社會保障事業述論

淺析中國古代養老思想與制度

B. 中國古代如何養老

其實,如何養老並不是現代才有的問題。在中國古代,除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理念,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先秦時期的《禮記·王制》記載:50歲以上的老人可供給細糧;漢代的《王杖詔令冊》規定:70歲以上老人即使觸犯刑律「雖有罪不加刑焉」;唐代《唐大詔令集》規定老人可安排護工,「凡庶人年八十及篤疾給侍丁一人」;宋代已出現「福田院」「居養院」「養濟院」「孤老院」各種養老機構……周代規定家有90歲老人全家都可不服徭役早在上古三代,「老人」的概念和標准已被明確。《禮記·曲禮上》記載:「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大概意思是,人到了60歲,就算老年人,可以指使人幹活;70歲身體各項機能進一步衰弱,應該交代家事,把該安排的都安排好;80歲、90歲,已算髦耋老人……先秦時期如何養老?首先是關注老年人的飲食。《禮記·王制》曾詳細記載:從50歲起,就應該給細糧吃;到了60歲,還要准備隔宿的肉食;到了70歲,則要增加副食;到了80歲,要經常供奉珍饈美食。至於90歲的老人,因行動不便,飲食消費已沒規律,可能隨時要吃要喝,要在老人的床前伺候,如果老人出遊,最好是帶著食物跟著他……在夏、商兩代,朝廷還會在仲春和孟冬兩季給鰥、寡、孤、獨者發放糧食等生活必需品。

為讓子孫更好地贍養老人,周代實行給有老人的家庭減免徭役的政策。如果家中有80歲以上的老人,兒孫中可以有一人不服徭役;如果有90歲老人,則全家都可以不服徭役,此即「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一說。

上述主要是對「家庭養老」模式所做出的規定,先秦時期還提出了「國家養老」概念。能享受國家養老待遇的主要是四類老人:一是相當於公民道德楷模的「三老五更」;二是相當於烈士家屬的「家中之老」;三是相當於離休老幹部的「致仕之老」;四是相當於五保戶的「庶人之老」。

先秦時期的「免費醫療」尤其「實惠」,此即周代起實施的「養疾之政」。當時,在官府編制中專設「掌病」一職,負責給老人「問病」。據《管子·入國》所述,掌病要定期看望老人,定期進行檢查:有公職者,70歲以上3天一問;80歲以上2天一問;90歲以上每天問一次;對民間老人,每5 天問一次。

對於患重病老人,掌病要及時向國君匯報,國君會安排出時間,親自前去看望老人。但是,這項制度在後來名存實亡,成了老人的一種願望。

漢代出現中國最早的「老年人保護法」

漢代是中國古代養老制度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推出了一套相對完備的制度,特別是對「家庭養老」,有著極嚴的規定和要求,對父母、祖父母等長輩不敬不養,在漢朝算重罪。

為保證家庭養老的落實,漢律規定,不贍養老人者或被「棄市」。漢朝人的平均壽命僅30歲,能活到六七十歲很不容易,「人生七十古來稀」,用在漢朝更貼切。因此,漢朝將「老人」的標准提前了4歲,即到了56歲就算老人。《漢舊儀》中所說的「未二十三為弱,過五十六為老」,就是這個意思。

56歲以上的人,可以享有相應的老人保障權益,如免除稅賦。漢朝規定,13歲~56歲的成年男女,每年要繳120錢人頭稅,到了56歲,就可免繳這筆錢。對於90歲的老人,甚至連家屬都可以享受免除徭役的待遇。

除了減負免稅,朝廷每年還會直接給民間老人(庶老)發放食物。如漢文帝劉恆即位當年即下詔:80 歲以上的老人,每月賜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 歲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

漢朝最讓老人有尊嚴、覺得幸福的地方,應該是發放「老年證」。當然,這種老年證不是今天這樣的小本子,而是一種叫「鳩杖」的實用物。

鳩杖,又叫「王杖」,顧名思義是帝王賜予老人使用的拐棍,它是一種特殊權力的象徵。從史料和考古發現來看,給老人「賜杖」的制度在漢朝被正式確立,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曾做鳩杖贈送高齡老人,開了漢朝賜杖的先河。漢宣帝劉詢則使之成為一種制度,規定凡是80 歲以上的老人,皆由朝廷授以王杖。但從張家山漢簡中的相關律令來看,漢代較早時曾是「七十賜杖」。

為了保證鳩杖的權威性,漢朝出台了相應的法規。1959年~1981年,從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中先後出土了8根王杖(鳩杖),還隨之出土了《王杖十簡》和《王杖詔令冊》木簡。

《王杖詔令冊》全文近 600字,規定了70 歲以上老人應該享受的生活和政治待遇,有學者稱之為中國最早的「老年人保護法」。其中有一項規定:70歲以上老人即使觸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就可以免予起訴,繼承了先秦時期老人「雖有罪,不加刑焉」的制度。

唐代已關注老年人精神健康

魏晉南北朝時期,養老制度又出現了新的突破。如北魏,首創了「存留養親」制度,此制度一直影響到晚清。

存留養親,就是一種司法緩刑制度:如果死囚、流刑犯的家中有直系血親需要照顧,准許死囚在家「侍親緩刑」、流刑犯在家「權留養親」,等家裡老人去世後再服刑。

在唐朝,養老制度備受皇帝重視。據《冊府元龜》上所列資料統計,唐朝各位皇帝下發有關養老詔令的次數多達73次,其中以唐太宗為最,在位23年下「養老詔」28次。而《冊府元龜》所記並不全,實際不止73次。

唐代繼承了漢代給老人「賜杖」、「免稅」等諸多做法。據《唐大詔令集》,唐太宗在「即位赦」中特別提出,「八十以上各賜米二石,綿帛五段;百歲以上各賜米四石,綿帛十段;仍加版授,以旌尚齒。」所謂「尚齒」,就是尊老的意思。

唐朝還曾有過一項「補給侍丁」制度,官府免費給民間老人安排護工(侍丁)。開元七年(公元719年)戶令規定的配給標準是:「凡庶人年八十及篤疾,給侍丁一人,九十給二人,百歲三人。」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給百歲老人的護工增至5名。

唐代甚至還有「精神養老」一說。當時,流行一個名詞叫「色養」。所謂「色養」,說得通俗簡單一點,就是奉養父母時要和顏悅色,不能讓老人不開心。一代名相、時任司空的房玄齡,不只為臣稱職,贍養老人方面也是「道德楷模」,當年房玄齡「色養」老人極為到位,《貞觀政要·孝友》稱,房玄齡「事繼娘,能以色養,恭謹過人」。

在古代,子女給老人臉色看、不孝順,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或許有鑒於此,唐律規定:「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意思是,如果家中有老人,子孫不能遠走他鄉,要呆在老人的身邊,否則要被治罪,此項規定較好解決了「空巢」現象。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曾建養老院「孤獨園」

古代歷朝在重視養老的同時,也都會根據本朝的實際情況,出台了一些具體的敬老養老措施。在免稅賦方面,宋仁宗嘉佑四年的詔令規定:80歲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一子的稅賦;明、清兩朝的養老規定差不多,但年齡提前到了70歲。而且,從宋代開始,還出現了養老院等慈善機構。

建「養老院」起源於南北朝時期,高壽皇帝梁武帝蕭衍曾於普通二年(公元521年),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創辦了「孤獨園」。到唐朝,這樣的養老機構被推廣,在武則天時代,唐朝即開設主收貧、病、孤、疾者的「悲田養病院」。

但真正讓「養老院」這種養老方式流行起來的是宋朝。北宋初年即開設名為「福田院」的養老機構,後有「居養院」,南宋則叫「養濟院」等。雖然名字不同,但都是慈善性質的養老院;入院老人的年齡,也放寬到了50歲以上。同時,民間養老院也普遍興起。如洪邁《夷堅甲志》「劉廂使妻」條,在與南宋對峙的金國興中府,有位叫劉廂使的漢族人,遣散家中奴婢,拿出全部財產興建「孤老院」。

元朝同樣重視養老,元世祖忽必烈曾採納漢臣劉秉忠的建議,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元朝的收養救助制度,當時各路均設立養濟院1所,救助、收養「諸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窮而無告者」。

明、清兩朝的養老院仍如南宋、元朝一樣,稱為「養濟院」,朝廷繼續發展官辦、民辦等各種形式的社會養老機構。明代朱元璋還恢復了漢朝制度化的「賜杖」與「賜爵」制度,在物質救濟上,明太祖朱元璋曾先後兩次頒發詔令,實行孤貧老人終身養老。

清朝則重視古老的「賜食」制度,多次請全國老人到紫禁城內去吃大餐,並取名曰「千叟宴」,其中以乾隆年間最盛。

(作者:倪方六)

C. 古代沒退休金,古人是怎樣養老、得以安度晚年的

雖然在古代沒有退休工資,但是老人一般會由後代負責養老,而且在南朝以後就有官辦養老院的產生了。

1、家庭養老制

百善孝為先,我國一直都是一個禮儀之邦,所以贍養老人從古至今都是每個人必須承擔的責任,在古代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說要求更為嚴格。特別是在唐朝,除了保證老人的衣食住行之外,還應該保證他們每天生活愉悅。而且古代不孝是會被人戳脊樑骨,甚至會影響自己的仕途,在清朝如果家中老人因照顧不周而死的,兒子會以殺人罪關押。所以贍養老人,讓他們安度晚年是當時社會的普遍風氣。

所以古代老人即使沒有退休金也不愁晚年的生活,而且如果是有聲望的老人,在當地會比官員更加受人尊重。我國古代整個社會風氣就是對老人需要尊敬和孝順,也一直延續至今。

D. 古代有沒有退休金制度古代人如何養老

養老,是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是每個時代都關心的問題。養老制度不是今天才產生的新鮮事物,而是從古至今伴隨著文明的進步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那麼古代人有“養老金”嗎?如果有,是什麼樣的?如果沒有,他們又靠什麼養老呢?

小編通過查閱古代文章典籍才發現,原來古代人的養老方法並不比現在遜色。而且古代以孝治天下,不孝兒女不僅受到社會的唾棄,同樣受到法律的制裁。那麼,他們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一、養兒防老

不用說,靠兒女孝敬養老一直是養老最根深蒂固的思想,尤其在古代農耕社會,人是最重要的勞動力,多生養孩子,不僅能老有所養,還能夠增添家中勞力,從而增加家庭收入。

清代延續明代制度,繼續開辦“養濟院”和“施棺局”。即便到了清末國家較為衰弱之際,對養老的支出也毫不吝嗇。

除了建養老院,政府也通過賞賜財物、減免稅負、授官賜爵等方式讓一部分高齡的或有特殊情況的老人(比如在戰爭中立過功勞的老人)安享晚年。授予老人官位開始於北魏。北魏孝文帝曾下詔,授予70歲以上的老人各種官位。而賜爵的做法在漢代就有了。

五、民間資本養老

古代民間資本養老主要出於公益而不是盈利。很多是富商大官通過捐獻自己的財物秀建養老院。例如在與南宋對峙的金國興中府,有位叫劉廂使的漢族人,遣散家中奴婢,拿出全部財產興建“孤老院”。

除了資源捐獻,有時皇帝也會下令強迫一部分富人捐贈。朱元璋時期就強制或引導,讓富人出錢,在全國各地建立公共墓地,使那些死後無錢買墳地的老者能夠落葉歸根。還有,養濟院和施棺局等救濟機構的運行資金,很多都是民間大戶人家和官宦貴族捐助的。

明清時期,在明清時期,各類養老機構大都是民辦的,養老資金得到了各地中產階層以上人家的大力捐贈。如施棺局,在清代,90%以上都是民辦的。

六、乞討養老

無可否認,社會和家庭都盡最大努力讓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但中國人口眾多,因為各種原因,還是有一部分老人流離漂泊,無依無靠,只能靠街頭乞討來度過餘生。

看完古代的養老制度,不禁感慨,原來他們也有這么多完善的制度,甚至有因為不贍養老人而處以死刑的法律,古人對孝文化的推從不是現代社會能夠比擬的。

E. 古代有沒有退休金制度古代人如何養老呢

在中國古代,除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理念,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那古代的養老制度會是什麼樣的呢?咱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清代,康熙、乾隆兩帝憑借國家雄厚的財力、安定的社會環境,先後幾次舉行規模宏大的「千叟宴」,為「康乾盛世」添寫了一段佳話。清朝規定,兒子再窮也必須設法贍養父母,如果因貧困導致父母自縊身亡,要按照過失殺父(母) 罪被杖責100下,流放1500公里。

《詩經·大雅·既醉》雲:「孝不匱,永不爾類。」意即孝子敬老的孝意無窮無盡,勢必經常感化影響整個家庭,乃至整個民族。古代敬老、養老習俗,相沿至今,是值得發揚光大的優良傳統。

看完這些之後,您有沒有想過要穿越到古代去養老呢?

F. 古代有沒有類似現代的福利養老制度

我覺得古代的時候國家是有相當於現在的養老制度的,因為中華上下五千年來基本上所有的朝代都信奉的是孔子的治國思想,以仁愛為中心,推崇孝道,治國治家,我覺得中國人在孝這方面還是有很大值得贊同的地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我國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很多史料記載,歷朝歷代有很多好的養老措施。

也正是因為我國把孝看的很重要所以自古以來出了許許多多令人贊嘆的孝心人物,現在亦是如此,孝的觀念深入人心,孩子們知道孝順父母,關心父母,國家也對老人的贍養問題出了相關的規定,讓老人在老了之後也能享受到國家的關懷。

G. 沒有退休金的古代,大家如何養老

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養老體系也越來越完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越來越幸福,過上了領著養老金喝茶遛狗的愜意生活啊,那麼,我們也不禁發問,沒有退休金的古代,大家是如何養老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分析一下。

在古代,由於醫療及其不發達,還有民眾封建迷信,所以高壽通常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徵,所以整個社會還是非常樂意關愛老人的。

閱讀全文

與古代的人是怎麼養老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鮁魚圈和青島哪個城市適合養老 瀏覽:86
一歲孩子體檢去哪裡體檢 瀏覽:348
老年人痔瘡吃什麼葯 瀏覽:608
60歲父親的話 瀏覽:840
青海好人孝敬父母 瀏覽:255
60歲該怎麼生活 瀏覽:928
學車體檢聽力多少分貝 瀏覽:646
體檢有哪些常見的誤區 瀏覽:706
甘肅70歲老人拿多少養老金 瀏覽:28
南開哪個小區有家庭養老模式 瀏覽:938
老年人能種植牙 瀏覽:981
建設銀行體檢怎麼預約 瀏覽:956
農村養老如何取消 瀏覽:254
退休職工去世後社保如何處理 瀏覽:857
養老院都有什麼好處 瀏覽:143
50歲初學瑜伽 瀏覽:724
鄉鎮衛生院退休人員有哪幾項工資 瀏覽:437
退休後還能追繳社保嗎 瀏覽:833
武漢月亮灣老年公寓 瀏覽:953
凱里市養老院叫什麼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