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养老不赚钱的根源都是养老院院长不够努力吗
这个问题很多人有疑惑,明明养老事业是目前最朝阳的行业,为什么很有很多养老院不挣钱呢?小能伴中老年平板电脑终端,专注解决中老年朋友健康管理,亲情陪伴和娱乐生活的晚年需求,让每一位老年朋友都能享受科技与互联网的乐趣,为您解答。
最近碰到一个同行。一见到我就在说他算来算去,养老机构怎么都不赚钱,有些所谓赚钱的机构也是“见光死”,即只要把员工的保险和加班费补足,那机构还是不赚钱。
是不是员工规范的保险和加班费是导致养老院不赚钱的死穴呢?现在就把养老院的经营成本剖析下,看看什么才是不赚钱的罪魁祸首。
养老院的收入基本就三大块:床位费、餐费、护理费,对应的成本核算为:床位费=房租+摊销折旧+行政人员工资,餐费=食物采购+能耗+厨房工资,护理费=护理人员工资。
这三大块如果拆分来看哪个模块自收自支不能养活自己、严重拉高成本并且不能自我平衡的版块就是造成养老机构不能盈利的短板了!!!
护理费:护理员一月收入+保险+吃住+加班=4500元的话,按照1:3的配比,一个老人收1500元的护理费就可以收支平衡,这个护理费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大部分老人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规范职工的上班时间和保险保障并不会造成单独核算的亏本。
餐费: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养老机构的餐费基本都在750-900之间,只要老人入住到了一定的数量,相信亏损的话也不会亏多少,餐费明显也不是养老机构不能盈利的重要指标。
前两个版块就算亏损也不会有太大的数额,剩下的就是床位费了,床位费的构成一般都是租金+摊销折旧+行政人员工资。对于机构寻找物业的条件从我了解到,大家都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区间内,单纯的租金并不会对推高成本有太多的决定性作用,而装修改造和设备采购的摊销往往才是大家忽视的、钱悄悄溜走的关键。
尤其是现在的投资者都倾向于高端养老项目,不惜在装修和设备采购上一味的追求高档和豪华,其投入的比重甚至占到了开办费用的70%以上,导致了成本的上升进而转化到床位的收费上,然后又转化到入住率上,形成了不良循环。
但不知道投资者有没有做过深入的调研,豪华的装修、昂贵的设备设施和对应的高收费是不是老人选择去养老机构的理由?
高昂的投入也让后续的运营团队无奈的为前期的盲目投入埋单,对于这种情况投资者更应该好好反思问题的根源,理解运营者承担的压力,用客观的角度看这个情况而不是质疑运营者的能力,否则你可能会牺牲掉一个优秀的团队。
员工的待遇并不是造成养老机构亏损的主要原因,反而是过度装修、过度采购导致了养老机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如果涉及到资金成本、土地出让、房租开发投入,那养老机构肯定是没办法赚钱,这也是目前投资者盲目追求高端、在硬件方面片面追求高大上投入过大所造成的现状。而目前行业的普遍现状也是越高端的项目投资回报期越长、盈利越困难,而低端的养老项目反而因为在硬件方面投入较少,成本控制得当,收费能让更多的客户接受,盈利也还不错。找到根源,我们才能走的更顺利,对行业的发展更具有信心。
❷ 养老院投资十有六七是亏损,民办养老院缘何陷经营困局
养老院投资十有六七是亏损,而民办养老院陷入到经营困局,主要还是因为虽然养老机构快速的发展履行了一些基础的服务职能,但是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也导致养老机构是需要开始进行改革。虽然现在市场上潜力非常大,但是很多人都没有能力去开办一个养老业务及私有政策优惠的前提下,基本上在前期都是会处于一个亏损的状态想要实现盈利也是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再加上目前的经济状态并不是特别好,也影响了很多人对于自己收入的预期,所以不管是从意识上还有从消费上来看的话,是没有办法让民办养老院成为大家心目当中的首选,大家都会选择公办的养老院,这也是因为公办养老院的价格比较便宜。
最后关于民办养老院还是需要多以政策上的支持,再加上形成一个行业标准,这样才能够让养老机构有序发展。
❸ 在智慧养老解决方案中,怎样让老人生活更舒心呢
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越发突出,已经成为未来20年不可忽视的社会热点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模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与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居家养老还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更容易为老人接受,有助于应对银发浪潮的冲击。
根据近期开展的一项抽样调查统计,超过90%的老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65%的老人感觉现阶段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不够规范且花费较大,绝大多数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够让老人同子女享受天伦之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居家养老已逐渐成为老人的不二选择。问题在于,如何让这种模式的养老更有实质性的服务体现?,不少养老机构的做法是依靠专门人员定点服务,可这并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若老人遇到突发情况,按时、按点服务可能失效,因此信息滞后成为居家养老业发展的瓶颈。
去年,9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在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快形成公共服务新机制上迈出重要一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政府在公共预算中拿出经费,向各类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拨款资助,或以公开竞标的方式购买社会化服务。目前,我国不少地市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推进智慧养老建设,离不开政府“兜底”和政策扶持。
“受经济条件所限,相当一部分老人没有任何通讯工具,无法享用智能化养老服务,这些多是空巢、孤寡老人,由于年老体弱、生活困难,他们恰恰最需要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帮助。智能养老平台通过整合线上网络资源和线下社区服务商,运营一年多来,主要通过补贴吸引周边服务商参与其中,让他们就近上门为老人提供家政、医疗、餐饮、维修等各类免费或低偿便民服务,有时还通过社会志愿者开展帮扶;虽得到社会各界和老年群体认可,但由于盈利点低、政府补贴群体较少和赠送设备费用等原因,亏损已超过100万元,若所有补助资金都由企业垫资,持续运营的压力将十分巨大。
“智慧养老事业是互联网大潮下的新事物,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各方共同参与。
”有专家指出,要把智能化建设列为老年事业发展规划,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引领养老服务方式转变,政府应建立健全发展智能化养老的扶持政策,加强老龄信息化建设;此外,应根据电子数据库,逐步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生活困难且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最终实现养老服务人性化。
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约100万人,有专业资质的约30万人,较之2亿老年人口且不断增加的趋势来说,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缺口不小。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和互联网经济崛起,借助人口大数据库,实现跨部门新型关联特色服务,达到医养护一体化成为居民养老新期盼。我省在养老“保基本”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积极探路医养结合模式的智能化社会养老。
“光有简单的资金扶持还不够,推进智慧医养护一体化发展,必须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通养老服务与医护、医疗资源之间的连接通道,切实提高居民养老服务水平。合理推进存量医疗资源向养老、养生领域转型,鼓励养老服务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此外,应运用互联网技术,适时将闲置或低效运转的医院、服务站转型、整合为线上线下的专业养老机构,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和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小能伴’老人平板,专注解决老人亲情陪伴,身体健康和娱乐悠闲的养老需求,致力于为每一位中老年人提供幸福晚年,希望和合作伙伴一起探索中国养老事业。
❹ 养老院一个月多少钱
截止2020年1月相关报道显示,进养老院每月3000元到6000元不等。
北京向西,在六环的良乡出口往南1.5公里处,坐落着一处16万平方米的老年公寓。拥有奇石湖景主题公园、开心农场、人工湖、智能化设备等,这家名为德隆睿颐苑的老年公寓,是北京最大的综合养老机构。
不同于北京及周边其他高端养老机构动辄每月1万元,甚至2万多元的费用,这家老年公寓将价格定为每月3000元到6000元不等。然而,平民化的费用加特色的基础设施,并未吸引大量老人入住,1000多张床位只有300多人入住。运营四年多,这家机构仍处于亏损状态。
负责人张德伦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曾自我剖析说,“在模式的创新方面可能有点问题”,与会的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症结在于:在15分钟养老圈内,缺少一家大的医疗机构。换句话说,“养”高分,“医”不及格。
(4)养老院亏损多少钱扩展阅读: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养老机构成为老年人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方式。一直以来,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养老机构质量建设缺乏规范化引导,社会对养老机构的质量评价也缺乏依据。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注册登记养老机构2.88万个,机构床位383.5万张。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处长李邦华表示,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入住老年人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养老机构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对政府监管工作的满意度。
❺ 数据显示超六成养老院10年才盈利,如何看待该现象
之所以赔钱的原因,是因为那些被送进养老院的老人,大多都是家人实在无法照顾(更多的是子女长期无法忍受)后,无奈才将老人送了进来。而这样的老人,对于养老院来说,基本就是亏损贴钱。
大约20年前,2001开始,我们家也开始办起了养老院。
这个时候的老人,就像是个一岁不到的孩子,不能理解成年人类的意图,不能意识到所处的环境。
可以说,养老行业是个比较辛苦又不怎么赚钱的行业,每个卧床的老人,想要照顾好,都需要至少2个护工按照白班夜班来照顾,这样一来,一个老人交要的养老费用基本上就全都给护工发工资了,甚至还得倒贴。
干了大概三四年,后来我家也坚持不下去了,将老人都送了回去,母亲还因为身体力行照顾老人累到了身体,调整了很久才过来。
据我们后来的记录和追踪,有几个老人回到家后,不到一年内就去世了。
❻ 进养老院多少钱一个月
2019年12月11日相关报道显示,进养老院每月3000元到6000元不等。
北京向西,在六环的良乡出口往南1.5公里处,坐落着一处16万平方米的老年公寓。拥有奇石湖景主题公园、开心农场、人工湖、智能化设备等,这家名为德隆睿颐苑的老年公寓,是北京最大的综合养老机构。
不同于北京及周边其他高端养老机构动辄每月1万元,甚至2万多元的费用,这家老年公寓将价格定为每月3000元到6000元不等。然而,平民化的费用加特色的基础设施,并未吸引大量老人入住,1000多张床位只有300多人入住。运营四年多,这家机构仍处于亏损状态。
负责人张德伦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曾自我剖析说,“在模式的创新方面可能有点问题”,与会的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症结在于:在15分钟养老圈内,缺少一家大的医疗机构。换句话说,“养”高分,“医”不及格。
(6)养老院亏损多少钱扩展阅读:
缺医的养老机构
同医院一样,拼床位、比硬件,是养老机构“秀肌肉”的主要方式。养老这件事,由事业化逐渐向市场化转变,可仍基本沿用了旧有的体制。如今的民营养老机构仍然根据床位数量来做预算、建设养老设施,政府的补贴也按照床位数来发放。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共有约750万张养老床位,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超过30张。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称,今后3年-5年将增加普惠性养老床位100万张以上。
地方政府也纷纷为养老床位设定目标,如南京市规划到2020年,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应不低于45张。养老床位的建设成本高昂,少则10万元起,一线城市甚至高达五六十万元,政策性补贴只有1万到6万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