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师退休工资计算公式出来了
1. 我国教师退休工资计算公式已经确定,具体为:退休工资 = (退休前的岗位工资 + 薪级工资) × 对应的比例。
2. 教师退休工资的计算,主要参照其工作年限。工作满35年的教师,退休时工资按90%计发;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3.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工资,传统上根据工龄计算,而在养老保险政策实施后,则按照实际缴费年限计算。普通职工的养老金高低,主要取决于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
4. 教师工资水平目前呼声较高的是应与当地公务员相当。一旦这一政策得到落实,教师退休后的工资可能会大幅上涨。
5. 教师退休后,虽然不再享有绩效工资,但如果能享受到公务员待遇,包括规定的节假日福利和养老职业年金,其退休待遇可能会超过在职时的工资。
6. 另外,中小学教师在退休后,依然可以获得全额的政府特殊津贴和教龄津贴,这些不会因为退休而取消。
7. 我国对教师退休工资的计算有明确的规定,工作年限越长,退休后每月能领取的退休金金额越高。
8. 退休金的规定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问题,国家也在不断修订相关政策,以提高教师的退休待遇。
9. 除了教师,其他符合条件的工人也应当按照规定退休,包括男性年满六十周岁,女性年满五十周岁,以及特定工种工人等。
10. 工伤致残的职工,在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将停发伤残津贴,转而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工伤保险基金会补足差额。
11. 教师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工资参照岗前工资和薪级工资来确定。工作年限越长,退休金水平越高。
12. 养老金的具体数额,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综合确定。
B. 教师30年退休的退休金怎么计算
30年工龄的退休教师退休金的计算方式是依据月平均工资加上平均缴费工资除以2,乘以对应的缴费年限,再乘以1%来计算,这里的缴费年限即指30年的教龄。得出的结果即为退休教师的养老金数额。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实施后,参加工作并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中小学教师还包括基础工资加教龄工资及职务工资提高10%部分。根据中发(1985)9号文件精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于1985年实行了工资制度改革,其工资均改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新执行的结构工资是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奖励工资四部分组成。按劳人薪(1985)19号文规定,1985年7月以后退休的人员,以本人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之和为基数计发退休金。
退休教师退休工资的计算方式如下:
1. 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退休后均计发基本养老金。
2. “统账结合”后参加工作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统账结合”前参加工作,本意见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和过渡性调节金。
教师退休后工资的发放方式如下:
1.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 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4. 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
综上所述,教师的退休金计算与一般企业员工类似,但需缴满15年保费后方可享受对应的退休工资。除了工龄外,个人养老金缴费基数也是一个重要的计算标准,因此个人缴费情况会对退休金数额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