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退休後要存多少錢才夠養老
這需要從60多萬吧。我們這里是小現存60多萬就完全可以養老了。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成為一個共同關注的話題,人們在關注品質養老的同時,也希望能夠早日實現「養老自由」。
用應付同事,拒絕無效社交。衣服和化妝品護膚品的消費也全都減少,拒絕外賣,自己動手做食物,也能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呵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他們每月的花銷在一萬左右,利息收入應該能夠滿足支出了,而且感覺他們的消費水平比較貼近實際。
更重要的是「退休後」的生活,讓他們每天處於極度放鬆狀態,早上再也不會被鬧鍾吵醒,晚上再也不用看著手機,生怕錯過客戶老闆的信息,每天睡到自然醒,自由支配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身體和靈魂都徹底自由了。這可能也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吧!
對於我自己來說,兩個人的退休金加在一起一萬多點,沒有啃老的孩子,沒有額外需要的支出,存款雖然望塵莫及人家的上百萬,但經過努力幾年後也不是不可能,目前也能有平均每月兩三千的利息收入。我覺得日子過得還是挺舒坦的。
起碼現在是吃穿喝不愁的,畢竟老年人對吃沒有太多要求,以健康飲食為主。想上哪玩就去哪玩,去年因為疫情出去的少了,也出去遊玩了三次花費了近兩萬,一點也沒感覺財務緊張。
有人說100萬就想養老啊,一場大病多少錢都不夠。誠然,人吃五穀雜糧誰能保證不生病呢?可以說一般家庭都經不起大病的重擊,但我覺得有醫療保險支出部分,個人負嫌余擔一部分,一般都能扛過去。如果到了老年真需要把你所有老本都搭上也未必挺的過去,並碰那這樣的大病即使付出所有,是不是也沒有生活質量可言了,個人覺得就沒有必要苟延殘喘苟活於世了。
那麼,晚年需要多少錢能夠體面的生活,有品質的生活?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無關對錯,只要適合自己的就是對的。尤其養老問題千人千面,沒有一個固定標准模式可推廣借鑒。但不管你從哪個年齡段開啟養老模式,都應該統籌規劃,不是心血來潮的激情所為。
畢竟退休後享受愜意生活的同時,面對日益高漲的通貨膨脹,你的存款不斷縮水,要想增值保值的渠道又少得可憐。舉例說明就是:假設目前的通脹率是3%,如果一個人想在晚年每月能拿到5000元生活費,按照這個公式,他現在至少要先准備857142元,才能達到這個標准下一個看上去相對體面的晚年生活。
同理,如果是對生活品質有更高的追求,絕者談比如晚年你想去環游世界,享受高品質的生活,那麼,在你打算退休時,手頭的余糧還要多
㈡ 多少錢才夠養老
30歲的年紀存了100萬以後辭職養老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也引起了存多少錢才能實現養老自由的討論。對於這個問題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來說包括實現養老自由必須存夠滿足生活需求的錢、日常生活中無需為知備錢的問題擔心才能實現養老自由,一個月多少養老金夠用?
3000元?5000元?8000元?12000元?……
沒有標准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因為不同的人消費習慣和需求,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所以,養老金是否足夠,不是看絕對數額,而是看養老金替代率——不和別人比,和退休前的自己比。退休前一個月2萬元,退休後一個月5000元,替代率就是25%。退休前月薪一萬元,退休後一個月領養老金6000元,養老金替代率就是60%。
根據世界銀行建議,如果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養老金替代率要達到70%以上。因為社保繳費是有上限的,而且相當多企業不是按實際收入幫員工繳納社保(工資不低,社保卻是按最低檔交的姐妹評論區舉個手)
),所以一些上班時看著收入很高的人,有可能養老金替代率反而是更低的。
這部分人如果自己有儲蓄意識還好。若沒有儲蓄意識和規劃意識,大手大腳把掙的錢花光了,又由奢入儉難,退休後落差會比較大。
1.要想實現養老自由,自己存的錢必須能夠滿足生活需求。
實現養老自由的一個最基本要求,就是自己存的錢必須能夠滿足生活的需求。這是一項基本條件,自己只有在日常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都能擁有良好的狀態,才算是達到了養老自由的目的。具體來說,只要自己存的錢必須能夠支付日常開銷,就可以稱得上實現了這種狀態的養老自由。
2.日常生活中不必為錢的問題擔心,這樣的狀態才算是實現了養老自由。
與上述情況相比,更高一級的養老自由的狀態是「不必為錢的問題擔心」。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日常生活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花錢,而無須擔心錢不夠花的問題。這種狀態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養老自由,達到這種狀態所需要存的錢要更多,要能夠滿足自己全部的需求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3.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實現養老自由所需要的錢的數額各不相同。
由於不同城市的發展狀態不同,因此在不同城市生活的人實現養老自由所需要存的錢的數額也是各不相同的。具體來說,大城市生活成本更高,在這備羨里實現養老自由所需要存的錢的數額就會更高。而小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對更低,實現養老自由所需要存的錢的數額就要少的多。
因此對於「到底存多少錢才能實現養老自由」這個問題並沒有唯一的答搭滾毀案,只有結合個人實際情況,以及結合其所生活的城市的狀態,才能得出具體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