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1、繳費主體不同2、繳費基數不同3、繳費比例不同4、繳費系數不同5、繳費金額不同。因此企業退休和個人退休養老金又一定差距。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B. 企業和個人分別繳納15年社保,退休時哪個養老金更高
企業交15年社保自然更劃算。一般我們工作單位的員工買社保,都是給我們買的 但是對於沒有工作或者沒有靈活就業的人,比如小販、個體戶、自媒體創作者等。
C. 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養老保險有什麼區別,交的錢哪個多退休金怎麼算
城鎮職工中人的養老保險分為三個部分來領取,分別是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這一部分來自大家所在的企業(單位)的繳費,你要是自由職業者,沒有企業給你繳費,那這一部分就得你自己繳費,總之都要交進當地的統籌賬戶,從裡面去領取。
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加上你自己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兩者相加之和除於2,求一個平均數,然後用所得的平均數乘以你自己的繳費年限的百分比,得到的結果就是你的基礎養老金。
公式=(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ⅹ1%。
比如你退休時上年度2017年平均工資是5000元,而你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也是5000元,那麼兩者相加除以2還是5000,而你繳費了30年,5000元乘於30等於150000元,150000x1%等於1500元,這就是你第一部分的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這是我們自己繳費,不斷累積起來在自己個人賬戶里的錢。
領取方式是等到退休時,整個繳費的本金和利息的累積額就確定了,用這個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即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內養老金儲存額÷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和你的退休年齡相關,比如60歲退休就是139個月。假設你在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是20萬元,每個月領多少,就是20萬除以139等於1438.85元。
公式=200000÷139=1438.85元
過渡性養老金是針對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參巳參加工作,卻要以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才退休的這一大批「中人"。這批人改革前的工作年限沒有繳費,也沒有建立個人賬戶,而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儲存額又是計算養老金的主要因素,所以國家在政策上對中人進行補貼,就是過渡性養老金,另外還有一個視同繳費年限。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限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指數化視同繳費基數ⅹ視同繳費年限x1.3%或者是1.4%。
公式=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指數化視同繳費基數x視同繳費年限ⅹ1.3%(1.4%)。
(3)企業退休金和養老金哪個多擴展閱讀
退休金(Pension Plan) ,是企業或事業單位職工或工作人員退休後一次或分次支付給職工的服務酬勞的一部分。企業制訂的退休辦法,應有利於提高職工的勞動積極性,使其老有所依,對社會的安定和提高企業效益均有益處。
以上三個部分就是基本養老金的組成部分。通過養老金計算的三項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影響養老金的主要原因:
1、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工資越高,計算的養老金越高;
2、個人的繳費年限,繳費年限越長,計算的養老金越多;
3、個人的繳費基數,繳費基數(檔次)越高,計算的養老金越多;
4、個人的繳費工資,工資總額越高,繳費越多,繳費越多,個人賬戶儲存額越高;
5、個人賬戶內養老金儲存額,個人賬戶儲存額越多,計算的養老金越多;
6、退休年齡,退休年齡越大,計發月數就更少,計算出的養老金就更多。
D. 企業退休養老金領取多少都與什麼條件有關
養老金多少和什麼因素有關
退休時領取養老金的多少,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職工在職期間繳費基數的高低,二是繳費年頭的長短。也就是說,繳費基數越高、繳費時間越長,退休後養老金拿的就多。
公務員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的職務工資加級別工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崗位工資加薪級工資。
機關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後的退休費計發基礎是退休前崗位工資加技術等級工資。計發比例則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工作年限越長的人退休金替代率越高。
(4)企業退休金和養老金哪個多擴展閱讀:
根據《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
做好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工作。參保人員在同一統籌范圍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只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基金。
參保人員跨統籌范圍流動或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的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隨同轉移。
並以本人改革後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基金,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基金。轉移後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儲存額累計計算。
E. 企業退休職工能領多少退休金
養老金多少不是幾句話能說清的,幾百到幾千都可能,全國平均是三千多元。
可以參考以下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演算法。與繳費金額、總繳費年限、退休年齡、地區社會平均工資 等因素有關。
一般,養老金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其他津貼。
(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資金總額 除以 某個數字,這個數字按退休時的年齡決定。
退休年齡 、數字(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50 195
55 170
60 139
假設:60歲退休,退休時個人賬戶里有1390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39000 / 139= 1000 元。
(2)基礎養老金。為繳費年限 乘以 1% 乘以 退休那一年的當地社會平均月工資。
假設:當地社會平均月工資為8000元、繳費年限25年。
基礎養老金 = 25年 * 1% * 8000元 = 2000 元/月。
注意1:這是假設一直按當地平均工資水平繳費的,繳費高的話,1%這個數字(依據個人繳費基數和社會平均工資算出的)會高,比如1.5%,繳費低的話,會不足1%,比如0.6% 。
注意2:一般,當地養老保險制度開始才實行個人繳費,之前的工齡,只要有合同、檔案等證明,全部視為已經繳費,叫做視同繳費年限。
軍齡也算視同繳費年限。
以上(1)和(2)舉例的情況下,兩項合計是每月:1000+2000=3000元/月。
(3)其他津貼:勞模、獨生子女、地方補充、過渡津貼、繳費年限津貼等。
以上(1)+(2)+(3)全部,構成退休第一個月的養老金。一般每年上調一定比例,2020年上調5%,2021年上調4.5%.
F. 企業退休和自己交社保退休金數額相同嗎
您好!不一樣的。
按照現行的社保的計算方式來看。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暫且不考慮如何精準計算,光從以上公式我們可以得知。現行的養老是按照繳納的數額多少來計算的。而企業繳納明顯會比個人繳納的多一些。
您退休時候的養老金應該按照34年的部分及3年個人繳納部分分開計算。不存在我交了3年個人以後,養老金就按照低的這部分來計算我之前多交的部分了。
而具體的計算考慮您馬上就要退休,那您的政策應該是4050政策。具體的計算方式可咨詢當地的勞動局/人力資源中心/社保局。
另,除了社保養老以外,您應該根據自己的現有經濟情況補充商業養老保險。朱鎔基總理也說過,社保是「保」而不「包」。社保只能完成基本保障功能。社保提供的現有工資的替代率只有原工資水準的60%~70%左右。也就是說原來工資4000元/月,退休後只能拿到2500左右的水準。而且工資越高替代率越低。而如果期望能保持自己的養老生活的品質不變化則需要商業保險來補充的。
G. 企業繳15年社保,和個人繳15年社保,退休時哪個養老金多
養老保險的養老金和每年繳費基數、累計繳費年限、每年當地社會平均工資、退休年齡有關,兩個人同年參保,同年退休,年齡相同,繳納養老保險費年限都是15年,且每年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相同時,則養老金標准相同。
H. 公司買的社保,和個人買的社保,將來哪個領的養老金多一些
1、退休領保的時間不同:
累積買滿養老保險15年後,男性公民不論是個人繳納還是單位一起繳納其退休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均在60歲之後。而女性則有區別,在單位工作且由單位參保的普通女職工在50歲可領取,而在職女幹部需在55歲退休後方可領取,但個人繳納參保的女性不論各種職位均需要在55歲才可退休領取。
2、兩者參加險種不同:
單位職工社保一般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簡稱五險。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只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部分地區可以參加失業保險。險種比較單一。3、兩者繳費基數不同:
單位繳納社保的繳費基數為:職工上年度平均工資(高月社平的300%的,按照300%繳納;低於社平60%的,按60%繳納)。個人繳納社保的繳費基數固定為高、中、低三檔,供個人選擇,三個檔次的繳費基數在社平的60%-300%之間,選擇具有靈活性。
4、兩者有戶籍限制:
單位繳納社保不分本地或者外地,只要全日制上班均可以繳納。個人繳納社保須為本地人,外地只能參加職工社保,有一定的地域戶口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