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宜城養老院什麼時候開封

宜城養老院什麼時候開封

發布時間:2024-06-25 13:22:15

Ⅰ 瀹滃叴鏈夊摢浜涙暚鑰侀櫌

瀹滃叴甯傜殑鏁鑰侀櫌涓昏佹湁錛
* 瀹滃叴甯傞櫠閮藉吇鑰侀櫌
* 闃崇盡鍋ュ悍鍏昏佹湇鍔′腑蹇
* 瀹滃叴甯傚疁鍩庤楅亾鏁鑰侀櫌
* 鏂板緩瀹滃叴甯傚畼鏋楅晣鏁鑰侀櫌
* 楂樺嶉晣鏁鑰侀櫌
浠ヤ笅鏄鐩稿叧瑙i噴錛
瀹滃叴甯傞櫠閮藉吇鑰侀櫌鏄涓瀹朵負鑰佸勾浜烘彁渚涘叏鏂逛綅鏈嶅姟鐨勬満鏋勶紝鍖呮嫭鐢熸椿鐓ф枡銆佸仴搴鋒姢鐞嗐佸悍澶嶉敾鐐箋佸績鐞嗗叧鎬絳夈傝ュ吇鑰侀櫌璁炬柦榻愬叏錛屾湇鍔″懆鍒幫紝鏃ㄥ湪涓鴻佸勾浜鴻惀閫犱竴涓娓╅Θ銆佽垝閫傜殑瀹跺洯銆
闃崇盡鍋ュ悍鍏昏佹湇鍔′腑蹇冩敞閲嶈佸勾浜虹殑韜蹇冨仴搴鳳紝鎻愪緵搴峰嶉敾鐐箋佸尰鐤椾繚鍋ャ佷紤闂插ū涔愮瓑鏈嶅姟銆傝ヤ腑蹇冭繕鍏蟲敞鑰佸勾浜虹殑綺劇為渶奼傦紝緇勭粐鍚勭被媧誨姩錛岃╄佸勾浜哄湪榪欓噷鎰熷彈鍒板剁殑娓╂殩鍜岀ぞ浼氱殑鍏崇埍銆
瀹滃叴甯傚疁鍩庤楅亾鏁鑰侀櫌鏄涓瀹剁敱鏀垮簻涓誨姙鐨勫叕鐩婃у吇鑰佹満鏋勶紝涓昏佹帴鏀墮渶瑕佺収欏劇殑鑰佸勾浜恆傝繖閲岀幆澧冧紭緹庯紝鏈嶅姟鍛ㄥ埌錛岃╄佸勾浜鴻兘澶熷湪榪欓噷瀹夊績鍏昏併
鏂板緩瀹滃叴甯傚畼鏋楅晣鏁鑰侀櫌鍒欐槸涓搴ч泦鍏昏併佸尰鐤椼佸悍澶嶇瓑鍔熻兘浜庝竴浣撶殑鐜頒唬鍖栧吇鑰佹満鏋勩傝ラ櫌璁炬柦榻愬叏錛屽尰鐤楄祫婧愪赴瀵岋紝涓鴻佸勾浜烘彁渚涢珮鍝佽川鐨勫吇鑰佹湇鍔°
楂樺嶉晣鏁鑰侀櫌鍒欒嚧鍔涗簬涓鴻佸勾浜烘彁渚涙俯棣ㄣ佽垝閫傜殑灞呬綇鐜澧冿紝鎻愪緵鍏ㄦ柟浣嶇殑鍏昏佹湇鍔★紝鍖呮嫭鐢熸椿鐓ф枡銆佸仴搴鋒姢鐞嗙瓑銆傝繖閲岀殑宸ヤ綔浜哄憳鏈嶅姟鍛ㄥ埌錛屽叧蹇冭佸勾浜虹殑闇奼傦紝璁╄佸勾浜烘劅鍙楀埌瀹剁殑娓╂殩銆
浠ヤ笂榪欎簺鏁鑰侀櫌閮芥槸涓轟簡婊¤凍瀹滃叴甯傝佸勾浜虹殑鍏昏侀渶奼傝岃劇珛鐨勶紝涓鴻佸勾浜烘彁渚涢珮鍝佽川鐨勫吇鑰佹湇鍔°

Ⅱ 關於〈原始點〉中央電視台有披露嗎

沒有披露。

但在各大官方網站上有原始點醫療的相關報道,如:光明網、中國青年網。

原始點療法專業委員會致力於推動全國原始點療法從業者合法化、職業化、規范化發展,成立於2017年4月24日。是國內唯一全國性原始點療法社團組織,經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下屬中國民間中醫醫葯研究開發協會批准成立,擁有行業培訓發證資格。



(2)宜城養老院什麼時候開封擴展閱讀

目前原委會囊括了全國知名的原始點平台和企業63家,並支持他們良性發展。原委會號召原始點療法從業者響應國家政策精神,用原始點技術和精神落地醫養結合的養老院,服務老人和患者。

截止2017年12月,已布局南北6家原始點養老院,其中三家已落地:包括福建三明清流、廣東河源、湖北襄陽宜城雙緣養老院;三家即將落地:包括首都北京、湖北武漢、浙江台州雙緣養老院,還有31家皆在積極籌備當中。

Ⅲ 襄陽市宜城市精神病養老院在哪個位置

題主是否想詢問「襄陽市宜城市有哪些養老院」?宜城市福星苑養老服務中心、宜城雙緣養老院。
1、宜城市福星苑養老服務中心。成立於2019年,位於湖北圓絕省襄陽市,業務范圍是老年人的收養、醫療、娛樂,老年人的護理、康復」等。
2、宜城雙緣養老院。位於湖慎旅北襄陽市宜城市燕京大道,每月1200元一寬腔凳樣費起,採用醫養結合的方式照顧老人。

Ⅳ 文言文實詞(忍,任,如,若,善,尚,稍,舍)的整理

<動>
(形聲。從心, 刃聲。本義: 忍耐、 容忍) 同本義 [enre; tolerate] 忍,能也。——《說文》 忍,耐也。——《廣雅》 是可忍也。——《論語·八修》。皇疏:「忍,猶容耐也。」 強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莊子·讓王》 吾子忍之。——《左傳·成公二年》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忍所私以行大義。——《呂氏春秋·去私》 故遂忍悲為汝言之。——清·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忍事(以忍耐態度面對各種事情);忍容(容忍);忍順(忍耐順受;忍耐順從);忍從(忍受順從);忍羞(忍受羞辱);忍氣(忍受別人的欺侮);忍垢(忍受污垢);忍丑(忍受恥辱);忍恥(忍受恥辱);忍痛(忍受痛苦) 抑制; 克制 [refrain; hold back; repress] 志忍私,然後能公。——《荀子·儒效》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又如:忍性(克制性情);忍口(抑制食慾);忍情(抑制感情);忍志(猶屈意);忍惡(忍住脾氣);忍淚(忍住眼淚, 不使流出來); 忍笑(忍住不笑) 願意; 捨得 [be willing to ] 不忍為之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又如:忍屑(願意關心) 通「認」。認識,識別 [recognize;identify] 夫國之疑,二三子莫忍老臣。——《管子·大匡》 姓 詞性變化 五十一種
<形>
堅韌 [firm and tenacious] 殘忍;忍心;狠心 [cruel] 維其忍之。——《詩·小雅·小弁》 君王為人不忍。——《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忍苛(殘忍苛刻);忍人(殘忍的人);忍忮(刻毒忌恨);忍毒(殘忍狠毒);忍虐(殘忍暴虐);忍悖(殘忍狂悖);忍害(殺害);忍酷(殘忍暴虐);忍鷙(殘忍兇狠);忍暴(殘忍暴虐)
<連>
怎;豈 [how] 干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rén <名詞>
1.漢王莽時女子爵位名。用以稱公主 [an ancient woman's rank of nobility] 其女皆為任。——《漢書·王莽傳》 2.古代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樂曲 [an ancient music of the southern minority nationality] 任,南蠻之樂也。——《禮記·明堂位》 3. 姓氏。可參見「任姓」
rén <形容詞>
通「壬」。壬人,狡猾騙人的;巧言諂媚的 [artful] 敦德允元而難任人。——《書·舜典》 孔任不行。——《後漢書·致惲傳》 又如:任人(佞人。品行不端的人)
rèn <動詞>
1. (形聲。從人,壬(rén)聲。甲骨文字形。壬是任的初文。壬即擔荷的擔子的豎立形。本義:挑擔;荷;肩負) 同本義 [carry on a shoulder pole;carry] 悲靈均之任石。——郭璞《江賦》 是任是負。——《詩·大雅·生民》。注:「任,猶抱也。」 負任擔荷。——《國語·齊語》。注:「任,抱也。」 負任儋荷。——《國語·齊語》。注;「猶抱也。」 任重石之何益。——《楚辭·悲回風》 又如:任石(負石。負以重石);任車(載物負重之車);任負(負載,承載) 2. 堪;承當;禁受 [bear] 病不任行。——《史記·白起傳》 身被大病,不任茅土。——《後漢書·丁鴻傳》 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嚮往之至。——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副將史德威慨然任之。——清·全祖望《梅花嶺記》 又如:任受(承受,忍受);任患(承受禍患,承擔過失);任過(承擔過失);任堪(承受,禁受) 3. 保舉;擔保,保用 [guarantee] 使州里任之,則宥而赦之。——《周禮·大司徒》 重怒難任。——《左傳·僖公十五年》。注:「當也。」 又如:任出(取保出獄);任保(擔保) 4.任用,委派人員擔任職務 [assign sb. to a post] 以任邦國。——《周禮·大司馬》 以九職任萬民》 又如:任良(任用賢才);任賢(委用德才兼備的人);任能(委用有才能的人);任勢(利用形勢);新任廠長; 任官(委任官職);任臣(委用臣下);任寄(委任;付託) 5.講信用;相信;信任 [believe] 任,保也。——《說文》 為氣任俠。——《史記·季布欒布傳》 吾權任子以死生。——《管子·大匡》 王甚任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任屬(信用託付);任信(信任);任待(信賴器重) 6.聽憑,任憑 [allow]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曷不委心任去留。——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恐不任我意。——《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任興(任性;憑興趣);任抓掀(任意選用;任意拿);任謗任勞(任勞任怨;不怕別人誹謗,不辭勞苦);任忒(聽任差錯;任意妄為);任令(聽憑,任憑);任委(任隨,任憑);任真(聽其自然);任臆(任隨心意) 7. 放縱,無拘束 [indge] 上舍法,任民之所善,故奸多。——《商君書·弱民》 任情返道,勞而無獲。——《齊民要術·種谷》 感任達不拘,與叔父籍為竹林之遊,當世禮法者譏其所為。——《晉書·阮咸傳》 又如:任達(任性放縱,不受禮法拘束) 8. 使用 [use] 為百姓積任器。——《周禮·司隸》 又如:任力(使用民力);任數(用權謀,使心計);任謀(使用權謀;運用策略);任算(施用計謀,進行謀算) 9. 負責,主持 [be in charge of]。如:任持(主持;維持);任政(執政);任上(居職理事) 10.懷孕。後作「妊」 [be pregnant] 周後妃任成王於身。——《大戴禮·保傅》 初,李親任政君在身。——《漢書·元後傳》。師古曰:「任,懷任。」 初,劉媼任高祖——《漢書·敘傳上》 又如:任娠(懷孕;任身) 11.立功 [render meritorious service] 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周禮》
rèn <名詞>
1. 擔子,行李 [load;burden;luggage;baggage] 門子治任將歸。——《孟子》。注:「擔也。」 班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禮記·祭義》。注:「所擔持也。」 又如:治任(收拾行李) 2. 職責 [ty] 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調,弄不明,中期之任也。——《韓非子》 3.任職期 [tenure]。 如:任內;任滿(任職期滿) 4.任務;責任。任何人應對其負責或承擔的事務 [responsibility]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偉、允之任也。——諸葛亮《出師表》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孟子·告子下》 又如:任責(責任);任道(可擔負重任的仁人志士);任屬巨肩(責任重大) 5. 職位 [office]。 如:離任;就任 6. 擔任公職,特別是文官職務的人 [officeholder]。 如:歷任;原任 7. 人質 [hostage] 皆請降送任於勒。——《晉書》 8. 絲;線 [silk or thread] 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漢書》 9. 能力 [ability]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韓非子》 10.勞役 [labor] 賦斂重數,百姓任罷。——《漢書》。顏師古注:「任,謂役事也。」
rèn <連詞>
1. 表示讓步關系,相當於「縱使」、「即使 」 [even if ] 任是深山最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唐·杜荀鶴《山中寡婦》 2. 表示條件關系,相當於「不論」、「無論」 [no matter(what,who,how,etc.)] 。如:任事兒(所有的事);任嗎兒(不論什麼);任么(無論什麼)
rèn <量詞>
用於擔任官職的次數 他是舉人出身,做過一任知縣的。——清·吳敬梓《儒林外史》

〈動〉 1、會意。從女,從口。本義:遵從,依照。 2、同本義 [follow]。 如,從隨也。——《說文》。按,此字疑從女,若省聲。女子從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傳·宣公十二年》。杜預註:「如,從也。」 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又如:如命(遵從命令);如志(隨順意願;實現志願);如令(從令,遵令)。 4、好像,如同 [like;as if]。 日初出大如車蓋。——《列子·湯問》 狀貌如婦人女子。——《史記·留侯世家》 兩狼之並驅如故。——《聊齋志異·狼三則》 5、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華博得女子青睞);如許(似這般);如今晚兒(現在);如許豚犢(這樣的不肖之子);如應如響(十分靈驗)。 6、比得上,及 [can be compared with]。 不如無生。——《詩·小雅·苕之華》 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戰國策·齊策》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左傳·僖公三十年》 7、又如:我不如他。 8、去,往 [go]。 如,往也。——《爾雅》 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史記·項羽本紀》 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如揚州過瓜洲揚子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9、遭遇,際遇 [meet]。 淮陽葉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詞賦,冠絕當時;而所如不偶,因於名場。——《聊齋志異》 10、表示舉例 [for instance;for example;such as]。如:大文學家、大詩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勞,如挖土。 11、相敵;抵擋 [resist]。 夫宋之不足如梁也,寡人知之矣。——《戰國策》 12、應當 [should]。 君若愛司馬,則如亡。——《左傳》
詞性變化
〈介〉 1、按照 [in accordance with;comply with]。 王如其言,煮頭,三日三夕不爛。——晉· 干寶《搜神記》 2、又如:如詳繳(照報告中對原案處理的辦法處理,並且准予銷案);如律令(按照法令執行。是古代檄文、詔書結尾用語);如式(按照規矩)。 〈連〉 1、假如,如果 [if]。 如,若也。——《廣雅》 如用之,則吾從先進。——《論語·先進》 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墳上矣。——《論語·陽貨》 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後漢書·張衡傳》 洛陽親友如相問。——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 2、又如:如有不妥,請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與,和 [and]。 公如大夫入。——《儀禮》 4、或——表示選擇關系 [or]。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論語·先進》 5、而——表示連接 [but]。 如有隱憂。——《詩·邶風·柏舟》 夜中,星隕如雨。——《春秋》 6、則——表示結果 [then]。如:如許;如是。 〈助〉 1、用於語末,相當於「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論語·述而》 袖如充耳。——《詩·邶風·旄丘》 屯如,乘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則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用於語末,相當於「焉」。 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易·離》 3、相當於「乎」。 善如爾之問也。——《禮記》[3]

◎ 若 ruò 〈動〉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個女人跪著,上面中間象頭發,兩邊兩只手在梳發,表示「順從」。本義:順從) (2) 同本義 [be obedient to] 若,順也。——《爾雅·釋名》 萬民是若。——《詩·魯頌·闕宮》 天子是若。——《詩·大雅·烝民》 有孚禺若。——《易·觀》 欽若昊天。——《書·堯典》 不逢不若。——《左傳·宣公三年》 (3) 又如:若時(順應天時);若淑(溫順而善良) (4) 如同;像 [like; as if] 聖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賢中》 肌膚若 冰雪,綽約若處子。——《莊子·逍遙游》 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又如:視若分敵;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轍(若出一軌。像從一個車轍里出來的。比喻言論、行動、遭遇等完全一樣);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擊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敗);若涉淵水(若涉淵冰。比喻處境艱險) (6) 擇菜 [trim vegetables] 若,擇菜也。從艸、右。右,手也。——《說文》 (7) 引申為選擇 [choose] 《晉語》秦穆公曰:「夫 晉國之亂,吾誰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為朝夕之急。」此謂使誰先擇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訓擇,擇菜引申之義也。—— 清·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8) 同,相當 [be equal to] 彼與彼年相若也。——韓愈《師說》 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孟子》 (9) 及;到 [arrive] 病未若死。——《國語》 (10) 比得上(多用於否定句和反問句) [match] 雖然,則彼疾,當養者孰若妻與宰?——《禮記》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戰國策·齊策》 (11) 諾,應允,後作「諾」 [promise] 已若必信,則處於度之內也。——《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 步騎之所蹂若。——《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 (12) 對付,處置 [treat with;handle] 寇深矣,若之何?——《左傳·僖公十五年》
[編輯本段]詞性變化
◎ 若 ruò 〈代〉
(1) 如此,這樣 [such]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織自若。——《戰國策·秦策》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若許(如許;這些);若言(此言,這樣的話);若曰(這樣說);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這樣);若是(如此,這樣);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爾(如此,如果這樣) (3) 你 [們] ;你 [們] 的 [you;your] 若,汝也。——《小爾雅》 惟若寧候。——《考工記·梓人》 若則有常。——《儀禮·士昏禮記》 若肯發兵助我乎?——《漢書·匈奴傳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國語·晉語四》 若為佣耕,何富貴也。——《史記·陳涉世家》 若輩得無苦貧乎。——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4) 又如:若曹(你們這些人);若屬(你們);若輩(你們) (5) 其;他的 [he;his]——用於他稱 今人處若國得罪。——《墨子·天志下》 (6) 這個,這樣——用於近指 [this]。如:若人(這個人);若士(這個人。同若人);若時(此時,現在);若輩(這些人,這等人) (7) 用於疑問。相當於「怎麼」、「哪裡」 [where]。如:若個(哪個);若之何(怎麼辦;也指怎麼,為什麼);若何(怎樣,怎麼樣;亦指怎麼辦;怎麼,為什麼);若為(怎樣;怎樣的;怎堪;怎能) (8) 這么;那麼。用同「偌」 [like so] 老太太若大年紀。——《紅樓夢》
◎ 若 ruò <連>
(1) 假如;如果 [if] 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國,將為亂。——《史記·趙世家》 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左傳·隱公十一年》 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說);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3) 至於 [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4) 又如:若乃(至於。用於句子開頭,表示另起一事) (5) 或;或者 [or] 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 若有會同。——《周禮·稍人》 (6)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7) 與,和 [and] 旅王若公。——《書·召誥》 (8) 而 [but] 抑若揚兮。——《詩·齊風·猗嗟》 寵辱若驚。——《老子》。顧注:「而已」 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實在陛下。——《三國志·魏志》
◎ 若 ruò 〈名〉
(1) 禾稈皮 [stem』s skin] 穌,杷取禾若也。——《說文》。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稈皮散亂,杷而梳取之。」 (2) 香草名 杜若,香草。——《說文》 華采衣兮若英。——《楚辭·雲中君》 順微風,揮若芳。——傅毅《舞賦》。注:「杜也。」 衡蘭芷若。——《漢書·司馬相如傳》 (3)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氣);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4) 靈木 [fairy tree]。如: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若光(古代神話中若木的光) (5) 秦、漢時縣名 [Ruo county]。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縣東南 (6) 古水名 [Ruo River]。即今雅礱江,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東南流經甘孜、新龍等縣,到攀枝花市東北入金沙江 (7) 姓。如:若口引(復姓)
◎ 若 ruò 〈助〉
(1) 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後面,表示事物的狀態。相當於「貌」、「樣子」 用史巫紛若,吉。——《易·巽卦》 有孚顆若。——《易·觀卦》 乘其四駱,六轡沃若。——《詩·小雅·裳裳者華》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詩·衛風·氓》 (2) 用於句首 若昔朕其逝。——《書·大誥》 (3) 另見 rě

shàn 五筆字型:uk善 【形】 (會意,從言,從羊。言是講話。羊是吉祥的象徵。本義:吉祥) 1.同本義〖lucky〗 善,吉也。——《說文》 來者以善日邪時,孰與邪日善時?——《漢書·翼奉傳》 又如:善時(吉時);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2.好;美好〖good〗 母氏聖善。——《詩·邶風·凱風》 善,德之建也。——《國語·晉語》 善人國之主也。——《左傳·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萬故。——《呂氏春秋·長攻》。注:「善好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豈人主之子孫則敢不善哉?——《戰國策·趙策》 又如:善風(良好的風氣);善言(美言;說好話);善處(好辦法);善馬(良馬);善少(好少年);善秀(佳穗。比喻資質甚佳,才品出眾) 3.善良;好心〖good;nice〗 供養三德為善。——《左傳·昭公十二年》 又盡善也。——《論語·八佾》。皇疏:「善者,理事不惡之名。」 因厚賂單於,答其善意。——《漢書·蘇武傳》 又如:善熟(和善);善德(善良,以德待人);善善(猶「善罷干休」;順順當當);善覷(好心看待);善眉善眼(面孔和善);善模善樣(模樣和善);善性(善良的本性);善順(善良和順) 4.慈善〖philanthropic〗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唐·韓愈《原毀》 又如:善事;善舉;善友(佛教教友);善信(佛教稱虔誠信仰佛教的人);善勝(非常善良;慈善信佛);善根(佛教用語。指人所以能為善的根性);善堂(舊指育嬰堂、養老院等慈善機構) 5.表示應諾。對,好〖allright〗 王曰:「善!」——《戰國策·齊策》 先主:「善?」——《三國志·諸葛亮傳》善 6.慎重〖cautious;careful;prudent〗。如:善政(妥善的政策法令);善思(慎重地思考);善敗(事情失敗後的妥善措施) 7.高明,工巧〖skillful〗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老子》 吹籟工為善聲。——《論衡·逢遇》 又如:善手(高手,能手);善工(高手) 8.熟悉,經常看到或經歷,易於辨認〖familiar〗 識其品式,辨其條理;善其用,定其體,則「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王夫之《周易外傳》 又如:善便(善變。不費力,輕易);善查(好對付的人。又作「善薦八」) 善 shàn 【動】 1.善於,擅長。有做好或處理好某事的才能或技巧〖begoodat〗 善戲謔兮。——《詩·衛風·淇奧》 大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奕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上》 秦皇帝惜其善擊築。——《史記·刺客列傳》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明·劉基《賣柑者言》 又如:善寬(善解;善於迎合);善丹青(擅長畫畫);善時(善於把握時機);善柔(善於阿諛奉承);善喻(善於教喻);善貸(善於施與);善淵(善於保持沉默);善誘(善於誘導);善賈(長於貿易,善於做生意);善富(善於保持富有地位);善文(擅長為文);善化(擅長教化) 2.通「繕」。修治〖repair〗善 善刀而藏之。——《莊子·養生主》 故有善邇而遠至。——《易·略例》。注:「善,修治也。」 又如:善刀(拭刀而加以收藏。比喻收斂自己的才華) 3.羨慕〖admire〗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陶淵明《歸去來辭》 喜愛〖like〗 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左傳》 4.認為好〖considerasgood〗 〖常〗忌信道任數,不從下人,故為權勢所不善。——《華陽國志》 5.贊許〖praise〗 使孔子欲表善顏淵。——王充《論衡》 又如:善善(贊揚人家的優點、美德);善頌善禱(贊美能寓規勸於頌禱之中);善善從長(本是稱道別人的善德淵源流長。後轉為贊揚人家向善棄惡、舍短取長) 6.友好,親善〖friendly〗 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雲。——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善氣迎人 【名】 好人;好事;好處〖good(fine)person;gooddeed;advantage〗 存撫良善。——宋·沈括《夢溪筆談》 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姓 【副】 1.好好地〖inperfectlygoodcondition〗 今姑貸汝,後不善自改,且復妄言,我當焚汝廬,戕汝家矣!——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秦王必喜而善見臣。——《戰國策·燕策》 2.多;常;易〖numerous;frequently;easy〗 風從北來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劉基《苦齋記》 又如:善變;善疑;善懷(多所懷思)

副〉 1. (會意。從八,向聲。本義:尚且) 2. 同本義[still;yet;even] 尚,曾也。——《說文》 尚無為。——《詩·王風·免爰》 3. 又 尚無造。 尚求其雌。——《詩·小雅·小弁》 亦尚一人之慶。——《書·秦誓》 元濟尚寢,笑曰:「俘囚為盜耳,曉當盡戮之。」——《資治通鑒·唐紀》 臣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4. 又如:尚有不少;尚來得及;尚未娶親;尚待研究;尚兀自(還;尚且);尚爾(尚且這樣);尚自(尚且);尚然(尚且);尚猶(猶,還) 5. 還;仍然 [still;yet] 趙王使使(派使者)視 廉頗尚可用否。——《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如仆尚何言哉?——司馬遷《報任安書》 6. 希望 [wish] 表示命令或希望 鳴呼哀哉!伏惟尚饗。——柳宗元《為韋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 7. 差不多 [nearly] 靈王卜曰:「余尚得天下。」——《左傳·昭公十三年》 8. 往上;向上。通「上」 [upper;up]。如:尚論(往上追論古人的行事。尚,通上);尚同(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即在政體中,下位者,必須對上服從,必須向上認同) 〈動〉 1. 尚假借為「上」,尊崇[worship;revere] 尚,上也。——《廣雅》 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書·孔安國序》 尚有晉國。——《國語·晉語》 學者多稱五帝,尚矣!——《史記·五帝紀》 尚論古之人。——《孟子·萬章下》 尚三王只。——《楚辭·大招》 尚左。——《儀禮·覲禮》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聊齋志異·促織》 且五方土音,鄉俗好尚,習見習聞。——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2. 又如:崇尚(尊重;推崇);尚茅茨(崇尚茅屋);尚齒(尊崇年老的人);尚年(尊崇年長者);尚左(以左為尊);尚右(以右為尊);尚白(崇尚白色) 3. 重視 [pay attention to]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講習兵法。——宋· 蘇軾《教戰守》 4. 又如:尚文(重視文治);尚氣(重氣節,重義氣;負氣) 5. 仰慕 [hold sb. in high esteem] 尚前良之遺風兮,恫後辰而無及。——漢· 張衡《思玄曲》 6. 佑,佑助 [assist] 象曰: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也。——《易·泰》 7. 給帝王管理事物 [administer (things for emperor)] 今日堂有煉珍,朝分尚食。——清· 周容《芋老人傳》 8. 又如:尚食(掌帝王膳食);尚寶(明代官名。掌理寶璽、金銀、符牌等事);尚衣(古官名。掌管帝王衣服);尚席(官名。掌理宮中筵席);尚宮(宮中女官名。為宮官的首長,掌管導引皇後及閨閣廩賜) 9. 誇耀 [show off]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禮記·表記》 10. 超過;高出 [surpass] 得聞先生之餘論,則大庭氏何以尚茲?—— 張衡《東京賦》 11. 奉;承 [present] 願賜問而自進兮,得尚君之玉音。——《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 12. 仰攀婚姻 [match] 卓王孫喟然而嘆,自以得使女尚 司馬長卿晚。——《史記》 13. 加上,往…上補充東西 [increase] 尚之以瓊華乎而。——《詩·齊風·著》 14. 又如:尚絅(穿錦衣時加上罩袍,以使華美不顯耀於外) 15. 薦舉;選拔 [value highly] 尚者,《五制》:「上賢以崇德」,「上賢謂舉賢也」。上與尚通。——《廣雅》王念孫疏證 16. 喜歡;愛好 [like]。如:尚詼謔(喜歡戲謔) 17. 娶帝王之女為妻 [marry a princess] 諸男皆尚秦公主。——《史記·李斯列傳》 18. 又如:尚主(娶公主為妻) 〈名〉 1. 志向;願望 [aspirations]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李白《登峨眉山》 2. 姓 〈形〉 1. 久遠;古遠 [remote;ages ago] 樂所由來者尚矣。——《呂氏春秋·古樂》 2. 又如:尚遠(久遠) 3. 自負;驕傲 [be conceited] 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後漢書·張衡傳》 4. 上,高尚 [noble]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陶淵明《桃花源記》

稍,舍的放不下來,可以去網路查

Ⅳ 百家姓初姓起源

明代王圻著《續文獻通考》中的《氏族源流》記載:「湯之支裔有初氏。」,商代成湯王的後代有初氏。商湯是黃帝第十八代。未見到後人資料。3出自祁姓,傳說,北宋1010年左右,皇上喊負責管理錢糧的度支員外郎祁暐,將祁卿家錯喊為初卿家,因沒人敢指出皇上的口誤,於是從祁暐和他的爺爺開始,改為初姓。4、出自滿族老姓:綽克秦氏。綽克秦氏(COKI HALA)見於《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以地為氏,世居綽克秦,後改漢姓初。未見到後人資料。註:度支:宋朝中管理全國財政預算部門,相當於財政部,屬於戶部的一個司;員外郎:官名,副職,相當於現在的副司長。 遷徙路線: 初慧安一脈遷徙路線: 據初慧安於五代後唐同光二年(924)年立塋於煙台芝罘西陀碑文記載:根據五音屬羽,考證初姓傳宗,初姓祖先為荊楚一脈,居住在荊楚(相當於長江中游地區),襲受國封,四到八世,老祖為了追求清凈,長壽,拋棄富貴,平安隱居湖南衡陽,從東周楚國楚武王即位(公元前740年)開始經歷30世,晉朝(265-420)時遷往湖北江陵(現在的荊州市),經歷21世,唐(618)初再遷遼寧錦州杏山,歷15世,五代後梁時期(907-923),因北方戰亂,唯有山東東部安寧,初慧安於五代後唐時期(約924年),自遼西錦州杏山遷到山東煙台芝罘,後唐同光二年(924)年立塋於煙台芝罘西陀磯島,到金朝時分社各宗,時十七世塋,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有二十一世塋,開始立新塋於宅後。到了明代萬曆壬子(1612)年,共三十一世塋。明代中期,由於倭寇侵擾,初姓又陸續遷離芝罘,磯島無人留居,古碑被土痞推入海中。清朝1796年(乾隆五十七年),放寬了出關禁令;初姓先輩陸續從山東前往遼寧、黑龍江、吉林等。初姓全國、國外都有分布。從楚武王即位(公元前740年)開始到後唐同光二年(924)年,共計66世塋。從後唐同光二年(924)年初慧安第一代到明代萬曆壬子(1612)年河西初化為三十四代,到現在約50代左右。
郡望堂號: 南郡:秦以所佔楚地置南郡,治郢,移江陵。孫吳曾移治公安。西晉舊治江陵。隋南郡即荊州 齊郡:西漢先為臨淄郡,後改齊郡,治臨淄。隋唐為青州北海郡。 宗族特點:1、忠孝;2、正直;3、守法;4、勤勞朴實。
初姓歷史名人: 煙台芝罘西陀古瑩碑文提到的名人有: 宋代:開封初虞昌,德清縣令; 初暐,淳化三年(992)進士;密州(諸城縣)初燮(xie),熙寧(1068)間舉人;初西美任鄆州;初汝為(十世)元豐(1078)登科。元代:初才(二十四世),元貞(1295)初任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左右司督事;尚書入中書省;明代:黑石社九代初得,奉直大夫,任直隸隆慶州知州;潛江縣初灝(hao),洪武(1368)年中舉,授知縣;潛江縣初珍,成化(1465)年間人;務本社初浩,成化四年(1468)任陝西郟鄜州州判;潛江縣初杲(gao),字啟昭,正德(1506)進士,授監察御史、雲南布政參政;黑石社初賢(三十四世)成化(1465)舉人,直隸隆慶州知州,大明府知府,山西慶陽府知府,廣西慶遠府知府;青州博興縣初珏(jue),嘉靖(1522)中任六合縣縣丞;初旦,萬曆(1573)年間,山西太谷縣知縣。初抃(bian),省除江東道宣慰司奉差;河西初化(三十四世),明萬曆壬子年(1612)人。註:江南東道—唐初置江南道,後分東西二道,東道治蘇州,轄今蘇南及浙、閩之地。 <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 63 卷 ,初姓部列傳: 宋:初虞世 按《姓氏急就篇》:宋有初虞世。初虞昌 按《萬姓統譜》:虞昌,開封人,任清縣令。初房 按《鄭樵‧通志》:房,舉賢良方正。初燮 按《鄭樵通志》:燮,密州人,熙寧登科。初西美 按《鄭樵‧通志》:西美,鄆州人,元豐登科。初汝為 按《萬姓統譜》:汝為,登州人,元豐登科。初去花 按《寧海州志》:去花,鄉貢三禮。初有成 按《寧海州志》:有成,鄉貢五經。 元:初才 按《福山縣志》:才,本縣人。由孝廉,元貞初舉任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右都司事。 明:初進忠 按《潛江縣志》:進忠,少持剛正,里人多就之折是非。洪武中,以懷材抱德,舉授衛輝府推官,公直能斷,嫉惡無容,數規守不法事,守中傷之,調沙縣令。卒於任。初灝 按《潛江縣志》:灝,進忠子,宣德中,以賢良方正舉。授清河縣主簿。冰櫱之操,初終不渝人,稱孤松傲雪。初凱 按《萊陽縣志》:凱,天順壬午貢,溫縣主簿。初浩 按《福山縣志》:浩,務本社人。成化四年貢,任陝西鄜州州判。初得 按《福山縣志》:得,賢之父,以子贈奉議大夫、直隸隆慶州知州。初珍 按《潛江縣志》:珍,灝子。博學強記,成化癸卯領解,養母以孝聞。時有不愧孝廉之譽,以子贈監察御史。初賢按《福山縣志》:賢,黑石社人。成化癸卯科舉人,任直隸隆慶州知州,升大名府同知、慶陽府知府,調慶遠府知府。初貞按《濱州志》:貞,正德六年流賊入城,父雄八十三歲,被執,賊欲傷其父,貞大呼奮前,以身當之。賊怒,砍貞右手二指,貞抱護如故,賊釋之,曰:孝子也。戲濡其血,書孝子於垣而去,至九年旌。 初芳 按《潛江縣志》:芳,正德己卯舉人,官知縣。初杲 按《潛江縣志》:杲字啟昭,正德辛巳進士,授四川道監察御史。會議大禮,引經抗說。同百官赴文華門,哭聲徹內廷,世宗震怒,廷杖幾斃。後巡視山西、河東等處鹽法,浚河渠,築堤堰,商民便之。尋轉河南僉事,分巡睢陳,擒滅流賊數萬人,升雲南按察司副使,撫綏懷寧,民戴其德。轉雲南參政,上疏乞休歸。初升 按《潛江縣志》:升,正德年貢士。初芸 按《潛江縣志》:芸,御史杲子,嘉靖年貢士。初珏 按《萬姓統譜》:珏,博興人,嘉靖中六合縣縣丞。初旦按《博興縣志》:旦,令太谷,有賢聲。升戶部主事,分署通州糧儲,平易公廉,民情國計均有攸賴。初騏 按《濟南府志》:騏,利津人。嘉靖戊子科舉人,官知縣。 初學詩 按《福山縣志》:學詩,黑石社人。嘉靖十八年,恩貢。初學書 按《福山縣志》:學書,嘉靖間貢士。初渤 按《福山縣志》:渤,嘉靖間貢士。初言 按《潛江縣志》:言,知縣芳子。生而能言,故名言,字幼嘉。廉吏之後,負薪自給。一日忘歸,覓之,則手持《論語》一本卧於儒學之東廡下,始知言之行藏在朱會稽間。嗣補諸生,嘉靖戊午鄉雋,未仕卒。 初學易 按《潛江縣志》:學易,言子。嘉靖甲子舉人。邠州知州。 初章 按《潛江縣志》:章,嘉靖年例貢。 初亨 按《潛江縣志》:亨,嘉靖年例貢。初華 按《潛江縣志》:華,御史杲次子,萬曆年貢士。初良 按《博興縣志》:良,淑縣訓導。初署 按《博興縣志》:暑,平山知縣。初光業 按《博興縣志》:光業,內黃縣丞。初開蔭 按《博興縣志》:開蔭,旦之子,例貢。初開甲 按《博興縣志》:開甲,暑之子,耀州吏目。初璧 按《博興縣志》:璧,萬曆辛酉科武舉。初汝賢 按《濟陽縣志》:汝賢,萬曆間歲貢。初旭 按《寧海州志》:旭,大興主簿。初麟 按《寧海州志》:麟,台州經歷。 初拱宸 按《寧海州志》:拱宸,例監。初永清 按《寧海州志》:永清,麟之子,獻縣縣丞。 初琛 按《萊州府志》:琛,任吳橋縣主簿。 清代有初尚齡,號渭園,嘉慶二十四年(1819)著《吉金所見錄》;初鶚齡(初之楣長子),字陟(ZHI)雲,著有《歷代統系》四卷;初之椿,字蔭恆,號鶴庭,乾隆三十五年舉人,著有《游蜀草》、《南枝杲》;進士初彭齡,官至工部尚書、兵部尚書。初彭齡之高祖父初日芙(1632-1672),號紫裳,系邑廩生,敕贈文林郎,河南靈寶知縣。曾祖父初瑄(1666-1719)字相如,邑廩生,敕贈文林郎,河南靈寶知縣,江西南昌知府,晉增光祿大夫,工部尚書。祖父初元方(1698-1771)字端崖,號峨村,雍正甲辰科舉人,乾隆已末科進士,歷任堂邑縣教諭、河南泌陽、靈寶、登封、夏邑、四川琪縣、內江、宜賓等知縣及河南鄉試同考官,授奉政大夫,晉增中憲大夫、榮祿大夫、光祿大夫、兵部左侍郎、工部尚書。父親初之朴(1727-1807)字懷素,號懋堂,曾任北城、東城兵馬司正指揮,後升戶部貴州司主事,太平倉大通橋監督、戶部雲南司員外郎、補放徐州知府、穎州知府、南昌知府、並兼署鹽篆,後升江西通省督糧道監管水利,誥授中憲大夫、晉贈榮祿大夫。 現代名人: 初大告(1898-1987),原名初銘音,山東萊陽人,1923年北京師范大英語系畢業,19 25年畢業於師大英語研究科。1919年參加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為防止迫害,有老師為其改名為初大告,他是40年代九三學社最早的發起人之一。從解放初期直至50年代,初大告一直擔任九三學社中央理事及中央委員。� 一九四九年九月,經周恩來同志、王炳南同志介紹到北京外國語學院擔任英語教授,一九三四年去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回國後長期從事英語教學,經驗豐富,學術造諧很深,對英國文學、戲劇和英語語音有較深的研究,精通世界語,並為我國推行世界語的先行者之一。他的著作很多。著作有(《中華雋詞》,1937),譯文為自由體。1959年倫敦出版的初大告《道德經》譯本在西方有一定的影響。 人物傳記: 北宋初暐,即祁暐wei,字坦之,萊州膠水人。淳化三年(992)進士,歷度支員外郎、直集賢院。天禧(1017)中,出知濰州,母卒。葬於州城之南。暐既解官,就墳側構小室,號泣守護,蔬食,經六冬,墮足二指。有白烏白兔馴擾墳側,州人異之,以狀聞。有詔旌美,賜帛三十匹、粟三十石,令長吏每月存問。(《宋史》列傳第二百一十五孝義),<宋記三十四>也有相同記載. 北宋皇帝真宗朝謁毫州太清宮,參與修《東駕所過圖經》,參與編纂《道藏經》,見《麟台故事》中。程俱《麟台故事》記載:「大中祥符九年(1015)三月,加王欽若檢校太師,又加兵部郎,直史館。張復祠部員外郎,直集賢院。祁暐階勲賜度支員外郎,直集賢院。欽易太常博士、秘閣校理。慎鏞魚袋、皆預校《道藏》故也。是日典宴賞花於後苑,上作五言詩,從臣咸賦,因射於太清樓下。」 可見,祁暐因參與編纂《道藏經》,被皇帝真宗在大中祥符九年(1015)三月,賜度支員外郎,直集賢院。註:直集賢院:官名,意思是在集賢院任直學士,負責在皇宮編輯書籍,搜集隱逸等;出知濰州:出任濰州當知州,知州,為官名,宋代,由朝廷派文臣到一州任代理官,相當代理市長。 北宋醫學家初虞世(1037-?)字和甫,居於靈泉山(今河南襄城),後為僧人。深研《素問》、《難經》,每有卓識。著有私人刊刻醫書《古今錄驗養生必用方》,簡稱《養生必用方》、《初虞世方》、《史載之方》。另有《尊生要訣》,二書均佚。唯前書有若干佚文為《證類本草》所引用。於紹聖丁丑(1097年)撰《養生必用書》3卷,另撰有《續必用方》,陸游《老學庵筆記》載有元符(1098—1100)中初虞世為皇子診病事。 他與詩人、書法家黃庭堅(1045-1105年,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涪翁)為好朋友,黃庭堅愛好醫學,常與初虞世交往,討論醫學,故精通醫理,著《食時五觀》一卷。<萍洲可談卷一>[宋] 朱彧撰,記載:黃魯直再謫黔中,泊舟武昌,初和甫追錢之.相與處舟中,岸巾危坐,魯直側席,意甚恭.猶子無咎與黃士潘觀來,不知其為初和甫,忽畧之.潘,黃正論『本草』,反覆良久.魯直曰,「吾侄前,識初和甫否.」二人縮舌汗背. 世傳婦人有產鬼形者,不能執而殺之,則飛去,夜復歸就乳,多瘁其母,俗呼為「旱魃」.亦分男女,女魃竊其家物以出,兒魃竊外物以歸.初虞世和甫,名士善醫,公卿爭邀致,而性不可馴狎,往往尤急於權貴.毎貴人求治病,則重誅求之,至於不可堪,所得賂旋以旋貧者.最愛山谷黃庭堅,嘗言,「山谷孝於親,吾愛重之.」毎得佳墨精楮奇玩,必歸山谷.山谷嘗語朝士,「初和甫於余,正是一兒旱魃.」時坐中有素厭苦和甫者,率爾對曰,「到吾家便是女旱魃」。 他跟王俊民有著特殊的關系與深厚的情誼.王俊民(1036—1063),字康候,招遠城裡村人。自幼隨任鄆州司理、開封軍巡判官、舒州太湖縣知縣等職的父親王弁輾轉任所,勤奮好學。1061年(北宋嘉礻右六年)中狀元。授徐州節度判官,充任應天府發解官。因其英年早逝,所留詩文不多,清道光年間所修《招遠縣續志》載其《贈初虞世》五言詩一首。 贈初虞世� 王俊民 寒窗一夜雪,紛紛來朔風。 之子動歸興,輕袂飄如蓬。 問子何所之,家在濟水東。 問子何所學,上庠教化宮。 行將攜老母,寓寄學其中。 列傳一百四十二(清史稿) 初彭齡 初彭齡,字頤園,山東萊陽人。乾隆三十六年,巡幸山東,召試,賜舉人。四十五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五十四年,遷江南道御史。劾協辦大學士彭元瑞徇私為婿侄營事,元瑞被黜;又江西巡撫陳淮以貪著,劾罷之,風采振一時。累遷兵部侍郎。 嘉慶四年,出為雲南巡撫。時總督富綱請罷官鹽,改歸民運民銷,詔下彭齡議。疏上,略曰:「滇鹽向例官督灶煎,分井定額,按月完納省倉。行銷之法,按州縣戶口多寡定額,地方官備價運銷交課。其始灶戶所領官給薪本敷裕,交足額鹽之外,尚有餘鹽;官售額鹽,扣還腳價之外,尚有餘課。行之日久,不肖州縣勾通井官,私買額外餘鹽,行銷肥己。灶戶利於賣私,益滋偷漏。前巡撫劉秉恬遂令州縣額銷十萬斤者加銷一二萬,以資辦公。灶戶薪本不敷,無力加煎,毚和灰土,州縣滯銷,因有派累之事。乾隆五十六年,鹽道蔣繼勛以官銀盡買安寧等井私煎之鹽,並發州縣銷售,欲以彌縫虧空。額鹽積壓愈多,於是州縣又有計口授鹽、短秤加課之弊。煙戶無論男女老幼,皆應交課,窮困已極。迤西一帶,遂至聚眾抗官,斃差焚屋。前年威遠倮夷滋擾,即有此等奸民。祿豐一案,亦由鹽務起釁,江蘭並匿情不奏。富綱到滇,實見有不得不改章以蘇民困者。竊思滇鹽官運官銷,積弊難返,應如督臣所奏,改為就井收課,聽民自便。」於是損益原奏,令灶戶自煎自賣,商販領照,聽其所之,試行二三年,再定各井歲額,下部議行。又籌置堡田,免徭役加派,滇民感之。劾前撫江蘭匿抱母、恩耕二井水災不奏,蘭因黜罷。 六年,自陳親老,乞改京職,允之。以貴州巡撫伊桑阿代。途次劾伊桑阿驕奢乖戾,苛派屬員,剿石峴苗飾詞冒功。遣使勘實,置伊桑阿於法。回京,授刑部侍郎。七年,偕副都統富尼善往貴州按事,劾巡撫常明鉛廠之弊,褫職治罪,即代署巡撫。尋調署雲南巡撫,劾布政使陳孝升、迤西道薩榮安以維西軍務冒帑,治如律。 八年,偕侍郎額勒布清查陝西軍需,自巡撫秦承恩以下,黜罰有差。調工部侍郎,又調戶部。 九年,誤聽湖北巡撫高杞言,劾湖廣總督吳熊光受賄,不得實,後復以獨對時密諭私告杞,事覺,下廷臣議罪,以大辟上。仁宗知彭齡無他,不欲因言事加重譴,詔斥諸臣所擬過當,有意杜言事者之口;又念彭齡親老,免遠謫,罷職家居。逾年,起授右庶子,驟遷內閣學士。 十一年,偕侍郎英和往陝西讞獄,途經山西,命察議河東鹽務。尋授安徽巡撫。壽州武舉張大有因妒奸毒斃族侄張倫及僱工人,總督鐵保徇蘇州知府周鍔以自中蛇毒定讞,彭齡推鞫得實,詔嘉之,特予議敘,鐵保等降黜有差。父憂歸。 十四年,奪情授貴州巡撫,固辭不起。服闋,署山西巡撫,遂實授。劾前巡撫成齡需索供應,又劾布政使劉清、署按察使張曾獻及府州縣多人,尋調陝西。河東道劉大觀揭劾初彭齡任性乖張,命回山西聽勘,以怒斥前撫金應琦及瞻徇知府朱錫庚,部議革職,詔寬之,降補鴻臚寺卿。遷順天府尹。 十六年,偕尚書托津清查南河工帑,劾罷�營四十八員,復偕尚書崇祿往福建讞獄。遷工部侍郎,署浙江巡撫。尋命往兩湖按訊湖北按察使周季堂及湖南學政徐松,季堂無貪跡,惟袒庇屬員,褫職,免治罪;松需索陋規,出題割裂聖經,褫職遣戍。 十七年,調戶部侍郎。時兩江總督百齡劾南河總督陳鳳翔誤啟智、禮兩壩,鳳翔已被譴,自訴辯,又訐百齡信任鹽巡道朱爾賡額督辦葦盪失當,命彭齡、松筠往按。百齡於啟壩時實同畫諾,遂請薄懲百齡,而朱爾賡額被重譴,語詳百齡等傳。署南河總督,尋調倉場侍郎。 十九年,命往廣西按訊巡撫成林,以恣意聲色,用度侈靡,褫成林職,籍其家。擢兵部尚書,特命署江蘇巡撫,清查虧空,疏言:「虧空應立時懲辦,而各省督撫往往密奏,僅使分限完繳。始則屬官玩法,任意侵欺;繼則上司市恩,設法掩蓋。是以清查為續虧出路,密奏為緩辦良圖,請飭禁。」帝韙之。劾江寧布政使陳桂生、江蘇布政使常格催徵不力,並褫職。尋巡撫張師誠回任,仍命彭齡會同清查。彭齡與百齡、師誠意不合,各擬章程,上詔斥其不能和衷。既而疏劾百齡、師誠受關道鹽員饋銀,又劾陳桂生弊混,命大學士托津、尚書景安往按,至則百齡、師誠嗾屬員多方沮格,所劾並不得實。上以彭齡性褊急,嫉惡過嚴,斥其輕躁,降內閣學士,召回京。茅豫者,以部員隨赴廣西,因留江蘇佐理,改知府。至是彭齡疏陳豫兩耳重聽,代為乞假。詔斥越職專擅,再降,以翰林院侍讀、侍講候補。百齡復劾彭齡沉湎於酒,事一委茅豫,文致陳桂生之罪,私拆批摺,挾怨誣參;且豫實非耳聾,亦徇欺。上怒,褫彭齡職,停其母九旬恩賚,令閉門思過。 二十一年,起為工部主事。丁母憂,未歸,請改注籍順天,服闋,以員外郎用。道光元年,授禮部侍郎,尋擢兵部尚書。三年,萬壽節,與十五老臣宴,繪圖於萬壽山玉瀾堂,御制詩稱其耿介,優賚珍物。四年,以年老休致,食半俸。五年,卒,詔優恤。 論曰:甚矣直臣之不易為也!赤心為國,犯顏批鱗,而人主諒之。苟有排異己市盛名之心,借徑梯榮,眾矢集焉;況身罹負乘,或加之貪婪乎?魁倫、廣興之所以不得其死也。初彭齡雖亦褊躁,然實政清操,蹶而復起,克保令名,宜哉 初姓名人詩作: 送張無夢歸天台山 【宋】 初暐 間倚天台看曙霞,自然龍漢度無涯。 暫來演道明光殿,歸去乘蹺太上家。 帝簡賜歌旌火棗,世人何處訪桃花。 到山若赴昆侖會,還控青鸞白鳳車。 送張無夢歸天台山 【宋】 初暐 紫皇宮闕羅高清,花虯玉鳳圍墉城。 長生曲奏升天行,神仙縹緲喧相迎。 棲真何必拋塵綱,飆輪萬里時來往。 張公結廬天台山,赤城霞起三千丈。 天子好道思崆峒,欲使億兆歸龐鴻。 鳳台峨峨十二重,先生忽造明光宮。 無為清凈化可守,能助義軒致仕壽。 共羨乘蹺歸洞宮,他日騎龍卻來否。 註:張無夢是北宋著名道士。字靈隱,號「鴻蒙子」。鳳翔盩厔(今陝西周至)人,永嘉開元觀道士。生卒年不詳。據記載,大中祥符五年(1012)王欽若為宰相之後不久,宋真宗曾召見他並給官俸以養老,則此時已有六七十歲。真宗遂召至京,一日,復召講《還元篇》,張無夢先稱:「國猶身也。心無為則氣和,和則萬神結矣;心有為則氣亂,亂則英華散矣。此還元之大旨也。」繼又略說十餘篇而退。真宗大悅,賜飲酒,並遣使贈金帛,皆不受,乞還山。復賜「處士、暢飲先生」號,亦不受。真宗即以歌賜行:「混元為教含醇精,視之無跡聽無聲。唯有達人臻此理,逍遙物外事沉冥。浮雲舒捲絕常勢,流水方圓靡定形。乘興偶然辭澗戶,談真俄爾謁王庭。順風已得聞宗旨,枕石還期適性情。玉帛簪纓非所重,長歌聊復寵歸程。」次日,有旨令台州給著作郎俸以養老。根據記載和初暐的詩可以推斷,此詩寫於1012年後,受皇帝真宗之命初暐送張無夢歸天台山。 重渴武安王廟 明.初杲 崇寧門外廟祠深, 躍仰遺忠得再臨。 曲徑回廓余古碣, 夕陽寒木下幽禽。 炎劉祚去空孤憤, 天日書留見此心。 成敗不殊丞相恨, 英雄還為淚沾襟。 註:大觀六年(1108年)宋朝大觀六年(1108年)加封關羽為「昭烈武安王」。 解州關帝廟,位於距山西運城市西南20公里的解州鎮。 老 子 故 宅 [清]初元方 周遭青岫列煙鬟,聞說元元此閉關, 至竟仙蹤誰覓得,空留遺跡在人間。 太初宮:為春秋末期老子過函谷關時,關令尹喜拜留老子著寫《道德經》的地方,後人又稱老子故宅。 函谷雞鳴 [清]初元方 函谷行旅日紛紛,膈膊荒雞破曉雲; 忽憶效忠非幸舍,一鉤錢月吊田文。 註: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3公里處。 關龍逄墓 初元方 死諫開先第一人,千秋從此解批鱗。 空言盛世能旌善,坯土何曾表直臣。 註:關龍逄乃夏朝末年夏桀的大臣,因敢於直諫,被暴君「炮烙」殘害。「關龍」乃復姓,逄是名,關龍逄墓:位於靈寶市北18公里,函谷關鎮孟村西200米處。 《送人》 初之朴 君胡為者昨日來?青燈綠酒歡無涯。 君胡為者今日去?挽斷征鞭留不住。 君來君去總傷神,不如悠悠陌路人。 註:初之朴當太守時為高鳳翰作。—(清)袁枚《隨園詩話》 1823年,道光帝慶壽,道光帝親賜初彭齡御制詩:宣猷昔日知耿介,善善惡惡刻無遑。初彭齡在宴席間也作詩一首:天高氣爽屆白藏,颯颯西風八月涼。湖光山色秋正好,玉瀾堂上放筵帳。 清朝嘉慶年間初維清在修譜時曾寫到「意欲修譜傳萬年,直到今日尚未全;並非書字懶潤筆,可笑後人忘祖先。」 初姓祠堂: 在煙台芝罘島和蓬萊初旺村原來有祠堂。初姓有一認宗祠堂對聯:「裸將堂上長春酒 祝到遼西古杏山」 軼事: 初彭齡軼事 官宦之家,聰穎學子初彭齡(1749-1825),字紹祖,號頤園,原籍系萊陽北黃村,1753年(乾隆十八年)遷居即墨市金口鎮海堤村。初彭齡,世代簪纓,官位顯赫,是清代中葉即墨境內繼郭琇之後的又一名聞遐邇的清廷大員。至今,初彭齡及其宗族的佚文軼事,仍在即墨、萊陽一帶廣為流傳。據初氏族譜載:初彭齡之高祖父初日芙(1632-1672),號紫裳,系邑廩生,敕贈文林郎,河南靈寶知縣。曾祖父初瑄(1666-1719)字相如,邑廩生,敕贈文林郎,河南靈寶知縣,江西南昌知府,晉增光祿大夫,工部尚書。祖父初元方(1698-1771)字端崖,號峨村,雍正甲辰科舉人,乾隆已末科進士,歷任堂邑縣教諭、河南泌陽、靈寶、登封、夏邑、四川琪縣、內江、宜賓等知縣及河南鄉試同考官,授奉政大夫,晉增中憲大夫、榮祿大夫、光祿大夫、兵部左侍郎、工部尚書。父親初之朴(1727-1807)字懷素,號懋堂,曾任北城、東城兵馬司正指揮,後升戶部貴州司主事,太平倉大通橋監督、戶部雲南司員外郎、補放徐州知府、穎州知府、南昌知府、並兼署鹽篆,後升江西通省督糧道監管水利,誥授中憲大夫、晉贈榮祿大夫。可見當年的初始宗族堪稱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其家資巨富更可想而知。當年,初彭齡之祖父初元方回原籍萊陽省親,前往即墨訪友,路經海堤村時,見此處土地肥沃,氣候宜人,遂動遷居之念。恰在這時,海堤村一著名的大富豪華二員外華壽期,因一子華時俊打輸官司,遂將全部房產及600餘畝良田賣與初家。1753年(乾隆十八年),初氏闔家由萊邑北黃村遷居即墨金口鎮海堤村。搬遷時,搬家隊伍肩挑人抬,馬拉驢馱,車水馬龍,綿延數里,好不氣派!此時,初彭齡只有五歲。 對句免罰 相傳,初彭齡在家念私塾的時候,有一天夏天,老先生正在屋裡講課,門外一群孩子在追打一群吃食的雞,吵得老先生講不下課。老先生就腆著臉攆跑了那群孩子。等轉回身,一眼瞥見滿屋子的學生都把頭轉到窗外,這可氣壞了老先生,狠狠訓斥了一頓,還沒出夠氣,就以剛才孩子打雞的事做了一句:「雞飢拾食童痛擊」。讓學生對出下句,對不出的,打三戒尺。這一下可把滿屋子的學生難壞了,把腸子理吧凈了也對不上這古怪的句子,一個個都憋紅了臉。老先生拿著戒尺挨個叫,叫一個,對不上打三戒尺,叫一個對不上,打三戒尺,最後只剩下初彭齡了,還沒一個對上的。老先生又把初彭齡叫起來,叫他對,嚇得初彭齡心裡直打鼓,一害怕,剛想起來的那半句也忘了。初彭齡不住的偷眼看老先生,老先生的臉綳得緊巴巴的,他忽然抬頭瞥見兩頭上趴著一隻老鼠,事又湊巧,老先生又大聲咳嗽了兩聲,嚇得那老鼠哧溜一聲跑沒了影兒,撲弄了一層灰,正巧落了老先生一頭,老先生見是一隻老鼠,脫口罵了句:「孽畜!」初彭齡心裡一動,一下子想成了一句,不覺笑起來。老先生正窩火,扭頭見初彭齡站在那兒笑,氣得鬍子都撅起來,大聲訓起來,舉著戒尺,叫初彭齡伸出手來,初彭齡那敢伸手,仰起臉望著老先生,說:「師父,我……能對上來了。」老先生一聽,又把戒尺放下,瞪了他一眼,「那好,你對,對不上雙倍罰你!」初彭齡又瞥了老先生一眼,這才一字一頓的念道:「鼠暑梁涼叟嗽驚」。老先生一聽,心裡又好氣又滿意,氣的是這句子里有點譏諷他的意思,滿意的是這孩子聰明伶俐,會觀察,對的又工整,不覺氣消了大半,點點頭,道了聲:「對得不錯,免罰!」 初彭齡後到即墨城再請名師深造,他嚴於律己,發奮讀書,及至弱冠,便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經綸滿腹的超眾之材。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東巡山東來到泰安,初彭齡被昭試,因其文章出類拔萃,遂被欽賜一等一名舉人。中舉後,他並不自滿,仍竭力攻讀,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會試,榮中第五名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翌年授翰林院修編。自此,初彭齡步入仕途。 西瓜案 有一年深秋,初彭齡出差路過一個小村莊,天黑了,就在一家小客店裡住下。不知怎的,這幾天,初彭齡什麼東西也不愛吃,就連他平常最愛吃的連看也不看,就想吃西瓜。可這時節往哪兒弄西瓜?急的幾個隨從亂轉轉。在小店裡一直住了兩天,也沒弄到一個西瓜。第三天,幾個隨從又出去弄西瓜。好半天,一個隨從回來說,附近有一條河,河邊住著一個種瓜的,地里就剩下一個西瓜,因為太大,沒人要的起。初彭齡一聽,忙派了四個人去弄來,沒多大工夫,四個隨從就抬回來一個西瓜放在地上,有半拉人高。眾隨從又犯了難,這么大的瓜拿什麼刀來切?後來找來一口大鍘刀,把西瓜放在鍘刀下,兩個人按鍘刀,「咔嚓」一聲切成了兩半,就在同時,「唿哧」一聲,一股子紅血竄出來,噴了眾?

閱讀全文

與宜城養老院什麼時候開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0歲在古代叫什麼 瀏覽:779
山東今年企業退休人員漲工資 瀏覽:40
考公體檢後多久公示 瀏覽:988
2o14退休職工漲工資 瀏覽:406
養老保險補繳木有工資單 瀏覽:705
叔叔90歲生日的祝福 瀏覽:290
70歲老人貧血最好吃什麼補品 瀏覽:64
安徽護士退休年齡限制 瀏覽:773
當代大學生應怎麼樣回報父母 瀏覽:490
石家莊退休職工檔案移交登記表 瀏覽:345
80歲老人做前列腺手術 瀏覽:648
達到退休的人員離職 瀏覽:993
老人口裡長個瘡怎麼辦 瀏覽:891
老人老是睡覺怎麼調節 瀏覽:613
宜良康復養老中心有哪些 瀏覽:473
到哪裡能掛靠養老保險 瀏覽:295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財產叫什麼 瀏覽:986
怎麼樣教導孩從小要懂得孝敬老人 瀏覽:676
金華人現在要去義烏工作養老保險怎麼 瀏覽:512
貴州商業養老保險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