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養老的現實困境有哪些
大多數人養老得靠自己,我們這個養老制度類似於接力,按照現在得情況,年輕人多餘老年人,所以,兩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但是再過二十年,年輕人得數量開始逐漸較少,現在這一滲迅讓批中年昌沖人開始領養老金了,意味著社會勞動力不夠了,難以支持退休人員養老,到時候一部分老人只能繼續工作,才能夠保證生活。
具體來說:
1、老年人口的增加對社會養老體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2、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也涉及到家庭的經濟壓力
3、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也影響著社叢局會的穩定和發展
㈡ 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服務成遲拍為一個日益重要的話題。然而,與人口老齡化相比,養老服務的供給仍然滯後,而且分布不均,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下面就是一些典型的問題:
1.缺乏專業的護理人員和養老機構
隨著老年人的增加,對於護理人員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是在大多數地區,護理人員的數量卻嚴重不足。同時,經過多年發展,養老機構整體數量較少,無法完全滿足需求,並且機構間質量和服務存在較大差距。
2.養老服務標准不統一
由於目前養老機構的規模和水平存在巨大差異,養老服務的標准也沒有明確的統一標准。在養老服務中,人們往往被強調機構的硬體設施而忽視了服務人員的素質和綜合能力,導致養老服務的質量參差不齊。
3.養老服務費用負擔重
隨著養老機構的發展,服務費也逐步增加,對於退休人員來說,服務費的負擔越來越重,而政府補貼力度不足,難以滿足的需求。
4.公共養老金缺乏
我國採取的養老制度是企業和個人分別進行繳納,並在退休時領取養老金。然而由於國內大量的小微企業,導致不少人沒能及時領取到養老金,造成了養老金缺口。
5.養老服務區域分布不均
目前,在城市較集中的地區,養老機構數量相對較多,服務比較完善。但是在農村等偏遠碼鄭羨地區,養老機構數量較少,缺乏專業的護理人員,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6.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注不夠
我們的生活節奏快,人們整體的生活壓力較大,導致對於老年人的關注也越來越少。這使得老年人自己感到孤獨和被遺棄,失去了和社會聯系叢昌的可能。
綜上,我們需要改善和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依靠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努力,推動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優化,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養老服務。同時,我們也需要改變我們的觀念,重視老年人,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㈢ 農村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1.
農村養老基礎設施薄弱 由於農村養老工作許多仍處於探索階段,運營模式單 一,大多農村養老服務機構仍停留在提供簡單的養老生活照 料層面上,部分鄉鎮敬老院、五保村大量床位空置,特別是 鄉鎮敬老院和五保村入住條件較差,沒有能發揮應有的作 用。
2.
引入社會資本困難 農村養老服務行業因投入大、盈利空間小等特性,對於 社會資本的吸引力較弱。雖然近年來國家政策大力鼓勵社會 資本投資養老服務行業,但由於農村養老項目的在運營、土 地、稅收等方面的具體扶持政策不完善,難以撬動社會資本 進入,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行業的規模仍很有限。
3.
農村養老養生服務隊伍缺少專業人才 農村養老服務人才的缺乏嚴重製約了農村養老服務質量
㈣ 養老服務人才缺口達到近170萬!「用人荒」成為養老行業一大問題-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達到13.5%,在「十四五」期間這個數字將達到14%,中國將進入深度人口老齡化 社會 ,人口結構問題日益突出。
隨著失能、失智、獨居、高齡老年人日益增多,養老行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不少地區部分養老機構已經面臨養老人員缺口大,離職率高的問題。 不少養老機構負責人表示,希望盡快採取措施增加養老人員的行業吸引力。
目前,國家制定了9073年養老模式,初步建立了90%老年人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醫療養老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無論哪種方式都離不開養老專業人員,尤其是護理員崗位的支持。但當前養老專業人員數量缺口巨大,增加了養老服務供給壓力。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5.7萬個,養老服務床位813.5萬張,僅按照國家標准養老護理員與老人的比例1 4計算,至少需要養老護理員200餘萬名。 然而,我國目前養老護理員僅有32.2萬名,缺口達到近170萬。
養老行業的護理人才缺口為何如此巨大? 有二個主要原因。
一是從業者離職率高。 這一點體現在高強度勞動與低水平的薪資。面對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養老護理人員往往需要兼職多職——保姆、護士、按摩師、心理咨詢師等,從吃喝拉撒的基本生存需求到吸痰導尿、精神咨詢等輔助醫療技能都需要掌握。
但據2018年勞動保障部門發布的養老行業工資指數顯示,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省級城市,我國養老人員的平均月薪只有2272元。該工資水平基本上排在調查城市的最低收入標准中,有些城市甚至低於城市的最低收入工資標准。在更多的三級和四級城市,養老護理人員的工資將會更低。
二是新增的年輕勞動力較少。
工資收入偏低、工作條件艱苦、職業上升路徑不明晰等原因,制約了護理員尤其是年輕護理人才的進入。
其次,「錢景」和前景都不明確,也讓不少年輕從業者離開養老服務行業。
除了這兩個直接原因,其他因素也制約了養老專業人員的補充。目前,養老機構存在的普遍表層問題是入住率較低,平均入住率大致在50%左右,部分入住率不到40%甚至只有20%左右。而入住率越低經濟效益就越差,服務人員工資就越低,這樣就招不來也留不住合格員工,也難以花錢提升內部設施, 這些都會影響服務質量,服務質量差就更留不住老人,形成惡性循環。
從業者離職率高,新補充的勞動資源少、機構盈利難...多方因素導致用人與供給產生較大鴻溝。業內專家甚至「用人荒」來形容當前養老服務行業人才短缺問題。
目前,全國有200餘家院校開設了養老服務專業,培養養老服務專門化人才。雖然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數量總體上呈上升趨勢,但是存在較大的供給缺口。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已經逐漸對養老護理員國家資格水平評價進行了取消,這大大降低了養老護理行業的准入門檻,使得養老護理員不必持證上崗, 但是這一缺口仍然較大,養老行業服務人員不足的問題依然嚴峻。
基於該痛點,養老行業可以通過結合「分享經濟」模式來解決燃眉之急。
通過整合機構端附近醫院、診所、家政中心、心理工作室等「准」養老資源,打造全年齡無邊界養老。
機構收到老人的需求工單後,可以通過藍色 健康 智慧康養服務生態平台匹配第三方服務資源,如家政公司、心理咨詢工作室,甚至是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為老年人提供醫療、康復、護理、照料、心理慰藉、 健康 教育和慢病管理等多元社區照料模式。通過這種方式,機構能夠快速匹配到專業人員,為老人提供更專業、更多樣化的養老服務,並有效節省人才維護成本。
提高薪資待遇仍是現行最有效的激勵手段,從業時間越長、技能水平越高、護理員級別認證越高的人工資越高,自然就會有人願意留下來。 養老行業的良性成長,同時需要 社會 力量多方參與, 探索 養老護理員發展新模式,既對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提供標准,又對養老護理員行業的道德水平和服務意識提出要求。
傳統養老服務模式存在的問題,在互聯網時代通過互聯網思維解決,亦是一個破局之道。
㈤ 農村居家養老建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與機構養老相比,社區居家養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養老模式,同時也是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最大短板。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健康發展,是 「十三五」 期間我國養老服務發展的重中之重,對於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提升社會養老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20XX年灶行,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研究所對山東省東、 中、 西部的48個社區及1200名60周歲以上老年人進行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專項問卷調查, 調研組認為,當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仍存在一些問題,並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存在供需錯位。老年群體作為異質性群體,存在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目前,老年人對體育娛樂、上門看病、文化學習和助餐等服務的需求和利用率較高,需求比分別為56.1%、 54.1%、 47.3%和39.7%。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對上門看病和助餐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而對體育娛樂和學習活動方面的需求不斷減少;
男性對於上門看病服務需求最高 (61.5%),而女性則對體育娛樂活動的需求最高(53.3%)。但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大清務在供給數量、質量或結構上較為趨同,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務為主,缺少專業化的醫療保健和精神文化服務。
(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醫養資源結合不夠。隨著老年人身體機能的下降、患病幾率的增加,他們對自身健康更為關注,對醫療和日常保健的需求也更為迫切,但目前醫養結合不足導致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其主要表現有:一是對醫養結合重視不足,78.5%的老年人有1種及以上慢性病,主要是心腦血管疾病和運動系統疾病, 但是只有68.3%的老年人建立了社區健康檔案;
二是缺少專業人才,目前有九成以上的社區缺乏醫療健康服務人員,包括全科醫生和專業護理員;
三是基層醫療機構缺乏執行力度,只能為老年人開展定期體檢、舉辦健康講座等常規服務,上門看病、康復護理、心理咨詢、應急救助等專業性較強的服務無法提供;
四是老年人健康意識相對薄弱,社區健康管理滯後,缺乏正確合理的健康行為和生活習慣引導。
(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雖然近年來政府增加了扶持支持政策,但養老服務政策仍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主要表現為:一是老年人基本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目前山東省老年人主要收入來源為退休金(或養老金),平均水平為1863元,城市平均水平為2377元,農村平均水平僅為1343元,購買服務的能力相對不足;
二是城鄉和地區差異明顯,農村地區發展明顯滯後於城市地區,東部地區所享受的各項補貼要明顯高於中西部地區;
三是服務設施不足,雖然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的數量增速明顯,但由於運行機制障礙和政府補貼不足導致作用發揮受限;
四是信息平台建設滯後,目前只有10.4%的社區擁有養老服務平台,難以實現老年人需求和養老服務資源的無縫對接。
(四)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不足。目前,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仍存在一些體制和政策障礙:一是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的政策有待完善;
二是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機制及配套法規不健全;
三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監管薄弱。此外,社區志願者和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服務機構以及社區之間的關系鬆散,聯動性不強。
(一)釋放需求,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利用率。一是明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地位,社區居家養老作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完善的核心與重點,居家養老是基礎,社區養老是依託;
二是加大服務宣傳力度,充分利用網路、電視、電台、報紙等主要媒體,傳播社區居家養老的政策信息及服務內容,以提高公眾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知曉度和重要性認識;
三是平衡各地區間的經濟差異,提高老年人整體收入保障水平,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消費意願,擴大服務購買力,通過建立資金補貼方式的動態調整機制,推動老年人潛在服務需求向顯性需求轉換。
(二)提高質量,加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專業性。
一是服務對象精準化,滾辯前通過建立老年人動態評估機制,對老年人信息進行個性化追蹤,為實現服務分類精準供給提供有效支撐;
二是服務內容標准化,通過對養老服務內容重新定位,明確日常生活服務、醫療健康服務和精神文化類服務等三大類服務的不同責任主體;
三是服務組織專業化,將醫療健康類服務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范圍是當務之急,通過大力培育專業化的組織和企業, 實現專業人做專業事;
四是服務平台智能化,基於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需要,充分發揮信息網路化服務平台在資源整合、服務轉介、標准化評估方面的功能,引進智能居家養老服務技術手段,以普惠性為目的,切實為老年人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三)完善制度建設, 保障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長效發展。一是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制度,明確界定政府職能和部門職責,通過增加保障收入與健全服務體系兩方面,對社區居家養老提供支撐;
二是建立統一的服務質量標准和評價體系,制定出台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老年人能力評估、養老服務需求評估等具體標准,並加強對社區居家養老工作的管理和監督;
三是加快服務設施建設,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地區,鼓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嵌入型小型養老機構的發展;
四是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地位,探索建立老年人家庭照顧者支持以及相應的財政津貼等家庭養老政策。
(四)加快人才培養, 保障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員待遇。一是政府出台養老人才激勵政策,培養服務人員的為老服務職業理念和職業道德;
二是建立服務人員資質認證體系和持續培訓制度,加強對專業人員的職業規劃和引領;
三是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發揮社會組織、公益團體、志願服務和專業社工的力量,逐步實現社區志願服務規范化和常態化;
四是明確服務標准,為居家養老服務提供規范化考核指標。
(五)改革創新,激發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活力。一是政府加大資源投入力度和增強政策優惠導向,通過市場化機制使養老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是樹立大社區、大整合、大服務的理念,以社區服務覆蓋養老服務,真正發揮社區在資源整合、服務生產與轉介中的功能作用;
三是對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的功能進行提升,推行 「政府搭建平台、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志願者參與」的運營機制。
(六)擴大社區參與,增強老年人的自身價值。一是進一步引導老年人樹立自力更生、老有所為理念,增強通過自身努力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責任感;
二是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創業,開發老年人力資源,重點幫助有意願且身體狀況允許的貧困老年人和其他老年人接受崗位技能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三是鼓勵引導老年人參加基層老年協會、老年志願者組織等基層社會組織,讓他們在社區治理創新中充分發揮自身特長,服務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