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中國養老能向哪些國家借鑒

中國養老能向哪些國家借鑒

發布時間:2024-05-09 04:04:13

Ⅰ 結合中國國情和國際經驗,闡述中國國情的社會養老保障模式選擇及制度體系

一 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模式選擇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重大問題

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完善,客觀地要求建立一套與之相適應的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因此,在推進中國的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進程中,必須要高度重視社會保障體系的轉軌。我在研究國有企業改革、經濟轉型等問題時,就開始注意到社會保障體系問題對於整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影響,如在1994年出版的《企業改革:模式選擇與配套設計》(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年版)中,我對於國有企業的社會保障職能、新加坡的社會保障制度等均進行了相應的研究。

(一) 社會保障模式選擇的理解

從世界范圍內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模式有兩種:

1 現收現付模式(pay-as-you-go system),這種模式以德國最為典型,故又稱為「德國模式」。其基本特徵是社會保障成本的代際轉移是以收定支,即由在職職工承擔已退休職工的社會保障成本;支付給退休者的社會保障資金是直接來自該時點的在職勞動者負擔的社會保障費用。這一模式要求有較小的人口壓力、年輕的人口結構、較強的國家實力、完備的稅收體系等。但是,在這種模式下,社會保障負擔隨著支出的增長而逐年提高,而且資金完全沒有積累。

2 個人帳戶模式。這種模式強調雇員的個人繳費和個人帳戶的積累,退休者的社會保障權益來自本人在工作期間的積累,且所積累的資金通過投資基金進行運作。這種模式以智利的模式為代表。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具有累積性和增長性,資金供給比較穩定,在經濟波動中表現出較強的抵抗能力。

在現收現付模式中,政府在事實上承擔了巨大的社會保障債務,盡管在許多情況下這一債務是隱性的;這就對政府的社會保障支出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隨著社會保障支出的增長,政府在各種壓力下被迫提高收費標准,這必然會抑制經濟增長,干擾經濟運行中的正常的激勵(incentive)機制的運行。因此,不僅許多人口壓力較大的發展中國家難以承擔現收現付模式帶來的債務壓力,即便是一些經濟實力強、人口壓力小的發達國家也越來越意識到現收現付模式的負面影響。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正是這種現收現付的社會保障模式、以及由此體系支持的較高的社會福利水平,是形成歐洲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中的「福利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實行個人帳戶模式。

(二)中國社會保障模式的演變

在50年代,中國建立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以企業為單位,基本上採取現收現付的模式,將社會保障成本進行代際轉移。這一模式當時之所以是比較有效的,是由於當時的人口年齡結構年輕,同時這一模式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支持。隨著中國開始實行市場經濟,人口年齡結構也逐步趨於老化,社會保障問題開始引起關注。1991年6月,中國政府頒布了《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開始著手改革社會保障制度;十四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建立一個企業職工社會養老保險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制度,其基本思路,是逐步建立職工的個人帳戶,將企業與個人繳費的大部分積累於個人帳戶,以試圖緩解現收現付制度與人口老齡化的矛盾;與此同時,促使職工承擔一定的社會保障成本,以減輕企業的負擔。在這一模式框架下,中國的社會保障部門正逐步著手擴大這一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范圍,如逐步將私營企業、部分地區的農民等納入這一框架。

不過,中國目前的社會保障模式盡管從名義上是個人帳戶制度,但是其實質依然是現收現付制度,因為現收的記入個人帳戶的資金同時就用作社會保障的支出了,個人帳戶中的資金只是帳面上的;與原來的現收現付模式相比,其差異就是將風險分散單位由企業轉變為地方政府,同時中國當前實行的新制度不僅要負擔上一代人的保障成本,還要為在職一代積累社會保障資金。因此,中國當前實行的這一模式是一個名義上、帳面上的個人帳戶制,在實質上是一個高標准、高負擔的pay-as-you-go模式。

(三)當前中國實施的社會保障模式不能適應當前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因此,盡管我國的社會保障部門為推行新的社會保障體系作了大量工作,但是,當前我國社會保障模式及其運行狀況還遠遠不能適應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我們認為,高效率的社會保障模式,應該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 :(1)社會安全網的建立;(2)社會進行儲蓄與積累的重要手段;(3)維持對工作的積極的激勵機制;(4)對所有權結構形成積極的影響;(5)建立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體制;(6)確定適宜的收入分配目標;(7)解決失業救濟及勞動力流動問題,等等。從這幾個角度出發,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當前的社會保障體系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重大問題。

首先,當前以現收現付為基礎的社會保障體系將不能適應中國正在進行的顯著的人口年齡結構變遷,不能保證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中國當前的人口結構和獨生子女政策,使得中國的人口結構將在不長的時期內進入老齡化社會。如果不在當前年輕人口較多的階段及時建立以個人帳戶為基礎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國政府必然會難以承擔越來越龐大的社會保障成本,並且會被迫在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條件下進入老齡化社會,並被迫投入更大的成本來解決這一問題。根據粗略的估算,中國社會的老齡化推進很快,2000年左右將進入老年型國家(即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7%),2003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9000萬,相當於目前歐洲老年人口之和。據勞動部門測算,基於當前的社會保障制度,加上物價上漲等因素,從2025年起,中國政府將每年需要拿出5000億――14000億元用於維持城市退休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障 。顯然,如果中國繼續沿用當前這種以現收現付為基本特徵的社會保障模式,到下個世紀上半葉,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將受到威脅。

其次,當前以現收現付為基礎的社會保障模式在老齡化社會到來後,會扭曲經濟運行中的積極的激勵機制。在退休職工占人口較大比重時實施當前的現收現付模式,就會使在職職工的個人所得在納稅後,一方面要負擔相當比例的退休職工,另一方面還需要承擔自身的社會保障成本,最後所剩餘的個人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實現有限。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在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後,在職職工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成本會相當高。如果按照目前的城市職工社會保險水平和標准,並採用現收現付模式,到2020年,工資的提取率將達到32.3%,到2040年將達到40.2%。

即便是在經濟實力強大的德國,目前也遇到了社會保障負擔過大、從而扭曲正常的激勵機制的問題。1997年德國的失業人口達到439萬,失業率也相應達到11.4%,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高社會保障降低了公眾的工作積極性。根據德國聯邦銀行1996年公布的資料,如果將德國餐飲業就業者每個月的最低純收入與社會救濟對象的收入狀況進行對比,就會發現,如果沒有子女,前者比後者多收入276馬克;如果有一個子女,前者比後者少收入41馬克;如果有兩個子女,前者比後者少收入573馬克。高社會保障水平甚至造成了社會救濟收入大於勞動收入的現象,直接導致了社會激勵機制的紊亂。

與德國、荷蘭等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扭曲積極的激勵機制相比,新加坡的做法更值得借鑒,新加坡公積金中的自存自用、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只有努力工作才能不斷充實個人帳戶的制度設計,就有效地實現了積極的激勵機制與社會保障功能的兼容。

第三,當前的社會保障模式不符合現代科技發展的新趨勢。為了控制社會保障的成本,當前我國對於退休職工的消費、醫療等實施不同范圍的控制,如限制特定的新葯品的報銷等。但是,當代科技進步主要體現在生物化工、醫療器械、信息技術等方面,這些領域的技術進步在很大程度上為退休職工擴大消費、改善醫療等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即便政府限制退休職工對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在社會觀念、家庭觀念的影響下,退休職工所在的家庭、企業也可能會積極為退休職工創造條件運用這些成本較高的新技術,這就進一步擴大了事實上用於社會保障的成本。

第四,繼續運用現收現付為基礎的社會保障體系,企業所承擔的巨大的社會保障職能必然會成為企業改革的重要障礙。正如我們在《企業改革:模式選擇與配套設計》一書中指出的,企業運算社會保障體系方面的沉重負擔,「本源的錯誤應該歸結於退休金的現收現付制度」。現實地看,巨大的社會保障成本已經成為不少國有企業的經營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我們在企業改革的實際操作中也遇到不少類似的問題,在比較不同模式的基礎上,我們開始嘗試在一些打算上市的企業中劃出一部分國有資產,為職工建立個人帳戶,從而設法解決社會保障成本對於企業改革的制約。這一做法體現了我們對當前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一些設想和設計,我們在後面還將繼續討論。

第五,繼續運用現收現付為基礎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會增大居民對於未來支出的不確定性預期,增大其儲蓄傾向,這對於當前擴大消費、刺激內需的宏觀政策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制約。

第六,現收現付為基礎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利於全社會進行儲蓄和積累。

二 當前中國社會保障模式的選擇與方案設計

(一)建立以個人帳戶為主導的分層次社會保障模式

1 我們所設計的社會保障模式的不同層次

我們可以看出,當前實施的以現收現付為基本特徵的社會保障模式,可以說是一種令各個階層、各個方面都不滿意的模式:政府承擔了過大的社會保障成本;企業的負擔過大,不利於企業改革的深入;退休職工的社會保障權益得不到保障;在職職工需要承擔過大的社會保障成本。因此,這一社會保障模式必須進行改革和完善。綜合考慮中國的人口壓力和財政的承擔能力,以及中國國情的復雜性,我們認為,當前應該建立以個人帳戶模式為主導的分層次的社會保障模式,即大幅度地建立強制型個人帳戶,繼續保留現收現付模式(pay-as-you-go)以滿足社會的基本需求,對於少數高收入階層可以通過購買額外的商業保險來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社會保障水平。

首先,在在職職工中大幅度、大范圍實施個人帳戶模式,並將其作為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主導性模式。這一模式的基本特點是強制繳款、政府免稅、確定嚴格的比例要求、建立嚴格的資金管理程序和制度。

其次,保留現收現付模式以滿足社會的基本需求。這一方面可以保證低收入階層的基本生活要求,同時,由於這一階層的人口規模有限,政府用於這一階層社會保障的財政負擔也是有限的。

第三,對於一些高收入階層,可以鼓勵其購買額外的商業保險。

但是,在這個分層次的體系中,個人帳戶模式應該是占據主導地位的,商業保險和現收現付都只能發揮輔助性的職能。關於現收現付與個人帳戶的利弊比較,學術界已經有了廣泛的研究並已經有了共識,但是,在當前的社會保障體系設計中,還存在不少關於社會保障和社會保險、商業保險等關系的誤解,我們有必要作進一步的探討。

2 要恰當處理社會保險在社會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們之所以強調社會保險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只能占據輔助性的地位,是由於社會保險與個人帳戶模式相比存在許多內在的缺陷和弊端:

首先, 社會保險在資金運用方面,實質上是運用大多數投保人員的資金來支持少部分需要支持的投保人員,具有顯著的平均主義和社會再分配的特點,只要支出需要符合相關的條例就可以使用,沒有明確、穩定、積極的激勵(incentive)機制,過分強調安全感必然會相應減少努力工作賺錢的動力,從而不利於形成對個人進行社會保障積累的激勵。

其次,商業保險對於職工沒有強制性的約束,而是居民的一種自願性的金融行為;而以個人帳戶為基礎的模式則能夠通過確定強制性的繳款來保證社會保障體系獲得穩定的資金供給。

第三,為了體現政府對於社會保障體系的扶持,政府一般對納入個人帳戶中的社會保障資金免稅。但是,商業保險難以享受免稅的優惠政策。具體來說,有許多保險品種的設計類似於銀行儲蓄,也可以說是銀行儲蓄的一種變種產品;如果對這些險種實行免稅,就必然在商業銀行儲蓄和商業保險之間形成不平等的競爭格局。

第四,為了保證穩定、充足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資金供給,各國政府一般對納入個人帳戶的社會保障資金規定嚴格的比例要求;但是,這一點在商業保險中是難以做到的。

第五,商業保險的險種設計不能夠充分滿足社會保障的要求,而只能規避特定領域的風險。這是由商業保險的運作特點和基本性質決定的。

第六,在比較成功地實施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國家中(如新加坡),其政府對於將保險形式引入社會保障體系始終持十分謹慎的態度。例如,直到新加坡逐步由中等收入國家向發達國家邁進之後,新加坡政府才在社會保障中引入了少部分的保險形式,如「健保雙全計劃」對特定的大病和大手術給予保險,花銷可以超出個人帳戶中的儲蓄等。但是,從總體上說,這些保險式的社會保障安排相對而言十分有限,項目也很少 。

因此,社會保險只是一種金融產品,社會保險中的一些產品可以在規避一些特定風險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但是在社會保障體系中只能發揮輔助性的職能。正如我在《企業改革:模式選擇與配套設計》中所指出的:「象我國這樣的低收入國家不宜於搞過多的、與經濟實力不相稱的社會型保險,而需要注意保障制度與維持激勵及儲蓄之間的關系」。

(二)以企業集團為突破口推進個人帳戶模式

1 當前由政府承擔由舊體制向新的體制轉軌中的成本的難度較大

既然我們已經明確中國社會保障模式應該是以個人帳戶為主導的分層次的格局,那麼,當前我們就面臨一個從當前的以現收現付為基礎的社會保障體制向個人帳戶制轉軌的問題。

中國當前的社會保障體制的轉軌,首先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確認並補償勞動者在原來體制下對原有的社會保障體系繳款並逐步積累形成的社會保障權益,這一權益事實上也就是政府對於勞動者的社會保障債務,只不過在原來的體制下,這些社會保障債務是隱性的。因為中國長期實行低工資制度,勞動者在獲得工資之前已經扣除了社會保障資金,但是,在原來現收現付的體制下,這些社會保障資金並沒有以基金的形式積累起來,而是用於進一步的國有投資,並形成國有資產。中國當前進行的社會保障體制轉軌,必然會使原來政府承擔的社會保障隱性債務顯性化。

在這個轉軌的過程中,最為理想的方式就是由政府承擔全部的社會保障債務,從而為以個人帳戶制為基礎的社會保障模式的健康、平穩運行創造良好的啟動環境。人們在總結智利成功實現由現收現付模式向個人帳戶模式轉軌的經驗時,由智利政府承擔全部社會保障成本、進而投入巨額資金支持新的模式的建立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據測算,智利政府承擔的社會保障債務的總規模約佔到其1981年的GDP的80%,債務的最高峰值為GDP的4·8%,隨後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到2025年智利政府將全部清償所有債務。考慮到中國的社會保障水平較低、目前的人口年齡結構尚比較年輕等因素,據世界銀行測算,中國政府為了推進社會保障模式的轉軌所需要承擔的社會保障債務的規模會比智利要小 。

不過,盡管中國政府可能承擔的社會保障債務規模要比智利小,但是考慮到當前的財政收支狀況,由政府承擔這一規模依然有相當的難度。在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正是由於政府需要承擔的隱性社會保障債務規模相對較大,才使得中國政府選擇了目前這種名義上的個人帳戶制、實質上的現收現付制的社會保障模式。

2 以企業集團為突破口推進以個人帳戶制為主導的社會保障模式

Ⅱ 中國養老保險制度與西方國家的對比,以及中國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的比較

西方發達國家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經過多年的經濟發展,已建立起了各自的社會保障體系和不同的社會保障模式。根據西方國家的不同社會保障模式及社會保障制度的特徵,以及影響主要因素,並結合其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比較分析,對我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具有借鑒意義。一、社會保障模式的類型、特徵及其影響因素(一)強調效率的社會保障模式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實行儲蓄基金型社會保障制度,這是以自由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典型的社會保障模式,強調效率。以新加坡為例,其中央公積金制度要求僱主和雇員各繳納等額的保險費(中央公積金),專款專用。其特點是強調自我保障,強調統一的個人儲蓄而不是分散的個人儲蓄;籌資方式以強制性儲蓄為主;管理機構集中於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局。(二)注重公平的社會保障模式以干預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保障模式注重公平,主要有發達國家的福利國家型和自保公助型社會保障模式。前者的特點是實行收入所得再分配,用累進稅辦法使社會財富不集中於少數人手裡;後者的特點是由政府進行有關社會保障立法,作為社會保障實施的依據。(三)社會保障制度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社會保障制度模式選擇受到多種因素制約,其主要因素由三方面組成,首先是各國的社會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其次是各國在選擇社會保障制度時的理論思想背景,再次是各國不同的文化因素。二、西方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比較我們選取西方國家幾種典型的社會保障制度類型,以英國、美國和智利為代表來進行分析比較。(一)英國社會保障制度分析二戰後,西方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但英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工業製造由原先的世界第一位退居第三位。英國經濟所面臨的困難越來越明顯,英國社會問題尤其是貧困問題與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推動了英國政府進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英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國民保險、國民保健、個人社會福利、住房和教育等五個方面。其自身的特點表現為,首先,社會保障項目的完整性;其次,向家庭的滲透較深,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傳統的家庭贍養職能。因此國民保險在一定程度上為受保人承擔了贍養家庭的責任。再次,普遍性原則是戰後英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基本准則。最後,政府在社會保障制度中起主體作用。英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全由政府機構及公共雇員運作。西方許多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雖然也有政府機構和公共雇員的參與,但比較強調社會組織的作用,如一些基金管理機構、工會、各種協會組織等等,在社會保障管理中起著較大的作用。而在制度化的保障體系之內,英國的社會組織幾乎不起什麼作用。英國國民保險直接由政府管理,成為政府一個龐大的部門。(二)美國社會保障制度分析凱恩斯主義對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929年—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使美國遭受了嚴重的打擊,並改變了長期以來左右美國人們的傳統看法,即認為貧窮出於懶惰。1935年的《社會保障法》,對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產生深遠影響。二戰後,美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為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為美國政府增加社會保險種類、擴大保障范圍和提高給付標准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來源。美國廣義的保障制度是由「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兩部分組成:其中社會保險制度主要包括狹義的「社會保障項目」(老年保險、鰥寡保險和傷殘保險)、「醫療保險制度」和「失業保險制度」。同西歐國家一樣,美國的僱主和雇員也必須繳納社會保險稅才能享受到社會保險支付。而社會福利完全依靠公共開支,接受者無須為此納稅,但申請人必須通過政府的「生計審查」方可領取福利,相當於西歐的「社會救濟」。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特點是,首先,市場化、社會化的內在傾向性。在繼續實行傳統的社會保障政策的同時,大幅度改變原有社會保障的提供方式。它不僅抑制了聯邦政府日益承擔更多的社會保障責任的歷史傾向,而且開辟了使社會保障制度向市場化、社會化方向轉變的道路,進而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市場化、社會化的社會保障模式」。其次,社會保障管理與運作的多元體制。公私兼顧,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兼顧,非盈利組織與盈利組織兼顧。再次,美國社會保障項目的多層次性。這種多層次性主要表現在項目的結構、形式和類型上。最後,社會保障資金籌措方式的多渠道性。這集中表現在:聯邦政府提供的經費起了主渠道作用;政府徵收的企業僱主的稅收及企業主為雇員提供的福利經費成為社會保障項目的重要資金來源;各種社區及各種社會福利組織也為不同利益集團提供了社會保障的部分經費;私人通過交納保險稅和為特定的保險項目提供了社會保險經費,此外一些人的慈善性捐助也起了很大作用。(三)智利社會保障制度分析智利70年代社會保障制度的私有化改革深受新自由主義理論的影響。在社會政策方面,它力主將能推向市場的社會福利事業轉交私人經營,改變由國家出面舉辦全部社會福利的做法。此外,智利改革受美國保守主義的影響也非常大。1973年底,皮諾切特軍政府執政,開始實施自由化經濟改革。皮諾切特軍政府在政治上基本代表中產階級利益,在經濟上主張實行私有化。從70年代末開始,皮諾切特軍政府開始實行全面的自由化經濟改革政策,而社會保障制度的私營化管理則是這場激進式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1971年—1973年間,阿連德政府由於推行國有化措施,嚴重損害了智利中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引發了一系列的政治矛盾,也導致經濟運行效率急劇下降:1971—1973年,智利年均通貨膨脹率高達295.9%,年均經濟增長率下降至1.2%,財政赤字佔GDP的比例上升到11.5%,經濟狀況嚴重惡化。智利的社會保障制度由社會福利計劃、醫療保險制度和養老金制度三個部分組成,其中養老金制度(包括殘疾和遺屬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都是對原來的舊制度進行重大改革後建立起來的。以養老金制度為例,其特點是,首先,個人養老儲蓄金資本化。個人在職期間每月將一定比例的工資存入個人賬戶,作為資本,由養老基金管理機構進行投資,使基金不斷增值。個人養老金的多少取決於個人在職期間的儲蓄。其次,養老基金由私營機構管理。再次,將競爭機制引入社會保險部門。各養老基金管理公司通過提高投資利潤率和服務水平吸引更多的投保人。目前的8家管理公司是在以前的20多家公司的基礎上通過重組與合並後形成的,近70%的投保人選擇了其中的3家大公司。我們綜合上述分析,將分析歸納為表1(見表1)。表1各國社會保障制度比較理論體系模式適合條件特色缺陷代表國家自由主義儲蓄基金型新興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強調自我保障,籌資方式以強制性儲蓄為主,實行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政府財政負擔重,降低競爭力新加坡、智利干預主義福利國家型經濟發達,社會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全面的社會保障政府財政負擔重,不利於經濟的持續發展英國及北歐國家自保公助型工業化國家或經濟基礎雄厚國家為社會成員提供基本的經濟安全保障企業成果成本高,不利於競爭德國、西歐、美國、日本三、西方社會保障制度對我國的啟示不同的社會保障模式均有利弊,我國應根據當前的經濟、社會環境,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保障模式,以滿足國民的基本需要,保障社會安定,促進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縱觀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它們在發展的初期都十分重視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制化。在嚴明的法律體系保障下,才能保證社會保障措施的順利實施,這不僅提高了制度的穩定性,還有利於約束各方的行為。盡管我國在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過程中出台了一系列的辦法、規則、決定等,但是還沒有一部完整的關於社會保障的立法,使得在實際操作中的許多問題找不到解決的法律依據,這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中的一個弱點。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逐步建立各具體法規的立法,在條件成熟的時候,確立社會保障的基本法。同時,還要保障相關的法律法規能夠得到切實的執行。首先,社會保障制度的存在依據在於效率與公平目標的潛在沖突與市場失靈。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是為了滿足公眾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多方面的需要,而不僅僅是保護邊緣群體的需要;福利包容的范圍遠非經濟增長、物質利益所能滿足,它是包括物質利益在內的人類各種利益的綜合;由於各種各樣的市場失靈存在,從而不加干預的市場制度甚至難以實現效率的目標,更不說社會公平與人類關注的其它目標了,因此政府幹預必不可少,通過干預來校正市場難以實現的社會功能與目標。公平和效率是社會保障制度設計中兩個既相區別又相關聯的目標。在這里,公平不只是收入分配的公平,更是分享社會進步成果機會的公平,是性別間的公平,是強者與弱者間的公平,也是代際之間的公平;而效率則不僅指刺激人們努力工作與創新的積極性,不僅指企業不斷提高經營效率的積極性,而且指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與整個經濟的有效運行。在不同國家或同一國家的不同發展時期,公平和效率的度會有所不同。當效率不足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時,應當以追求效率增長為主要目標;當公平失衡形成妨礙經濟增長的制約力量時,則應以調節公平關系作為推動增長的主要目標。透過社會保障思想的發展,我們可以發現重視經濟效率者強調自由主義,強調依靠市場力量;重視社會公平者,則主張擴大政府幹預,通過再分配的方式來校正對公平目標的偏離。其次,社會保障模式的選擇受到價值觀念與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價值觀念主要取決於政府對於不同發展目標重要性的判斷與社會福利內容的解析,也受到一國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而經濟發展水平則決定了一國實現公共福利目標的層次與范圍。再次,社會保障制度的設計應當很好地界定各個層次社會保障目標的責任分擔關系。由於各個層次的社會保障目標(社會保障服務)的性質有別,因而不同類別的社會保障項目,其承擔者權責劃分也就有所差別。有些可以引入市場機制(如醫療保障、養老保障等),有些則只能依靠政府來提供(如社會救濟性保障服務);如維持普通生活水準的養老保障與追求更高生活質量的養老保障等。政府的社會保障責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在制度設計時不重視讓企業、個人承擔相應的義務或責任,即使是經濟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計劃也會走向崩潰。70年代以來,多支柱模式的興起是對以往制度設計失誤的一種校正。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是滿足公平與效率目標的制度,而且也是一種有生命力的制度。第四,在養老保障方面,由現收現付制轉向部分積累制雖然是符合效率原則的,但也存在明顯的轉軌成本,並會對不同群體帶來不同的利益。中國目前正由現收現付制向多支柱的模式轉化,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包括:個人賬戶空賬運行問題、社會保障制度規范化與制度化問題等,政府在對於此類隱性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Ⅲ 關於中國借鑒智利的養老保險改革

中國現在用的統賬結合就是借用的智利模式。智利模式主要是指政府不加以干預,主要讓養老保險依靠市場的調節來發展,使養老保險私營化。中國曾經使用的是國家包辦的模式,那是計劃經濟的時候了。現在不是市場經濟了嘛,又不能像智利那樣國家什麼都不管,所以就出了一個統賬結合的模式。

主要就是,養老保險將不會受個人的工作單位調換影響,而且保險金來源是國家、單位、個人三方共同出資,而且市場化以後,養老保險不再是國企的專利,覆蓋面擴大。

Ⅳ 哪些國家、地區的養老體系比較完善,其經驗值得借鑒

就現在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來說,他們都有比較完善的養老體系。而且從總的體繫上來說,養老體系都差不多的,畢竟養老都要貼合老人嘛。各大國基本上都是醫養結合養老產業發展模式,只是在自己根據自己國家的情況發展出不同點。像美國的是商業養老模式、英國的是稅收籌資體制模式,中國的就是養老保險體制模式。不說誰跟好,也沒有借鑒的說法。

總的來說,養老體系的基礎還是養老資金。我國的養老保險是貼合我們的國情的。養老不是說全由國家付出。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去為自己的老年支付,是合理的。這種體系有利於國家的發展。

Ⅳ 中國應該借鑒哪些國外養老保險改革的經驗

你好,歷史上還沒出現過這種變老如此迅速,未富先老的國家,一個擁有幾億老人的國家養老制度如何運作,是我們現在的人難以想像的。
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的加劇及家庭結構的變化,養老問題日益突出。進入21世紀後,我國養老保險面臨嚴峻的挑戰。不斷出現的養老統籌層面低、籌資難等問題,已使現有的養老保險制度力不從心;而傳統的養老模式與現實要求相距甚遠。在養老保險制度的改善和完善上,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模式進行大范圍甚至全國性的社會統籌,必須認真分析中外養老保險制度差異,准確定位制度改革方向,結合我國國情與經濟實力,正確地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從而構建符合國情和深得人心的新的養老保險制。
小能伴老人專用平板專為智能養老平台提供產品服務定製,完全根據老人的需求開發,更搭載親情陪伴,娛樂生活,健康管理多種豐富功能,也正在開發居家養老服務事業之中,希望和更多的合作夥伴一起,做好中國智能養老產業。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Ⅵ 最適合中國人移民的國家

最適合中國人移民的10個國家
移民,正在走向國際市場,正成為越來越多中國高凈值人士財富及人生的管理手段,子女教育、財富安全保障以及未來養老醫療條件成為富豪們進行投資移民考慮的三大因素,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等都是移民的熱門國家。下面跟大家介紹下最適合中國人移民的10個國家。

一、美國

美國是個傳統的移民國家,社會福利健全、經商環境優越、就業機會多、擁有全國最頂級的教育資源,美國的大學教育,是公認的世界第一,世界知名大學大部分位於美國,為下一代的教育,很多中國創業成功人士選擇移民美國。美國投資環境一流,有著全球最發達的經濟體系,除了企業家,有很多中國留學生畢業以後也選擇留在美國。

二、英國

英國歷史號稱日不落帝國,雖然教育水平不及美國,但全球范圍內來看也是能排的上號的,名校如雲這方面毋庸置疑。英國的生活環境非常好,除了經常下雨,沒有什麼大毛病,英國是歐洲的金融中心,吸引了很多中國大牛投資,足球也發達,對於喜愛足球或有這方面需要的人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一直是華人移民的首選國家之一,大家不約而同選擇澳大利亞,是因為這里空氣質量好、生活環境好、社會福利健全、教育體系完善、安全指數高。澳大利亞的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這三個城市常年撣邦全球宜居城市,居住環境相當不錯。就全球范圍而言,澳大利亞的教育水平是非常有競爭力的,據統計2019年澳大利亞共有7所大學進入世界百強,澳洲政府扶持教育歡迎留學生。此外,澳大利亞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干凈的空氣,非常適合生活。

四、加拿大

加拿大地廣人稀,自然風光優美,素有「楓葉之國」的美譽,很適合追求安靜恬淡生活的人。溫哥華、多倫多就有很多華人居住。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品質,優美的自然環境、健全的社會福利、優質的教育水平、良好的社會秩序、沒用種族歧視,承認雙國籍、幸福指數高,但好山好水好風景的加拿大,有個最致命的特點就是冷。教育方面雖然不及美國,但福利是北美最好的。此外,和移民美國相比,移民加拿大的難度相對要低一些,很多人通過技術移民就拿到了加拿大綠卡。

五、愛爾蘭

景色優美的愛爾蘭,是很多電影的取景地,所以居住在愛爾蘭感覺每天都生活在畫中,愛爾蘭的生活環境特別好,生活在愛爾蘭會感覺非常舒適,福利制度跟投資環境也比較好,優美適宜的環境、高度發達的經濟、完善先進的醫療、優質的教育水平成為中國人熱衷移民國家之一,對於事業成功,想追求另外一種生活的人是最好的選擇。

六、新加坡

素有「花園之城」美稱的新加坡,是國人公認的移民天堂,也是全球治安最好的國家之一,犯罪率低、安全、環境好、教育好。然後現在還有一點特別突出的優勢:低稅,因為新加坡面積小人口少,工作機會沒有大國家多,如果你的專業恰好是緊缺行業,還是不難找到一份工作的,作為一個需要外來人口支撐生育率的國家,移民新加坡相對別的國家還算比較容易,因為新加坡華人人數比較多,移民不用擔心語言這個最大的問題。

七、紐西蘭

紐西蘭是英聯邦成員國之一,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森林資源豐富,好山好水的紐西蘭被譽為地球上最後一片凈土,素有「養老聖地」之國家美譽,恬靜且安全的生活環境。教育體系完善,社會福利健全,穩定的經商環境,超高的生活品質,這些都是中國人熱衷於移民紐西蘭的重要因素。

八、瑞士

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安全的金融體系和銀行的保密體質使瑞士稱為避稅投資者的安全避風港。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全民醫療保健體系和強制性養老金制度等,都讓瑞士稱為名副其實的最適合養老的國家。

閱讀全文

與中國養老能向哪些國家借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企業退休養老金上調 瀏覽:724
小孩腦震盪老年痴呆 瀏覽:832
非深戶社保交六年退休 瀏覽:269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不正確的是 瀏覽:840
老人辦什麼卡劃算 瀏覽:131
養老金怎麼打到卡上 瀏覽:76
每年交養老保險返一半 瀏覽:642
老年人積食如何治療 瀏覽:428
能做體檢的是哪個人民醫院 瀏覽:115
經期喝什麼茶好排毒養生 瀏覽:350
自古長壽 瀏覽:12
昌邑老人護理院多少錢 瀏覽:666
古往今來孝敬父母 瀏覽:315
肥東縣醫院體檢怎麼做 瀏覽:24
多少歲可領養老保險 瀏覽:623
河北省調整退休人員工資2015 瀏覽:309
足浴裡面的養生什麼意思 瀏覽:228
被父母打擊壓抑怎麼辦 瀏覽:680
藍田老人公交卡在哪裡辦 瀏覽:90
幫助敬老院老人圖片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