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版紅樓夢黛玉葬花的地點在眉山三蘇祠嗎
87版《紅樓夢》中黛玉葬花一幕是在江蘇揚州瘦西湖內徐園附近的桃花塢拍攝的。
② 眉山三蘇祠距今有少年歷史
三蘇祠位於四川省西南眉山市中心城區紗縠行南街,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明代洪武元年改宅為祠,祭祀三蘇,明末毀於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擬重建。
距今351年歷史了。
③ 三蘇祠是在哪裡啊
1.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中心城區,紗縠行南街。
2.距離成都,樂山都是80公里。
④ 蘇東坡是眉山哪裡人
眉山,三蘇故里、東坡故里。我們都知道,三蘇的故居,是位於眉山市區紗縠行的三蘇祠。但其實三蘇真正的故居,卻是在眉山市東坡區的三蘇鄉。
東坡區三蘇鄉,位於眉山市區西南約35公里處,這里與丹棱縣接壤。過去,三蘇鄉政府所在地叫三蘇場,現在鄉政府已遷到伏東。《眉山縣志》說:「三蘇場原為蘇洵父子故居處,元代建三蘇祠,後稱撥股祠,清代以此建場,起名三蘇場。」縣志認定「三蘇場原為蘇洵父子故居處」。明成化舉人劉鴻所作《典記》雲:「(眉)州西七十里有撥股祠,相傳為三蘇故宅。說者謂三蘇父子皆生於撥股祠,既乃遷於紗縠行,理合然也。」
三蘇鄉的三蘇故宅和三蘇祠,原在今天的三蘇中學校內。據說,祠是一座四合院,上世紀八十年代正殿位置上尚有舊房數間,房內尚有三蘇塑像。當時祠內尚存清代石碑一通,碑文曰:「元明以來,即有三蘇祠。而今所謂場者,嘉慶二十年(1815)始興,因三蘇祠而得名……」 但現在這里的三蘇祠和石碑已盪然無存。
三蘇於慶歷六年(1046)「農轉非」,從三蘇場遷居紗縠行,其時蘇軾已11歲了。 出三蘇場向東南三蘇村行約4公里,可見一座山勢連綿的三峰山。三峰兀然崛起,山勢俊秀,中峰更是挺然屹立。據民國十二年《眉山縣志》記:「三峰山,山勢崛起,中峰高插雲表,挺然矗立,望之讓人生敬。旁兩峰溫潤可親。登峰西望,左右連山環護如城。轉東,地勢開朗,有俯視一切包羅萬有之慨。山右有洞,洞壁多孔,天將雨時,煙雲四吐,俗名『巴蛇洞』。」據說,當時蘇家的「自留地」就在這三峰山下,正是這塊風水寶地,孕育了三蘇,因此,這三峰代表著三蘇父子,中間最高峰就是成就最大的蘇軾。山峰山下,原來有座巴蛇山莊,現在因為遊人罕至,已經人去樓空。
⑤ 眉山三蘇祠有什麼好玩,眉山三蘇祠哪裡好玩
正門 正門,即南大門。三檐歇山式,南面為三楹兩柱,中為門廳,東邊和西邊各有一間耳房。房高7。51米。前飾三級垂帶式踏道,後飾三級如意式踏道。房面為水泥預制筒瓦和小青瓦覆蓋。門楣正中懸掛「三蘇祠」匾。
前廳 前廳,建於同治九年(1860年),為懸山式屋頂,抬梁式梁架。建築面積約158平方米。南面看為三楹四柱二室,北面看為五楹六柱,小青瓦房面。中間三楹為敞廳,廳前兩株參天銀杏巨樹。進入前廳大門,便是饗殿。
饗殿 饗殿建於康熙四年(1665年),建築面積251平方米,硬山式屋頂,抬梁式梁架。小青瓦屋面。高1。5米,面闊三間17。74米,進深三間14。16米,房通高9。72米。殿內供奉三蘇父子塑像,均罩以神龕。饗殿內有東西兩側門通後院,穿過庭院便是啟賢堂。
啟賢堂 啟賢堂建於康熙四年(1665年),北楹為木假山堂,建築面積223。6平方米。歇山式屋頂,抬梁式木結構。現辟為陳列室。池水與東西瑞蓮池相通。橋面為石條鋪就,有木欄桿。左右廊橋與前院廊相接構成一「H」形迴廊,並與來鳳軒檐口相接。
來鳳軒 來鳳軒,建築面積222。2平方米,歇山式屋頂。穿斗木結構,與連接啟賢堂的迴廊組成第三進四合院。此軒原址為蘇軾兄弟寢室與書房。嘉慶十八年落架維修改名濟美堂。解放後又進行大維修,始改名來鳳軒。此軒現辟為三蘇故事臘像陳列室。與之相對的建築為清代光緒二十四年重修的披風榭。
披風榭 披風榭在來鳳軒西偏南,瑞蓮西池北岸,坐南朝北。重檐歇山式,一樓一底,底層四周置飛來椅。面闊進深九米,榭高十米。披風榭背臨瑞蓮池。池中有百坡亭,池南端有瑞蓮亭。
百坡亭 百坡亭是橫跨瑞蓮西池上的一座橋亭。亭長二十米,中間為八柱小亭,攢尖式屋頂。亭設飛來椅,供遊人臨池俯瞰。匾為吳伯蕭書。北京陶然亭公園按原樣復建。此亭與西廂房連接。百坡亭始建於南宋環湖。此亭為民國十七年(1928年)重建。
瑞蓮亭 瑞蓮亭,重建於康熙四年(1665年)。八角十二柱,攢尖式屋頂,亭頂為花瓶狀飾物,八條脊上均有走獸飾物,房面為筒瓦覆蓋。亭高7。9米。亭門開於東面,有小橋與岸相通,亭四周有飛來椅。亭內懸匾「瑞蓮重現」四字,由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四川巡撫能泰書,蘇洵曾於池中手植瑞蓮。
碑亭 碑亭,原消寒館舊址。1980年將前廳耳房中存明、清代遺碑移入,始為碑亭。硬山式屋頂,筒瓦房面。面闊七間28米,座西向東。東向開兩門,與百坡亭相對,隔池與瑞蓮亭相望。兩門處依檐作兩亭,亭為攢尖式,兩亭間有廊相通。
瑞蓮東池 瑞蓮東池,由四川提學使張之洞於光緒元年(1875年)倡導修建有雲嶼樓、抱月亭、綠洲亭。
雲嶼樓 雲嶼樓,原名東坡樓,樓在來鳳軒東,座北朝南。重檐歇山式,抬梁式梁架,一樓一底,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通高11。5米,小青瓦屋面。樓南、西、北三面臨水,東、南、西三面階沿下有紅砂石鋪旱池,池邊有石欄桿。此樓現辟為蘇氏宗族陳列室。過「九曲飛虹」橋至抱月亭。
抱月亭 抱月亭,在瑞蓮東池東北角,隔山埂、水溝與雲嶼樓相望。此亭為雙層攢尖式屋頂。亭名取蘇軾《前赤壁賦》 中「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之意。亭高7。71米,底面為正六邊形,設飛來椅,有橋與池岸相通,沿東垣牆可去綠洲亭。
景蘇樓 景蘇樓,1984年,四川省副省長何郝炬建議重修景蘇樓。景蘇樓為一組庭園式建築,主樓一樓一底,面闊五間20米,歇山式屋頂,小青瓦房面。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園內水渠貫通,橋廊相接。西部園林南端,還有一處庭園式建築——南堂。
南堂 南堂,1994年,將茗香軒茶園改建為南堂。因三蘇父子在汴京(現開封市)的宅院叫南堂,故而命名。這是一組仿清代建築庭院。座南朝北。庭院圍牆有扇形窗洞,其雕花為梅、蘭、竹、菊等植物圖案。北向開一園門,門楣上有1981年著名畫家關山月書「茗香軒」匾。門內為一院落,一貯水大池,池中堆構有假山。左有草亭三座,右為花圃。
式蘇軒 式蘇軒,在披風榭西邊,民國建。1987年根據文化部和省文化廳建議,將殘破的式蘇軒改擴建為文物修復、裝裱室和文物庫房及專題陳列室。佔地面積1000餘平方米。整個建築為一組小青瓦房面。仿清代建築,脊上飾鴟吻和卷草式圖案。「式蘇軒」匾由趙朴初1988年書,式蘇軒以西為景蘇樓。
西大門 西大門,民國十七(1928年)建,1992年改建。位於祠院西北角,懸山式建築,三重檐。面闊三間,中為門道過廳,左右各一耳房。大門內有石拱橋一座,橫跨水渠之上。其建築規格約小於南大門。另配套房若干間。
⑥ 眉山市三蘇祠博物館售票處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三蘇祠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城西,是我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原為五畝庭院,元代改宅為祠,明末毀於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擬重建。三蘇祠既保持了蘇氏故居的風貌,又體現了祠園建築的古樸幽深。肅穆中有疏朗之氣,典雅中而洋洋大觀。庭園紅牆環抱,綠水縈繞,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島居特色。樓台亭榭,莊重典雅;匾額對聯,詞意雋永。祠內供奉陳列有三蘇及子孫、女眷塑像,還供奉有眉山始祖蘇味道畫像和列代先祖牌位;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硯池、荔枝樹等蘇家遺跡;碑廊陳列石碑150通,其中宋、明、清、民國碑約30通,蘇東坡手跡刻石80通。除此而外,館內還收藏有上萬件有關三蘇的文獻資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負盛名的人文景觀。2007年,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投巨資,新建東園碑廊、三蘇紀念館(生平陳列館)、旅遊接待中心等,面積新增20餘畝,現佔地總面積106畝。生平陳列展廳面積由原300多平方米,增至約3000多平方米。陳列手段採用了更為現代的手法,集多媒體、觸摸屏、硅膠蠟像、三維動畫等場景一體。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10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同時,是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廉政教育基地。 交通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三蘇祠博物館售票處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⑦ 帶個美國人參觀眉山三蘇祠,怎樣用英語介紹
很簡單哦。我也要帶人去廬山。其實不用太多詞藻,首先你得先熟悉眉山三蘇祠,其他的就得看你的造化了,呵呵。教你個小竅門,就是多往吃的方面涉及些,不過不要過重,引得老外i直想著吃,忘了山水了。無需太多介紹,只是記得在買東西是幫幫他,其他的他自己也都能體會。不用操心啦!
⑧ 眉山三蘇祠那裡有沒有一家現撈很好吃的
眉山三蘇祠那邊,在永輝超市斜對面。有一家往王氏現撈,裡面的鹵肉很便宜的,而且味道很棒。鹵的冷盤都是當天鹵的,下午4/5點時候基本上就買光了。每天的生意很好。望採納
⑨ 眉山三蘇祠的那棵三百多歲的並蒂丹荔樹是種在哪裡的丫
此樹1979年尚枝繁葉茂,已經枯死。今作為蘇家遺物標本,繼續陳列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