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老金缺口是什么意思
养老金缺口是指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状况,分三种情况:
1、当期(年)出现的收支缺口;
2、历史留下的收支缺口,即所谓历史欠账;
3、未来收支缺口,即预测在若干年后可能出现的收不抵支现象。
个人养老金缴费方式如下:
1、缴费一般都采取银行卡划帐的方式,可以在当地建一张银行卡,在自身工作地按月往卡里存钱就行,银行同一地区不算异地存款;如果参加的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则企业单位将在每月工资中扣除相应费用。
2、单位缴纳,养老金缴纳的金额与缴费工资有关,个人需要缴纳8%,单位需要缴纳20%,个人的8%公司会从每月工资中自动扣除,然后再统一由单位的财务缴纳当月的养老保险。
个人养老金的领取条件:
1、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
2、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3、出国(境)定居;
4、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 养老保险金的缺口原因
养老保险金出现缺口的原因 如下:
第一个现实原因就是,老龄化加剧。我国是一个回人口大国,老龄答化的逼近,让养老保险支出日益增加。
第二就是参保缴费标准难以提高,而退休人士的养老金标准也难以降低。
第三个原因就是养老金本身的增值问题。目前我们的市场在法制和法规方面有不是十分健全所以风险的防范成为最大的难题。
虽然养老金出现缺口,但是各方专家已经在积极想办法应对,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完善养老制度体系,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3. 养老金缺口
养老金缺口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不足而形成的养老基金缺口,收支不平衡。养老金缺口也体现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对于形成的养老基金缺口的解决,多政策推进。开放二胎政策、延迟退休、对于不足的由政府给予补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三条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4. 为什么会出现社会养老金缺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由于社会对于养老金关注度不高,再加上没有发布这样的政策,所以才会导致这样的缺口。原因就是人们没有购买养老金,没有购买养老保险,没有关注这样的问题,没有关注这样的政策,没有发布这样的问题。
5. 如何解决养老保险缺口问题
近年来,中国养老金缺口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对于中国养老之困的讨论由来已久,如今形势更加严峻,改革更加迫切。本文通过对中国养老金缺口的分析,指出当前中国养老金缺口主要来自人口老龄化和转轨成本两方面因素,并结合中国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分析进行了国际比较,提出了如何在缴存比例、单一支柱、国资划拨、退休年龄这四个方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中国养老:已非远虑,而是近忧
“老龄化”是现在进行时。根据中国统计洞庆局数据,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已经在2013年见顶。2015年中国老年人(65岁以上)抚养比为13%,之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老年人抚养比将陡峭化上升,2035年中国老年人抚养比将达到33%,超过当前西欧的水平,2040年中国老年人抚养比将超过同期的美国。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就业和退休年龄,2050年时中国退休年龄人口占就业年龄人口比例将达到103%,而目前这一比例为35%,也就是说目前三个就业年龄人口抚养一个退休年龄老人将转变为一个就业年龄人口抚养一个退休年龄老人,形势十分严峻。
仅从人口年龄中值比较来看,中国目前人口37岁的年龄中值已经超过了发展中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靠近,但从人均收入来看,却远远达不到这一水平。目前中国人口年龄中值已经大幅高于同处发展中国家和金砖四国行列的巴西和印度。根据联合国数据,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的中值已经37岁。2035年时中国人口年龄中值将升至46岁,相当于现在年龄最大的日本、德国和意大利。2050年时这一数值将达到50岁。
中国养老之困已是摆在眼前的“近忧”。中国社保制度历经多年改革,确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存逐年增加,1989年以来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8.5%,参保人数也快速提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从1989年的5%提升至2014年的62%。今年《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的先后颁布,标志着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和投资运营改革的重大突破。但是,截至2014年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18万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0.38万亿元,合计约3.56万亿元,仅占2014年GDP的5.6%。不考虑财政补贴,201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收不抵支,收支缺口为1300亿元段谨,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2015年的收支缺口将扩大至3000亿元。这样的结存和收支现状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过去改革没有补缴的历史成握颤基本呢?
6. 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越来越紧张,出现缺口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出现缺口,主要原因还是源于劳动力越来越少,而需要领退休金的老人却越来越多,供给跟不上需求,所以导致缺口不断的加大。
总结所以在老龄化越发严重,劳动力越来越少,以及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养老金缺口也随着这些问题逐渐变大,未来养老金可能会成为国家严重的负担。
7. 贵州省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二、近年来养老保险中出现的问题
经过多年改革,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具雏形。但是,由于国力所限,加之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我国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日益加剧,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越来越重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通常在步入工业社会后才会出现老龄化,且老龄化速度较慢,我国则在工业化中期的起始阶段、经济建设资金需求集中的情况下便进入老龄化,使资源配置陷入困境。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0年60以上的人口比例,亚洲平均为6.8%,我国为8.9%。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期,到2026年这一比重将达18%,届时全世界将有四分之一的老人集中在中国。而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部分平衡方式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到来时,会造成资金需求的积聚增长,社会负担加重,对国家财政的稳定非常不利。
1、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明显过窄,社会保险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大致法则,只有当覆盖范围最大时才会最强,目前,就全国而言,除国有,集体企业基本覆盖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大多数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尚游离在养老保险范围外,还有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至今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的老年保障问题也尚未解决,这一问题不解决,社会保障关于权利保障、普遍性、平等性等基本原则就没落实,部分公民仍未享有相应的养老保险权益。
难题之一:个人帐户出现“老人”无帐户,“中人”帐户资金严重不足,而“新人”帐户给了“老人”,出现了空帐现象。
在总结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践,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政府选择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积累式筹资模式,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是理想的。国家规定,个人帐户按照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建立,且企业缴费比例最高不超过20%。个人缴费年不得低于4%,最高不得高于8%,到达退休年龄后,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标准为当地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养老金的月标准为本人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除以120(月),然而,目前转轨面临的尴尬局面,却是“老人”无帐户,更无资金积累:“中人”个人帐户上资金严重不足,个人帐户建立之前的工作年限,仅仅是视作个人缴费的年限而没有资金累积,“新人”帐户实际运作中现付给了现在的老人,帐户实际上是个“空帐”。显而易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偏差带来的空帐,使得养老保险的运作仍然停留在现收现付上,目前全国三分之二的省 (区)养老保险的确保发放面临困难,“统帐结合”的改革目标模式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
难题之二:养老保险基金单一的来源渠道和单一的投资渠道,使目前基金的筹集与增值方式在日益增长的养老金支付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目前,养老保险的筹资渠道主要是企业缴费,而企业缴费的大头又来源于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包袱沉重,停产、半停产和破产企业增多,相当于一部分企业在交纳养老保险时。同时承担着“新人”退休费的支付,在这重负之下效益较好的企业缴纳积极性也受到严重挫伤,使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上面临如下态势。
1、参加养老保险缴费职工人数连年下降,且降幅逐年增加,而离退休人员人数连年上升,且升速加快。
2、根据有关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目前只限于投资于国债和存入银行,表面上看,这种投资是安全的,而实际上却存在着贬值的风险。一是从1997年以来,我国连续多次下调利率,使存入银行的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很难保值,更谈不上增值。二是国债现券的收益率也在逐渐降低,养老基金投资于国债也会面临亏损。
难题之三: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完善使现实的养老保险运作面临困难境地。
1、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市地社会保险机构目标利益的非一致性,使得省级统筹的运作苍白无力。
按照国家规定,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了省级统筹,但是运转的效果却十分不理想,由于目前市地以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仍然隶属于地方管理,地方政府的利益必然是市地以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首选目标,而省级统筹的目标则是综合平衡全省各地方、各行业部门之间利益,这就出现了地方社会保险机构目标利益的一致性,出现了省级统筹应承担责任与其应具有权利相脱节,出现了地方和行业一致对付省级统筹的困难局面。
2、日益膨胀的社会保险工作业务,使现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难以承载。
随着行业统筹下放到地方和地方企业实行省级统筹,加上失业保险的重新定位,医疗保险改革启动,以及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保合一,省以下各级社会保险业务与现实弱小的社会保险机构载体形成的矛盾愈来愈突出,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上形成小马拉大车。
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不能及时到位;使养老保险在运作中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需经费改由财政核拨,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运行的结果是一头卡死了,经办机构不再提取管理费。而另一头财政拨付给经办机构的经费却严重不足,这一现象严重挫伤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积极性。
4、现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严重滞后,使养老保险在运作中缺乏科学的决策基础。
养老保险的深化改革,特别是社会统筹和职工个人帐户、以及省级统筹的实际运转。使养老保险的信息量急剧膨胀。客观上要求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而实施更高一级管理需要拥有数据完备,信息共享、反应快速、计算科学的管理手段和辅助决策手段;从目前情况看,基本养老保险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远远难以满足养老保险业务处理与管理决策的要求。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更需要人才的准备。
三、根本问题是做出什么样的制度安排
(一)建立一个以基金制计划为核心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
在上述思路下,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将主要由两大层次组成:基本层次是面向“老人”的基本养老金计划,以现收现付的方式进行融资,按规定发放。现阶段,由于“老人”还是退休者中的大多数,因此这个计划还要占据较大的比重,但长期看,只要这个计划的覆盖面不再扩大,那么它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萎缩,从而把养老金制度的主干部分置于第二个层次的基金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基金制计划可以适时引入更多的子计划,如旨在增加投资回报的增值投资计划,旨在进行有限的收入再分配的填补计划,等等。在第二个层次之上,也可以再建立第三个层次的自愿储蓄养老金计划,以及鼓励个人购买商业性的养老保险等等,作为以上两个层次的主要计划的补充。
在统一制度中,对于制度实施时已经退休的职工已有一定工龄的职工和实施后新加入养老保险的职工有不同给付规定;体现“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和“中人”过度办法。年支出的估计需要分别估计“老人”支出,“新人”支出和“中人”支出。“新人”支出在1998年新参加工作并加入个人帐户养老保险的职工退休后才会发生,“中人”支出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过度性养老金三部分。其中,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与“新人”同,过度性养老金体现“中人”在新制度实施前积累的养老金权利的兑现。
1、“老人”支出
在新制度实施时已退休的职工,以过去制度的规定给付退休金。过去制度以一定的养老金替代宰规定给付水平,同时根据工资和物价作指数化调整。某年某一年龄上“老人”的人均支出等于该年这一年龄上“老人”在退休当年的年工资与制度规定的养老金替代宰之积,并在规定的退休金调整指数下调整。加总所有年龄上的老人支出就是“老人”总支出。
2、“中人”支出
“中人”支出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过度性养老金三部分。职工死亡时个人帐户的累计额一次性退还其受益人,其中,基础养老金是退休时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20%。根据1996年社会平均工资,在假设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卑下,可以估计出今后各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年隔热买帐。年个人帐户养老会个人帐户的累计额根据一定的缴费率和缴费工资基数,在假设的个人帐户累计利率下估计。
“中人”过度性养老金采用调整替代宰和指数化调整,指数化调整为原劳动部推荐使用。
指数化调整方法
过度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计发系数
“中人”临界点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
指数化月缴费工资:“中人”退休时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缴费工资指数
缴费工资指数:退休前各年缴费工资在社会平均工资中的比值之和/缴费和视同缴费年数
3、“新人”支出
按照统一方案,“新人”退休金支出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养老金测算方法与“中人”相同。“新人”人数根据人口预测,参考世界银行的预测结果估计。
(二)养老基金要成为资本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
拥有足够的投资工具,是这样的养老基金会能够存在和发展下去的一个重要条件,即使基金的投资组合完全是由基金董事会自主决定的,那么,国债也将是二个基本的投资工具,因此。更具意义的将是讨论养老基金应该持有何种股票以及如何持有。
在进一步讨论国有股转化这种办法之前,我们还是先来探讨一下基金是否可以通过直接入市的方式来增加融资,这本来不应称其为问题,但事实上,以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滚存节余,即使全部投资于股票市场,那么恐怕要有数倍的回报率才能弥补现在的养老金负债。在这样的压力下,实际上很难保证基金会自觉地成为一个稳健的机构投资者。所以,在入市之前,养老金基金还是要有一个能够承担起一定风险的资本规模,而增加其资本规模的途径是增持国有股。所以;我们为养老金基金持股所设计的步骤是,首先以增持的国有股实现基金资本的扩充,使其具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尔后通过国有股上市流通,带动保险基金入市。
第二个主要的条件是,养老金基金要有专业的托管机构去管理其投资。因此,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和金融机构要指定一批托管人,使他们具备托管养老托管基金的法定资格,由于在基金会和托管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政府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通常要对基金托管人实行严密的监管,这种监管通常是以托管法为法律依据的,在我国现在还没有这样一部基金托管法,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这样一部法律。
接下来的问题是现在有哪些机构将来可以成为养老基金的投资托管人,在目前的基本养老制度中,政府规定基金要以财政专户存于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所以,这四家银行在担当着与托管机构类似的角色,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托管机构。如果银行要成为真正的基金托管机构的话,那么,他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法所规定的商业银行只能分业经营的原则。
其他有条件成为托管机构的还有保险公司、证券机构以及目前仍处于幼稚状态的本土投资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当然,如果我们不把目光局限于中资金融机构的话,那么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或投资公司来托管养老基金,也可以列入考虑范围之内。我们认为,上述各类金融机构,将会成为孕育未来养老基金托管人的母体。
(三)市场化导向:竞争性和价格机制
从完全市场化的角度出发,我们自然会想到让养老基金会自行决定养老金的缴费率。从原理上讲,当养老金制度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时,是能够形成一个均衡价格的。
为了保证实现这样一个均衡价格,基金会的制度必须是竞争性的。在现实条件下。建立这样一个竞争性的基金制度的真正困难恐怕不在于能否建立起多个基金会——这个问题的答案应当是肯定的——而是在于缴费和收益能否在不同的基金会之间自由的流动,流动性不足将会成为建立竞争性的养老金制度的最大障碍,而且,这个障碍在短期内恐怕难以克服。
上段论述的现实依据是,目前的基本养老金制度应当是实现了省级社会统筹的,假如我们以养老金基金会的建立成本最小化作为首要的选择的话。那么,在省级层次上成立基金会,应当说是选择了新旧制度之间距离最近的两个点架起对接的桥梁。然而,依附于行政架构的养老金基金会还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者。如果这个问题放在一个省的内部来解决,理论上难度会稍微变得小一点,但又有两个新的问题却会随之而来:一个是,实际上或许没有几个省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严格符合相关规范的竞争性养老基金会;另一个是,迄今为止已经实现了的省级统筹将会前功尽弃。两相对比,基金会还是要在省级规模上建立更为合适。这样问题就集中在如何把现有省级统筹的基本养老基金改造为最终能够导致基金的竞争模式。
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个步骤是,各个基金会选择自己的托管机构,进入资本市场,取得因会而异的投资回报率;第二个步骤是,政府的社会保障监管机构、金融监管机构以及法律部门对各个基金会的会计(特别是其中的管理会计、审计、信息披露以及个人帐户的计帐等各个环节实施统一的规定;第三个步骤是,政府的社会保障监管机构制定规定缴费率(养老金价格)的上下限,但是把缴费率具体决定权交给基金会,这就引入了竞争机制;最后一个步骤是,任何一个基金会都对其他基金会的会员开放,最终启动竞争。
在这样一个架构的基础上,养老金基金的缴费辜和收益率最终会稳定在某一个水平上,这将是由市场决定的竞争性价格和受益水平。当然,这里并没有包括管理费用;决定管理费用水平的原理也是一样的,即要有一个竞争性的托管人市场,政府只负责决定管理费用率的上限,认定托管人的托管资格,对托管人进行外部审计和监督,把对托管基金会的选择权交给基金会,假如这个构想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养老金基金的缴费率(包括托管费用)将是由市场决定的竞争佐价格。如果养老金的受益水平与市场决定的缴费率是精算关联的,那么受益水平不足或过度的可能性在此也会消失。
如果把本文所设想的养老金制度和其他国家的作一个类比,我们的设想在制度整体上应该类似于智利,而基金这个层次上则要类似于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设想之可行性的关键在于这些基金会是否真的能够建立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并不取决于组织架构本身,甚至不取决于养老金制度或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而是取决于这个制度以外的东西。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方面是政府能不能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处理好它和基金会的关系。这不仅是指政府机构是否具有处理好这种关系的思想和政策准备,现阶段来说,更重要的恐怕已经是是否具有处理好这种关系的技术准备。第二个方面是涉及到养老金制度的各种既得利益能否大致达成一个平衡,第三个方面则是管理机构是否具有足够的动力和能力,从整体上提高管理的组织效率和技术水平。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在理论准备严重不足,方案论证很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启动的。这个教训告诉我们。关于养老金制度的改革,目前最为急迫的还是要设计一个综合考虑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实现收入再分配和支持经济增长、培植制度本身发育和产生正的外部效应(至少是不产生负的外部效应),以及兼顾养老金制度改革与配套性制度成长的整体方案,切不可为了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而使本已明确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正确目标变得模糊不清。
8. 社会养老保险出现缺口的原因是什么
不交钱的领8.9千,交钱的职工领1.2千缺口能不大吗?
行政、事业单位职工长期不缴纳养老保险,且退休后拿高额工资
全国1 .2亿多退休人员,9700万企业工人养老金交得少领得少,3000多机关事业退休人员以前没交养老保险,退休金又高,一个蛋糕不够分,当然会有很大缺口。
有的人不交社保,却享受着超高的养老和医疗待遇!
一个上万的养老金,需要几个年轻人集资贡养,你说缺口大不大?
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太高,这些单位又不生产,又不创造价值,所以差钱是肯定的。
社会 的不公平造成的
养老保险出现缺口的根本原因是一部分人拿的太多了。
社会 财富就这么多,有人分得多了,就一定会有人拿得少,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古人都能说出酒肉臭和冻死骨的至理名言。
我们应该知道,国内企业的税负是相当沉重的,为了生存,企业就会尽量压缩成本,甚至偷税漏税。除了有定价权和不差钱的企业,剩下的多数企业都不会按照员工实际到手工资缴纳社保,而是以非常低的基数。
就以中小企业为例,以2000元出头的工资基数缴纳社保,个人和公司部分总共也就400元左右, 这样无疑就能降低人员成本。但是交的少,将来拿的就少,加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稳定的工作,能持续缴纳15年就已经不容易了,退休时拿的养老金低就成为定局。
拿的多的群体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旱涝保收,不用担心企业效益,只要自己不辞职,几乎都能安安稳稳工作30来年,并且可以按实际工资缴纳社保。如此一来,将来拿的养老金一定更高。
养老保险之所以出现缺口,一方面是有人拿的太多,另一方面则是 历史 欠账,直白说就是现在拿的多的人相当比例根本没缴纳过社保,形成了退休人士消耗在职人员缴纳的社保的现状。
假如一个人每月领取8000元养老金,之前没缴纳过,个人账户是空的,就只能吃别人的。按2000元左右工资基数缴纳社保的工人,就得有20个人才能凑够一个人的份子。
一个人要20个人养,1000万人就得1亿人养,那么,3000万人呢,是不是就得6亿人?
随着房价上涨,人口出生率呈现下降趋势,人口拐点即将到来,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社保缺口必然越来越大。
财智成功说过,财富之道无非开源节流四个字,太高的变少点,再从其他渠道筹集资金,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可惜的是,习惯了拿高薪的人,不会同意降工资,口口声声讲危难时刻能够为国捐躯的人,不一定能接受养老金每月少两三千。
当下国民中位数收入不过2000元,而养老金参照平均工资,高的太高,少的太少,已经成为拉大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
天之道,以有余补不足,养老金,也应该如此。
应该把百分之百的人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待遇领完后,立即三千元封顶,你个人养老金账户都没钱了还凭什么领一万多一个月的养老保险金???
上世纪九十年代退休金改革之前,当时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不但要征收正常的税费外,还要上缴企业利润给国家,上缴的利润里就包括职工退休金,按道理,国家应该把其中的职工退休金留出来,存起来,以便以后好支付职工退休金。可惜的是,国家并没有留出这笔钱,而是把这笔钱全部用于国有企业的投资,新建扩建一大批国有企业。
九十年代社保体制改革后,国家才建立社保基金,应该由国家支付的退休金,国家没钱支付,只能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用新收缴的少量社保基金支付退休金,因此,企业退休金定的很低,退休金替代率只有50%左右(退休金占在职工资的比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替代率是90%。
随着企业退休金不断提高,本来就有缺口的社保基金,缺口越来越大,为了补足社保基金,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必要措施,第一,提高社保基金的征收幅度,这样会增加在职职工和企业负担。第二,出让国有企业股权(国有股减持),填补社保基金。第三,加大财政对社保基金的划拨支持力度。
9. 养老基金缺口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养老基金缺口即养老基金出现空账问题,意味着如果不动用年轻人个人账户里的钱,现在的养老金就无法做到收支平衡。那么养老基金缺口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呢?
1、 所谓养老金的空帐问题或者是缺口的问题。指的现在对应到每个个人账户的钱没有做实,有很多账户虽然应该有这么多钱,实际上是空的,是因为中国现在实际养老金的运行模式是一种统账结合的方式。
2、 个人账户空账产生的原因“空账”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1993年,在全国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相关代表提出,中国要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制度由此确立。然而已退休的职工(即所谓的“老人”)和在实施个人账户制度以前较早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即所谓的“中人”),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并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但养老金需要支付。
3、 因为中国自1997年开始就一直实行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将两个账户混合管理,所以,这就给个人账户资金向社会统筹账户转移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为了解决已退休职工(即所谓的“老人”)的养老金支付问题,社会保障机构就利用“混账管理”的便利,直接挪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中的资金,长期以来,由于不断地透支个人账户来填补社会统筹资金的不足,于是就导致了个人账户的空账。
4、 个人账户“空账”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由现收先付制向积累制的转变,并将养老金的支付风险转移到了后代,影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也降低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
5、 首先。个人账户的“空账”直接影响了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由现收先付制向完全积累制的转变。这种转变势必会影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完全积累制的实现,最终只能使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停留在表面,无法发挥根本性的作用。
6、 其次。个人账户“空账”问题使得养老金支付风险被留给了下一代,影响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个人账户的无积累——“空账”问题就是将养老金支付风险转移给了后代,风险的转移使得人们的缴费意识降低,由此各种显性、隐性逃费的现象就会出现,而逃费又会引起低征缴率和高缴费率的恶性循环,影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同时造成基金收入小于基金给付需求的状况,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也增加了基金增值的压力,使得养老保险制度的公信力以及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得到影响。
以上的就是关于养老基金缺口的产生原因是什么的内容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