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交社保領養老金和自己存錢養老到底哪個劃算
肯定是交社保領取養老金劃算啊,社保養老金現在每年的收益率是15% ,它是由國家的社保基金進行投資的 ,你自己存錢養老的話,可能到最後錢也沒存下 ,然後你的養老也沒有著落 ,現在通貨膨脹一年10%的速度增長 ,就是說你每年做自今有10%就會被通貨膨脹所收割 ,物價上漲 ,那麼再過幾十年之後 ,物價還會上漲,然後手裡的現金也不值錢了 ,更可怕的是,如果沒有醫療保險 ,那麼一場大病就可以花掉你所有的積蓄 。所以說社保他是一個基本的保障,還是需要交的 ,交的越多,領的越多,最少要交夠15年 。
『貳』 時事辯論會:「養兒防老「和「以房養老「哪個更可靠
以房養老,更可靠。現在的人。。。握在自己手裡的才最真實。
『叄』 三十萬存款和每月固定兩千元退休金,這兩種養老方式哪個活得舒坦
每個月固定2000元的退休金更舒坦,因為這些錢足夠夫妻二人的生活開銷了,不需要麻煩自己的孩子給自己生活費了。
『肆』 繳納社保和每月往銀行存1500元,哪種方式更合算
在我國,比較有效的養老方式主要是:退休金養老、儲蓄養老、以房養老、子女養老等這幾種。以房養老在國內行不通,國內老人都想把房子留給晚輩。子女養老也不行,因為子女自己生存下去都不容易了,靠子女來養老實在有些勉為其難。所以,剩下的只有是退休金養老和儲率養老還比較靠譜。像在以前,有關養老的費用都是我們自己承擔的,在老了以後生活質量是什麼樣完全取決於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掙了多少錢。但是現在我國的經濟發展好了,這種方式並不適用了,因為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沒有辦法攢下一筆錢為了以後可以養老用,所以我們國家就出現了社保制度。
另一個方面就是社保裡面有很多其他功能,不僅僅是養老金,養老保障,醫療、失業、工傷等保障都有了而且養老金是可以領取終身的,所以說以交納社保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養老是非常靠譜的,而如果是存款養老,就享受不到這么好的待遇。所以,與其你在年輕時每個月存入1500元,還不如老老實實給自己繳納一份社保,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伍』 未來五年,「存房」和「存錢」到底哪個更劃算
其實在未來的五年當中,我個人覺得存錢還是比較重要的,因為房子有一套能夠居住就可以了,比如說家裡的孩子比較多,那麼你就給他們買上一兩套就可以了,如果說你不去掙錢的話,那麼在未來的一個經濟形勢我覺得有點兒不太好吧。如果個人覺得在未來的情況下還是存錢比較好一點吧。
其實錢能夠給人帶來一個最大的安全感,如果說你現在不能夠好好地去存錢,那也是不可以的,有的時候我們在面臨這種情況的時候必須要給自己一個很好的目標,也就是說在未來的五年之內你要存夠多少錢,或者說能夠讓自己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你在生活當中有著一定的自信,或者說有著一定的安全感。生活當中的我們對於生活都是有著迫切需求的,比如說你的經濟能力如果達不到的話,可能在未來的五年之內就給不了家人一個很好的生活。
『陸』 以房養老的五大誤區
誤區一:以房養老就是「倒按揭」
日常談到以房養老,進入大家視野的首先就是倒按揭這一舶來品,正式名稱為反向抵押貸款,但如就此認為以房養老只有倒按揭這一種方式,顯然是個極大的誤讀。難道以房養老就是「自古華山一條路」,除了倒按揭這種美國來的舶來品,就沒有其他可行之路嗎?顯然不是這樣。
以房養老是我們凝結了若干理論之後創建的一種新的養老理論,是我們今天正在大力倡導,並努力促使其早日得以實現的一種新的養老理念,是一種將房產與養老通過金融保險機制相結合,實現功能自主創新的新思想,這就是如何運用大家都擁有的住房中蘊含的巨大價值,尤其是運用每個人最終死亡後仍然會遺留房產的巨大余值,將其在自己生前就提前變現套現,就能作為養老金使用。以房養老的理念之下則聚集了眾多的具體操辦模式,據我們大致歸納可包容30種,倒按揭只是其中最為典型也最為復雜的一種,並非一定要將以房養老等同於倒按揭。
以房養老應當如何搞,有著較多選擇,需要給予積極關注。從廣義的角度看待以房養老,根據我們的廣泛調研和深入研討,各種以房養老模式可簡單地分為金融保險模式和非金融保險模式,前者如倒按揭、房產養老壽險或售房養老等,必須要金融保險機構參與其間才可能真正實施、順利運營;後者如我們還將要談到的售房入院養老、租房入院養老、遺贈扶養、房產置換、房產租換、投房養老、售後回租、招徠房客、異地養老、基地養老等,則都屬於非金融保險領域,它並不需要保險公司和銀行的介入,只要政府大力倡導,構築平台,老年人自己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就可以實地操作,將會遇到的風險也要小得多。這些看上去大相徑庭的做法,其實都可以實現以房養老的大目標,也都可以稱之為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的實質,是要通過種種的金融與非金融的運營機制與手段,將老年人身故後將會遺留房產的巨大價值,提前變現套現到生前使用,是要將廣大家庭普遍擁有的住房資源給予價值上的變現盤活,空間場所的充分運用,權屬功能層面的有益轉換,使得它能在養老保障問題上派上更大用場,以切實可行地達到用房子養老的目標,都是我們這里談到的以房養老。簡單而言,就是「以房換錢養老」,這就解決了目前國家、社會乃至家庭個人,最為頭痛的養老資金籌措的大問題。
誤區二:「倒按揭」是養老金全部來源
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杜鵬所長認為,已步入老年的人,大部分並沒有購買商品房,而多是單位分房,真正有條件以房養老的人,是四五十歲、購有商品房的中年人。其次從北京、上海、南京、重慶等城市的實踐來看,大部分「倒按揭」都要求房屋在60平方米以上,老人年齡在60歲以上,這兩個條件其實已經將適用這種養老模式的老人限制在一個相對數量並不大的圈子裡。
事實上,對於這個范圍內的老人來說,「倒按揭」補償的資金並不是養老金的最主要來源。房屋提供的倒按揭資金只是他們養老金的補償,不是支柱。
誤區三:「倒按揭」能免除贍養義務
以房養老模式解決的只是誰給付養老金的問題,而不是誰來照顧老人的問題。老人在哪裡養老,如何度過晚年時光,誰來照顧他們的起居,誰為他們排遣孤獨,這些困擾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核心問題並不能因為「倒按揭」而得到妥善解決。「倒按揭」至多能補償養老金,卻無法免除兒女的贍養義務。
一些社會學專家曾評價,對「以房養老」模式過度抬高的隱患之一就是,將養老的概念等同於給付養老金,以為讓老人生活、醫療的費用有著落就解決了養老問題。這無疑誇大了贍養義務中經濟扶助的成分,而忽視了兒女在贍養義務中還應履行的照顧義務。
誤區四:「以房養老」改變「養兒防老」
中國老人通常的做法是將房產傳給子女。這種做法緣於一種家庭功能的觀念,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觀念不可能輕易被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顛覆。
「以房養老」本是個舶來品,從它在西方國家、新加坡到我國的變身過程中就可以看到,中國固有的家庭功能觀念發揮了強大作用。在美國,「以房養老」有這樣一種模式,退休人員可將自己的房屋做抵押,每年從銀行取得一定的貸款作為生活補貼。夫婦去世後,房屋首先被用來彌補銀行借款及其利息,有剩餘時再留做兒女繼承。雖然這也牽涉到兒女的繼承問題,但與中國父母將房屋無償「留給」子女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
誤區五:重觀念改變輕操作難度
長城人壽保險北京分公司總經理焦益寬表示,國內從未有過「倒按揭」先例,它需要在專業人士評估後進行專門開發,並不可能短時間內完成。最令人頭疼的還是政策層面的問題,國內不允許金融混業,因此保險公司不被允許做反向按揭業務。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柴效武教授更傾向於讓銀行成為「反向抵押貸款」的介入者。柴教授認為,這種養老模式包括售房和養老兩個步驟,合並在一起,直接由銀行來辦理。銀行信用度相對較高,可以增加業務量,降低交易費用。銀行如果願意接受這項業務,一方面屋主將獲得銀行分期返還的房款,另一方面,銀行的利潤可能來自房屋未來的增值、原價和房屋未來價值之間的差額等等。
但國內銀行機構同樣也有困惑。光大銀行私人業務部個人信貸處處長肖英男認為,這項業務要求銀行主動地去經營房產。銀行通過反向按揭,即使拿到了房產,但如何處置仍是個大問題。以往國內銀行處置房產都是被動的,都是處理的抵債房等不良資產,而不是主動地去買賣房產。
『柒』 到底是交養老保險,還是自己存錢劃算
自己存錢養老,由於不能知道「余命」時間,所以不敢把錢都花光,趙本山說的「最最悲版慘的就是,權人活著,錢沒了」就是這個意思,也正是這個原因,很多老人的結果就是「人死了,錢沒花了」,這是存錢養老的最大弊端!養老保險(無論是社保還是商保)都可以定期(每月)領錢,這樣就可以規劃養老生活。當然,存錢和養老保險並不沖突。一部分錢是可以用作日常消費,一部分結余的錢要用來作未來的規劃。沒有哪一種方法更「劃算」!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