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陸游的資料
http://ke..com/view/2370.html
很多
⑵ 成都必去的十大景點推薦
成都的一個歷史文化區,由三條東西方向的老街(自北向南依次是: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以及街道之間的居民宅院組成。寬窄巷子所在的區域在清朝時為八旗居住之地,目前有多種文化、餐飲、休閑商鋪在此營業。
崇德里
位於錦江河邊的小巷子,原曾是商人王崇德所買下的地,而被稱為「崇德里」,後來也曾是許多文藝界人士的的聚集地,留下不少軼事。但隨歲月流逝,在許多老成都人的記憶力卻只剩下斑駁的牆面。近些年藝術家王亥,懷著對家鄉的感情,在保持其原味的情況下重新打造。
青磚外牆,石板路,斜坡頂,30多處院落不盡相同,巷弄錯落,典型川西建築,別有特色。一進入巷子,巨大的標牌上寫著:「談茶,吃過,駐下」,在這里,可以在茶館來一碗成都蓋碗茶、在餐館里和廚師互動比拼廚藝、也可在上世紀90年代民房改建的客舍休息一晚。
東郊記憶
許多人說這兒很像北京的798,但是這兒比起798多了一種歷史對比的沖擊力。曾經的紅磚廠,現在的新銳藝術展覽地;曾經的鍋爐房,現在的音樂酒吧;曾經的蘇聯援建辦公樓,現在的咖啡店和酒店,一處處都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似乎時空有了裂縫,但卻又和諧存在。
⑶ 表達「看透紅塵想隱居山林」的詩句有哪些
1、掛衣冠、初脫塵勞。窗間岩岫,看盡昏朝。
《行香子·秋入鳴皋》宋代:許古
秋入鳴皋,爽氣飄蕭。掛衣冠、初脫塵勞。窗間岩岫,看盡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
細數閑來,幾處村醪。醉模糊、信手揮毫。等閑陶寫,問甚風騷。樂因循,能潦倒,也消搖。
釋義:
蕭瑟的秋風吹入鳴皋山中,涼爽的月夜飄揚著悠揚的簫聲,脫去了那身骯臟的官服,剛剛離開混濁不堪的官場中,憑窗遙望遠山景色盡收眼底,朝暉夕暗氣象萬千變化無窮,夜晚暮色朦朧籠罩大地山峰彷彿變低,晴日明麗一望無際彷彿山峰只在眼前,清早晨霧散去朝陽彷彿從山頂升起,山峰顯得更加挺拔高峻。
細細地計算一下,悠閑無事曾經喝了多少村民的美酒,沉醉後模模糊糊,信手揮毫揮發著詩情,隨意信筆而寫,管什麼體裁格式平仄押韻,樂得這樣長期寄情山水,能夠忍受寂寞貧窮,也算逍遙自在快樂萬分!
2、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
《滿江紅·暮雨初收》宋代:柳永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遊宦區區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
釋義:
傍晚的落雨剛剛停止,桐江一片寂靜,遠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對面的島嶼上,水蓼稀疏霧靄寒涼,秋風吹拂蘆葦蕭索作響。多少漁人行駛著小船,卻只見船上的燈火飛快地回歸村落。對此令我思念起回歸的路程,對漂泊生活產生了厭倦而憂傷的情緒。
桐江景色美麗,霧靄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鷺和魚兒圍繞嚴陵瀨飛翔和跳躍。遊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無成,何況早就有歸隱雲山泉石的心願。回歸吧,羨慕淵明的躬耕田園,厭倦仲宣的從軍艱苦。
3、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漁樵過此生。
《夏日三首·其一》宋代:張耒
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添絲屋角晴。
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漁樵過此生。
釋義:
夏日晝長,江村風日清麗,屋檐上棲息著許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長成。蝴蝶展翅停在午間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氣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織網。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簾子上,斜倚枕上,聽著潺潺溪水聲。久已花白的頭發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一直想做個樵夫或漁翁混過這一生!
4、荷蕢人過,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說與窮達,不須疑著。
《蘭陵王·賦一丘一壑》宋代:辛棄疾
一丘壑。老子風流占卻。茅檐上、松月桂雲,脈脈石泉逗山腳。尋思前事錯。惱殺晨猿夜鶴。終須是、鄧禹輩人,錦綉麻霞坐黃閣。
長歌自深酌。看天闊鳶飛,淵靜魚躍。西風黃菊薌噴薄。悵日暮雲合,佳人何處,紉蘭結佩帶杜若。入江海曾約。
遇合。事難托。莫系磬門前,荷蕢人過,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說與窮達,不須疑著。古來賢者,進亦樂,退亦樂。
釋義:
一山一水,有幸占斷這里的山水風流。茅屋檐上,松樹和桂樹間都有雲月相伴,山泉靜靜的流淌,在山腳間逗留玩耍。我不該錯入仕途,徒教猿鶴憤恨。功名終須是鄧禹之輩的事情,穿著色彩斑斕的錦綉坐在丞相府之上。
自己飲酒大聲放歌。看天空廣闊,鳶鷹翱翔,深淵寧靜,魚兒跳躍。西風中黃菊和香草的香味四處飄逸。日將暮,佳人不知道在何處,令人惆悵。在入江河之前我們曾經有過約定。
君臣之合這種事難有憑托。不要效仿孔子擊磬於衛,唯恐不為人知。仰天大笑冠簪脫落。說起人生中的困頓與顯達,不需要懷疑迷茫。以古代的賢者為師,進退皆樂。
5、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
《漁歌子·荻花秋》五代:李珣
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
水為鄉,篷作舍,魚羹稻飯常餐也。酒盈杯,書滿架,名利不將心掛。
釋義:
瀟湘的靜夜裡,清風吹拂著秋天的荻花,橘子洲頭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畫。浩淼的煙波中,皎潔的月光下,我收攏釣魚的絲線,搖起小船回家。
綠水就是我的家園,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難勝過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魚蝦。面對盈杯的水酒,望著詩書滿架,我已心滿意足,再不用將名利牽掛。
⑷ 浣花的浣花溪
浣花溪
浣花溪因為詩人杜甫而聞名,杜詩中的浣花溪已成千古絕唱,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茅廬為秋風所破歌》便成文於此,這里除了含蓄婉約的景緻之外,浣花溪的背景是悠遠的文化,詮釋它的是一首首優美的詩句,茅廬、小溪、竹林,樓閣、小橋、卵石,就是當時浣花溪的寫照。杜甫的茅廬常常被掀起了三重茅,雨夜難熬,嬌兒也為此不能睡好,只能奔波於修復茅廬的工作中,所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彼天下寒士俱歡顏」一定是杜甫發自內心的呼喊。
這里還流傳著一個浣花夫人的故事。傳說浣花夫人是唐代浣花溪邊一個農家的女兒,她年青的時候,有一天在溪畔洗衣,遇到一個遍體生瘡的過路僧人,跌進溝渠里,這個遊方僧人脫下沾滿了污泥的袈裟,請求替他洗凈。姑娘欣然應允。當她在溪中洗滌僧袍的時候,卻隨手漂浮起朵朵蓮花來。霎時遍溪蓮花泛於水面。浣花溪因此聞名。
今日的浣花溪是怎樣的呢?
梧桐掩映的林蔭道兩旁是成都有名的園子。左邊是紀念杜甫的杜甫草堂,紅色花牆蜿蜒前行,滿園子翠綠竹子不甘寂寞,從花牆的空隙中伸出來,從牆頭越出來,清風徐來,枝葉就颯颯搖擺發出沙沙的聲音,更襯出這條路的靜謐。右邊是去年才落成的「草堂之春」別墅區,倚著流水淙淙、碧綠清澈的浣花溪而建,鐵花低牆被金銀花藤蔓纏繞,牆內的竹林疏疏朗朗。低調古樸的灰色系建築,被烏木色的房檐、柱子和窗欞勾畫出輪廓,落地玻璃鑲嵌在雕花的窗欞上,顯得更加清透。抬眼望去園子里的銀杏林、樟樹林挺拔婆娑,滿園子不見大片的草坪,只有蜿蜒曲折的拼石小路和道旁錯落有致、鑲嵌相宜的花卉。常青的黃秧被修剪成各種形狀,呈弧線種植的杜鵑嬌羞而嫵媚,白色卵石鋪就的溪岸與碧綠的溪水相映成趣,襯著岸上精緻的園藝小品,在梧桐樹蔭下靜靜流淌。
小溪從一座廊橋下淌過,河面頓時變得寬闊,南來的溪流也匯聚於此,形成小湖泊。白色鵝卵石布滿了斜坡的河堤,三兩頑童嬉戲其上,白天鵝依然昂首悠遊碧波上。東去的流水陡然從大岩石上跌落,便成了小小的瀑布,為滿眼的綠色添了生動和情趣。其實,不知不覺中,已經入了另一個大園子—浣花溪公園。它佔地兩百畝,多為坡地,利用坡地本身的形勢,將樹木、草坪、花卉鋪陳其間,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拼石的道路、木石結合的台階、從斜坡上流淌下來的花卉,少了人為的雕飾,刻意的布置,顯得爛漫而隨性。大片的香樟、銀杏、楠木、槐樹林各自佔領著領地,不管在山坡下、道路旁、林子里都有供遊人休息的木凳,和顏悅色的老人,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擺龍門陣、聽鳥叫、逗鸚鵡、喝茶、讀報,從容安詳,一派天倫之樂。
百花潭公園為浣花溪公園所包圍,大園子里套小園子。雖然隔著一道矮牆,一扇門,可是對樹木來說根本不成為阻礙。它們樹冠相接,稍起風就能相互撫摸,它們的樹根相連,一起吮吸著養分,默默傳遞著情意。
浣花溪公園
成都浣花溪公園是浣花溪歷史文化風景區的核心區域,位於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環路與二環路之間,北接杜甫草堂,東連四川省博物館,佔地32.32公頃,建設總投資1.2億元,於2003年建成。浣花溪公園以杜甫草堂的歷史文化內涵為背景,運用現代園林和建築設計的前沿理論,將自然景觀和城市景觀,古典園林和現代建築藝術,民俗空間和時代氛圍有機結合,以自然雅緻的景觀和建築凸現川西文化醇厚的歷史底蘊,是一座集將自然景觀和城市景觀、古典園林和現代建築藝術有機結合的城市公園。
園內山水交融,花草樹木綠陰蔽日,由萬樹山、滄浪湖和白鷺洲三大景點組成,浣花溪和干河兩條河流穿園而過,是成都市迄今為止面積最大、投資最多的開放性城市森林公園。形象演繹了杜甫的詩意韻味.被評為成都市唯一的五星級公園。
看點
梅園 園以水為主,種植有梅花、竹子,水、橋、綠樹交融為一體。
綠波湖 是成都最大的人工湖。湖上大小島嶼與道路相連,湖光山色,充滿了詩情畫意。
萬樹園 從「風雨廊橋」入園,便是萬樹園,園內遍植銀杏、桂花、玉蘭、梔子樹…… 壩調茶園, 浣花溪和干河在此交匯,是觀賞河景的最佳場所。
萬竹廣場 為竹藝休閑區,以四川傳統的竹加工工藝體現川西文化特色。廣場上由全鋼化玻璃製成的玻璃屋,是夜晚看星星的絕佳場所。
白鷺洲 充滿「日落看歸鳥,潭澄羨躍魚」的意境,獨特的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景觀。在觀鷺區有大片喬木林地,在水邊設有觀鷺步道,山丘上建起了一個川西民居風格的「觀鷺軒」,從此可看到「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杜甫詩意。
浣花溪公園毗鄰杜甫草堂,總佔地面積為553.8畝,園內有浣花溪和干河兩條河流穿園而過。公園由萬樹山、滄浪湖和白鷺洲三大景點組成,園內山水交融,花草樹木綠陰蔽日。市民不出二環路就可享受到「一座青山、一汪綠水、白鷺齊飛」的美景。
浣花溪公園內由萬樹園、梅園、白鷺園三園組成。萬樹山、一個人工湖--滄浪湖、陽光草坪、一處濕地--白鷺洲、兩幢景觀建築、四個大型休閑觀演廣場,浣花溪公園有濃郁的川西文化特色,景區星羅棋布於三園之中。園內綠化面積達到21萬平方米,百年古桂、香樟、銀杏、芙蓉竹枝繁葉茂,五彩繽紛的鮮花競相開放,綠茵茵的草坪散發出陣陣清香。
從浣花溪廊橋到杜甫草堂南大門照壁,這段388米長的詩歌大道是詩歌文化中心的入口,也是展示中國詩歌發展史的長廊,這里記錄了從杜甫、李白和屈原,到當代共計300名左右著名詩人的形象、朝代、生卒年,以及著名詩句。
在花香鳥語、濕潤的新鮮空氣環境中,晨煉、遛鳥、呼吸新鮮空氣的市民隨處可見。特別是每到周末、節假日,市民相邀親朋好友休閑聚會的好去處,悠閑自得的品茶,觀景嘗花慢步游。浣花溪公園現已逐步變成市民免費的「綠色氧吧」,吸引了中外遊客慕名前往游覽,給人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心情。
浣花箋
薛濤(約759-834)唐著名女詩人。
曾居成都浣花溪,這個女校書喜歡在自己住處,成都浣花溪造紙,採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製成深紅色的精美小彩箋,常用於寫小詩酬和,人稱「薛濤箋」或「浣花箋」。由於浣花溪水清滑,所造紙箋光潔可愛,為它處所不及。關於「浣花箋」有很多題詠,韋庄有詩曰:「浣花溪上如花客,綠暗紅藏人不識。留得溪頭瑟瑟波,潑成紙上猩猩色。手把金刀劈彩雲,有時剪破秋天碧。不使紅霞段段飛,一時驅上丹霞壁。」李商隱也有詩贊曰:「浣花溪紙桃花色,好好題詩掛玉鉤」。薛濤死後,很少再有人能用溪水造箋紙了。
浣花日
1.亦作浣花天。
2.成都舊時習俗,每年四月十九日,宴遊於浣花溪畔,稱浣花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八:「四月十九日, 成都 謂之浣花,遨頭宴於 杜子美草堂 滄浪亭 。傾城皆出,錦綉夾道。自開歲宴遊,至是而止,故最盛於他時。予客 蜀 數年,屢赴此集,未嘗不晴。 蜀 人雲:『雖戴白之老,未嘗見浣花日雨也。』」
宋 陸游 《初夏》詩:「已過浣花天,行開解粽筵。」亦省稱「 浣花 」。
宋 蘇軾 《次韻劉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藍尾忽驚新火後,遨頭要及浣花前。」自註:「 成都 太守自正月十日出遊至四月十九日浣花乃止。」
宋 陸游 《敘州》詩:「 楚 柂 吳 檣又遠游,浣花行樂夢 西州 。」
應該都由浣花夫人的故事演變而來
⑸ 成都青城山也是一座道教發源地之一嗎
青城山位於成都平原西側,千里岷山南緣,周圍二百五十里山林鬱郁蔥蔥,四季常青,山有三十六峰環拱如城,故名其日青城山。
青城山樹木繁茂,林蔭蔽日,幾乎是每個峰巒、每塊崖址、每條溪谷,甚至每座宮觀,都被青翠蔥蘢的樹木掩映著,因此,歷代文人學士諸如杜甫,陸游的詩作中早有“青城天下幽”的描述,近人吳稚暉說:”“顧青城於亦雄亦奇亦秀外,而其幽邃曲深以劍閣、三峽、峨眉皆無不遜色,故以天下幽標明青城特點。”此後人們便贊青城山為“天下幽”。
上清宮後一里許,為彭祖峰絕頂,也是青城山最高峰,稱老霄頂,海拔1600公尺,上建呼應亭。登臨其上,看雪嶺光騰,紅吞滄海,綿江春漲,綠到瀛洲,四面景色盡來眼底。亭上有一聯道“絕頂望秋波奔騰玉壘超三峽;名山宏道德管領青城第一峰。”寫景淋漓盡致。站在亭下,還可北望岷山雪景,范成大有詩寫此景日:“大面峰頭六月寒,神燈收罷曉雲斑,浮空忽涌三銀闕,雲是西天雪嶺山。”在亭內向趙公山方向呼喊,可聽到回聲,這便是呼應亭名之由來。
亭下方有一聖燈亭,亭有對聯曰:“峰圍仙磐石聲難散,月避神燈遠愈明”,既說此景。日出、雲海、神燈是青城山三大自然景色,據說在此便可見其中之神燈景。
青城山鬱郁蔥蔥,四季翠綠,風雨晴晦,均有特色,春天杜鵑幽蘭點綴於晴翠之中,夏日鳥啼蟬鳴聲震於樹蔭深處,秋季銀杏紅葉為群山增色,冬時凌封雪蓋使蒼岩若素。
青城山有幽靜的林園,幽香的山花,幽暗的岩穴,幽美的傳說,其幽處處皆見,使游覽者不忍離去。張愛萍將軍書的掛在山門上的“覽勝而登頂,留連而忘歸”便是游覽者心情的最好寫照。
⑹ 兩個黃鶯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寫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表現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數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後終於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並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系。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麼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大大消減了。「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於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並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在情感使其內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構成一個統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⑺ 成都周邊哪裡好耍
⑻ 浣花溪記翻譯
浣花溪記
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玦、如帶、如規、如鉤,色如鑒、如琅玕、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後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為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薺。水木清華,神膚洞達。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雲通灌縣,或所雲「江從灌口來」是也。
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復見溪。如是者數處,縛柴編竹,頗有次第。橋盡,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過此則武侯祠。祠前跨溪為板橋一,覆以水檻,乃睹「浣花溪」題榜。過橋,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溪周之,非橋不通,置亭其上,題曰「百花潭水」。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始為杜工部祠。像頗清古,不必求肖,想當爾爾。石刻像一,附以本傳,何仁仲別駕署華陽時所為也。碑皆不堪讀。
鍾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東屯險奧,各不相襲。嚴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於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耳。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可以應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貞子時也。
時萬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頃之霽。使客游者,多由監司郡邑招飲,冠蓋稠濁,磬折喧溢,迫暮趣歸。是日清晨,偶然獨往。楚人鍾惺記。
譯文
出成都城南門,左邊是萬里橋。向西折行的細而美、長而彎,所見像套連的圈兒、像開口的玉環、像帶子、像圓規、像彎鉤、水色像明鏡、像碧玉、像濃綠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現一派青碧色、在城下迴旋著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帶,然後才有「浣花溪」這一專門名稱,這是因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兒罷了。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宮。溪流一會兒遠,一會兒近。青竹翠柏鬱郁蔥蔥,顯得對岸濃蔭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盡頭,平望像一片薺菜。水光樹色,清幽而絢麗,使人表裡澄徹,神清氣爽。從青羊宮往西,因溪水匯流而架設了三座橋,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轎夫說通向灌縣,或者這就是所謂「江從灌口來」的說法吧。
溪東面住有人家,這時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見;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現在眼前。象這樣的情形有好幾處。溪岸人家用樹枝、竹條編紮成門戶和籬牆,很是齊整。走盡了橋,路旁邊立著一座亭子,題寫著「緣江路」幾個字。過了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橋跨越溪身,橋上有臨水的欄桿覆圍著,到此才看見題著「浣花溪」字樣的匾額。過橋,是一片小小的陸地,象梭子那樣橫斜著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環繞著它,沒有橋便無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題字為「百花潭水」。從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過橋經過梵安寺,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畫得十分清朗古樸,不見得一定強求惟妙惟肖,但想來杜甫應當是這個模樣。還有一塊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著杜甫的傳記,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華陽縣令時所製作的。碑文全都沒法讀了。
鍾惺說:杜甫的兩處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環境幽遠,在夔州東屯的,地方險僻,兩者互不相同。假如嚴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過晚年,患難時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這位老詩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現罷了:在艱難潦倒中流離奔波,卻仍能選擇勝地處身;胸襟安閑從容,可以應付世事,這同孔子變換服裝、客居在司城貞子家裡避難時的情形是一樣的啊。
其時為萬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時象是要下雨,不一會兒便雲開天晴了。朝廷使臣出來遊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縣長官邀請參加飲宴,官場中人稠雜而渾濁,象石磬那般彎曲著身子打躬作揖,喧鬧聲充滿四方。將近黃昏時分連忙回家。這天清晨,我偶然獨自前往。楚人鍾惺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