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老金是否会适时调整调整时以哪些因素为依据
《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回、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答老保险待遇水平。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仅取决于退休时计发的数额,还要随国家基本养老金水平的调整而增加。计发办法只是计算确定了参保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而参保人员退休后平均还要生活25年以上,需要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因此,必须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在调整时需要考虑到工资增长、物价、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以当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和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确定。
2. 基本养老金应根据哪些因素确定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3. 退休后拿多少养老金与哪些因素有关
1,退休时当地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2,缴费基数。
3,缴费年限。
4,个人账户版累计存权储额
企业人员的工龄长短要看有没有缴费,工龄长但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这种工龄和养老金的多少无关。“缴费年限”的长短对养老金的多少关系最大。
4. 养老金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
(一)计发基础不同造成的差异
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计发基础是退休前的职务工资加级别工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计发基础是退休前岗位工资加薪级工资。
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计发基础是退休前岗位工资加技术等级工资。计发比例则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工作年限越长的人退休金替代率越高。
(二)养老制度与薪资结构的不匹配导致人们对退休双轨制深恶痛绝。
由于经济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有的垄断企业员工收入远远高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的中小企业员工收入则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忽视了行业间和行业内的薪资结构差异,而集中关注部分高收入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高工资、高福利现象,并对此表达强烈不满。
(三)企业年金制度的自愿实施将造成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异持续扩大。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保证公平,企业年金体现对工作期间的激励。
基本养老保险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所以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不高,加上企业年金之后才能保持一个较高的替代率。
(四)养老金调整机制的不同使二者的差距未能消除。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低于工资上涨率的比率调整,而且他们的基数不同,公务员调整基数包括全部养老金。
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基数只是基本养老金,基数和比率均低的结果造成二者的绝对数差距并未缩小,只是它们之间差距的相对比例有所下降。
(4)基本养老待遇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扩展阅读: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五、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六、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先实行省级基金调剂制度,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征收、管理和支付的责任。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基金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依法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七、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
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
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八、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
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职业年金的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
九、建立健全确保养老金发放的筹资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各级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应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
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平稳推进。
十、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普遍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加强街道、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5. 多地养老金调整落地,1.14亿人受益,个人养老金多少与哪些因素相关
2019年,新养老金发放到位,中国养老金已完成连续15次上调。目前,有1.14亿养老金领取者。今年,国内养老金平均增幅达到5%。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将继续提高,完成连续16次提高。因此,不少老朋友问,到2020年,每个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增加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而且,这与你的付款基数有关。一般来说,私营企业按最低标准向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国有企业每月向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标准,取决于企业的福利待遇。一般来说,国企养老金支付的基本标准还不算太差。同样,如果是机关事业单位,往往会给员工增加养老保险。也就是说,不同的单位和养老金参保比例决定了你退休后每年增加的养老金收入数额。
6. 基本养老金待遇计算和待遇高低影响因素有哪些
1、参保人员应在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证》、缴费发票、户口本、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申请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
2、养老金计发办法: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统筹基金支付、不足时政府财政兜底)+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支付、不足时由统筹基金支付)。
基础养老金=(终止缴费时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50%+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累计缴费年限×1%。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终止缴费时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综合平均缴费指数。
综合平均缴费指数为历次年度实际缴费指数的平均值。
实际缴费指数为实际缴费基数与缴费时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相对应年龄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按照国发〔2005〕38号规定执行,对年龄超过70周岁的,其计发月数均按56个月计算。
符合国家企业职工连续工龄规定的军龄和劳动年龄内知青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累计缴费年限。
参保后断保人员,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但未补断保年限养老保险费的,在基本养老金待遇核定中,涉及到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按(每次中断缴费时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平均数额+终止缴费时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确定。
3、从以上计发办法可见:养老金待遇高低与缴费数量多少、缴费年限长短以及享受时年龄大小等因素有直接关系。总之,早参保、多缴费、早受益、多受益
7. 退休时影响基础养老保险金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一些参保的群众认为,养老保险缴满15年就没必要再缴了,反正到退休年龄后一样可以领养老金。还有一些年轻人认为,眼下收入低,先不那么早参保缴费,等离退休年龄接近15年的时候再缴也不迟。
养老保险缴满15年只是判断达到退休年龄后是否具备领取养老金资格的条件;养老保险长缴多缴,退休后每月能领得更多。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遵循“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原则,退休时计算的养老金水平,与其缴费年限的长短、缴费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因此,参保人员尽可能地长缴、多缴,退休待遇才更有保障。
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由此可见,个人缴费时间越长、缴费越多,退休后每月养老金就领得越多。