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為什麼養老服務社會化是趨勢

為什麼養老服務社會化是趨勢

發布時間:2024-07-09 18:50:15

㈠ 為什麼要實行養老金社會化發放

養老金社會化發放是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任務之一。 回顧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歷程,十餘年來已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中心任務是建立退休費用社會統籌,緩解企業間退休費用負擔上的畸輕畸重的矛盾;第二階段圍繞著養老金計發辦法的改革進行,引入了職工個人繳費機制,初步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第三階段從1997年起,以統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提高養老保?險管理層次和社會化管理服務為重要內容。當前,加快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進程,其重要意義在於: 1.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首先是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的變化,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要求社保機構按照國際慣例為企業提供服務。其次是市場經濟必然會有企業破產,如果仍按現在差額繳撥的方式已不適應客觀形式的發展,破產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發放問題已擺到了議事日程和不容迴避。第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有資產重組等項改革,要求退休人員最終應由社區來接納管理和服務,不可能再像計劃經濟時期那樣,由辦理退休的企業負責其終生的管理服務。 2.減輕國有企業負擔的實際步驟 國有企業長期承擔著沉重的社會負擔和繁瑣的社會事務,嚴重地困擾國有企業的改制、發展和參與市場的競爭。多年來企業要求加快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減輕負擔的呼聲很高,而實行養老金社會化發放,雖未能使離退休人員完全脫離企業,但可以讓企業先擺脫一部分事務性負擔,這無疑是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的一大進步。 3.深化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從社會保險的基本性質和原則來說,社會保險應包括保險待遇和管理服務兩項內容。保險待遇主要是解決受保人在享受社會保險時基本生活的來源,即:保障受保人在生、老、病、死、傷、殘和失業時經濟來源的問題;管理服務則是在解決了基本生活來源的基礎上,為滿足受保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所從事的管理服務。所以養老金社會化發放是實施社會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的重要步驟,同時也是深化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4.保障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的有效途徑 長期以來,人們形成了「進了企業門,就是國家人」的傳統觀念和習慣,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市場競爭的激烈,而養老保險費仍採用差額繳撥的方式,養老金仍沿用由企業發放的做法,部分困難企業挪用養老金,使離退休人員不能按時、足額領到養老金,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的事件發生,人們逐步認識到,只有實行養老金社會化發放,才能使自己的利益,不因企業經濟效益狀況受到影響,保障退休時能按時足額領到養老金。

㈡ 2020年底,退休人員就要移交社區管理,究竟好不好

但從長期來看,把全體退休人員逐漸納入 社會 化管理,應該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那麼退休人員移交社區管理,究竟好不好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一、 社會 化管理是大趨勢

1.什麼是 社會 化管理?

簡單講,就是從單位人到 社會 人的身份轉變。

社會 化管理服務是指職工辦理退休手續後,採取管理服務工作與原企業分離,養老金實行 社會 化發放。退休人員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區實行屬地管理,由社區服務組織提供相應管理的服務。

2. 社會 化管理的優勢?

首先,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解決國企辦 社會 弊端和解決 歷史 遺留問題,建立成本合理分擔機制,使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其次,能更好保障退休人員法定權益和服務需求,提高服務水平,確保退休人員共享 社會 發展成果。

二、社區管理的優勢

1.社區了解退休人員情況,便於管理。

隨著社區治理網格化的全面開展,社區對居民可以實行無縫隙管理,社區網格員對管轄區域的退休居民情況都非常了解,便於管理。

2.方便退休居民辦理有關業務。

退休居民,每年都要認證,以前要去當地社保機關辦理,現在因社區的覆蓋面小,一般城市社區3公里內就有一個社區,退休居民辦事方便。即使退休居民因為年齡大或身體不方便,社區人員也可以上門辦理業務。

3.居民對社區服務的認可度高。

城市社區已開展工作多年,又在居民家門口,社區已經承擔了大部分的 社會 工作。

例如社區黨建工作,負責社區黨員學習、黨費收繳等工作;社區民政工作,管理居民低保及困難居民 社會 救助等工作;社區老年人工作,管理社區非離退老年人救助金申報及發放等工作;社區殘疾人工作,管理轄區殘疾人的申報、受理、移交等工作;社區勞保工作,負責社區城鎮居民養老及醫療收繳等工作。

社區還同時負責大量其他各項工作,都同社區居民工作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這次疫情時期,社區工作更是貫徹整個防控工作始終,可以說居民生活處處離不開社區工作,因此,居民對社區的認可度較高。

三、移交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1.退休人員擔心福利待遇降低。

對此,國家有明確規定,待遇水平不降低 ,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原享受的補充醫療保險等相關待遇,仍按原渠道解決,待遇水平不降低。

2.統籌外費用解決辦法。

統籌外費用,其實就是原單位發放的各類補貼、獎金和實物。按照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統籌兼顧逐步消化原則,解決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問題。

老人老辦法,就是對目前已辦理退休的人員發放的現有統籌外費用符合有關規定可以一次性計提,按現有方式發放,也可以一次性支付 。

過渡期辦法,就是國有企業在加強對職工工資福利統一規范的基礎上,每年逐步減少新辦理退休人員的統籌外費用。過渡期原則上不超過 3 年,過渡期起始時間應不晚於 2020 年年底。

新人新辦法,就是對於過渡期滿後辦理退休的人員,按照企業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政府有關規定應享受的待遇,由企業一次性支付,企業不再發放統籌外費用。

關於統籌外費用的處理辦法,有些類似於過渡性工資,只是計算方式和發放形式有所不同。至於下崗失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基本不用考慮,可忽略不計。

3.大量增加社區工作量是否適應。

如果把退休人員全部實行 社會 化管理,移交社區,會大大增加社區的工作量。

目前首先從國有企業開始,如果後期逐步對所有退休人員展開,對社區工作將是個極大的考驗。怎樣緩解社區工作壓力,從人員配備、培訓,到經費、場地的解決等,都是各級政府需要解決的問題。

國家戰略指出,中國要在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 社會 ,而在某些具體的方面中,也在做著最後的沖刺,比如有關退休人員管理上,國家政策就指出,要在2020年底完成將退休人員移交給社區管理。那麼,退休人員移交到社區管理中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對於這樣一個問題,其實只需要每個人擺正心態即可,因為對於這樣一個政策看來,不過是國家在為了實現 社會 公平而作出的戰略。很多顧慮的人會認為社區管理的服務可能不理想,但是他們不知道,與農村相比,他們的待遇是比較好的。畢竟當前農村的養老問題依然還是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很多農村外出打工後,家裡老人就成了空巢老人,加上他們的 娛樂 方式比城市人少,可以說他們的生活處境是極其孤獨的,有這么一個社區的出現起碼對於農村老人而言是非常能夠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的。


而對於子女而言,在快節奏的 社會 當中,他們很多時候會迫不得已而離開家鄉,沒能陪伴在父母身前。這時候他們當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有更多的人流接觸,尤其是同年齡段上的,讓他們的父母置於社區管理中,不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隨著 社會 的發展,退休老人移交社區管理終究是一個大的趨勢。 筆者的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曾說過,她生下女兒並不希望她養老,而是只希望她能夠快快樂樂的度過他的人生,她與她丈夫也早已計劃好了以後年紀老時去託付給一些養老院等社區管理,一是她們認為這樣可以不給自己的子女添麻煩,二是子女有子女的世界或思想,他們也不想刻意的去融入他們的世界觀!

無疑,她們思想是非常通透的,也是一個潮流的所在。就好比廣場舞大媽,她們通常聚集在一起跳舞,無異於就是一個社區,能健身解乏的同時還不給子女添亂,何樂而不為呢?因此說將退休人員移交社區管理終歸還是利大於弊的!

一般情況下企業退休人員在企業退休後和企業就不存在任何關系了,不管是國營企業還是民營企業,自1994年退休制度改革,退休人員全部交給社保局,企業逐步和退休人員脫鉤,到2004年脫鉤結束,退休人員一旦退休就和單位再見了,領取養老金的是 社會 保障局,企業巳甩開膀子大幹自己的事業,好一點的單位設立一間退休辦,讓退休人員有一個說話的地方,大部分企業比如民管企業,退休了就退休了,不發生任何關系了,這次全面企業退休人員一刀切交由街道社區管理,由社區負責退休人員的曰常生活肯定是好事情,起碼來說退休人員做為居民其中一分子,有人管了,問題是一碗水應該端平,企業和事業退休人員應一視同仁同樣待遇,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看到事業退休人員也交社區街道一起管理,否則,待遇不同的這道坎將會永遠存在,

2020年底前,退休人員要全部移交社區管理,究竟好不好?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因為,效益好的國有企業,長期形成了一個關愛照顧退休人員的傳統好習慣,在福利待遇上大多數還是很不錯的。如逢年過節發給慰問金、糧油米面、游園券等;組織退休人員召開座談會、開展活動、聚餐等;使退休人員既得到了實惠,又得到了心理安慰,很受退休人員歡迎。但是,今年底前納入社區管理後,這些退休人員將與原來的單位徹底脫勾,過去每年能享受到的福利就沒有了,這部分退休人員就會覺得不好。

退休後沒有享受到原單位福利待遇的退休人員,今年底前管理服務移交給社區後,會覺得退休後有個組織依靠了,今後辦事更近了,更方便了,有什麼困難找社區幫助更及時了,還可以參加社區組織退休人員開展的活動,退休生活更豐富一些。因此,這部分退休人員會覺得比原來沒有具體組織管理時要好。

根據家政策規定,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退休人員移交社區管理,這是大勢所趨,對國家、對企業、對退休人員都是一件好事。國家統一規范了退休人員的管理,理順了退休人員的管理關系;企業與退休人員管理脫勾,減輕了企業負擔,可以更好地集中財力、精力發展生產經營;退休人員社區管理,可以就近就便得到社區更好的生活、養老服務,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小桐觀點】國家有規定,退休人員要移交到社區管理,部分城市已經開始實施,退休人員要保證亮點,一個是退休金的足額發放,並且跟著國家政策持續上漲,另一個是相關的醫療保險等後續保障能夠跟上,讓自己老有所依。

李叔是某國企的退休人員,在國企上班的時候工資要高於當地的一般行政單位,按照國家的規定和相關政策,李叔退休後,所有的人事關系就需要移交到當地的社區管理。

李叔退休後,工資減少,很多在職時候補助全部取消,並且根據當年的平均工資來計算退休金,另一方面李叔更關心自己的醫療、養老等保險。

李叔說自己退休後,無論是歸原單位還是社區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工資能夠足額發放,根據國家政策持續上漲,另一方面自己吃葯住院能夠有保證,不給兒女添麻煩,放鬆心情享受養老生活。

據報道,《北京市推進國有企業退休人員 社會 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發布,方案規定:

針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發放、人事檔案管理、醫療保險的報銷等都移交給社區管理,盡最大努力保障退休人員的各項權益。

很多退休人員不能將自己角色轉變,認為移交到社區管理後自己的權益就不能保證了,其實這種規定不是針對某個人,所有的退休人員都按照這個標准實施。

國家不會虧待對 社會 做出貢獻的退休人員,我們要放鬆心態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讓自己身心 健康 ,有國家和企業做後盾,活得越久享受到的待遇就越長久。

我們每個人,其實只要退休了,就已經和單位沒有關系了,我們每個人的退休養老金便轉入社保局,由其統一發放。可是如果把整個區縣退休人員都交由社保局統一管理,這也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在管理上也會存在諸多不便,甚至還會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如果把這些退休人員納入社區管理,則更加貼近基層,方便退休人員辦事,也方便對退休人員的管理,並能夠切實落地,監管也位更加到位。

就拿我岳母來說吧,她以前每年5月份生存認證,都會乘車一個多小時,從鄉鎮趕到社保局,對於一個將近80歲的人來說,很是不方便。一次她和別人聊天,覺得自己的養老金可能出了問題,於是她便去社保局查詢,結果來來回回跑了三天,這讓她很是疲憊勞累。後來鄉鎮社保所也可以生存認證了,這才少了去社保局的勞役之苦。

所以,如果能把退休人員納入社區管理,那對於這些退休人員來說,將會是一件令人稱道的福音,從此辦事將會方便很多,尤其是對於一些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的人來說,那更是一件大好事。

同時如果把退休人員納入社區管理,能夠對退休人員起到時時的監管,可以避免一些退休人員離逝之後,沒有及時辦理死亡注銷,退休養老金還在繼續發放,減少社保的損失。

以前網上報道某市,一位退休人員離逝已經多年,卻還在繼續發放養老金,而且已經為其發放了近20萬元。也正是有這種可能性,才使得社保後來推行生存認證,但現在依然還是可能會出現多發幾個月的養老金,如果不及時辦理!

如果一旦把這些退休人員納入社區管理之後,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再有了。

由於退休人員納入社區管理,可能在心理上會造成一種失落,感覺自己沒有了單位組織可依靠,沒有了組織的溫暖,缺少一種安全感!所以在心理上會產生一種抵觸,不願意離開。

當然退休人員納入社區管理,必須應該是所有退休人員,而不能僅僅是企業退休人員,否則也很容易讓人難以接受!

對單位而言,是好;對個人而言,不好。 社會 上有兩種說法:

單位而言:減少了負擔,可以大踏步的向錢看。

個人而言:傾注一生的愛,到頭來像被拋棄了。

說法歸說法,國家肯定會出台舉措的。但是,有些企業薪金分配確實不太合理。

【橙果來答】 當然是好事,移交就是對退休人員更好的服務,為他們提供方便。以前必須到企業或者社保中心辦理的事情,以後家門口的社區就辦理了,你說是不是很方便。

為什麼好咱們先看看退休人員都需要做些什麼?什麼是 社會 化管理?社區管理會提供哪些便捷?

1、辦理退休手續

辦理退休需要滿足以下條件和准備相應資料

a.退休年齡:男滿60歲,女滿55歲;

b.退休手續:只要在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的當月,就可以提交材料到所屬的社保中心申請辦理退休手續;

c.退休材料:退休申請表、身份證、戶口本、銀聯卡、個人檔案、養老保險手冊,各地規定的材料略有不同。

為了辦理退休順利,至少需要提前1-2個月來准備資料。

2、每年做退休認證

國家規定退休人員每年到當地的社保局進行一次生存認證,即證明領取養老金的老年居民還健在。

經過驗證,證明該退休人員還健在,正常發放養老金。如果個人因為自身原因,沒有及時辦理認證,就會導致養老金被暫停發放。

每年做一次退休驗證,也是為了防止有人冒領的情況,這樣能有效地減少國家的損失。

一般退休的驗證會在每年的3-5月,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所以有些延後。

企業退休人員 社會 化管理服務內容包括企業員工在完成退休相應程序後,他們以後的管理與服務將與之前任職的公司不再存有關系,企業將不再對其的管理服務負責,而是由社區或者城市街道等集中管理服務。

企業退休人員 社會 化管理服務的內容關乎著員工生活的多個方面,其中包括 社會 福利待遇、員工檔案的轉移等服務。


1、社區福利服務

為老年群體提供的服務。主要包括老年人包戶服務、老年人收養和寄託服務、老年人文化生活服務、老 年人庇護服務、老年人綜合服務。

2、社區便民利民服務

它是針對社區居民提供的服務。主要包括家政服務、婚慶喪事服務、子女教育輔導服務等,屬於有償和無償兩種形式相結合的便民利民服務。

3、社區居民、企事業單位共建服務 。

充分利用社區和企事業單位資源,開展的服務。

就拿退休認證來說,以前必須要去社保中心,現在在家門口十幾分鍾就做了,要是行動不便,社區工作人員還能上門服務,遠親不如近鄰也是好的體現。

寫在最後, 社會 化管理目前還推出了專門的專業課程,未來服務會越來越完善,就是為退休人員的生活提供更多保障和便捷。

退休人員移交社區管理,這是件好事。

從退休起,退休人員基本上跟原單位關系就不大了。不少單位雖然還有退休辦,可是人手不多,基本上也起不到什麼作用。而且畢竟現在養老金都是由社保統籌發放,將退休人員移交到社區管理,對退休人員來說也方便了許多,起碼每年做認證不用跑那麼遠了。

而且從 社會 福利和保障方面來看,退休人口找到我國人口一個相當大的比例,能保障他們的生活和福利,讓他們過好晚年生活,也是社區的責任。

從社區的角度管理退休人員,也能夠更加全面地覆蓋到老年人口。比如說有些自行繳納社保的靈活就業人員,他們沒有工作單位,也沒有可以依靠的組織,到達退休年齡後,他們可以依託於社區,也算是有組織的人了,有可能得到更多照顧。

希望社區管理能夠成為退休人員的一個避風港和後勤部門,讓那些子女不在身邊的退休老人也能有所依,提供可以讓他們信賴的幫助和支持。

也希望社區能夠定期走訪那些年紀比較大的退休人員,解決老人可能發生的生活困難等問題,讓社區退休老人能夠真正感受到社區的溫暖。

㈢ 為什麼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必須實行屬地社會化管理

社保基金籌集,退休審批和基本養老金發放,應該堅持實行屬地管理原則。但是,中央及省屬企業單位,由單位所在地的省級人力資源和 社會 保障部門,及所屬社保業務經辦機構,負責統一管理與養老金發放事宜。涉及相關的管理服務工作,則由企業單位自行管理與運作。可以說,過往的管理與服務工作,是屬地管理與條條管理相結合的模式。

根據《關於國有企業退休人員 社會 化管理的指導意見》精神,要求在2020年年底前,將尚未實行 社會 化管理的國有企業己退休人員移交街道和社區實行 社會 化管理。同時還明確,實行 社會 化管理後,國有企業新辦理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與原企業單位分離。

很顯然,企業退休人員 社會 化管理服務工作,正行進在與原企業分離的路上。這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是加快剝離國企辦 社會 職能和解決 歷史 遺留問題,建立成本合理分擔機制,減輕企業辦 社會 負擔,參與市場公平競爭的現實需要。採取管理服務工作,與原企業分離,養老金實行 社會 化發放,人員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區,實行屬地化管理,由社區服務組織提供相應管理服務,這就是今後必然的發展趨勢與基本取向了。

㈣ 如何看待目前我國多元化得養老服務方式

家庭養老作為中國社會的傳統養老模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家庭養老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由家庭成員對上一代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及養老送終等一系列生活安排的養老方式,這是一種以個人終身勞動積累作為基礎,在家庭內部進行的「反哺式」的養老模式。這種養老模式的產生和發展有其深厚的經濟、文化、社會基礎。在中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今天,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並能夠解決中國老齡化社會問題的養老模式,是中國學術界、政府和社會的當務之急。
一、中國傳統養老模式產生的基礎
中國傳統養老模式有幾千年的歷史,這種養老模式的產生、發展有其特定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基礎。
(一)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方式是家庭養老的經濟基礎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的一切經濟活動、政治活動、社會活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產方式基礎之上的。中國傳統的生產方式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家庭既是生活單位,同時又是生產單位,而且還擔負著為其成員提供各種保障的功能。馬克思所說的物的生產和人的生產都體現在中國傳統的家庭單位中,生產資料為家庭成員所共有,家庭中的每個成員依靠家庭有限的土地資源一直勞作到老,以此來保障自己的生活需要。在這種經濟模式下,家庭中的老人不僅擁有對土地和生產資料的支配權,而且還可以把自己的農業生產經驗和生活技能傳授給晚輩,在身體和健康狀況允許的情況下老人還能幫助子女照顧孩子,這些對晚輩的生存和發展都極為重要,老年人因此受到子女們的尊敬、奉養。可見,傳統的生產方式使子女離不開老人,老人也不會產生與子女分開的願望。
(二)傳統「孝」文化是家庭養老的思想文化基礎
中國傳統養老模式是建立在儒家文化基礎上的。儒家文化是一種敬老、尊老、養老的文化,它提倡長幼有序,弘揚孝道。儒家文化強調「孝」、「敬老」、「尊老」,敬老是指對父母要和顏悅色,在父母面前要保持平和、愉悅的神色。「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就是說如果只贍養父母,就是每一頓飯都給他們酒肉也不算是「孝」,真正的孝是要對父母和顏悅色,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愛,表現出的是語氣的和緩,態度的和悅,行為的謙恭。「尊老」是指對老年人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敬,孔子指出:「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是說對父母要尊、要敬,只養不敬與犬馬沒有什麼區別。儒家的孝,是在尊和敬基礎上的孝,對父母的尊和敬是中國傳統孝文化的核心。《孝經》把孝視為「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德之本」。中國傳統孝文化還提出了「孝」的行為和標准。「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作為子女,要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狀況。在與父母意見不一致時要做到「無違父母」,以順為孝。「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老而無怨。」就是說如果父母有過錯,子女要委婉勸諫;如果父母不願意聽從也要恭恭敬敬,不要觸犯他們。古老的孝文化孕育出了具有強烈孝觀念與孝行為的中國人。老年人在家中頤養天年,享受著來自子女、孫輩的侍奉、照料,成為中國老年人理想的晚年生活。
(三)世代同堂的家庭結構為家庭養老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本
「四代同堂、兒孫繞膝」是中國家庭和睦與幸福的一幅美好圖景,也是人生的一大幸福追求。中國古代有「父母在、不分家」之說,兄弟結婚之後一般都與父母共同生活,兄弟兩三個加上妯娌,還有眾多孫子女共同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在這樣的家庭結構中,家庭成員眾多、人丁興旺,家庭養老就有了豐富的人力資本,從物質到時間、精力上都能給老人提供比較充分的照顧。
二、中國傳統養老模式的利弊分析
(一)中國傳統養老模式的優勢
1.老年人能盡享天倫之樂。俗話說「知父母心者,莫若子女也」。家庭養老,由子女晚輩照料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老年人的生活習慣、脾氣愛好、心理需求等其子女自然比其他人了解得深入全面,子女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顧父母;老年人的需求、願望也能比較及時地向子女提出,老年人和子女溝通起來比其他人要容易得多。在這種養老模式中,老年人長期與子女共同生活,老年人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時候,一般都能承擔一定的家務並照料孫子女。長期的共同生活,相互的關心和愛護、交流和溝通,幾代人之間會產生深厚的情感。「含飴弄孫」、「兒孫繞膝」讓中國老年人可以盡享天倫之樂。
2.家庭養老能夠保持家庭的團結和增強凝聚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在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中,強調個人對家庭及其成員的責任和義務,人們極為重視家庭觀念,看重家庭對個人發展的作用,認為家庭是個人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和平台,父母子女關系是最重要的社會關系。長期實行的家庭養老模式,使人們樹立起了牢固的家庭觀念,增強了家庭的凝聚力和家庭成員之間的團結,保持了家庭的和諧與穩定。家庭成員普遍重視家庭的經濟、情感、社會功能,強調血緣、親緣關系。「血濃於水」、「家和萬事興」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
3.家庭養老能夠滿足老年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家庭可以使老年人得到精神慰藉,老年人特別珍惜、重視與子孫的親情,當他們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時候更需要情感的交流、精神上的慰藉。子女在照顧老人的過程中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和社會養老機構服務人員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有很大的不同。子女對父母的照顧往往是先賦角色和情感角色的統一,在這種照顧過程中有大量的情感投入,關心和愛護往往是發自肺腑的,老年人在這種關心和愛護中,得到了精神和情感的滿足,免除了孤獨寂寞感;而養老機構服務人員對老年人的照顧往往是功利角色和理性角色的統一,服務人員對老年人的關心和照顧,常常出於工具理性,因而這種關心和照料常常缺少一種溫情,而這正是老年人精神上最需要的。

4.家庭養老減輕了國家在養老保障方面的負擔。我國生產力還比較落後、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同時,我國是在國家未富的情況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這給社會養老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我國長期實行的家庭養老制度,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興辦養老機構所需要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節約了國家和社會的養老成本。家庭養老由子女承擔老年人的生活費用並照顧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國家在養老保障方面的負擔。
(二)中國傳統養老模式的劣勢分析
1.家庭養老缺少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差距較大。家庭養老是一種通過社會習慣和習俗約束形成的非正式養老制度,這種養老模式缺少穩定性和制度保障。家庭養老是以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為基礎,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家庭,其老人的晚年物質生活可能比較寬裕;家庭經濟狀況差的家庭,其老人的晚年物質生活可能比較緊缺。同時,實行家庭養老,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僅受家庭經濟狀況的制約,還受到子女道德觀念、道德水平的制約,在子女缺乏「孝心」和道德觀念的富裕家庭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在現代社會,社會的發展和變遷又面臨很多不確定性的因素,家庭也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家庭經濟狀況的不穩定因素也逐漸增多,失業、災害、疾病都可能使家庭養老受到影響,建立在單個家庭和家庭成員道德水平基礎上的家庭養老模式,由於不同的家庭狀況老年人晚年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會有很大的差距。
2.世代同堂的家庭結構,容易產生家庭矛盾和代際沖突。當代中國社會正在經歷劇烈的變遷,老一代和年輕一代在成長環境、社會閱歷、社會心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導致兩代人在人生觀、世界觀、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差異。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的幾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就難免產生矛盾和沖突,從而影響了家庭的和諧與穩定。因此,當代中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老年人大都選擇與子女分開居住。如1991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家庭調查結果表明,「只要住房條件允許,親代和子代都有分開而居的傾向:親代想與子代分開居住的比例為78.6%,子代想與親代分開單過的比例為77.4%。」
3.老年人社會參與度低,容易感到孤獨和寂寞。在家庭養老這一傳統養老模式中,老年人在退休或失去勞動能力之後,基本就與社會失去了聯系,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是家庭,主要交往對象是家人。老年人對社會事務缺少關心、不能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逐漸與社會脫離,很容易產生孤獨、寂寞感,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而子女一般工作都比較忙,生活壓力比較大,沒有太多的時間、精力陪伴老年人,失落感、苦悶感成為老年人常有的一種情緒感受。
三、中國傳統養老模式面臨的挑戰
(一)家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中國社會的家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種變化首先體現在家庭人口數量逐漸減少,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平均每個家庭的人口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44人減少0.34人。家庭人口在減少,在未來幾十年內「四二一」(甚至六二一、八二一)家庭在逐漸增多,一對夫妻要贍養4位(甚至更多的)老人、撫育一個孩子,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時間和精力上都將是難以承受的。年輕一代無力承擔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壓力和生活壓力,養老已成為家庭的沉重負擔。同時,家庭日益小型化、核心化,使子女不再可能像過去與父母共同生活那樣給父母較多的關心和照料,這種家庭結構使傳統的家庭養老難以為繼。原來由家庭承擔的養老功能必然向社會轉移,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一問題,勢必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影響社會穩定。
(二)空巢家庭日益增多
子女是家庭養老的重要支持者,這主要體現在子女的數量和子女與父母的居住方式上。在傳統社會的「大家庭」情況下,子女眾多,能夠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照料、經濟上的支持、精神上的慰藉。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子女的數量大大減少;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勞動力的流動直接導致了家庭養老保障功能的下降。大量的城市人口到異地求學、工作甚至出國留學;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到城市工作和外出務工經商。由於中青年的社會流動性增強,中國出現了大量的空巢家庭,由全國老齡委發布的《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獨居)的比例已經達到49.7%,與2000年相比增加的非常迅速,提高了7.7個百分點。我們對其中地級以上大中城市的調查顯示,老年人的空巢家庭(包括獨居)比例更高,已經達到56.1%。」老年人與自己子女分別居住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區的情況越來越多,即使子女定期給老年人提供養老費用,但老年人很難得到子女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養老服務無法保障;同時,父母子女之間聚少離多,久而久之,代際間情感日漸冷漠,家庭養老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
(三)老年人在家庭中的主導地位逐漸喪失
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產生於農業社會,它是以「崇老文化」為基礎的,傳統家庭以「父權制」、「家長制」為中心,父母在家庭中處於核心和主導的地位,是家庭中的權威,長輩對家庭成員有絕對的制約作用,晚輩對長輩處於絕對的服從和無條件奉獻的地位。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觀念在逐漸弱化,個體的主體地位在增強,平等意識成為社會的主體意識。這種平等、自主意識逐漸滲透到家庭關系中,改變著家庭的代際關系。老年人在家庭中不再擁有絕對的權威,子女對家庭事務也有發言權,而且由於年輕人善於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文化反哺」現象日益增多,老年人不再具有傳統的絕對權威,他們不能再強迫子女接受他們的觀點和做法。而且在現代社會,年輕人對家庭的經濟收入的貢獻大大超過了老年人,他們對父輩的依賴已經大大減少,老年人正在逐漸喪失在家庭中的主導地位。
(四)年輕一代養老觀念逐漸淡漠
「孝道」作為中國傳統美德,對家庭養老的實現有著重要作用。但在市場經濟浪潮下,傳統的「孝道」也在不斷受到沖擊,傳統的「孝道」對人們的約束作用逐漸減弱,人們的家庭責任觀、家庭義務觀在不斷更新、變化。隨著年輕一代民主意識、個體獨立意識的增強,人們對以家庭為主的傳統養老模式的認可度越來越低,年輕一代的思想、意識越來越與市場經濟的觀念相一致、相適應,他們注重的是個人利益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不再以家庭利益為重,出現了重權利輕義務、重利益輕道義、重小家輕大家、重經濟利益、輕血緣關系的傾向,傳統的道德和孝文化對人們的約束力減弱。由於老年人的經驗不再是子女成長、發展的財富,老年人對子女的價值進一步下降,傳統的「孝」觀念正在逐漸失去維系家庭養老功能的作用,年輕一代養老意識正逐漸淡化,有的甚至把老人看成是家庭的負擔和包袱,不贍養老人甚至打罵、遺棄老人的現象時有發生。
四、中國傳統養老模式的發展方向——構建多元化的養老模式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結構的變化,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受到多方面的挑戰,家庭養老已經不能很好地解決中國的養老問題,需要構建現代新型的養老模式。但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社會總財富還不夠豐厚,還不能主要依賴社會養老。在這樣一個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探索一種依靠老年人、家庭、社區、社會等多種力量共同為老年人服務的多元化的養老模式成為當下中國社會的現實選擇,也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一)自我養老
自我養老主要是指老年人要有足夠的養老資金,在經濟上實現獨立,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時候,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並自我尋找生活的樂趣和精神的慰藉,擺脫對子女和他人的依賴。首先,老年人要增強獨立意識和自我養老觀念,從中年時期開始為自己儲存一定的養老金。擁有充足的養老金,是自己晚年生活幸福的有力保障。中國老年人,尤其是農村老年人幾乎把一生的積蓄全部用來給兒子蓋房、娶媳,晚年完全靠子女的經濟供養,使自己的晚年生活缺乏保障。其次,老年人在自己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買菜、做飯、洗衣等日常家務活動,不但可以鍛煉老年人的身體,豐富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減輕子女的負擔。再次,老年人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在社會參與中尋找精神慰藉,以擺脫晚年的孤獨與寂寞。老年人在身體健康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參加一些社區組織的活動,如志願者服務,歌、舞、棋、牌等活動,這些活動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減少老年人對子女的精神依賴,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二)分居式家庭養老
分居式家庭養老是指老年人與子女分開居住,子女要盡贍養老人的責任與義務,要給予老年人經濟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子女仍然是贍養老人的主體。中國現行法律法規對家庭養老有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條和第十一條分別規定「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員應當關心和照料老年人」,「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盡管家庭養老面臨種種的困境和挑戰,但是根據我國的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實行社會化養老財力還不足。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也證明,單一的社會化養老很難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家庭養老具有其獨特的優勢,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特別重視家庭人倫,老年人很看重家庭帶來的安全感、親情感和歸屬感,這只有在家庭中才能感受到,所以家庭養老還將在我國長期存在,是我國重要的養老方式之一。但實行家庭養老,也正在由老人與子女共居的家庭養老模式向分居的家庭養老模式發展,有的學者將這種模式稱為「分而不離模式」。由於老年人與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分居形式從實際情況看對供養雙方都有好處,一方面,分居可以留給對方自由選擇的空間,避免了代際沖突和家庭矛盾;另一方面,在老人生病或遇到困難時,也能得到子女的照料,子女經常回家探望老人,老人也可以得到精神慰藉。實踐表明,分開居住的形式並沒有使得老人和子女間關系變得冷漠,反而由於這種若遠若近的距離造就了一種新的家庭關系的和諧。
(三)社區居家養老
社區居家養老,就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老年人日間照料、醫療護理、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為主要內容,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服務為主要形式,並引入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的養老服務體系。居家養老中「家」的含義擴展到了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區這個更廣泛的意義上。這種養老方式一方面讓老年人居住在家中,老年人能夠與其他家庭成員一起生活,既符合老年人的生活習慣、養老心理,又能解除老年人居住在養老院中的孤獨、寂寞,避免了西方國家機構養老的弊端;另一方面老年人可以享受到來自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關心、生活照料及專業化的社會服務。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社區建設也在迅速發展。社區在社會成員生活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如何依託社區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2008年1月29日,由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勞動保障部、財政部、建設部、衛生部、人口計生委、稅務總局聯合制定的《關於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指出:「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初級目標是:在城市,所有社區都要力爭在『十一五』期間把居家養老服務開展起來,努力使居家養老服務網路實現全覆蓋,服務設施不斷充實,服務內容和形式不斷豐富,服務隊伍不斷擴大,組織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在農村,要依託現有的設施資源,通過努力使80%左右的鄉鎮擁有一處綜合性老年福利服務中心,1/3左右的村委會和自然村擁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動和服務的站點,並在建成這些設施的基礎上盡可能滿足老年人的基本服務需求。」根據這一精神,我國大部分城市社區都開始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其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由經過專業培訓的服務人員上門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務;二是在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以「家庭養老院」的形式幫助沒有子女照顧或者子女沒有時間和條件照顧的老人,讓其享有健康安樂的晚年生活。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建立,對減輕國家負擔,彌補傳統家庭養老的不足,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區居家養老是一種以中國傳統家庭養老為依託,兼具西方國家機構養老社會化服務的新模式,它既保留了傳統家庭養老的諸多優勢,又借鑒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有益做法,可以利用社區照料來彌補家庭照料的不足,確保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理想的養老模式。
(四)互助養老
互助養老主要是依靠身體健康、具有一定照顧他人能力的老年人和社區下崗失業人員來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一種養老模式。互助養老模式是家庭養老的延伸,是社會化養老的初級形式,是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的一種過渡,是符合中國現實的一種養老模式,而且這種養老模式在我國有著深厚的歷史和現實基礎。
首先,互助養老能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由於老年人有著相同、相近的人生經歷,對問題、社會有相近的看法和觀點,有一些相似的人生感悟,他們在一起能夠相互交流觀點和看法,並容易達成共識,從而消除苦悶和煩惱,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寄託,這對形成愉快、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排除老年人心理方面的孤獨感和失落感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並且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其次,互助養老能夠增強老年人的獨立意識。在西方社會,老人很注重自己的獨立和尊嚴,只要健康情況允許,都願意單門獨戶居住,並為能自我照顧而感到自豪。中國人在自己老了以後,往往以孩童的心理希望得到子女的照顧和關懷,所以,中國民間有「老小孩」之說。在互助養老中,高齡老人得到了低齡老人的服務,減少了老年人對子女的依賴。老年人這種獨立意識減輕了子女的負擔和壓力,子女可以更好地從事自己的工作和事業,老人可以從子女那裡得到一定的經濟支持,這將有助於構建和諧的代際關系。
再次,互助養老能夠增進社會的和諧。互助養老是社區鄰里中有一定照顧能力的低齡老人對高齡老人的生活照料、精神關懷,這種養老模式,突破了傳統家庭養老模式以一家一戶為單位養老的局限,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具體體現。在互助養老中得到關懷照顧的老年人不僅僅是自己的父母長輩,而是社區中參加互助養老的所有老人,所體現的是一種大愛、博愛,這種博愛必將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五)社會化養老
社會化養老是養老從家庭走向社會,從非正式制度走向正式制度的過程。養老社會化是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和必然。養老社會化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養老資源提供者的社會化,主要是指養老的經濟支持由家庭提供轉向社會提供;二是指養老職能承擔者的社會化,即養老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由家庭提供轉向由社會提供。養老的社會化的目標是實現養老共濟,不論貧富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養老保障,提高養老水平,保障老年人能夠享受社會發展的成果,實現老有所養。社會化養老不是對傳統家庭養老的否定,而是對家庭養老功能的補充和拓展。我們要實現的養老目標是「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這樣的養老目標,不僅提供養老的生活空間和養老服務,還應包含養老的文化和對老年人的真情關懷。在社會化養老的過程中,仍然要提倡「尊老」、「敬老」、「愛老」這樣一些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使老年人能夠在全社會范圍內獲得尊重,使他們更好地融入整個社會生活之中,實現「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發展目標。

㈤ 政府投資的養老院可由社會運營,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

這么做的目的是解決一部分社會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使這部分人的生活質量得到一定的提升。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養老服務社會化是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順的簡單手抄報 瀏覽:624
明光市19年退休人員公示 瀏覽:687
染色體檢測和基因檢測有什麼區別 瀏覽:35
太申祥和國際敬老院收費標准 瀏覽:10
鹽城市退休人員工資是多少 瀏覽:447
五合五取重陽節 瀏覽:15
體檢是否貧血檢查什麼 瀏覽:480
2019全國兩會工人退休年齡 瀏覽:453
玉石長壽龜 瀏覽:316
天目虹楓養老機構 瀏覽:57
深圳老人大病醫保怎麼報銷 瀏覽:390
台州市退休職工喪葬費標准 瀏覽:131
下網職工退休如何辦 瀏覽:705
杭州企業退休養老金測算表 瀏覽:204
張家口最好的老年公寓 瀏覽:390
鄭州龍湖老年公寓 瀏覽:689
蘭州退休人員人臉識別認證程序 瀏覽:80
婚前父母房子過戶子女需要多少 瀏覽:52
農村父母養老保險怎麼購買 瀏覽:144
農村職工退休了能領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