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社區養老為什麼符合我國國情

社區養老為什麼符合我國國情

發布時間:2024-07-06 04:17:00

1. 社區居家養老的我國模式

第一、傳統的居家養老
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觀念,就是「養兒防老」、「多子多福」、「金家、銀家,不如自己的窮家。」生有五男二女,是前世積下的陰德。在自己習慣的家庭養老,享受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出門有熟悉的鄰里,互致問候,拉呱聊天。環境熟悉,閉著眼睛也不會走錯路,聞著廚房的灶煙也能回到家。能有子女的「床前百日孝」,就心滿意足了。另外,傳統的居家養老在家庭原有的平台之上進行,養老成本相對比較低。
當今家庭規模向小型化發展,子女數減少,加上當前老人與子女共居向分居轉變,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的出現使子女對老人的贍養更加困難。對於子女而言,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就業壓力、社會競爭使得不少子女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相應地減少了與老年人的照顧時間,使得不少人陷入事業人士與孝順子女角色的沖突當中。這就對傳統的居家養老發起了尖銳的挑戰。
第二、養老服務機構
1、社會福利院
社會福利院是以政府投資為主,並給予信息資源、政策支持。同時募集社會資金,建設、改善相關設施,收養市區「三無」老人,孤殘兒童、棄嬰,實行養、治、教並舉的工作方針,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其養老功能微乎其微。
2、敬老院
敬老院是在農村「五保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期,農業生產合作社對缺乏勞動能力、生活沒有依靠的鰥、寡、孤、獨者,實行保吃、保穿、保燒、保醫、保葬(兒童則為保教),簡稱「五保」。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對五保戶實行集中供養,在全國各地興辦了一批敬老院。1978年以來,隨著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集體經濟的發展,敬老院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後來有些城市街道也辦起了敬老院。
3、老年公寓
中國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在上海、北京、天津、大連、煙台等地由政府民政部門興建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是指既體現老年人居家養老,又能享受到社會提供的各種服務的老年住宅,屬於機構養老的范疇。
4、社會民辦養老機構
一是民辦老年公寓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政策室曾對北京1600餘名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調查,希望入住老年公寓的人數達1000餘人,一些老年公寓還出現人滿為患的局面,老年公寓正日益獲得老年人的歡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產階層的人群不斷增加,2009年之後,很多老年公寓,已經不再是獨立的慈善或者福利機構,反而變成了一種需求,甚至有人在未有退休之前就開始預訂老年公寓。這就給民辦老年公寓的誕生以契機。一些富商、房地產商、公立、私立醫院等,在尚不完善的政策支持下,建設起來具有「福利性事業、市場化經營」特點的老年公寓,各種形式的由個人、社會或企業建立的老年公寓在各地相繼出現。在全國各大中城市,老年公寓已經很普遍,並且出現低、中、高檔分級。填補了國家辦老年公寓的不足。
二是民辦敬老院
農村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主動為社會福利事業做貢獻。個人出資建敬老院,把無依無靠、病殘鰥寡、不能進入鄉鎮敬老院的困難老人免費收養起來。填補了農村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養老機構的不足。
第三、社區居家養老
我國現階段國情是人一旦變老,就有一種落葉歸根的心理,到了陌生的環境,很容易產生失落、惆悵、孤獨的情緒。居家養老可以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延續以往的社會網路,使老人的心理更健康。當前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獨居老人的增加趨勢,家庭贍養功能弱化的特點,使家庭養老走進死角。現代社會多元化的趨向使老年人群對養老的期望值增高,傳統的機構養老服務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老人對生活品質的高水平需求。以社區村,居委會為核心、社區居家養老為依託、社會化專業服務與非專業化服務相結合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成為新型養老模式。
一是組建「以老助老」互助小組,組織社區老人開展互助活動。一些樂於奉獻的老人自願騰出自己的房子,發揮自己的特長用於助老服務,並相互提供家政、娛樂、體育、醫療等各種幫助。
二是建立健全社區老年福利服務網路,如社區醫療保健站、托老所、養老院、護理院、照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等,把老年社區福利服務網路建設納入社區建設中。建立空巢、孤寡老人的社會照料系統,對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服務,組織志願者為老人看護和日常服務。民政部實施的「星光計劃」 是推進社區福利建設的有效形式,以社區為中心的老年服務體系,逐步走上社會化、產業化的道路。
在農村,仍以家庭養老為主,但是近年來,農村家庭養老功能也呈弱化趨勢,社會養老功能不斷加強,有條件的敬老院建成綜合性、多功能、面向農村老人的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社會救濟和五保戶的供養制度,倡導村民互助。教育年輕人要孝敬老人,加強法制觀念。使農村弧寡老人都能過上有吃有穿有住有醫有葬的五保生活,貧困老人通過最低生活保障線獲得救助。
但是,社區居家養老作為是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還處在起步階段,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國地廣人密,情況各異。尚需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同心協力,把社區居家養老這項新興的事業辦好。

2. 居家養老的社會意義

空巢既是社會的進步,也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當中特別是人們的生活方式、觀念轉變當中產生的一種客觀必然的現象。按比例數據,城市空巢老人49.7%,國外有的已高達80%,甚至更高。從趨勢講,這是必然。像過去那種多子女家庭來共同照顧老人是不可能的。因此隨著老人年齡增長,身體功能退化,需要人照顧而身邊無人照顧,這就體現了社區居民養老服務的意義所在。身邊無子女或者子女照顧不過來,從這個角度,社區對老人、對家庭成員的支援就顯得尤為重要。發展居家養老是對這一現象所作出的一個正確選擇。
居家養老服務適合我國國情
符合我國「未富先老」的社會特點。我國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還不夠發達、物質條件尚不充裕的情況下到來的,因此,單靠政府的力量來發展養老福利事業是不現實的。居家養老服務與機構養老服務相比,具有成本較低、覆蓋面廣、服務方式靈活等諸多優點,它可以用較小的成本滿足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居家養老服務,可以讓一部分家庭經濟有困難但又有養老服務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從而對穩固家庭、穩定社會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
適應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特徵。受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影響,我國大多數老年人不願離開自己的家庭和社區,到一個新的環境去養老。居家養老服務採取讓老年人在自己家裡和社區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務形式,適應了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滿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於他們安度晚年。

3. 灞呭跺吇鑰佺殑鍙戝睍浼樺娍

閫傚悎鍥芥儏
涓鍥戒漢鐨勫吇鑰佽傚康鍊懼悜浜庨夋嫨灞呭跺吇鑰併傛牴鎹鏈夊叧璋冪爺錛岄夋嫨灞呭跺吇鑰佺殑鑰佸勾浜哄崰90%錛屽彧鏈夌害10%鐨勮佸勾浜洪夋嫨鏈烘瀯鍏昏併傚湪榪欑嶆儏鍐典笅錛屾斂搴溿佺ぞ鍖恆佸吇鑰佹満鏋勫備綍鎶婂吇鑰佹湇鍔″歡浼稿埌灞呭跺吇鑰佺殑鑰佸勾浜猴紝婊¤凍浠栦滑瀵圭ぞ浼氬寲鍏昏佹湇鍔$殑闇奼傦紝鏄蹇呴』鐫鍔涜В鍐崇殑涓涓鐜板疄闂棰樸傚悓鏃訛紝鎴戝浗澶辮兘鑰佷漢銆侀珮榫勮佷漢銆佺┖宸㈣佷漢鏁伴噺宸ㄥぇ銆傝繖閮ㄥ垎浜哄氭暟鍒嗘暎灞呬綇鍦ㄥ悇鑷瀹跺涵涓錛屽叾鍏昏佷笉浠呮湁鐢熸椿鐓ф枡銆佺簿紲炴叞鈃夐棶棰橈紝鏇存湁鍖葷枟鎶ょ悊闂棰樸傚眳瀹跺吇鑰佹湇鍔′漢鍛樺叿鏈変竴瀹氬尰鐤楁姢鐞嗙煡璇嗗拰鎶鑳斤紝鑳借緝濂借В鍐寵繖浜涢棶棰樸
鎴戝浗鍏昏佹湇鍔′綋緋誨緩璁捐繕涓嶈兘婊¤凍鑰佸勾浜哄叆浣忓吇鑰佹満鏋勭殑闇奼傦紝緇濆ぇ澶氭暟鑰佸勾浜哄彧鑳介夋嫨灞呭跺吇鑰併傚浗瀹垛滃嶮浜屼簲鈥濊勫垝綰茶佹彁鍑猴紝姣忓崈鍚嶈佸勾浜烘嫢鏈夊簥浣嶈佽揪鍒30寮犮備絾鐩鍓嶏紝鍏ㄥ浗鍏昏佹満鏋勪粎鏈夊簥浣390涓囧紶錛屾瘡鍗冨悕鑰佸勾浜烘嫢鏈夊吇鑰佸簥浣嶅彧鏈20.5寮狅紝紱葷翰瑕佹彁鍑虹殑鏍囧噯榪樻湁寰堝ぇ緙哄彛銆傞夋嫨鏈烘瀯鍏昏佺殑鑰佸勾浜哄敖綆″彧鍗10%錛屼絾榪欓儴鍒嗚佸勾浜虹殑緇濆歸噺鍦2000涓囦漢浠ヤ笂銆傛墍浠ワ紝鑳藉熷叆浣忓吇鑰侀櫌錛堣佸勾鍏瀵撱佹墭鑰佹墍錛夌殑鍙鏄寰堝皯涓閮ㄥ垎鑰佸勾浜猴紝寰堝氬湴鏂瑰瓨鍦ㄥ吇鑰侀櫌涓搴婇毦奼傜幇璞°
榪樺簲鐪嬪埌錛屼笌鍙戣揪鍥藉跺湪緇忔祹楂樺害鍙戝睍鍩虹涓婃ュ叆鑰侀緞鍖栫ぞ浼氫笉鍚岋紝鎴戝浗鏄鍦ㄧ粡嫻庡彂灞曟按騫寵繕姣旇緝浣庣殑闃舵靛氨榪涘叆鑰侀緞鍖栫ぞ浼氾紝鍛堢幇鍏稿瀷鐨勨滄湭瀵屽厛鑰佲濈壒寰併傜敱浜庣粡嫻庝笉鍙戣揪錛屼漢鍧囨敹鍏ユ按騫蟲瘮杈冧綆錛岀粷澶у氭暟鑰佸勾浜烘敹鍏ユ按騫蟲洿浣庛傚眳瀹跺吇鑰佹湇鍔¤垂鐢ㄨ緝浣庯紝閫傚悎涓鑸瀹跺涵鐨勭粡嫻庢壙鍙楄兘鍔涖
鐗圭偣椴滄槑
灞呭跺吇鑰佹湇鍔℃槸涓縐嶆棦涓嶅悓浜庡跺涵淇濆嗐佷篃涓嶅悓浜庝竴鑸鎰忎箟涓婂舵斂鏈嶅姟鐨勭嫭鐗瑰吇鑰佹柟寮忋
灞呭跺吇鑰佹湇鍔℃槸涓撲笟鎬у己鐨勬湇鍔°備互涓鍥界孩鍗佸瓧鎬諱細浜嬩笟鍙戝睍涓蹇冨紑灞曠殑鏇滈槼淇濆嗘湇鍔′負渚嬶紝浠庝簨鏇滈槼淇濆嗘湇鍔$殑鍖繪姢浜哄憳閮界粡榪囦笓涓氬煿璁錛岀壒鍒鏄緇忚繃涓撲笟鍖葷枟鎶ょ悊鐭ヨ瘑鍜岃亴涓氭妧鑳藉煿璁銆傚敖綆$幇鍦ㄨ稿氫繚濮嗗拰瀹舵斂鏈嶅姟浜哄憳涔熻佺粡榪囦竴瀹氱殑涓撲笟鍩硅錛屼絾鏇滈槼淇濆嗙殑鍩硅瑕佹眰鏇翠弗鏍礆紝瑕佹眰鎶ょ悊浜哄憳鎺屾彙蹇呭囩殑鍖葷枟鎶ょ悊銆佸尰鐤楁ユ晳鐭ヨ瘑鍜屼笓涓氭妧鑳姐
灞呭跺吇鑰佹湇鍔℃槸鍏鐩婃ф垨鍑嗗叕鐩婃ф湇鍔°傚舵斂鏈嶅姟鏄涓縐嶅競鍦哄寲鏈嶅姟錛屽畬鍏ㄦ寜甯傚満瑙勫緥榪愪綔銆傚眳瀹跺吇鑰佹湇鍔″垯鏄涓縐嶅叕鐩婃ф垨鍑嗗叕鐩婃у吇鑰佹湇鍔★紝姣斿傛敹璐歸噰鍙栫殑鏄浼樻儬浠鋒牸錛岀敋鑷蟲槸鍏嶈垂鍗婂厤璐圭殑銆傚眳瀹跺吇鑰佹湇鍔′箣鎵浠ヨ兘澶熸垚涓轟竴縐嶅叕鐩婃ф垨鍑嗗叕鐩婃у吇鑰佹湇鍔★紝涓昏佸緱鐩婁簬鎻愪緵榪欎簺鏈嶅姟鐨勫吇鑰佹満鏋勩佺ぞ鍖虹粍緇囥佸織鎰胯呯瓑鐨勬棤縐佸夌尞錛屼互鍙婄ぞ浼氬悇鏂歸潰鐚鍑虹殑鐖卞績錛屾瘮濡傜墿璧勬崘鍔╁拰鐜伴噾鎹愯禒絳夈
灞呭跺吇鑰佹湇鍔℃槸閽堝圭壒瀹氫漢緹ょ殑鏈嶅姟銆備腑鍥界孩鍗佸瓧鎬諱細浜嬩笟鍙戝睍涓蹇冧簬2014騫5鏈堝湪奼熻嫃鐪佹壃宸炲競鍚鍔ㄧ殑鈥滄洔闃沖叧鐖卞け鑳借佷漢琛屽姩鈥斺旀洔闃充繚濮嗘湇鍔♀濊瘯鐐癸紝鏈嶅姟鐨勫硅薄灝辨槸緇忚繃姘戞斂閮ㄩ棬絳涢夌殑300浣嶇敓媧誨洶闅劇殑澶辮兘鑰佷漢銆傚舵斂鏈嶅姟闈㈠悜鐨勬槸鍏ㄤ綋鏈夐渶奼傜殑瀹跺涵錛屾湇鍔$殑鍐呭規槸鍏ㄦ柟浣嶇殑銆傛洔闃充繚濮嗘湇鍔″垯鏄闈㈠悜灞呭跺吇鑰佺殑鐢熸椿鍥伴毦澶辮兘鑰佷漢錛屼富瑕佹彁渚涘尰鐤楁姢鐞嗘湇鍔″拰浜烘枃鍏蟲鏈嶅姟銆備竴浜涘吇鑰佹満鏋勩佺ぞ鍖恆佸織鎰跨粍緇囨彁渚涚殑灞呭跺吇鑰佹湇鍔″唴瀹瑰彲鑳芥洿騫挎硾銆
浼樺娍鏄庢樉
灞呭跺吇鑰佹湇鍔℃槸緇忔祹楂樻晥鐨勫吇鑰佹湇鍔℃柟寮忋傚悓鏈烘瀯鍏昏佺浉姣旓紝灞呭跺吇鑰佹湇鍔℃槸涓縐嶆姇鍏ュ皬銆佺粡嫻庡拰紺句細鏁堢泭楂樼殑鍏昏佹柟寮忋備互鏇滈槼淇濆嗘湇鍔′負渚嬶紝瀹冧緷鎵樼幇鏈夌殑鑰佸勾鍏瀵撱佸尰鐤楁満鏋勫拰鎵樿佹墍錛岀粍緇囧尰鎶や漢鍛樺叆鎴鋒湇鍔°傚悓鏈烘瀯鍏昏侀渶瑕佸叴寤哄吇鑰侀櫌鐩告瘮錛岃繖縐嶆柟寮忓ぇ澶ц妭鐪佷簡鍩哄緩鍜屽悇縐嶉厤濂楄垂鐢ㄣ傚疄闄呬笂錛屾洔闃充繚濮嗘湇鍔″凡緇忔垚涓烘病鏈夊洿澧欑殑鍏昏侀櫌錛屾槸鐪熸f剰涔変笂鐨勭ぞ浼氬寲鍏昏侀櫌錛屾妸綰沖叆淇濆嗘湇鍔″硅薄鐨勮佸勾浜哄跺涵鑱旂粨鎴愪簡涓涓宸ㄥ瀷鍏昏侀櫌銆傛洔闃充繚濮嗘湇鍔′綔涓烘暣涓鏇滈槼鍏昏佹湇鍔′綋緋葷殑涓縐嶆ā寮忥紝鎶曞叆杈冨皬錛屼絾瑙e喅浜嗕紬澶氳佸勾浜虹殑鍏昏佹湇鍔¢棶棰橈紝鍒涢犱簡宸ㄥぇ紺句細鏁堢泭銆

4. 為什麼要在我國大力發展老年社區工作照顧

老年社區工作是老年人社會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關於其具體定義說法不一,在中國內地,常被稱作老年社區服務或社區養老,這里不一一介紹。本文主要檢索的內容是關於老年社區服務的現狀和問題以及如何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為我國的社區老年服務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所直接引文均取自原作者公開發表的文章當中,無學術抄襲之嫌,本人尊重一切勞動者的一切形式的勞動成果。

一、 我國老年社區服務的發展現狀和不足

我國老年人在人口各年齡組中是「窮人」居多的群體。據統計,50% 以上的城鎮老年人口在銀行中基本上沒有存款, 只能依靠子女或社會供養。由此可見, 發展城鎮社區養老不僅僅是當代老年人的呼喚, 也是老齡化社會發展的必然, 更是救助我國城鎮弱勢群體的一個重要舉措。

1.社區養老的供需矛盾

有資料表明: 托老所, 18.9%的老人需要, 僅有0.5% 的老人得到服務; 保健指導, 36.8% 的老人需要, 僅有9.3% 的老人得到服務; 家庭病床, 42.5% 的老人需要, 僅有14.8%的老人得到服務; 定期體檢, 57.8% 的老人需要, 僅有7.6% 的老人得到服務; 應急服務, 45.1% 的老人需要, 僅有0. 7% 的老人得到服務。這幾年,上海各種層次的養老機構紛紛興起, 已達到約200 多家, 但據人民日報社一位記者的調查, 上海「養老機構紛紛建起, 老人入住並不積極」。

2.老年社區服務專業化薄弱

隨著市場體制的改革,原來由國家所承擔的包括養老在內的社會福利,正在向由國家、集體(單位) 、個人共同負擔的多元局面轉型。近些年來非專業人員亦進行一些專業培訓,但短期培訓的效果及整個服務過程的繁瑣導致的監督漏洞,都削弱了專業化色彩。養老服務不僅僅是態度的和善,服務水平更多體現在服務提供者的工作能力上,這些能力既包括對老人的生理、心理及醫學護理等知識及技巧的掌握,還包括對相關的法律政策及社會資源的掌握及運用,顯然那些靠大媽支撐起來的社區是難以滿足老年人的較高層次需求的。

3.政府在老年服務中角色定位不恰當,官僚化傾向嚴重

我國目前養老方式的尷尬現象明顯:一方面是行政化色彩很強的法定社區組織,在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的大的社會背景下,為配合上級的要求而建立起來一些養老機構,由於體制不順暢與資源緊張等因素,在福利化和經營化取向之間左右為難;另一方面又因為社區本身服務質量欠缺與居民的不認同等因素,使得自身生存舉步維艱。因此,從社區定位的角度看,必須淡化它的行政化色彩,克服因行政化而帶來的困局。

4.我國社區養老沒有調動起社區民眾的參與與互助意識

有關資料表明,我國志願者雖然在數量上很客觀,但與我們這個人口大國相比仍然不足,且志願者大多還是青年學生。社區參與與社區民主是社區照顧的核心原則,只有社區民眾熱心社區問題,廣泛參與社區事務,積極為社區建設獻計獻策,並能為社區中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務,社區照顧最高層面上的價值理念才能得以實現,社區照顧才能良性運行、不斷發展。

二、 發達國家社區養老狀況

(一) 歐美國家養老狀況

社區照顧作為動員並聯結正式與非正式的社區資源去協助有需要的人士,讓他們能和平常人一樣,居住在自己的家裡,生活在自己的社區中,而又能夠得到適切的照顧的模式,以其個性化、多樣化、社區化的特徵與優勢,向老年人提供包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服務、家庭照顧、日間看護、娛樂和教育等內容在內的多項服務,因而能夠高質有效地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自社區照顧1960 年在英國建立後,其他許多歐美發達國家均視其為醫治養老問題的一劑良方轉而加以推廣,使社區照顧模式逐漸取代了機構照顧的主導地位成為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顧的主流。

1. 歐美社區照顧發展的基本原則

⑴向社會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讓大眾認識全控機構照顧的局限性和社區照顧的意義。了解危機人群的處境與需求;讓主流社會更多地傾聽弱勢群體的聲音,關注社區中的失能者及其家庭的困境;說服權力部門運用國家立法的手段制定相關政策等。

⑵合理分配社會資源。立足於社區中有困難而得不到照顧的大多數人的需要,避免機構照顧造成的資源浪費和受益面小的缺陷。

⑶充分發揮社區非正式網路的作用,配合正規的社會服務。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有效照顧網路;區分不同網路所具有的功能,為社區居民提供不同種類的服務與支持,使受助者的困難真正能夠在社區中得到解決。

⑷提倡自助與互助精神,培養社區居民獨立自主的意識。使受照顧者在社區照顧的過程中減少依賴性,不斷提升自我的價值,也使社區更具凝聚力。

⑸從受助者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實際需要確定照顧方案,使計劃切實可行。計劃既要發揮非正式照顧的特長, 又不能排斥機構照顧的必要性,而應使照顧能更有效地滿足受助者的需要。

⑹發揮民主精神。鼓勵社區居民為社區照顧獻計獻策。

2. 歐美社區照顧發展中面臨的困境

⑴社區照顧向家庭照顧的轉化。社區照顧原初的理念是指讓案主在社區中得到照顧,即通過把與專業或專門人員安排進社區之中,為居住在自己家裡的案主提供服務,但在發展中卻出現了偏差, 「在社區中照顧」逐漸演變成「由社區照顧」,也就是說由非專業人員與非專門人員志願地或半有組織地提供服務,而家庭作為最基本的非專業照顧力量, 使社區照顧最終演變成為「由家庭照顧」,由此社區照顧的推行在一些地區反而使家庭、朋友和鄰居等非正式系統的照顧壓力加重了。

⑵服務過程中「機會不平等」問題。這種不平等表現在社會各階層之間、性別之間、種族之間的不平等。經濟收入富裕的老人可獲得所需的、質量較高的服務,而經濟條件差的老人只能通過個人收入調查系統「歧視性」調查得到救助性服務,這已不容他們自己選擇。在性別之間,男性獲取的服務要優於女性。而在種族之間,在歐美國家,白種人所獲得的服務要普遍優於黑種人和其他族群。

⑶照顧者的角色一般都是由女性來承擔。許多女權主義者認為「社區照顧是家庭責任不平等的合法化」「照料活動限制了女性進入公共領域中有價值的社會性角色的機會」。

⑷社區照顧的重點轉向支持家庭照顧者。社區照顧為老年人服務似乎是一個不言自明的道理,社區照顧也一直以能夠有效回應老年人需求而特別加以宣揚。但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卻發現許多與之相背離的事實:許多社區照顧的內容是針對照顧者的。照顧者面臨很大的壓力,實施支持照顧者的計劃本無可厚非,但如果社區照顧的重點轉向支持照顧者就有悖於社區照顧的理念了。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許多學者批評日間照顧政策是從照顧者利益出發,而不是為滿足老年人需求設計的,研究表明,老年人接受日間照顧服務的原因有相當一部分是考慮子女的利益而不是出於自願, 因此批評者得出結論認為社區照顧實質上是照顧照顧者而非老年人。

⑸ 協調問題。雖然社區照顧整合了許多資源,但同時也帶來了各服務主體間的協調問題。不同的服務主體隸屬於不同的體系、不同的領域,這加大了彼此之間協調服務的成本,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醫療衛生保健和社會福利服務之間的協調問題,兩者各自有不同的主管部門,且資金來源也互不相同,故在開展服務時容易「各自為政」,造成服務內容和項目出現重復或不全面,致使服務效率的降低。因此我們在發展社區照顧時,應明確提出一個服務中心,以整合各種資源,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二) 日本國老年服務狀況

日本傳統的老年福利服務體系是以1963年建立的服務體系為核心不斷修訂而成的,走過了一段公費醫療——老人保健——護理保險制度的演變之路。1980年日本政府開始推行以居家養老服務為重點的社會福利政策,頒發《高齡老人保健福利推進10年戰略計劃》(「黃金計劃」),提出依託社區建立多種服務設施,使老年人藉助社區力量在家養老。1989年的《高齡者保健福利發展10年戰略計劃》以居家養老、居家看護為發展方向,強調建立以家庭或親屬的護理為前提,以公共福利服務與市場服務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方式。至此,依託社區的家庭養老方式占據了主據了主導地位。

1. 日本社區老年服務的內容

⑴訪問指導工作。對於40歲以上卧床病人、痴呆孤寡老人及其家人,社區服務人員定期上門服務:了解病因、康復手段、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言語表達能力等,觀察病人有無褥瘡、肌肉萎縮、精神異常、視力與聽力障礙及生活自理程度等情況,並做詳細評估記錄。對家庭中的照顧者也要進行全面了解,並給予飲食、活動、康復鍛煉等指導。

⑵訪問護理服務。包括對家中病人與老人進行生活護理、輸液、注射、換葯、送葯品、病情觀察等多項服務。

⑶機能訓練。服務對象包括因疾病或負傷導致肢體功能低下、有孤獨症傾向者。在指定時間地點,服務人員將他們組織起來進行體格檢查、功能鍛煉、集體進食和各項娛樂活動,鍛煉服務對象的身體機能,更重要的是促進病人的心理健康。

2.日本老年人服務特點

⑴確認目標,職能清楚。日本政府明確提出20世紀的老人中心工作職能是向社會上的每一位老人給予最大限度的生活援助。通過社區活動,加強居民之間的聯系,使他們有困難時,知道應該到什麼地方能夠得到幫助,使老人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精神上能夠安心愉快度過晚年。

⑵內容廣泛,方便老人。通過上述內容可看出其之廣泛,另外在日本,各街道的醫療護理中心有訪問護士,每日定期走訪用戶,了解他們在家的情況,出現問題能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將社區內可利用的資源介紹給用戶。對長期卧床不起者介紹其向有關部門申請和租用醫療用具,介紹使用方法,解決病人的實際困難。

⑶護理人員及福利士技術精、素質高。不管做什麼事情任何時候、他們始終精神飽滿、精力充沛地工作。總之,他們把嫻熟的服務技術與良好的職業道德看得非常重要,因此,也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

⑷注重社區康復服務,促進回歸社會,以保持正常生活。社區非常注意功能的鍛煉,組織各種適合老人的活動,如繪畫、書法、插花、茶道、聽書、舞蹈、手工、陶瓷製作、野炊、郊遊、參觀等活動,不失時機地將鍛煉寓於每日的娛樂活動中。根據個人特點,教會老人和指導好家屬做好配合工作使老人不管是入住日托中心還是在家,都能較好地照顧自己,提高老人生活的質量。

⑸老年服務實施護理保險制度。護理保險制度成立前,由於提供服務的機構間沒有競爭機制,服務的種類與特色缺乏,加之機構的床位數不足及社會工作者的缺乏,服務效率和質量不盡人意;護理保險制度成立後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服務機構間為爭取市場份額必然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

三、發達國家經驗對我國老年服務的啟示

社區養老是植根於西方的社會、文化、經濟與政治背景中的一種養老模式,在我們把社區養老移入我國的過程中,必須考慮我們的現實國情。具體說來我們的國情有兩個:一個是我國的中介性社會服務組織的缺乏。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城市居民的福利由政府一手包攬,這種強大的政府力量使得公共領域特別是公共服務領域萎縮。改革開放以來,政府逐漸退出一部分社會福利領域並剝離了企事業單位的福利職能,將之回歸社會,這時就需要一個社會實體或社會機構來承接這些分離出的職能。在西方這一職責是由非政府或非贏利部門承擔的,然而在我國由於上述原因,這一職能更多的是由具有半政府半民間性質的社區來承擔,這一事實就向我們展示出在我國發展社區照顧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我們的社區養老要以社區建設為中心。另一個國情是我國深厚的家庭養老傳統。我國是一個文化傳統悠久的國家,「孝的觀念根深蒂固。一方面, 老人願意居家養老;另一方面,子女也視不贍養老人為恥(陳樹強,2003)」。這一基本事實向我們昭示出另一個基本原則: 我們的社區照顧要注重家庭照顧的完善。

1. 我國的社區照顧要以家庭照顧為主,輔之以社區和非營利部門的支援,即在家庭層面整合正式與非正式的服務資源。由於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觀念仍有普遍的社會心理認同,在主觀上就要求我們仍需以家庭養老為主,繼續發揚我國的養老傳統。另外客觀經濟條件的限制也要求我們不得不選擇家庭養老。「西方國家進入老年社會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達4000 美元,而我國卻以人均國民生產總值800 美元的水平來迎接老年社會的到來」,所以,將老年人完全推出家庭,由社會來養老是不現實的。家庭養老可以說是在我國經濟還不發達的條件下的一種過渡模式。

2. 我國的社區照顧要以加強社區建設為中心,輔之以培育和發展非營利組織。社區由於在當代中國承擔了大量的福利服務職能,因而加強社區建設尤其是社區服務方面的建設對於社區養老的發展至關重要。社區養老本身便可以被看作是社區服務的核心內容,社區服務如果不落實到社區養老上,至多隻是一些初級的便民利民服務(錢寧,2002)。另外由於我國的非營利部門發展還不成熟,而社區在政府的支持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加上政府的福利又基本上通過社區作為發送體系傳遞到民眾,因此社區就成為了目前中國民間組織中掌握資源最多,發展最完備,也最有能力為大眾提供正式服務的社會主體。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非營利部門的發展,歐美及日本的社區養老內容繁多,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工作都是由非營利組織提供的。非營利組織利用自己的資金、技術及所動員和組織的義工在政府逐漸退出的背景下為老年人提供了許多服務。

3. 養老保障需要法律化。日本政府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通過立法解決養老問題,1959年的《國民年金法》解決了老年生活的經濟來源問題;1963年的《老人福利法》和1982年的《老人保健法》解決了老年醫療保健的後顧之憂,確立了居家養老的老年福利方向;2000年4月的《護理保險制度》在解決老年人護理照料負擔的同時,構築了社會參與的家庭養老體系,由此形成了多方位的老年福利體系。在這方面中國應該向他們學習。

4.加強專業隊伍建設。1987年日本政府頒發了《社會福利士及看護福利士法》,規定看護福利士應具備的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術知識能力,並推出資格證書制度。1992年制訂《福利人才確保法》,從法律上對福利人才的培養及其應有的經濟、社會地位予以保障。這樣,日本的社區老年服務在置身於一整套的法律制度保障下,具備技術知識及能力的專業人員的大力推動下,順利地開展和不斷優化。而我國要想向高水平老年服務方向發展,必須也要建立相應的資格證書制度,從而推進社會工作的專業化發展

5. 居家養老服務有什麼好處

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能減輕子女壓力,使子女既能盡孝,又可以騰出精力幹事業。

現在好多人都說把父母送進養老院是不孝順的,讓老人沒有家的感覺。那麼社區居家養老將會是您最好的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符合我國「未富先老」的國情,適合老年人養老不離家的傳統觀念,並可充分利用老人自有資源和社會的各種養老資源,具有方便高效、成本低廉等特點,同時還能起到發展社區服務業,促進社區就業與再就業等一舉多得的效果,有利於解決全市老年人的民生問題,成為破解養老難題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最重要的是家庭事業兩不耽誤。

二、養老可以不受時間和地理環境的束縛,在自己家中過上高質量高享受的生活。

智能居家養老系統採用電腦技術、無線傳輸技術等手段,在居家養老設備中植入電子晶元裝置,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處於遠程監控狀態。如果老人走出房屋或摔倒時,智能居家養老系統中的老頑童手錶設備能立即通知醫護人員或親屬,使老年人能及時得到救助服務;當老年人因飲食不節制、生活不規律而帶來各種亞健康隱患時,智智能居家養老設備的服務中心也能第一時間發出警報;智能居家養老設備醫療服務中心會提醒老人准時吃葯和平時生活中的各種健康事項。 最重要的是,「智能居家養老」可以在老人身上安裝GPS全球定位系統,子女再也無須擔心老人外出後走失。

閱讀全文

與社區養老為什麼符合我國國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金不算工資的法律依據 瀏覽:327
女生內服養生的東西能吃多少種 瀏覽:835
哈爾濱老年大學健身 瀏覽:343
上海長壽路舒適堡健身 瀏覽:617
體檢請假不給批怎麼辦 瀏覽:333
老年人全身浮腫是什麼原因 瀏覽:238
孝順的簡單手抄報 瀏覽:624
明光市19年退休人員公示 瀏覽:687
染色體檢測和基因檢測有什麼區別 瀏覽:35
太申祥和國際敬老院收費標准 瀏覽:10
鹽城市退休人員工資是多少 瀏覽:447
五合五取重陽節 瀏覽:15
體檢是否貧血檢查什麼 瀏覽:480
2019全國兩會工人退休年齡 瀏覽:453
玉石長壽龜 瀏覽:316
天目虹楓養老機構 瀏覽:57
深圳老人大病醫保怎麼報銷 瀏覽:390
台州市退休職工喪葬費標准 瀏覽:131
下網職工退休如何辦 瀏覽:705
杭州企業退休養老金測算表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