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推进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发展养老服务业是最终形成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挥各类资本优势、满足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的最佳途径。在我国,养老服务业既是公认的朝阳行业,也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幼稚产业。一方面发展前景广阔,这是人口、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过去几十年来公立机构一统天下的格局还没有被打破,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虽然有中央层面多个文件开路,但没有能够落实到操作层面的政策,具体到地方各级政府更是流于形式,政策效果总体来看是“雷声大、雨点小”。因此下一步必须打破多层体制机制障碍,培育养老服务市场,形成多元办养老格局。
(一)从增量入手,培育养老服务供给市场主体
从新增市场主体入手,原则上新增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交由市场主体兴办或经营。政府大步退出养老服务领域,不再插手具体经营。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
一是明晰产权,鼓励民营机构向“专、精、优”方向发展。从法律制度上保障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特别是,按照现行民办非企业养老机构的管理办法,出资人不享受机构的所有权。建议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民办养老机构产权归属,在合理范内出资财产属于举办者所有。鼓励支持民营机构提供特色服务,建成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社会赞誉高的服务新品牌,转变民众对民办机构的不信任感。二是打通人力资源流动渠道。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在不同的养老服务机构流动时,不影响职称评定、工龄累积、科研经费等与从业人员息息相关的利益,由市场引导优质资源的流动方向。
(二)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为突破口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责任主体为政府,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也要充当生产者,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养老服务的方式,借力市场,减少对市场主体的直接干预,为各类市场主体打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一是尽快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纳入政府采购体系。购买程序原则上按照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的程序组织实施,统一规划、统一使用。研究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的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的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二是建立公开透明的养老服务购买流程。规范并公开服务项目申请、评审、立项、招标、订约、实施、调整、结项、评估、反馈等环节的操作流程,以保证各类承接主体的公平竞争,并引入独立的监督机构对委托合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三是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估体系。在健全机制和量化指标的基础上,坚持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以实际效果和顾客满意与否作为评判标准,积极引入独立的第三方专业评估机制,建立由政府、公众和第三方构成的综合性、立体式的监督评审机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退出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
(三)积极推动公办机构管办分开、政事分开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2575个,床位数493.7万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约占72%。存量公办养老服务兴办机构应努力推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实现各类机构竞争的公平性、有效性,这是在养老服务领域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性步骤。
一是推动存量公办养老服务兴办机构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独立法人。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对其所有活动独立承担所有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养老服务机构之间只有规模大小、服务领域、服务水平之别,而没有行政级别的高低上下之分。政府机关向养老类事业单位下放决策权和管理权,逐步退出对这类机构的微观管理。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企,参与市场竞争。二是以PPP模式等多种形式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关系。公办民营、委托管理、民办公助、PPP(即公私合作模式)等都是养老服务领域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关系的有效形式,特别是有利于改变现有公办公营机构为主的格局。其中,PPP是下一步我国可以着力发展的模式。
(四)转变当前民办养老机构管理模式,解除民营主体两难困境
在多地调研过程中,民办养老机构普遍表示当前营利与非营利机构分类管理体制直接造成了运营的困境。绝大部分机构出于税费优惠、土地使用等方面考量,登记为民政部门管理下的民办非企业,但这意味着失去了定价权和资本营利的权利。一方面是高额税费和租金,另一方面是违背资本逐利本性,民办机构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一些地方如浙江,已经进行了现行政策外的探索,允许合理营利的存在。
营利是社会资本投资的基本需求,不能因为养老服务的正外部性而否定社会资本的营利性。下一步除少数纯慈善性、公办机构由民政部门进行管理外,其他养老服务机构不论出资人成分均在工商部门登记为社会企业,允许自主定价和合理营利;同时享受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依法建立健全退出机制,社会资本有权力收回与其投资相对应的部分。对内外资实行一致的市场准入和配套政策。
通过转变管理方式最终打造这样的格局:一是政府办公益性机构按照政府定价,弥补市场失灵,向公众提供免费的基本养老服务;二是社会办慈善组织,遵照非营利原则,严格财务管理和过程监管,一旦发现营利行为严格惩处;三是其他提供养老服务的各类主体不论是何种出资形式都作为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企业,享受税费减免、土地优惠、金融担保等扶持政策。
二、高度重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按需发展机构养老
尽管国家层面以及一些地方文件都明确指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是今后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但全国范围内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远未建立起来,造成了现实中的需求与供给不匹配。2013年我国各类老龄机构空床率为25%左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床难求与大量二三线城市高空床率并存。目前,居家和社区服务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供给主体也主要是各类政府兴办机构,服务内容停留于基本公共服务,远未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估计格局。基于人口老龄化的风险和老年人实际需求,推广居家和社区养老势在必行。
(一)政策支持重点转向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目前大部分补贴只针对养老机构建设,而真正将重心放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上的还非常少。将发展养老服务业等同于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建设的地方大量存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发生严重偏离。整体来看,不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居家和社区养老资金都严重不足。长期来看,必须依靠社会力量,以市场为导向,形成多渠道资金来源,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下一步要转变政策支持方向,尊重市场规律,用需求引导供给,取消床位率等政府规定市场规模的考核指标,加大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补贴力度,引导服务供给从机构养老服务供给的迷思中走出来。
(二)强化社区建设,形成社区对居家养老的有效支撑
我国社区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还远没得到充分发挥,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服务内容、资源整合、人员安排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加大政府对社区的财政投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体系、提高社区养老人员素质、加强社区养老机构建设、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效果评估制度等系列措施构建一套新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各项养老服务事业,发挥社区的养老功能,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做饭、送餐及家政等多种形式的生活服务,让大多数老年人不用离开家和社区,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以解决居家养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推广多形式的社区内部互助养老。我国拥有大批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他们的参与将为社区养老服务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生力军。社区养老服务不仅是为老年人提供身体和精神上的帮助,还应该满足他们发挥余热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让有能力的老年人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
(三)建设信息平台,提高需求与供给匹配度
将需求与供给匹配起来是当前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迫切需要完善的环节。在养老服务市场发展初期,政府可以着力于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为市场供给与需求搭建中介平台。实际上天津的虚拟养老院就是信息平台建设的一种,这种形式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很多老年人对于居家服务的需求,使服务供给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而对于想要进入养老服务的社会主体来说,也节省了寻找消费者的成本,获得了更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三、强化养老服务需求管理,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从成熟国家经验以及我国地方实践来看,需求上不去,供给也没有动力,也就形成不了有效市场。整体来看,未富先老的现实决定了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转化能力不足,这就需要在供给端管理的同时强化需求端管理,增强老年人的有效需求能力。同时,更要注重老年人的需求调查,以更好地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匹配。
(一)强化老年人有效需求转化能力
一是加强需方补贴。政府可以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券”,老年人可以凭券自己选择为其提供服务的机构,这将有利于各类主体在良性竞争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和货币收入水平。目前我国退休人员养老资金主要来源于基本养老保险金,整体平均替代率不足50%,如果除去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替代率更低。下一步针对养老服务需求,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特别是要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建立年金制度。通过减免营业税、利润减免所得税等激励保险公司开发多样的护理保险种类。
二是建立社会护理保险制度。建立面向所有老年人的基本社会护理保险制度。可以在医疗保险制度中建立护理保险项目,通过医疗保险的盈余形成护理保险基金,护理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中高收人家庭的老年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商业护理保险,而对于低收入或贫困老年人应该建立社会护理救助制度来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护理保险项目与医疗保险的其他项目分开运作、结算。各级政府应形成护理保险项目基金投入机制并承担起财政托底的责任。
(二)推动服务供给内容与需求匹配
一是加快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护理需求。伴随着空巢化、独生子女一代、纯老家庭不断增加,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将越来越迫切。未来中国失能老年人口将大幅增长(增长趋势见图1)。日益庞大的失能老年人群体的医疗费用和养老服务费用将造成稀缺医疗、养老服务资源的极大浪费,给国家、地方政府及老年人家庭等造成极大压力,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上失能老年人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面临的照护服务压力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失能老年人特别是完全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不仅是老年人个人和家庭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严峻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2. 想做养老行业怎么开始
1、多参加养老行业业内活动,积累人脉资源,了解拟进入领域的市场真实行情,标杆企业和机会2、利用空余时间参加服务老年人群的志愿者活动,真切了解感知老年人群,做到心中有数,也测试下自己的同理心,耐性,爱心究竟如何3、养老行业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对于转行过来的朋友要有信心
养老行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因为中国即将步入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这一个行业也是市场所趋。所以说现在开始着手养老行业也未尝不可。若想要做养老行业首先需要了解这个行业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动态新闻,做一些市场调研。
知晓国家政策很重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养老、健康服务需求在不断增长,市场在不断扩大,客观要求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须有一个跨越式发展。
3. 想做养老行业应该怎么开始
一、知晓国家政策很重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养老、健康服务需求在不断增长,市场在不断扩大,客观要求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须有一个跨越式发展。
分析“两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三大瓶颈”制约发展,政策缺失和落实不到位现象比较突出,供求矛盾愈益凸显。
国家适应“两业”发展要求的各项新政相继出台,为“两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营造出宽松的社会环境。
十三五期间就是要针对存在问题,明确方向,深化改革,重点攻坚,恶补短板,共建共享,协调发展。随着政策的完善配套和贯彻落实,我国养老、健康服务业必将铸造新的辉煌。
二、康复很重要
老年人康复服务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老年人康复服务体系,以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医疗机构共同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服务所需的场所、设施设备、人员等保障,满足老年人康复服务的需求的服务。
三、适老化设计很重要
适老环境与辅具,一切以服务老年人周全为中心。尊重老年人的个性,养老机构的适老辅具配置要符合适老环境,做到安全第一,护理便捷、保障老年人有一愉悦的生活环境。
老年人是在机构中时间最长的群体,因此对于各类家居用品的接触也是最多的。所以老年家居产品的健康、环保、安全和功能都需要适合老年人。
老年人家居产品和儿童家具产品一样都应在设计上尽量减少一些不安全因素。真正体现人性关爱的老年家居产品并不是简单的概念,也不是遥不可及的。通过对老年人需求、心理、习惯、偏好和人体特征的细致研究,老年家居产品也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标准可循。
四、与政府合作很重要
公建民营项目,正好符合现今政策大力推进的PPP业务模式,算是养老行业的ppp业务模型之一,主要是和各级政府合作。
(3)深耕养老市场怎么开发扩展阅读
现状
(1)老年人口基数大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总量的1/2。
(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
(3)高龄化趋势明显
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全国老年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4)养老服务相对滞后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绝大部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综合利用率较低,服务覆盖区域和服务人群有限,服务内容单一 ,社会化专业水平不高。总体上与中央要求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4. 养老地产有哪些开发模式
国内目前养老地产主要分为三种开发模式:
1、“纯”养老——护理型纯养老模式
以会员制为主要经营模式,目标客群纯为养老客群。投入大量适老化配套及医疗看护人员,对开发商后期运营能力的要求较高。真正意义上的养老社区。
案例:亲和源
社区内宜老硬件配置完善,配餐中心、医院、颐养院、老年大学、健康会所、商业街、迷你高尔夫球场、室外茶座、活动广场、门球场、舞蹈广场、功能活动区等一应俱全,满足各类老年人群需要;为老服务设置齐全,生活、健康、快乐三大服务体系,可满足各年龄段老年生活所需。
2、“假”养老——主打养老概念,开发休闲物业模式
冠以养老的概念,核心在于适老化的建筑设计及功能配套。缺乏先进设计理念、管理手段和配套设施,多数项目仅仅停留在利用养老概念来卖房阶段离真正完善的养老社区还差的很远。
案例:东方太阳城
该项目养老依托北京市庞大的养老客群基数,主打养老地产概念,与周边休闲别墅项目形成差异。养老概念名存实亡,更多的客群是注重性价比优势的中端休闲居住客群。
3、“复合”养老——休闲养老复合型模式
以打造“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的多元化新型生活方式为目标。核心是不同景观、不同资源类型的休闲度假地及其休闲居家产品的产业化,实质是休闲社区兼养老功能。
5. 如何开发老年市场
如何开发老年市场:
老龄养老:
中国仍有80%的老年人选择储蓄养老。目前老龄金融产品类型少且单一,目前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亟待开发,有专家称,养老金融是中国未来的金融蓝海。
老龄用品:
一是医疗保健用品,如保健品、康复辅具、医疗器械类产品;
二是老龄生活用品,比如食品、服饰、家居用品等;
三是老龄文化休闲用品,如文化用品、体育用品、休闲娱乐用品等。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在不断提升,驭爷建议创业者一定要细分市场,做好定位,才能更专注地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老龄服务:
一是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照料服务有特别强的刚性需求;
二是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对于老年人而言,这是一个普遍的需求;
三是对精神文化服务方面的需求特别强烈,比如约七成的老人有退休后旅游的倾向。
备注:随着工业4.0的全面爆发,未来的产业都将逐渐被信息化,包括老龄产业发展一样需要生物、医学、智能、信息等高端技术支持。同时,这些新技术会不断颠覆传统的老龄产
业格局,希望大家持续关注这个风口,信息革命让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解体,同时又以崭新的方式重塑、升级,这是我们每一位创业者都可以参与竞争的机会。
老年人餐厅。
只需简单装修即可,老年人看中的无非就是营养、卫生、价格公道。说个题外话,建议加入老年人社交服务,空巢老人最害怕的是孤独,所以大家可以推行会员收费制,给老年人
老年人婚恋。
这个市场存在已久,有两个核心逻辑,一是情感需求,二是两人可相互照料。如果想做这块市场,建议认真思考这几个问题:1、因为多年的习惯,很难找到合适的伴侣,怎么破?
2、财产分配问题怎么解决?3、你的盈利模式怎么设计?
驭爷提几点建议,大家可以捡砖头:
1、老人自己也知道,天命所致,就纯粹颐养天年,所以只能回放过去生活的种种,不论好的还是坏的,他们都变成了很怀旧的人。所以给他们介绍合适的伴侣前,先了解清楚已逝
伴侣的性格和习惯,只要找到相像的那个人,定能引起情感的共鸣;
2、对于第二点,先问清楚老人和子女的意愿,最好要求双方做财产公正;
日托中心。
有的老人因身体原因不放心单独在家里,但他们不愿意去养老中心,那么去日托中心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它可以满足比如老人的社交、心理和康复服务、体育锻炼、娱乐活动
各种需要。老人每天可以坐班车到日托中心来,中午在中心一起吃饭,中心提供了对老人方便的照料和服务。
细分旅行业
有报道称,很多旅行社不愿意接待老年人,核心原因是辗转的景点比较多,身体吃不消;另一方面是老人不愿意进行潜规则消费。提个线索,有心人可搜索相关信息。
6. 养老院市场营销怎么做
具体可以参照我的养老院营销模式
1、建立网站。目前年轻人找养老院,都是上网找,所以做好网络推广,长期有效。各大家政护理论坛发帖子。
2、通过社区,医院找兼职业务员,给他们已提成,介绍一个人,一个月提50元爱心费,保证月月有题。重点面对社区和养老院专干。
3、各市场展览,举行咨询活动,或优惠活动等。
4、公交车广告,横幅等。
7. 养老院应该怎样做市场营销
具体可以参照我的养老院营销模式
1、建立网站。目前年轻人找养老院,都是上网找,所以做好网络推广,长期有效。各大家政护理论坛发帖子。
2、通过社区,医院找兼职业务员,给他们已提成,介绍一个人,一个月提50元爱心费,保证月月有题。重点面对社区和养老院专干。
3、各市场展览,举行咨询活动,或优惠活动等。
4、公交车广告,横幅等。
其他的,我们可以私下沟通。大家一起研究。
8. 养老地产有哪些开发模式
中国步入老龄化的一个地段,现代的养老地产的建设也越来越多了。养老建设的设计模式有很多种!我们远景设计研究院在针对现代养老地产的建设开发过程中问题,提出了15种开发模式。分为5大类!
第一类:与社区共同建设
模式1:专门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
综合型养老社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的,包含养老住宅、养老公寓、养老设施等多种居住类型的居住社区。社区中除了有为老人提供的居住建筑之外,还会有老年活动中心、康体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配套设施。其开发主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民营企业,也可以是由政府投资进行建设。
模式2:新建大型社区的同时开发养老组团
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大型居住区楼盘时,会考虑划分出一部分区域专门建设养老组团。这种开发模式有利于带动企业转向新的客户群,走产品差异化路线。养老组团与社区其他组团能够共享配套服务资源,降低配套设施的建设量。
模式3:普通社区中配建各类养老产品
据调研,许多六七十岁、身体较为健康的老人都会辅助子女照顾下一代,老人需要与子女住的近一些。而为了避免由于生活习惯差异而产生矛盾,老人和子女更愿意选择分开但邻近居住。因此普通社区中配建一些养老居住产品,可满足老人与子女在同一社区就近居住的需求。这种“全龄社区”的居住理念能够较好的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将会是较受欢迎的一种养老居住模式。
模式4:成熟社区周边插建多功能老年服务设施
在几个社区之间插建养老设施将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开发模式。
第二类:与相关设施并设
模式5:与医疗机构结合,就近设置养老设施
目前国内一些养老机构希望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使养老设施或养老社区与医院就近设置、共同建设。这种“医养结合”模式的特点在于,能够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引入养老项目,从而提升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使老人感到居住在其中较有安全保障。
模式6:养老设施与幼儿园并设
养老设施与幼儿园共同设置是一种较好的模式。这种模式既能迎合老人愿意与儿童共同在一起的心理,又能够将养老设施与幼儿园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节约建造和人力成本。
第三类:与旅游或商业地产相结合
模式7:与教育设施结合,建设养老公寓
与大学等教育设施相结合的养老社区也是很受欢迎的。目前有很多“高知老人”在退休后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发挥余热。养老社区、老年公寓若能靠近大学设置,并让老人享受一部分教育资源,则会与他们的需求更加吻合。
模式8:在旅游风景区中开发养老居住产品
养老地产与旅游、休闲、养生产业相结合是较为合适的一种模式。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开发商尝试在开发旅游地产的同时,加入养老养生、康复保健、长寿文化等理念。这类养老项目一般会选在具有较好的风景资源或特色文化资源的地区,例如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模式9:与商业地产结合,开发老年公寓
在城市中心区等繁华地段进行商业地产开发时,搭配建设老年公寓,也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模式。对于一些居住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的老年人而言,他们希望能享受城区中便利的商业、休闲配套资源,而当他们需要护理时,往往更不愿放弃城区的优质医疗资源。
第四类:与国际品牌接轨
模式10——引入外资,建世界型连锁老年设施
目前一些国际养老机构或投资企业试图开拓中国市场,建设连锁型老年设施,以缓解其国内的养老压力。例如欧洲一些国家的养老服务成本非常高,他们希望能在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国家拓展市场,选择地域和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建立养老设施,让老人在比较健康的年龄段到这里养老。
模式11——与国际知名养老品牌共同开发,引进管理模式
最近的养老地产开发热潮促使很多开发商、投资者或政府人员都到国外参观考察,从中看到了很多先进的管理模式,并希望能够将其在国内推行和实现,例如引进国外老年运营管理团队,或与国外知名养老品牌共同开发等。这种模式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要注意将其“本土化”。
第五类:其他方式转型
模式12——与保险业结合,利用险资投资养老地产
目前保险资金介入养老地产的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从险资的特征来看,由于其资金规模较大,回报要求低而周期又长,相比来说更为适合投资养老地产,也有利于养老地产的灵活经营。未来保险业可能会成为养老产业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
模式13——与护理服务业结合,将原有优势注入养老地产
在对日本养老产业的研究中发现,一些企业从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洗浴、上门护理等服务开始,逐步向养老地产方向转型,并最终获得成功。这些企业最初在护理服务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客户群是其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模式14——利用自身独特资源转型开发养老地产
在我们所接触到的项目中,曾碰到过酒店管理公司希望转向投资养老地产的情况。这类公司具有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一方面酒店的服务管理形式与养老设施有相通之处,很多经验都能够应用于养老设施的管理服务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利用旧酒店改造为养老公寓,或在酒店中提供养老服务等。
模式15——将旧的国有资产盘活,改造为老年设施
可将一些闲置的国有资产盘活,改造为老年设施,例如城里的旧医院、办公楼、小学、幼儿园、私人物业用房等。这些国有资产所在区位较好,在城市中的分布相对均匀,比较适合进行改建。
以上我们远景设计研究院(四零零-零二三-二二零六)总结出来的养老地产的模式。但在这些模式中不是很适应中国国情,所以参考时请注意。楼上所说的三种是最为常规的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