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老服务 > 宜城养老院什么时候开封

宜城养老院什么时候开封

发布时间:2024-06-25 13:22:15

Ⅰ 瀹滃叴鏈夊摢浜涙暚鑰侀櫌

瀹滃叴甯傜殑鏁鑰侀櫌涓昏佹湁锛
* 瀹滃叴甯傞櫠閮藉吇鑰侀櫌
* 闃崇尽鍋ュ悍鍏昏佹湇鍔′腑蹇
* 瀹滃叴甯傚疁鍩庤楅亾鏁鑰侀櫌
* 鏂板缓瀹滃叴甯傚畼鏋楅晣鏁鑰侀櫌
* 楂樺嶉晣鏁鑰侀櫌
浠ヤ笅鏄鐩稿叧瑙i噴锛
瀹滃叴甯傞櫠閮藉吇鑰侀櫌鏄涓瀹朵负鑰佸勾浜烘彁渚涘叏鏂逛綅鏈嶅姟鐨勬満鏋勶紝鍖呮嫭鐢熸椿鐓ф枡銆佸仴搴锋姢鐞嗐佸悍澶嶉敾鐐笺佸績鐞嗗叧鎬绛夈傝ュ吇鑰侀櫌璁炬柦榻愬叏锛屾湇鍔″懆鍒帮紝鏃ㄥ湪涓鸿佸勾浜鸿惀閫犱竴涓娓╅Θ銆佽垝閫傜殑瀹跺洯銆
闃崇尽鍋ュ悍鍏昏佹湇鍔′腑蹇冩敞閲嶈佸勾浜虹殑韬蹇冨仴搴凤紝鎻愪緵搴峰嶉敾鐐笺佸尰鐤椾繚鍋ャ佷紤闂插ū涔愮瓑鏈嶅姟銆傝ヤ腑蹇冭繕鍏虫敞鑰佸勾浜虹殑绮剧為渶姹傦紝缁勭粐鍚勭被娲诲姩锛岃╄佸勾浜哄湪杩欓噷鎰熷彈鍒板剁殑娓╂殩鍜岀ぞ浼氱殑鍏崇埍銆
瀹滃叴甯傚疁鍩庤楅亾鏁鑰侀櫌鏄涓瀹剁敱鏀垮簻涓诲姙鐨勫叕鐩婃у吇鑰佹満鏋勶紝涓昏佹帴鏀堕渶瑕佺収椤剧殑鑰佸勾浜恒傝繖閲岀幆澧冧紭缇庯紝鏈嶅姟鍛ㄥ埌锛岃╄佸勾浜鸿兘澶熷湪杩欓噷瀹夊績鍏昏併
鏂板缓瀹滃叴甯傚畼鏋楅晣鏁鑰侀櫌鍒欐槸涓搴ч泦鍏昏併佸尰鐤椼佸悍澶嶇瓑鍔熻兘浜庝竴浣撶殑鐜颁唬鍖栧吇鑰佹満鏋勩傝ラ櫌璁炬柦榻愬叏锛屽尰鐤楄祫婧愪赴瀵岋紝涓鸿佸勾浜烘彁渚涢珮鍝佽川鐨勫吇鑰佹湇鍔°
楂樺嶉晣鏁鑰侀櫌鍒欒嚧鍔涗簬涓鸿佸勾浜烘彁渚涙俯棣ㄣ佽垝閫傜殑灞呬綇鐜澧冿紝鎻愪緵鍏ㄦ柟浣嶇殑鍏昏佹湇鍔★紝鍖呮嫭鐢熸椿鐓ф枡銆佸仴搴锋姢鐞嗙瓑銆傝繖閲岀殑宸ヤ綔浜哄憳鏈嶅姟鍛ㄥ埌锛屽叧蹇冭佸勾浜虹殑闇姹傦紝璁╄佸勾浜烘劅鍙楀埌瀹剁殑娓╂殩銆
浠ヤ笂杩欎簺鏁鑰侀櫌閮芥槸涓轰簡婊¤冻瀹滃叴甯傝佸勾浜虹殑鍏昏侀渶姹傝岃剧珛鐨勶紝涓鸿佸勾浜烘彁渚涢珮鍝佽川鐨勫吇鑰佹湇鍔°

Ⅱ 关于〈原始点〉中央电视台有披露吗

没有披露。

但在各大官方网站上有原始点医疗的相关报道,如:光明网、中国青年网。

原始点疗法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推动全国原始点疗法从业者合法化、职业化、规范化发展,成立于2017年4月24日。是国内唯一全国性原始点疗法社团组织,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属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批准成立,拥有行业培训发证资格。



(2)宜城养老院什么时候开封扩展阅读

目前原委会囊括了全国知名的原始点平台和企业63家,并支持他们良性发展。原委会号召原始点疗法从业者响应国家政策精神,用原始点技术和精神落地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服务老人和患者。

截止2017年12月,已布局南北6家原始点养老院,其中三家已落地:包括福建三明清流、广东河源、湖北襄阳宜城双缘养老院;三家即将落地:包括首都北京、湖北武汉、浙江台州双缘养老院,还有31家皆在积极筹备当中。

Ⅲ 襄阳市宜城市精神病养老院在哪个位置

题主是否想询问“襄阳市宜城市有哪些养老院”?宜城市福星苑养老服务中心、宜城双缘养老院。
1、宜城市福星苑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19年,位于湖北圆绝省襄阳市,业务范围是老年人的收养、医疗、娱乐,老年人的护理、康复”等。
2、宜城双缘养老院。位于湖慎旅北襄阳市宜城市燕京大道,每月1200元一宽腔凳样费起,采用医养结合的方式照顾老人。

Ⅳ 文言文实词(忍,任,如,若,善,尚,稍,舍)的整理

<动>
(形声。从心, 刃声。本义: 忍耐、 容忍) 同本义 [enre; tolerate] 忍,能也。——《说文》 忍,耐也。——《广雅》 是可忍也。——《论语·八修》。皇疏:“忍,犹容耐也。” 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庄子·让王》 吾子忍之。——《左传·成公二年》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忍所私以行大义。——《吕氏春秋·去私》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忍事(以忍耐态度面对各种事情);忍容(容忍);忍顺(忍耐顺受;忍耐顺从);忍从(忍受顺从);忍羞(忍受羞辱);忍气(忍受别人的欺侮);忍垢(忍受污垢);忍丑(忍受耻辱);忍耻(忍受耻辱);忍痛(忍受痛苦) 抑制; 克制 [refrain; hold back; repress] 志忍私,然后能公。——《荀子·儒效》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又如:忍性(克制性情);忍口(抑制食欲);忍情(抑制感情);忍志(犹屈意);忍恶(忍住脾气);忍泪(忍住眼泪, 不使流出来); 忍笑(忍住不笑) 愿意; 舍得 [be willing to ] 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忍屑(愿意关心) 通“认”。认识,识别 [recognize;identify] 夫国之疑,二三子莫忍老臣。——《管子·大匡》 姓 词性变化 五十一种
<形>
坚韧 [firm and tenacious] 残忍;忍心;狠心 [cruel] 维其忍之。——《诗·小雅·小弁》 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忍苛(残忍苛刻);忍人(残忍的人);忍忮(刻毒忌恨);忍毒(残忍狠毒);忍虐(残忍暴虐);忍悖(残忍狂悖);忍害(杀害);忍酷(残忍暴虐);忍鸷(残忍凶狠);忍暴(残忍暴虐)
<连>
怎;岂 [how]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rén <名词>
1.汉王莽时女子爵位名。用以称公主 [an ancient woman's rank of nobility] 其女皆为任。——《汉书·王莽传》 2.古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曲 [an ancient music of the southern minority nationality] 任,南蛮之乐也。——《礼记·明堂位》 3. 姓氏。可参见“任姓”
rén <形容词>
通“壬”。壬人,狡猾骗人的;巧言谄媚的 [artful] 敦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孔任不行。——《后汉书·致恽传》 又如:任人(佞人。品行不端的人)
rèn <动词>
1. (形声。从人,壬(rén)声。甲骨文字形。壬是任的初文。壬即担荷的担子的竖立形。本义:挑担;荷;肩负) 同本义 [carry on a shoulder pole;carry] 悲灵均之任石。——郭璞《江赋》 是任是负。——《诗·大雅·生民》。注:“任,犹抱也。” 负任担荷。——《国语·齐语》。注:“任,抱也。” 负任儋荷。——《国语·齐语》。注;“犹抱也。” 任重石之何益。——《楚辞·悲回风》 又如:任石(负石。负以重石);任车(载物负重之车);任负(负载,承载) 2. 堪;承当;禁受 [bear] 病不任行。——《史记·白起传》 身被大病,不任茅土。——《后汉书·丁鸿传》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副将史德威慨然任之。——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又如:任受(承受,忍受);任患(承受祸患,承担过失);任过(承担过失);任堪(承受,禁受) 3. 保举;担保,保用 [guarantee] 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赦之。——《周礼·大司徒》 重怒难任。——《左传·僖公十五年》。注:“当也。” 又如:任出(取保出狱);任保(担保) 4.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assign sb. to a post] 以任邦国。——《周礼·大司马》 以九职任万民》 又如:任良(任用贤才);任贤(委用德才兼备的人);任能(委用有才能的人);任势(利用形势);新任厂长; 任官(委任官职);任臣(委用臣下);任寄(委任;付托) 5.讲信用;相信;信任 [believe] 任,保也。——《说文》 为气任侠。——《史记·季布栾布传》 吾权任子以死生。——《管子·大匡》 王甚任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任属(信用托付);任信(信任);任待(信赖器重) 6.听凭,任凭 [allow]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曷不委心任去留。——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恐不任我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任兴(任性;凭兴趣);任抓掀(任意选用;任意拿);任谤任劳(任劳任怨;不怕别人诽谤,不辞劳苦);任忒(听任差错;任意妄为);任令(听凭,任凭);任委(任随,任凭);任真(听其自然);任臆(任随心意) 7. 放纵,无拘束 [indge] 上舍法,任民之所善,故奸多。——《商君书·弱民》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 感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晋书·阮咸传》 又如:任达(任性放纵,不受礼法拘束) 8. 使用 [use] 为百姓积任器。——《周礼·司隶》 又如:任力(使用民力);任数(用权谋,使心计);任谋(使用权谋;运用策略);任算(施用计谋,进行谋算) 9. 负责,主持 [be in charge of]。如:任持(主持;维持);任政(执政);任上(居职理事) 10.怀孕。后作“妊” [be pregnant] 周后妃任成王於身。——《大戴礼·保傅》 初,李亲任政君在身。——《汉书·元后传》。师古曰:“任,怀任。” 初,刘媪任高祖——《汉书·叙传上》 又如:任娠(怀孕;任身) 11.立功 [render meritorious service] 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周礼》
rèn <名词>
1. 担子,行李 [load;burden;luggage;baggage] 门子治任将归。——《孟子》。注:“担也。” 班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礼记·祭义》。注:“所担持也。” 又如:治任(收拾行李) 2. 职责 [ty] 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中期之任也。——《韩非子》 3.任职期 [tenure]。 如:任内;任满(任职期满) 4.任务;责任。任何人应对其负责或承担的事务 [responsibility]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伟、允之任也。——诸葛亮《出师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孟子·告子下》 又如:任责(责任);任道(可担负重任的仁人志士);任属巨肩(责任重大) 5. 职位 [office]。 如:离任;就任 6. 担任公职,特别是文官职务的人 [officeholder]。 如:历任;原任 7. 人质 [hostage] 皆请降送任于勒。——《晋书》 8. 丝;线 [silk or thread]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汉书》 9. 能力 [ability]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韩非子》 10.劳役 [labor] 赋敛重数,百姓任罢。——《汉书》。颜师古注:“任,谓役事也。”
rèn <连词>
1.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纵使”、“即使 ” [even if ] 任是深山最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唐·杜荀鹤《山中寡妇》 2. 表示条件关系,相当于“不论”、“无论” [no matter(what,who,how,etc.)] 。如:任事儿(所有的事);任吗儿(不论什么);任么(无论什么)
rèn <量词>
用于担任官职的次数 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动〉 1、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同本义 [follow]。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4、好像,如同 [like;as if]。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5、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6、比得上,及 [can be compared with]。 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7、又如:我不如他。 8、去,往 [go]。 如,往也。——《尔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遭遇,际遇 [meet]。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聊斋志异》 10、表示举例 [for instance;for example;such as]。如: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11、相敌;抵挡 [resist]。 夫宋之不足如梁也,寡人知之矣。——《战国策》 12、应当 [should]。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左传》
词性变化
〈介〉 1、按照 [in accordance with;comply with]。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2、又如: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连〉 1、假如,如果 [if]。 如,若也。——《广雅》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论语·阳货》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2、又如: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与,和 [and]。 公如大夫入。——《仪礼》 4、或——表示选择关系 [or]。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5、而——表示连接 [but]。 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夜中,星陨如雨。——《春秋》 6、则——表示结果 [then]。如:如许;如是。 〈助〉 1、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 袖如充耳。——《诗·邶风·旄丘》 屯如,乘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3、相当于“乎”。 善如尔之问也。——《礼记》[3]

◎ 若 ruò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 同本义 [be obedient to] 若,顺也。——《尔雅·释名》 万民是若。——《诗·鲁颂·阙宫》 天子是若。——《诗·大雅·烝民》 有孚禺若。——《易·观》 钦若昊天。——《书·尧典》 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 (3)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4) 如同;像 [like; as if]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又如:视若分敌;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辙(若出一轨。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若涉渊水(若涉渊冰。比喻处境艰险) (6) 择菜 [trim vegetables] 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说文》 (7) 引申为选择 [choose] 《晋语》秦穆公曰:“夫 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 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8) 同,相当 [be equal to] 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 (9) 及;到 [arrive] 病未若死。——《国语》 (10) 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match]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礼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 (11) 诺,应允,后作“诺” [promise] 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 步骑之所蹂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12) 对付,处置 [treat with;handle]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编辑本段]词性变化
◎ 若 ruò 〈代〉
(1) 如此,这样 [such]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织自若。——《战国策·秦策》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3) 你 [们] ;你 [们] 的 [you;your] 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5) 其;他的 [he;his]——用于他称 今人处若国得罪。——《墨子·天志下》 (6) 这个,这样——用于近指 [this]。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 (7) 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where]。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 (8) 这么;那么。用同“偌” [like so] 老太太若大年纪。——《红楼梦》
◎ 若 ruò <连>
(1) 假如;如果 [if]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3) 至于 [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5) 或;或者 [or]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有会同。——《周礼·稍人》 (6)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7) 与,和 [and] 旅王若公。——《书·召诰》 (8) 而 [but] 抑若扬兮。——《诗·齐风·猗嗟》 宠辱若惊。——《老子》。顾注:“而已” 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三国志·魏志》
◎ 若 ruò 〈名〉
(1) 禾秆皮 [stem’s skin] 稣,杷取禾若也。——《说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秆皮散乱,杷而梳取之。” (2) 香草名 杜若,香草。——《说文》 华采衣兮若英。——《楚辞·云中君》 顺微风,挥若芳。——傅毅《舞赋》。注:“杜也。”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3)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气);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4) 灵木 [fairy tree]。如: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5) 秦、汉时县名 [Ruo county]。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6) 古水名 [Ruo River]。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7) 姓。如:若口引(复姓)
◎ 若 ruò 〈助〉
(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用史巫纷若,吉。——《易·巽卦》 有孚颗若。——《易·观卦》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诗·小雅·裳裳者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2) 用于句首 若昔朕其逝。——《书·大诰》 (3) 另见 rě

shàn 五笔字型:uk善 【形】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1.同本义〖lucky〗 善,吉也。——《说文》 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汉书·翼奉传》 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2.好;美好〖good〗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 善人国之主也。——《左传·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万故。——《吕氏春秋·长攻》。注:“善好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岂人主之子孙则敢不善哉?——《战国策·赵策》 又如:善风(良好的风气);善言(美言;说好话);善处(好办法);善马(良马);善少(好少年);善秀(佳穗。比喻资质甚佳,才品出众) 3.善良;好心〖good;nice〗 供养三德为善。——《左传·昭公十二年》 又尽善也。——《论语·八佾》。皇疏:“善者,理事不恶之名。”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书·苏武传》 又如:善熟(和善);善德(善良,以德待人);善善(犹“善罢干休”;顺顺当当);善觑(好心看待);善眉善眼(面孔和善);善模善样(模样和善);善性(善良的本性);善顺(善良和顺) 4.慈善〖philanthropic〗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唐·韩愈《原毁》 又如:善事;善举;善友(佛教教友);善信(佛教称虔诚信仰佛教的人);善胜(非常善良;慈善信佛);善根(佛教用语。指人所以能为善的根性);善堂(旧指育婴堂、养老院等慈善机构) 5.表示应诺。对,好〖allright〗 王曰:“善!”——《战国策·齐策》 先主:“善?”——《三国志·诸葛亮传》善 6.慎重〖cautious;careful;prudent〗。如:善政(妥善的政策法令);善思(慎重地思考);善败(事情失败后的妥善措施) 7.高明,工巧〖skillful〗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老子》 吹籁工为善声。——《论衡·逢遇》 又如:善手(高手,能手);善工(高手) 8.熟悉,经常看到或经历,易于辨认〖familiar〗 识其品式,辨其条理;善其用,定其体,则“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王夫之《周易外传》 又如:善便(善变。不费力,轻易);善查(好对付的人。又作“善荐八”) 善 shàn 【动】 1.善于,擅长。有做好或处理好某事的才能或技巧〖begoodat〗 善戏谑兮。——《诗·卫风·淇奥》 大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上》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史记·刺客列传》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善宽(善解;善于迎合);善丹青(擅长画画);善时(善于把握时机);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善喻(善于教喻);善贷(善于施与);善渊(善于保持沉默);善诱(善于诱导);善贾(长于贸易,善于做生意);善富(善于保持富有地位);善文(擅长为文);善化(擅长教化) 2.通“缮”。修治〖repair〗善 善刀而藏之。——《庄子·养生主》 故有善迩而远至。——《易·略例》。注:“善,修治也。” 又如:善刀(拭刀而加以收藏。比喻收敛自己的才华) 3.羡慕〖admire〗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辞》 喜爱〖like〗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4.认为好〖considerasgood〗 〖常〗忌信道任数,不从下人,故为权势所不善。——《华阳国志》 5.赞许〖praise〗 使孔子欲表善颜渊。——王充《论衡》 又如:善善(赞扬人家的优点、美德);善颂善祷(赞美能寓规劝于颂祷之中);善善从长(本是称道别人的善德渊源流长。后转为赞扬人家向善弃恶、舍短取长) 6.友好,亲善〖friendly〗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善气迎人 【名】 好人;好事;好处〖good(fine)person;gooddeed;advantage〗 存抚良善。——宋·沈括《梦溪笔谈》 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姓 【副】 1.好好地〖inperfectlygoodcondition〗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战国策·燕策》 2.多;常;易〖numerous;frequently;easy〗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刘基《苦斋记》 又如:善变;善疑;善怀(多所怀思)

副〉 1. (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 2. 同本义[still;yet;even] 尚,曾也。——《说文》 尚无为。——《诗·王风·免爰》 3. 又 尚无造。 尚求其雌。——《诗·小雅·小弁》 亦尚一人之庆。——《书·秦誓》 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资治通鉴·唐纪》 臣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又如:尚有不少;尚来得及;尚未娶亲;尚待研究;尚兀自(还;尚且);尚尔(尚且这样);尚自(尚且);尚然(尚且);尚犹(犹,还) 5. 还;仍然 [still;yet] 赵王使使(派使者)视 廉颇尚可用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仆尚何言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希望 [wish] 表示命令或希望 鸣呼哀哉!伏惟尚飨。——柳宗元《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 7. 差不多 [nearly] 灵王卜曰:“余尚得天下。”——《左传·昭公十三年》 8. 往上;向上。通“上” [upper;up]。如:尚论(往上追论古人的行事。尚,通上);尚同(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即在政体中,下位者,必须对上服从,必须向上认同) 〈动〉 1. 尚假借为“上”,尊崇[worship;revere] 尚,上也。——《广雅》 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书·孔安国序》 尚有晋国。——《国语·晋语》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史记·五帝纪》 尚论古之人。——《孟子·万章下》 尚三王只。——《楚辞·大招》 尚左。——《仪礼·觐礼》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崇尚(尊重;推崇);尚茅茨(崇尚茅屋);尚齿(尊崇年老的人);尚年(尊崇年长者);尚左(以左为尊);尚右(以右为尊);尚白(崇尚白色) 3. 重视 [pay attention to]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宋· 苏轼《教战守》 4. 又如:尚文(重视文治);尚气(重气节,重义气;负气) 5. 仰慕 [hold sb. in high esteem] 尚前良之遗风兮,恫后辰而无及。——汉· 张衡《思玄曲》 6. 佑,佑助 [assist]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易·泰》 7. 给帝王管理事物 [administer (things for emperor)] 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尚食(掌帝王膳食);尚宝(明代官名。掌理宝玺、金银、符牌等事);尚衣(古官名。掌管帝王衣服);尚席(官名。掌理宫中筵席);尚宫(宫中女官名。为宫官的首长,掌管导引皇后及闺阁廪赐) 9. 夸耀 [show off]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表记》 10. 超过;高出 [surpass] 得闻先生之余论,则大庭氏何以尚兹?—— 张衡《东京赋》 11. 奉;承 [present] 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 12. 仰攀婚姻 [match] 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 司马长卿晚。——《史记》 13. 加上,往…上补充东西 [increase] 尚之以琼华乎而。——《诗·齐风·著》 14. 又如:尚絅(穿锦衣时加上罩袍,以使华美不显耀于外) 15. 荐举;选拔 [value highly] 尚者,《五制》:“上贤以崇德”,“上贤谓举贤也”。上与尚通。——《广雅》王念孙疏证 16. 喜欢;爱好 [like]。如:尚诙谑(喜欢戏谑) 17. 娶帝王之女为妻 [marry a princess] 诸男皆尚秦公主。——《史记·李斯列传》 18. 又如:尚主(娶公主为妻) 〈名〉 1. 志向;愿望 [aspirations]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李白《登峨眉山》 2. 姓 〈形〉 1. 久远;古远 [remote;ages ago] 乐所由来者尚矣。——《吕氏春秋·古乐》 2. 又如:尚远(久远) 3. 自负;骄傲 [be conceited]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4. 上,高尚 [noble]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稍,舍的放不下来,可以去网络查

Ⅳ 百家姓初姓起源

明代王圻著《续文献通考》中的《氏族源流》记载:“汤之支裔有初氏。”,商代成汤王的后代有初氏。商汤是黄帝第十八代。未见到后人资料。3出自祁姓,传说,北宋1010年左右,皇上喊负责管理钱粮的度支员外郎祁暐,将祁卿家错喊为初卿家,因没人敢指出皇上的口误,于是从祁暐和他的爷爷开始,改为初姓。4、出自满族老姓:绰克秦氏。绰克秦氏(COKI HALA)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以地为氏,世居绰克秦,后改汉姓初。未见到后人资料。注:度支:宋朝中管理全国财政预算部门,相当于财政部,属于户部的一个司;员外郎:官名,副职,相当于现在的副司长。 迁徙路线: 初慧安一脉迁徙路线: 据初慧安于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立茔于烟台芝罘西陀碑文记载:根据五音属羽,考证初姓传宗,初姓祖先为荆楚一脉,居住在荆楚(相当于长江中游地区),袭受国封,四到八世,老祖为了追求清净,长寿,抛弃富贵,平安隐居湖南衡阳,从东周楚国楚武王即位(公元前740年)开始经历30世,晋朝(265-420)时迁往湖北江陵(现在的荆州市),经历21世,唐(618)初再迁辽宁锦州杏山,历15世,五代后梁时期(907-923),因北方战乱,唯有山东东部安宁,初慧安于五代后唐时期(约924年),自辽西锦州杏山迁到山东烟台芝罘,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立茔于烟台芝罘西陀矶岛,到金朝时分社各宗,时十七世茔,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有二十一世茔,开始立新茔于宅后。到了明代万历壬子(1612)年,共三十一世茔。明代中期,由于倭寇侵扰,初姓又陆续迁离芝罘,矶岛无人留居,古碑被土痞推入海中。清朝1796年(乾隆五十七年),放宽了出关禁令;初姓先辈陆续从山东前往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初姓全国、国外都有分布。从楚武王即位(公元前740年)开始到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共计66世茔。从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初慧安第一代到明代万历壬子(1612)年河西初化为三十四代,到现在约50代左右。
郡望堂号: 南郡:秦以所占楚地置南郡,治郢,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西晋旧治江陵。隋南郡即荆州 齐郡:西汉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临淄。隋唐为青州北海郡。 宗族特点:1、忠孝;2、正直;3、守法;4、勤劳朴实。
初姓历史名人: 烟台芝罘西陀古莹碑文提到的名人有: 宋代:开封初虞昌,德清县令; 初暐,淳化三年(992)进士;密州(诸城县)初燮(xie),熙宁(1068)间举人;初西美任郓州;初汝为(十世)元丰(1078)登科。元代:初才(二十四世),元贞(1295)初任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督事;尚书入中书省;明代:黑石社九代初得,奉直大夫,任直隶隆庆州知州;潜江县初灏(hao),洪武(1368)年中举,授知县;潜江县初珍,成化(1465)年间人;务本社初浩,成化四年(1468)任陕西郏鄜州州判;潜江县初杲(gao),字启昭,正德(1506)进士,授监察御史、云南布政参政;黑石社初贤(三十四世)成化(1465)举人,直隶隆庆州知州,大明府知府,山西庆阳府知府,广西庆远府知府;青州博兴县初珏(jue),嘉靖(1522)中任六合县县丞;初旦,万历(1573)年间,山西太谷县知县。初抃(bian),省除江东道宣慰司奉差;河西初化(三十四世),明万历壬子年(1612)人。注:江南东道—唐初置江南道,后分东西二道,东道治苏州,辖今苏南及浙、闽之地。 <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 63 卷 ,初姓部列传: 宋:初虞世 按《姓氏急就篇》:宋有初虞世。初虞昌 按《万姓统谱》:虞昌,开封人,任清县令。初房 按《郑樵‧通志》:房,举贤良方正。初燮 按《郑樵通志》:燮,密州人,熙宁登科。初西美 按《郑樵‧通志》:西美,郓州人,元丰登科。初汝为 按《万姓统谱》:汝为,登州人,元丰登科。初去花 按《宁海州志》:去花,乡贡三礼。初有成 按《宁海州志》:有成,乡贡五经。 元:初才 按《福山县志》:才,本县人。由孝廉,元贞初举任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右都司事。 明:初进忠 按《潜江县志》:进忠,少持刚正,里人多就之折是非。洪武中,以怀材抱德,举授卫辉府推官,公直能断,嫉恶无容,数规守不法事,守中伤之,调沙县令。卒於任。初灏 按《潜江县志》:灏,进忠子,宣德中,以贤良方正举。授清河县主簿。冰蘖之操,初终不渝人,称孤松傲雪。初凯 按《莱阳县志》:凯,天顺壬午贡,温县主簿。初浩 按《福山县志》:浩,务本社人。成化四年贡,任陕西鄜州州判。初得 按《福山县志》:得,贤之父,以子赠奉议大夫、直隶隆庆州知州。初珍 按《潜江县志》:珍,灏子。博学强记,成化癸卯领解,养母以孝闻。时有不愧孝廉之誉,以子赠监察御史。初贤按《福山县志》:贤,黑石社人。成化癸卯科举人,任直隶隆庆州知州,升大名府同知、庆阳府知府,调庆远府知府。初贞按《滨州志》:贞,正德六年流贼入城,父雄八十三岁,被执,贼欲伤其父,贞大呼奋前,以身当之。贼怒,砍贞右手二指,贞抱护如故,贼释之,曰:孝子也。戏濡其血,书孝子於垣而去,至九年旌。 初芳 按《潜江县志》:芳,正德己卯举人,官知县。初杲 按《潜江县志》:杲字启昭,正德辛巳进士,授四川道监察御史。会议大礼,引经抗说。同百官赴文华门,哭声彻内廷,世宗震怒,廷杖几毙。后巡视山西、河东等处盐法,浚河渠,筑堤堰,商民便之。寻转河南佥事,分巡睢陈,擒灭流贼数万人,升云南按察司副使,抚绥怀宁,民戴其德。转云南参政,上疏乞休归。初升 按《潜江县志》:升,正德年贡士。初芸 按《潜江县志》:芸,御史杲子,嘉靖年贡士。初珏 按《万姓统谱》:珏,博兴人,嘉靖中六合县县丞。初旦按《博兴县志》:旦,令太谷,有贤声。升户部主事,分署通州粮储,平易公廉,民情国计均有攸赖。初骐 按《济南府志》:骐,利津人。嘉靖戊子科举人,官知县。 初学诗 按《福山县志》:学诗,黑石社人。嘉靖十八年,恩贡。初学书 按《福山县志》:学书,嘉靖间贡士。初渤 按《福山县志》:渤,嘉靖间贡士。初言 按《潜江县志》:言,知县芳子。生而能言,故名言,字幼嘉。廉吏之后,负薪自给。一日忘归,觅之,则手持《论语》一本卧於儒学之东庑下,始知言之行藏在朱会稽间。嗣补诸生,嘉靖戊午乡隽,未仕卒。 初学易 按《潜江县志》:学易,言子。嘉靖甲子举人。邠州知州。 初章 按《潜江县志》:章,嘉靖年例贡。 初亨 按《潜江县志》:亨,嘉靖年例贡。初华 按《潜江县志》:华,御史杲次子,万历年贡士。初良 按《博兴县志》:良,淑县训导。初署 按《博兴县志》:暑,平山知县。初光业 按《博兴县志》:光业,内黄县丞。初开荫 按《博兴县志》:开荫,旦之子,例贡。初开甲 按《博兴县志》:开甲,暑之子,耀州吏目。初璧 按《博兴县志》:璧,万历辛酉科武举。初汝贤 按《济阳县志》:汝贤,万历间岁贡。初旭 按《宁海州志》:旭,大兴主簿。初麟 按《宁海州志》:麟,台州经历。 初拱宸 按《宁海州志》:拱宸,例监。初永清 按《宁海州志》:永清,麟之子,献县县丞。 初琛 按《莱州府志》:琛,任吴桥县主簿。 清代有初尚龄,号渭园,嘉庆二十四年(1819)著《吉金所见录》;初鹗龄(初之楣长子),字陟(ZHI)云,著有《历代统系》四卷;初之椿,字荫恒,号鹤庭,乾隆三十五年举人,著有《游蜀草》、《南枝杲》;进士初彭龄,官至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初彭龄之高祖父初日芙(1632-1672),号紫裳,系邑廪生,敕赠文林郎,河南灵宝知县。曾祖父初瑄(1666-1719)字相如,邑廪生,敕赠文林郎,河南灵宝知县,江西南昌知府,晋增光禄大夫,工部尚书。祖父初元方(1698-1771)字端崖,号峨村,雍正甲辰科举人,乾隆已末科进士,历任堂邑县教谕、河南泌阳、灵宝、登封、夏邑、四川琪县、内江、宜宾等知县及河南乡试同考官,授奉政大夫,晋增中宪大夫、荣禄大夫、光禄大夫、兵部左侍郎、工部尚书。父亲初之朴(1727-1807)字怀素,号懋堂,曾任北城、东城兵马司正指挥,后升户部贵州司主事,太平仓大通桥监督、户部云南司员外郎、补放徐州知府、颖州知府、南昌知府、并兼署盐篆,后升江西通省督粮道监管水利,诰授中宪大夫、晋赠荣禄大夫。 现代名人: 初大告(1898-1987),原名初铭音,山东莱阳人,1923年北京师范大英语系毕业,19 25年毕业于师大英语研究科。1919年参加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为防止迫害,有老师为其改名为初大告,他是40年代九三学社最早的发起人之一。从解放初期直至50年代,初大告一直担任九三学社中央理事及中央委员。� 一九四九年九月,经周恩来同志、王炳南同志介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担任英语教授,一九三四年去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回国后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谐很深,对英国文学、戏剧和英语语音有较深的研究,精通世界语,并为我国推行世界语的先行者之一。他的著作很多。著作有(《中华隽词》,1937),译文为自由体。1959年伦敦出版的初大告《道德经》译本在西方有一定的影响。 人物传记: 北宋初暐,即祁暐wei,字坦之,莱州胶水人。淳化三年(992)进士,历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天禧(1017)中,出知潍州,母卒。葬于州城之南。暐既解官,就坟侧构小室,号泣守护,蔬食,经六冬,堕足二指。有白乌白兔驯扰坟侧,州人异之,以状闻。有诏旌美,赐帛三十匹、粟三十石,令长吏每月存问。(《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五孝义),<宋记三十四>也有相同记载. 北宋皇帝真宗朝谒毫州太清宫,参与修《东驾所过图经》,参与编纂《道藏经》,见《麟台故事》中。程俱《麟台故事》记载:“大中祥符九年(1015)三月,加王钦若检校太师,又加兵部郎,直史馆。张复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祁暐阶勲赐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钦易太常博士、秘阁校理。慎镛鱼袋、皆预校《道藏》故也。是日典宴赏花于后苑,上作五言诗,从臣咸赋,因射于太清楼下。” 可见,祁暐因参与编纂《道藏经》,被皇帝真宗在大中祥符九年(1015)三月,赐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注:直集贤院:官名,意思是在集贤院任直学士,负责在皇宫编辑书籍,搜集隐逸等;出知潍州:出任潍州当知州,知州,为官名,宋代,由朝廷派文臣到一州任代理官,相当代理市长。 北宋医学家初虞世(1037-?)字和甫,居于灵泉山(今河南襄城),后为僧人。深研《素问》、《难经》,每有卓识。著有私人刊刻医书《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简称《养生必用方》、《初虞世方》、《史载之方》。另有《尊生要诀》,二书均佚。唯前书有若干佚文为《证类本草》所引用。于绍圣丁丑(1097年)撰《养生必用书》3卷,另撰有《续必用方》,陆游《老学庵笔记》载有元符(1098—1100)中初虞世为皇子诊病事。 他与诗人、书法家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为好朋友,黄庭坚爱好医学,常与初虞世交往,讨论医学,故精通医理,著《食时五观》一卷。<萍洲可谈卷一>[宋] 朱彧撰,记载:黄鲁直再谪黔中,泊舟武昌,初和甫追钱之.相与处舟中,岸巾危坐,鲁直侧席,意甚恭.犹子无咎与黄士潘观来,不知其为初和甫,忽畧之.潘,黄正论『本草』,反覆良久.鲁直曰,「吾侄前,识初和甫否.」二人缩舌汗背. 世传妇人有产鬼形者,不能执而杀之,则飞去,夜复归就乳,多瘁其母,俗呼为「旱魃」.亦分男女,女魃窃其家物以出,儿魃窃外物以归.初虞世和甫,名士善医,公卿争邀致,而性不可驯狎,往往尤急於权贵.毎贵人求治病,则重诛求之,至於不可堪,所得赂旋以旋贫者.最爱山谷黄庭坚,尝言,「山谷孝於亲,吾爱重之.」毎得佳墨精楮奇玩,必归山谷.山谷尝语朝士,「初和甫於余,正是一儿旱魃.」时坐中有素厌苦和甫者,率尔对曰,「到吾家便是女旱魃」。 他跟王俊民有着特殊的关系与深厚的情谊.王俊民(1036—1063),字康候,招远城里村人。自幼随任郓州司理、开封军巡判官、舒州太湖县知县等职的父亲王弁辗转任所,勤奋好学。1061年(北宋嘉礻右六年)中状元。授徐州节度判官,充任应天府发解官。因其英年早逝,所留诗文不多,清道光年间所修《招远县续志》载其《赠初虞世》五言诗一首。 赠初虞世� 王俊民 寒窗一夜雪,纷纷来朔风。 之子动归兴,轻袂飘如蓬。 问子何所之,家在济水东。 问子何所学,上庠教化宫。 行将携老母,寓寄学其中。 列传一百四十二(清史稿) 初彭龄 初彭龄,字颐园,山东莱阳人。乾隆三十六年,巡幸山东,召试,赐举人。四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五十四年,迁江南道御史。劾协办大学士彭元瑞徇私为婿侄营事,元瑞被黜;又江西巡抚陈淮以贪著,劾罢之,风采振一时。累迁兵部侍郎。 嘉庆四年,出为云南巡抚。时总督富纲请罢官盐,改归民运民销,诏下彭龄议。疏上,略曰:“滇盐向例官督灶煎,分井定额,按月完纳省仓。行销之法,按州县户口多寡定额,地方官备价运销交课。其始灶户所领官给薪本敷裕,交足额盐之外,尚有馀盐;官售额盐,扣还脚价之外,尚有馀课。行之日久,不肖州县勾通井官,私买额外馀盐,行销肥己。灶户利於卖私,益滋偷漏。前巡抚刘秉恬遂令州县额销十万斤者加销一二万,以资办公。灶户薪本不敷,无力加煎,毚和灰土,州县滞销,因有派累之事。乾隆五十六年,盐道蒋继勋以官银尽买安宁等井私煎之盐,并发州县销售,欲以弥缝亏空。额盐积压愈多,於是州县又有计口授盐、短秤加课之弊。烟户无论男女老幼,皆应交课,穷困已极。迤西一带,遂至聚众抗官,毙差焚屋。前年威远倮夷滋扰,即有此等奸民。禄丰一案,亦由盐务起衅,江兰并匿情不奏。富纲到滇,实见有不得不改章以苏民困者。窃思滇盐官运官销,积弊难返,应如督臣所奏,改为就井收课,听民自便。”於是损益原奏,令灶户自煎自卖,商贩领照,听其所之,试行二三年,再定各井岁额,下部议行。又筹置堡田,免徭役加派,滇民感之。劾前抚江兰匿抱母、恩耕二井水灾不奏,兰因黜罢。 六年,自陈亲老,乞改京职,允之。以贵州巡抚伊桑阿代。途次劾伊桑阿骄奢乖戾,苛派属员,剿石岘苗饰词冒功。遣使勘实,置伊桑阿於法。回京,授刑部侍郎。七年,偕副都统富尼善往贵州按事,劾巡抚常明铅厂之弊,褫职治罪,即代署巡抚。寻调署云南巡抚,劾布政使陈孝升、迤西道萨荣安以维西军务冒帑,治如律。 八年,偕侍郎额勒布清查陕西军需,自巡抚秦承恩以下,黜罚有差。调工部侍郎,又调户部。 九年,误听湖北巡抚高杞言,劾湖广总督吴熊光受贿,不得实,后复以独对时密谕私告杞,事觉,下廷臣议罪,以大辟上。仁宗知彭龄无他,不欲因言事加重谴,诏斥诸臣所拟过当,有意杜言事者之口;又念彭龄亲老,免远谪,罢职家居。逾年,起授右庶子,骤迁内阁学士。 十一年,偕侍郎英和往陕西谳狱,途经山西,命察议河东盐务。寻授安徽巡抚。寿州武举张大有因妒奸毒毙族侄张伦及雇工人,总督铁保徇苏州知府周锷以自中蛇毒定谳,彭龄推鞫得实,诏嘉之,特予议叙,铁保等降黜有差。父忧归。 十四年,夺情授贵州巡抚,固辞不起。服阕,署山西巡抚,遂实授。劾前巡抚成龄需索供应,又劾布政使刘清、署按察使张曾献及府州县多人,寻调陕西。河东道刘大观揭劾初彭龄任性乖张,命回山西听勘,以怒斥前抚金应琦及瞻徇知府朱锡庚,部议革职,诏宽之,降补鸿胪寺卿。迁顺天府尹。 十六年,偕尚书托津清查南河工帑,劾罢�营四十八员,复偕尚书崇禄往福建谳狱。迁工部侍郎,署浙江巡抚。寻命往两湖按讯湖北按察使周季堂及湖南学政徐松,季堂无贪迹,惟袒庇属员,褫职,免治罪;松需索陋规,出题割裂圣经,褫职遣戍。 十七年,调户部侍郎。时两江总督百龄劾南河总督陈凤翔误启智、礼两坝,凤翔已被谴,自诉辩,又讦百龄信任盐巡道朱尔赓额督办苇荡失当,命彭龄、松筠往按。百龄於启坝时实同画诺,遂请薄惩百龄,而朱尔赓额被重谴,语详百龄等传。署南河总督,寻调仓场侍郎。 十九年,命往广西按讯巡抚成林,以恣意声色,用度侈靡,褫成林职,籍其家。擢兵部尚书,特命署江苏巡抚,清查亏空,疏言:“亏空应立时惩办,而各省督抚往往密奏,仅使分限完缴。始则属官玩法,任意侵欺;继则上司市恩,设法掩盖。是以清查为续亏出路,密奏为缓办良图,请饬禁。”帝韪之。劾江宁布政使陈桂生、江苏布政使常格催徵不力,并褫职。寻巡抚张师诚回任,仍命彭龄会同清查。彭龄与百龄、师诚意不合,各拟章程,上诏斥其不能和衷。既而疏劾百龄、师诚受关道盐员馈银,又劾陈桂生弊混,命大学士托津、尚书景安往按,至则百龄、师诚嗾属员多方沮格,所劾并不得实。上以彭龄性褊急,嫉恶过严,斥其轻躁,降内阁学士,召回京。茅豫者,以部员随赴广西,因留江苏佐理,改知府。至是彭龄疏陈豫两耳重听,代为乞假。诏斥越职专擅,再降,以翰林院侍读、侍讲候补。百龄复劾彭龄沉湎於酒,事一委茅豫,文致陈桂生之罪,私拆批摺,挟怨诬参;且豫实非耳聋,亦徇欺。上怒,褫彭龄职,停其母九旬恩赉,令闭门思过。 二十一年,起为工部主事。丁母忧,未归,请改注籍顺天,服阕,以员外郎用。道光元年,授礼部侍郎,寻擢兵部尚书。三年,万寿节,与十五老臣宴,绘图於万寿山玉澜堂,御制诗称其耿介,优赉珍物。四年,以年老休致,食半俸。五年,卒,诏优恤。 论曰:甚矣直臣之不易为也!赤心为国,犯颜批鳞,而人主谅之。苟有排异己市盛名之心,借径梯荣,众矢集焉;况身罹负乘,或加之贪婪乎?魁伦、广兴之所以不得其死也。初彭龄虽亦褊躁,然实政清操,蹶而复起,克保令名,宜哉 初姓名人诗作: 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宋】 初暐 间倚天台看曙霞,自然龙汉度无涯。 暂来演道明光殿,归去乘跷太上家。 帝简赐歌旌火枣,世人何处访桃花。 到山若赴昆仑会,还控青鸾白凤车。 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宋】 初暐 紫皇宫阙罗高清,花虬玉凤围墉城。 长生曲奏升天行,神仙缥缈喧相迎。 栖真何必抛尘纲,飙轮万里时来往。 张公结庐天台山,赤城霞起三千丈。 天子好道思崆峒,欲使亿兆归庞鸿。 凤台峨峨十二重,先生忽造明光宫。 无为清净化可守,能助义轩致仕寿。 共羡乘跷归洞宫,他日骑龙却来否。 注:张无梦是北宋著名道士。字灵隐,号“鸿蒙子”。凤翔盩厔(今陕西周至)人,永嘉开元观道士。生卒年不详。据记载,大中祥符五年(1012)王钦若为宰相之后不久,宋真宗曾召见他并给官俸以养老,则此时已有六七十岁。真宗遂召至京,一日,复召讲《还元篇》,张无梦先称:“国犹身也。心无为则气和,和则万神结矣;心有为则气乱,乱则英华散矣。此还元之大旨也。”继又略说十余篇而退。真宗大悦,赐饮酒,并遣使赠金帛,皆不受,乞还山。复赐“处士、畅饮先生”号,亦不受。真宗即以歌赐行:“混元为教含醇精,视之无迹听无声。唯有达人臻此理,逍遥物外事沉冥。浮云舒卷绝常势,流水方圆靡定形。乘兴偶然辞涧户,谈真俄尔谒王庭。顺风已得闻宗旨,枕石还期适性情。玉帛簪缨非所重,长歌聊复宠归程。”次日,有旨令台州给著作郎俸以养老。根据记载和初暐的诗可以推断,此诗写于1012年后,受皇帝真宗之命初暐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重渴武安王庙 明.初杲 崇宁门外庙祠深, 跃仰遗忠得再临。 曲径回廓余古碣, 夕阳寒木下幽禽。 炎刘祚去空孤愤, 天日书留见此心。 成败不殊丞相恨, 英雄还为泪沾襟。 注:大观六年(1108年)宋朝大观六年(1108年)加封关羽为“昭烈武安王”。 解州关帝庙,位于距山西运城市西南20公里的解州镇。 老 子 故 宅 [清]初元方 周遭青岫列烟鬟,闻说元元此闭关, 至竟仙踪谁觅得,空留遗迹在人间。 太初宫:为春秋末期老子过函谷关时,关令尹喜拜留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方,后人又称老子故宅。 函谷鸡鸣 [清]初元方 函谷行旅日纷纷,膈膊荒鸡破晓云; 忽忆效忠非幸舍,一钩钱月吊田文。 注: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3公里处。 关龙逄墓 初元方 死谏开先第一人,千秋从此解批鳞。 空言盛世能旌善,坯土何曾表直臣。 注:关龙逄乃夏朝末年夏桀的大臣,因敢于直谏,被暴君“炮烙”残害。“关龙”乃复姓,逄是名,关龙逄墓:位于灵宝市北18公里,函谷关镇孟村西200米处。 《送人》 初之朴 君胡为者昨日来?青灯绿酒欢无涯。 君胡为者今日去?挽断征鞭留不住。 君来君去总伤神,不如悠悠陌路人。 注:初之朴当太守时为高凤翰作。—(清)袁枚《随园诗话》 1823年,道光帝庆寿,道光帝亲赐初彭龄御制诗:宣猷昔日知耿介,善善恶恶刻无遑。初彭龄在宴席间也作诗一首:天高气爽届白藏,飒飒西风八月凉。湖光山色秋正好,玉澜堂上放筵帐。 清朝嘉庆年间初维清在修谱时曾写到“意欲修谱传万年,直到今日尚未全;并非书字懒润笔,可笑后人忘祖先。” 初姓祠堂: 在烟台芝罘岛和蓬莱初旺村原来有祠堂。初姓有一认宗祠堂对联:“裸将堂上长春酒 祝到辽西古杏山” 轶事: 初彭龄轶事 官宦之家,聪颖学子初彭龄(1749-1825),字绍祖,号颐园,原籍系莱阳北黄村,1753年(乾隆十八年)迁居即墨市金口镇海堤村。初彭龄,世代簪缨,官位显赫,是清代中叶即墨境内继郭琇之后的又一名闻遐迩的清廷大员。至今,初彭龄及其宗族的佚文轶事,仍在即墨、莱阳一带广为流传。据初氏族谱载:初彭龄之高祖父初日芙(1632-1672),号紫裳,系邑廪生,敕赠文林郎,河南灵宝知县。曾祖父初瑄(1666-1719)字相如,邑廪生,敕赠文林郎,河南灵宝知县,江西南昌知府,晋增光禄大夫,工部尚书。祖父初元方(1698-1771)字端崖,号峨村,雍正甲辰科举人,乾隆已末科进士,历任堂邑县教谕、河南泌阳、灵宝、登封、夏邑、四川琪县、内江、宜宾等知县及河南乡试同考官,授奉政大夫,晋增中宪大夫、荣禄大夫、光禄大夫、兵部左侍郎、工部尚书。父亲初之朴(1727-1807)字怀素,号懋堂,曾任北城、东城兵马司正指挥,后升户部贵州司主事,太平仓大通桥监督、户部云南司员外郎、补放徐州知府、颖州知府、南昌知府、并兼署盐篆,后升江西通省督粮道监管水利,诰授中宪大夫、晋赠荣禄大夫。可见当年的初始宗族堪称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家资巨富更可想而知。当年,初彭龄之祖父初元方回原籍莱阳省亲,前往即墨访友,路经海堤村时,见此处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遂动迁居之念。恰在这时,海堤村一著名的大富豪华二员外华寿期,因一子华时俊打输官司,遂将全部房产及600余亩良田卖与初家。1753年(乾隆十八年),初氏阖家由莱邑北黄村迁居即墨金口镇海堤村。搬迁时,搬家队伍肩挑人抬,马拉驴驮,车水马龙,绵延数里,好不气派!此时,初彭龄只有五岁。 对句免罚 相传,初彭龄在家念私塾的时候,有一天夏天,老先生正在屋里讲课,门外一群孩子在追打一群吃食的鸡,吵得老先生讲不下课。老先生就腆着脸撵跑了那群孩子。等转回身,一眼瞥见满屋子的学生都把头转到窗外,这可气坏了老先生,狠狠训斥了一顿,还没出够气,就以刚才孩子打鸡的事做了一句:“鸡饥拾食童痛击”。让学生对出下句,对不出的,打三戒尺。这一下可把满屋子的学生难坏了,把肠子理吧净了也对不上这古怪的句子,一个个都憋红了脸。老先生拿着戒尺挨个叫,叫一个,对不上打三戒尺,叫一个对不上,打三戒尺,最后只剩下初彭龄了,还没一个对上的。老先生又把初彭龄叫起来,叫他对,吓得初彭龄心里直打鼓,一害怕,刚想起来的那半句也忘了。初彭龄不住的偷眼看老先生,老先生的脸绷得紧巴巴的,他忽然抬头瞥见两头上趴着一只老鼠,事又凑巧,老先生又大声咳嗽了两声,吓得那老鼠哧溜一声跑没了影儿,扑弄了一层灰,正巧落了老先生一头,老先生见是一只老鼠,脱口骂了句:“孽畜!”初彭龄心里一动,一下子想成了一句,不觉笑起来。老先生正窝火,扭头见初彭龄站在那儿笑,气得胡子都撅起来,大声训起来,举着戒尺,叫初彭龄伸出手来,初彭龄那敢伸手,仰起脸望着老先生,说:“师父,我……能对上来了。”老先生一听,又把戒尺放下,瞪了他一眼,“那好,你对,对不上双倍罚你!”初彭龄又瞥了老先生一眼,这才一字一顿的念道:“鼠暑梁凉叟嗽惊”。老先生一听,心里又好气又满意,气的是这句子里有点讥讽他的意思,满意的是这孩子聪明伶俐,会观察,对的又工整,不觉气消了大半,点点头,道了声:“对得不错,免罚!” 初彭龄后到即墨城再请名师深造,他严于律己,发奋读书,及至弱冠,便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经纶满腹的超众之材。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东巡山东来到泰安,初彭龄被昭试,因其文章出类拔萃,遂被钦赐一等一名举人。中举后,他并不自满,仍竭力攻读,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会试,荣中第五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翌年授翰林院修编。自此,初彭龄步入仕途。 西瓜案 有一年深秋,初彭龄出差路过一个小村庄,天黑了,就在一家小客店里住下。不知怎的,这几天,初彭龄什么东西也不爱吃,就连他平常最爱吃的连看也不看,就想吃西瓜。可这时节往哪儿弄西瓜?急的几个随从乱转转。在小店里一直住了两天,也没弄到一个西瓜。第三天,几个随从又出去弄西瓜。好半天,一个随从回来说,附近有一条河,河边住着一个种瓜的,地里就剩下一个西瓜,因为太大,没人要的起。初彭龄一听,忙派了四个人去弄来,没多大工夫,四个随从就抬回来一个西瓜放在地上,有半拉人高。众随从又犯了难,这么大的瓜拿什么刀来切?后来找来一口大铡刀,把西瓜放在铡刀下,两个人按铡刀,“咔嚓”一声切成了两半,就在同时,“唿哧”一声,一股子红血窜出来,喷了众?

阅读全文

与宜城养老院什么时候开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宁国有哪些养老险 浏览:980
企业党委能有退休党员吗 浏览:721
黄山哪里有公共卫生服务体检车 浏览:673
七星区养老院 浏览:908
小孩子不要和老人家睡 浏览:165
老人家脚风湿痛需要吃什么 浏览:772
2020年重阳节工作总结 浏览:469
体检踩坑要多久 浏览:105
50岁心慌气短 浏览:647
老人肺衰竭怎么治 浏览:609
广西农村养老保险怎么网上缴费 浏览:734
泰国永恒电影完整版下载 浏览:877
博士父母都是做什么工作的 浏览:71
蚌埠哪里有女士养生 浏览:376
《热情的邻居》李采谭 浏览:886
上海市老年大学虹口分校 浏览:342
上海42年退休可以拿多少退休金 浏览:662
22岁嫁60岁 浏览:828
ji江西事业单位中人退休金最新 浏览:737
长寿速成日语多少钱 浏览: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