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家庭養老、集體養老和社會養老
現階段我國農村養老存在家庭養老、集體養老、社會養老三種方式。
(1)家庭養老。家庭養老就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由家庭或家庭成員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保障的養老方式。主要是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三個方面。我國有幾千年文明的歷史,尊老、愛老、敬老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家庭養老一直是我國農村養老的最主要方式,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農村家庭養老約占整個養老保障的92%,並且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會占據主導地位。1996年10月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老年人有被贍養的權利,從法律上確認了家庭養老的地位。
(2)集體養老。集體養老就是農村基層組織對「三無」老人,即無依無靠、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的孤寡老人實行「五保」制度,即保吃、保住、保穿、保醫和保葬。我國的五保制度,有的採取分散供養,即由村級組織負責,由鄰里照顧;有的採用集中在養老院(敬老院)供養,將「五保」老人安排在鄉鎮或村養老院,統一安排吃、穿、住等生活需要,安排工作人員負責日常照顧。前者,在我國目前有200多萬人。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集體養老方式也在逐漸弱化,農村集體辦敬老院的個數由1990年的27886個下降到1997年的16498個;到1998年,政府機構改革,農村社會保障部門由民政部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移交,受多種因素影響,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出現參保人數下降、基金運行難度加大等,政府這項工作的進度有所放緩,認為我國目前尚不具備普遍實行社會養老保險的條件,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開始進行清理、整頓和規范。
(3)社會養老。農村社會養老是政府為保證廣大農民年老後的基本生活保障組織實施的養老保障制度。我國從1991年開始實行,但目前這種養老方式還不具有普遍性。24.如何建設農村社會保障服務網路自從我國開始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一直比較重視農村社會保障服務網路建設,從1991年開始進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到2001年,建立農村社會保障服務網路的鄉鎮達到2萬個,佔全國鄉鎮總數的43.4%。具體情況見表3-1。
表3-1 全國農村社會保障服務網路情況
以上農村社會保障服務網路是民政部門為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大量工作建立的。但1998年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歸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時,這些服務網路仍為民政部門進行民政事業的橋梁,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遍布全國農村的網路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開展,也是從1998年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出現停滯的重要原因之一。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由民政部負責時,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服務網路,截至1997年底,全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機構已達2005個,建立養老金保險代辦點33140個,全國建立農村社會保障服務網路的鄉鎮17935個,覆蓋率達到40%以上,這是廣大民政工作者深入農村聯系群眾取得的重要成果,也為當時開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吸引了大量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由1992年的3500萬人,增加到1997年的7452萬人,增長了113%。但從1998年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移交到勞動與社會保障部以後,由於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沒有建立起開展這項工作的網路體系,使得農村社會養老工作出現下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由1998年的8025萬人,下降到2002年的5462萬人,減少了32%,既影響了農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積極性,也使得國家對開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進度有所放緩,從1999年開始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進行改革、規范,到2001年國家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進行整頓規范。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曾毅教授指出:「農村養老保障問題,現在是處於停頓,現在所謂叫整頓改革,其實就是全部停下來了,我個人認為這個狀況必須盡快的扭轉,政府有這個責任把這個重要的事情繼續往前推進,在90年代的時候是民政部搞這個事兒,現在把農村養老保障挪到勞動保障部,勞動保障部沒有網路,開展這個工作非常困難。」因此,要把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工作繼續往前推進,必須盡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服務網路。
如何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服務網路?是由勞動保障部負責建立,還是利用其他的網路?
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應當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建立和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網路,可以充分發揮組織和引導農村社會養老保障的積極作用,便於國家制定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的落實和實施,減少沒必要的枝節。但目前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需要國家一定的投入,才能使基本處於停頓狀態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盡快得到扭轉,需要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做大量的工作。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涉及到我國70%以上人口的養老問題,是一項龐大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國家投入一定的資金,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去建立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的服務網路,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項偉業,對於中國來講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戰略措施,可以說是構築一道新的萬里長城來防止中華民族在未來的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出現的老年危機。相對於巨大的社會效益,當前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建立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網路所付出的努力和國家的投資就顯得微不足道。
⑵ 國家對扶持養老有些什麼政策
1、2000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11部委《關於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意見》(國辦發〔2000〕19 號)中規定社會辦福利機構在規劃、建設、稅費減免、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與政府辦社會福利機構一樣享受同等待遇 。
2、2011年出台《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使我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以養老服務設施為例,2011年共計投入37.9億元推進社會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3、2014年6月,國土資源部出台《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意見》明確要求,空閑廠房、學校、社區用房從事非營利性養老服務,連續經營一年以上,土地性質可暫不變更、五年內可不增租。
為鼓勵支持利用存量建設用地建設養老服務設施,《意見》從供地方式、地價(租金)等方面明確了支持政策。
一是對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利用存量建設用地從事養老設施建設,涉及劃撥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租賃)或轉讓的,在原土地用途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不改變土地用途,允許補繳土地出讓金(租金),辦理協議出讓或租賃手續。
二是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內增加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建築面積的,可不增收土地價款;後續調整為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的,應補繳相應土地價款。
4、2014 年12 月25 日召開的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上,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2015 年將繼續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扎實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公辦養老機構改制等試點工作,確保2015 年實現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達到30張的目標。」
等等。
⑶ 現在中國什麼職業的人,國家才給養老保險
微博認證為英國《華文周刊》商業拓展部總監的安光系日前發表文章,介紹從天津到英國13年的老人曲大爺的養老故事。
這篇文章被多家媒體轉載,網友驚嘆安光系筆下描述的英國福利制度之優越的同時,也對文章真實性提出了質疑。那麼,發達國家究竟怎樣養老,其養老制度又能給我國提供哪些借鑒呢?
英國:職業年金是養老金重要支柱
英國就業與養老金部2012年8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英國有13萬退休人員每周只能領取7英鎊的基本養老金,同時有13萬人每周可領取200多英鎊基本養老金。這意味著,在其現行的養老金制度下,退休者每年領取基本養老金差額最高可達1萬英鎊。曲大爺每月領到上千英鎊養老金並非沒有可能,但不是每個退休人員都像他一樣「幸運」。
目前,英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由國家養老金計劃、職業養老金計劃和個人養老金計劃等三個支柱構成。
國家養老金計劃包括「國家基本養老金計劃」和「第二養老金計劃」,由政府提供,並由政府承擔兜底責任。基本養老金已覆蓋所有公營和私營部門的雇員。雇員和僱主共同繳費,形成「國民保險基金」。該基金實行現收現付制,結余資金全部購買國債或存銀行,禁止進行股票投資。第二養老金主要目標人群是非常規就業者,如中低收入者、長期患病或身體殘疾的從業人員,任何已繳納了基本養老金保費同時又沒有職業養老金或私人養老金的雇員將自動加入第二養老金計劃。在基本養老金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第二養老金根據不同收入標准支付不同的養老金。
由於基本養老金替代率較低,僅能保證員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大部分人退休後的主要收入來源於職業養老金。職業養老金自2012年10月起成為更具強制性的職業年金,所有年收入7475英鎊以上、年齡在22歲到法定退休年齡之間、沒有參加任何職業養老計劃的都將「自動加入」職業養老金計劃。僱主繳納雇員工資的3%,雇員本人繳納4%,政府以稅收讓利的形式計入1%,合計8%的繳費注入雇員的個人賬戶。職業養老金計劃積累的資金主要投資於以股票為主的資本市場。職業養老金參與者佔英國全部人口的45%左右,已經成為英國養老金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個人養老金計劃包括私人養老金、養老儲蓄和個人壽險等。私人養老金主要面向眾多中小企業,包括大量個體工商業者、自僱人士和非常規就業者,個人可以自願選擇是否加入個人養老金計劃,並且待遇水平與個人繳費相關聯,體現多繳多得的原則。
德國:鼓勵發展「補充養老保險」
德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包括法定養老保險、企業養老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三部分,後兩者又被稱為「補充養老保險」。
在德國,法定養老保險的覆蓋面較廣,既包括一般的養老金,也包括職業康復待遇、職業能力或就業能力喪失養老金等。
法定養老保險資金主要來源於僱主和雇員繳費,費率根據實際需要隨時調整,目前的繳費比例為工資的19.5%,由僱主和雇員各負擔一半。養老金根據退休者退休時的工資和工齡長短計算,但最高不超過退休前最後一個月工資的75%。
此外,德國還大力鼓勵企業養老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與法定養老保險不同的是,企業養老保險採取「直接支付原則」,即職工在工作期間積攢了多少企業養老保險,退休後他就能得到相應數額的養老金。目前,德國法定養老保險、企業養老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所支付養老金的比例大約分別為70%、20%和10%。
美國:養老責任由三方共同承擔
美國的養老責任由政府、社會和個人等多方面共同承擔。其資金來源主要是在職人員把工資所得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障稅」(社保稅)上交給政府,用於發放給已退休者、殘疾人以及他們的家屬,在職者退休之後便可以從社會保障制度中享有相應的福利。
在職人員退休後獲得社會保障福利(社保福利)的多少視其工作時間長短、繳納社保稅數額以及退休年齡而定。但提前退休者的福利額將適當扣減。
除了社會保障制度,美國政府和一些公司還建有自己的退休金制度。美國政府制定了「聯邦雇員退休制度」。政府工作人員除參加社會保障制度、繳納社保稅之外,還必須每月上繳工資收入的1.3%,政府工作人員退休後可根據其退休時的薪水、工齡長短等領取相應的退休金。
日本:國民年金是養老金制度的基礎
日本的養老金制度可以分為公共養老金和私人養老金。公共養老金包括國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中央政府承擔公共養老金的全部行政管理費用,並且提供國民年金支出的1/2。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人口快速老齡化和經濟衰退致使公共養老金系統面臨賬戶入不敷出的風險,政府被迫多次實施養老制度改革,私人養老金開始得到迅速發展。私人養老金分為企業型養老金和個人型養老金。私人養老金享有一定的政府稅收優惠,種類較多,包括國民養老金基金、退休離職津貼計劃、厚生年金基金、稅收合格養老金制度等。
國民年金是日本養老金制度的基礎,20歲以上60歲以下在日本擁有居住權的所有居民都必須加入。它的資金來源於個人繳納的保險費和國家財政預算。個體經營者、無業人員等每月需要繳納1.33萬日元。企業職工和公務員則分別加入包含國民年金在內的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繳納金額為收入的17.5%,由職工和僱主各負擔一半。另外,還有企業年金及個人年金,由企業自己管理和運營經營。
2000年,日本在世界上首推養老護理保險制度,國民只需要交納一定的保險費用,65歲以後就可以接受這項保險提供的服務。包括:上門護理、上門幫助洗浴、上門幫助康復、痴呆老人生活護理等。
新加坡:工薪者均參加公積金計劃
1955年,新加坡開始建立中央公積金制度,並設立中央公積金局,對公積金實行全國統一管理。新加坡《中央公積金法》規定,凡工薪收入者,無論是公務員、職員,都要參加中央公積金計劃,按時足額繳納公積金,公積金由僱主和雇員共同繳納。目前繳納的基數為:凡是年齡在55歲以下的雇員,其公積金的征繳率為日工資的40%,55一59歲的征繳率為25%,60~64歲征繳率為日工資的15%,65歲以上征繳率為10%。隨著形勢的不斷變化,新加坡政府對公積金的內容不斷加以補充和完善。個人可以動用公積金儲蓄來買房、看病和養老,公積金使新加坡居民在不長的時間里,初步實現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居有其屋。
專家:中國應借鑒國外養老多元化模式
1889年,德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100多年來,全世界已有160多個國家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近年來,為應對養老保障財務危機,很多國家都對其養老保障體系進行改革,總體趨勢是構建多支柱、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姜向群此前做客人民網時指出,國外有些國家發展的養老保險模式覆蓋了基本所有的人群,不僅僅是政府主辦的養老保險,還有職業保險——就是職業年金制度,這種多元化模式值得借鑒。
有專家認為,中國應該借鑒日本充分發揮私人養老體製作用,不應等到公共養金已經不能維持的時候再發展私人養老金。中國地區差異巨大,完全依賴全國統一的公共養老系統是不現實的,應該考慮實行減稅政策鼓勵私人養老金的發展,調劑各地區各收入階層對養老金需求的差異。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秘書長齊傳鈞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你問企業職工,很多人不了解企業年金是何物。他不知道爭取這個權利……現在基本上基本養老保險一隻腿獨大,企業年金、商業保險很小,缺腿,不平衡。」
「我認為中國的養老保險比較適合的模式是『盎格魯-撒克遜模式』,更准確地說是盎格魯-美利堅模式,就是美國模式,美國的養老保障制度模式有很多特點更加適合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美國的養老保障制度「不是碎片化的,而是一個大一統的制度,公務員和企業工人都在一個制度里,總統和清潔工在一個制度里,全國只有一個制度,不存在不公平和特權的問題」。
「另外,美國基本養老保障制度的激勵性比較好,大家的退休年齡都自願延長。」鄭秉文舉例說,「我認識的一個美國教授,是養老金經濟學的教授,201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時都70歲了才剛剛辦完退休手續。一個社保制度,如果可以促進勞動供給,有利於勞動力全國范圍的自由流動,對經濟發展有激勵作用。顯然,這樣的制度是更加適合中國。否則,如果一個社保制度,使大多數人爭先恐後地提前退休,滿大街打麻將的、跳舞的,都是五六十歲退休的,這個社保制度對勞動供給的影響就肯定是負面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⑷ 養老保險是由哪個國家部門負責的
養老保險由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負責,各個省市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市縣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具體負責這個工作的,是各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下屬的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簡稱社保局
⑸ 哪些國家的社會保障比較好
瑞典的社會保障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
瑞典社會經濟高水平發展和政治制度的特點決定了其較高水平的社會保障制度。瑞典社民黨是瑞典長期以來的執政黨,一貫採取「實現充分就業,收入公正分配,共同富裕,人人價值平等」的社會政策。以這一政策為基礎,瑞典對全體國民實行普遍、全面的福利保障。瑞典的社會保障體系內容廣泛、細致而繁瑣,分為三個保障安排:公共保障安排、集體協議保險安排和私人協議保險安排,後兩項是對公共保障安排的補充。
瑞典「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是瑞典社民黨政府上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建立和完善起來的,在消除貧富差距和穩定社會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為低收入家庭支起了保護傘。
瑞典有兩大類低收入家庭。一類是單親家庭。由於離婚率高,全國有15%的18歲以下兒童生活在主要由母親維系的單親家庭中。而瑞典婦女從事的又大多是商業零售和衛生看護等低收入工作。工資本來就不高,再由其單獨維持家庭,負擔自然不輕。卡琳一家就是眾多單親家庭中的一個。她與丈夫離異後同兩個上小學的孩子組成單親家庭,全家每月實際收入除了卡琳本人的稅後工資,還有兩個孩子的兒童補貼和住房補貼。在支付房租、飲食、服裝、衛生與體育用品以及汽車等基本費用外,每月尚有一些積余。
瑞典另一類低收入家庭是養老金不高的單身老人家庭。瑞典是長壽國家,社會老齡化問題較嚴重。在瑞典,子女沒有贍養老人的義務,老人的一切由社會負責。上世紀30年代出生的克里斯蒂娜老人便是許許多多單身老人中的普通一員。她每月經濟來源主要有保證養老金和住房補貼兩項,支付房租、飲食、服裝、衛生用品以及其他雜支之外,也有所結余。
對於這些低收入家庭來說,兒童補貼和住房補貼對維持收支平衡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卡琳一家如沒有兒童補貼和住房補貼,全家基本生活將入不敷出。克里斯蒂娜老人如僅靠養老金,那連房子也住不起。不僅如此,低收入家庭還與其他家庭一樣,享受著免費教育和醫療等其他一系列社會保障。
瑞典實行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其最大特點就是強制性的社會化,人人都必須參加統一的社會保障系統,並能享受由國家統一提供的各種社會保障。這些保障主要有六大類:一是兒童保障,每個孩子出生前後,父母可以累計享受450天補貼產假,而且每一個1歲至16歲兒童每個月都可領取到相應的兒童補貼;二是教育保障,除從小學到大學一律實行免費教育外,一到九年級學生可以在學校享受免費午餐,高中學生每個月可以領取一定數額的助學金,大學生每個月可獲得助學金和低息學習貸款;三是醫療與病休保障,人們在生病期間不僅可以享受近乎免費的治療,而且還能從病休的第二天起領取到80%的病休補貼;四是失業保障,失業者從失業的第六天起從國家得到80%的失業救濟;五是住房保障,這主要是一種向低收入的有孩子家庭和低收入的退休者家庭提供的社會保障;六是養老保障,全國所有人無論有沒有工作過都可以在年滿65歲後領取到最低限額的養老金。「羊毛出在羊身上」,瑞典人所享受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全是由自己所交納的各種稅費支撐起來的。據計算,瑞典人平均要拿出60%以上的收入交納各種稅費。近二十年來,為減輕稅收壓力和增強瑞典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瑞典對社會保障制度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改革任重而道遠。
⑹ 國家在基本養老保險中承擔了哪些責任
國家在基本養老保險中承擔的責任:
國家在基本養老保險中承擔的責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家規定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免徵所得稅。《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1991」33號)規定:「企業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按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和當地政府規定的比例在稅前提取。」
二是國家規定對養老保險基金免徵稅費。《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規定:「社會保險基金不計征稅、費。」
三是國家承擔社會保險事業的管理成本。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管理費用由財政撥付,不得從養老保險基金中提取。
四是在養老保險基金人不敷出時,財政予以補貼。《國務關於切實做好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國發[2000]8號)規定:「各地要切實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預算中社會保障性支出的比例;各級財政預算安排的社會保障資金,要及時足額撥付,並比上年有所增加,財政超收的部分除用於法定支出外,應主要用於充實社會保障資金。」
⑺ 行政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是由國家負責還是社會保險公司
大家都一樣,都交社會保險。不存在什麼社會保險公司
⑻ 當今中國社會的養老責任在家庭還是在社會
答案:
個人認為,現時代養老責任,一半是社會,一半是家庭,一些發達的<發財>國家,養老問題政府佔了主導,設施和資金都較完善,而我國,由於這個工作起步晚,和國外相比正相反,國家沒有制定出社會養成的責任機制,所以現階段養老責任,不管多麼困難仍然是由家庭(這個個體)在大部分的承擔,造成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困境,政府有一定的責任,但家庭也有其本身的欠妥和責任。中國社會的養成問題越來越嚴重,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才能搞好,我認為,政府佔主導要好辦些,因為個體和整體是不能相提並論的,任何一個家庭的竭盡全力,終究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的文明與進步。(綜上觀點,僅屬個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